本文目錄
革命題材電影有哪些
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
劇情片
故事梗概:永不消逝的電波(THE UNFAILING RADIO WAVE)
1939年;正是抗戰最艱苦的時期。共産黨中央為加強上海的地下電台工作,派電台政委李俠從延安來到上海,與黨員女工何蘭芬假扮夫妻,開展工作。在艱苦的工作中,李何之間産生了愛情,後經領導批準結婚。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李俠不幸被日軍逮捕。不久日軍懷疑他是重慶國民黨派員,将他釋放出來。出獄後,國民黨地下人員姚葦也誤認如此,想拉李俠下水,為國民黨工作。李俠深入虎穴,巧取敵人情報,并将敵人的談判内幕在報上揭露出來。臨近解放,敵人瘋狂搜捕地下電台,李俠奉命轉移。恰在此時,兩個緊急的重要情報必須要發出去。李俠承擔了任務。他做好了犧牲自己的準備,讓妻子帶兒子先行轉移。當他發完電報,已被敵人包圍。他鎮靜地向延安發出了最後的告别信号。影片是根據李白烈士的事迹編成的。主人公樂觀、堅毅、有韌性、有激情,雖曾被捕,受盡酷刑,但決不屈服。李俠的形象,正是千萬個黨的地下工作者的化身。編導将一個驚心動魄的革命鬥争故事,置于家庭生活的叙事框架之中,不求情節的驚險,但求平實樸素的色調;不求表面的緊張,而是追求内在的深刻,體現了一種自然、含蓄、深沉、質樸的藝術表現風格。本片1978年曾在南斯拉夫國際電影節上映出,袁霞獲最佳女演員獎。
南征北戰
故事片(黑白)。上海電影制片廠1952年攝制。
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進攻華東解放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有效殲敵,作戰略後撤。對此,部隊與百姓中有好些人思想不通。為保證戰事勝利,高營長和女村長趙玉敏分别向群衆作解釋。敵人誤以為解放軍不敵敗走,集中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合圍解放軍。解放軍在大沙河阻擊敵人六晝夜,然後至鳳凰山圍殲已被包圍的國民黨李軍長所屬七個師。高營長奉命搶占摩天嶺高地,以阻擊前來增援的國民黨張軍長部,并全殲李部,活捉了李軍長。接着,高營長又率部乘勝追擊張軍長部。趙村長率民兵配合主力,斷敵退路。陷于窮途末路的張部企圖以炸毀水壩阻擋解放軍,趙玉敏帶領遊擊隊切斷水壩上的炸藥導火線,保住了水壩。一場鏖戰,全殲張軍長所屬部隊,生俘張軍長等高級将領。編劇: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導演:成蔭、湯曉丹攝影:朱今明、顧溫厚美術:韓尚義作曲:葛炎扮演者劇中人扮演者劇中人高營長張瑞芳趙玉敏陳戈師長湯化達師政委敵張軍長白穆敵軍參謀長陽華敵李軍長
冰山上的來客
簡介:
1951年,有一股匪特企圖從新疆某山口入境。匪首阿曼巴依先派一女特務,利用古蘭丹姆與邊防戰士阿米爾青梅竹馬的戀愛關系,冒充流浪多年的古蘭丹姆潛入境内,伺機竊取情報,配合匪特行動。
邊防軍楊排長識破敵人詭計,并順着這條線索掌握了敵情。匪特失敗,又施新招,匪首騙得真古蘭丹姆信任,親自送她回鄉,為除後患還派人殺掉了假古蘭丹姆。當匪特要借古蘭丹姆和阿米爾的婚禮做文章,在當地裡應外合偷襲我邊防哨所時,楊排長将計就計,周密準備,将匪特一網打盡,并使别離八年的一對戀人得以團聚。
精彩視點
這是一部反映我國新疆邊防軍民團結戰鬥,保衛邊疆的反特驚險故事片。該片故事曲折複雜,情節撲朔迷離,真假兩個古蘭丹姆的出現,使影片懸念叢生、引人人勝。與此同時,還穿插了愛情故事與邊疆風光,使之渾然一體,産生了迷人的魅力。影片中《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插曲以其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抒情色彩廣為流傳。影片在将驚險故事與抒情格調相結合上,走出了一條新路,深受觀衆歡迎。該片曾獲1964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小百花獎”的最佳導演
上甘嶺
1952年秋,朝鮮戰争進入最後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闆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占五聖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此後,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在坑道裡,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赢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進攻的勝利,并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來談判,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美國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為什麼會打不下來。美國的軍事研究者們用電腦模拟得出結論,範弗裡特如果不攻五聖山,改為攻打西方山谷地,憑借美軍強大的機械化裝備,共軍兩個主力師(十五軍四十六師和三十八軍的一一二師)是抵擋不住的。他們不準備認為上甘嶺的失敗是輸給了中國軍人,因為這似乎不是人力能夠做得到的,可是二流部隊的四十五師可以做得到的,為什麼德川、三所裡、松骨峰的英雄“萬歲軍”就做不到?電腦隻能模拟常識性的東西,它永遠也模拟不出一個民族重新覺醒時所能迸發出的力量。
奇襲
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方連長,率領一支偵察隊,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深入敵後,炸毀敵人一座公路橋--康平橋,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偵察隊在執行這項艱巨的任務時,根據早就掌握了的敵人的行動規律,尾随敵人前進,巧妙地通過敵人的地雷區。當他們往聯絡地點鳳仙嶺進發,在穿越公路時,被李僞軍運輸隊所阻,他們化裝成美軍巡邏隊,吓跑了運輸隊,救出了聯絡員、朝鮮老大媽阿媽妮,從而與遊擊隊取得了聯系。然後,偵察員又化裝成李僞軍傷兵,奪得了一輛敵人的中吉普,騙得橋頭崗哨的信任,搞清了大橋的構造和橋頭的設防情況。敵人發現中吉普失蹤,立即派部隊追尋。在緊急關頭,方勇把中吉普開下懸崖墜毀,機智地擺脫了敵人的追擊。最後,偵察隊在朝鮮女遊擊隊戰士樸金玉的幫助下,炸毀了康平橋,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配合大部隊,全部消滅了敵人。
《英雄兒女》
長春電影制片廠1964年攝制的著名影片,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某團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鬥中勇敢作戰。剛從醫院回部隊的戰士王成要求參戰,并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張團長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戰友王複标的兒子。在戰鬥中王成英勇奮戰,壯烈犧牲。在全軍開展向王成學習的運動中,王文清認出該軍文工團員、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原來十八年前,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時,妻子被敵人殺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複标收養了他的女兒王芳,此後雙方失去了聯系。王文清沒有立即與王芳相認,而是幫助她完成歌頌王成的創作任務,并鼓勵她以實際行動向哥哥學習。後來,當王芳在陣地上為炊事員演出時,敵機突然來襲,她為掩護炊事員而負傷,被送回祖國醫治。一個月後,王複标參加慰問團赴朝慰問,王芳也傷愈歸隊,三人在前線團圓。王複标将真情告訴王芳,兩位父親都勉勵王芳向哥哥學習,當好革命接班人。
諸如此類,還有:
《永不消逝的電波》,《高山下的花環》,《苦菜花》,《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南征北戰》,《千裡躍進大别山》,《白毛女》,《野火春風鬥古城》,《紅色娘子軍》,《烈火金剛》,《雞毛信》,《冰山上的來客
紅色電影有哪些(10部重大革命曆史題材的老電影)
革命曆史題材,是國産電影的重要門類。這一類型的電影,對于赓續紅色血脈和砥砺理想信念,有着極其巨大的作用和意義。
今天,在這裡盤點十部當年轟動一時,而且流傳百代的電影,都是重大革命曆史題材的老電影。
第一部《開天辟地》
這部電影于1991年上映,講述了建黨的光輝而且艱辛的曆程。
當年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絕對開創了一個全民觀影的熱潮。人們為這部電影所反映的那段曆史心潮澎湃,為電影中呈現出來的人物喝彩不已。
這是一部全景式的曆史故事片,場面恢宏,氣壯山河,在細節刻畫方面也是精雕細刻,極具時代感和史詩氣質。
這部影片中的經典台詞至今依然令人熱血沸騰。比如:
百姓在呻吟,青年在流血,國土在淪喪,山河在破碎,要高舉社會主義的大旗來救國救民
再比如:
能驅走鬼神的不是龍王爺,而是共産黨。
第二部《開國大典》
這部電影于1989年上映,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從中國共産黨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曆史過程。
這是第一部全景式講述建國偉業的輝煌大片,星光璀璨程度絕對不遜色之後拍攝的《建國大業》,而且史詩感極強,如同一幅徐徐鋪展的畫軸。
古月老師,孫飛虎先生,這樣的老藝術家保證了影片的良心品質。
純粹個人觀點,在我國特型演員群體中,真正達到形神兼備、雄渾大氣的,古月老師無疑是第一人。
這部電影的經典台詞中,最具氣壯山河的氣勢的台詞,必然是這句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三部《巍巍昆侖》
這部電影也是在1989年上映,是國慶四十周年獻禮片,以解放戰争為背景,描寫了中共中央徹底粉碎蔣介石的黃河計劃,消滅胡宗南王牌軍的故事。
這部電影中,偉人的扮演者是張克瑤,與古月老師不同,張克瑤相對來說更儒雅一些,而且聲音模仿更突出一些。
影片中,反一号人物,由孫飛虎先生飾演,形神俱佳,不做第二人想。
經典台詞有:
這一仗,讓他們一定要狠狠地打下去!
第四部《西安事變》
這部電影在1981年上映,講述了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将軍發動西安事變,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曆史故事。
在這部電影中,張鐵成老師飾演周公,古月老師飾演偉人,孫飛虎先生飾演反一号。
這部電影,應該是張鐵成老師第一次作為特型演員出現在大銀幕上,戲份很吃重,潇灑俊逸,的确演出了神韻。
經典台詞奉上:
當下情勢危急,不抗日無以圖存,不團結無以救國,我黨願以中華民族為先。
第五部《長征》
這部電影于1996年推出,講述了紅軍完成銘刻在人類史冊上的長征的壯闊往事和風雲曆程。
在這部影片中,唐國強作為特型演員主演。應該說,唐國強塑造曆史人物的經驗非常豐富,注重内在刻畫,特别是他對于飾演偉人的角色極為投入。
關于長征的這段曆史,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劇都有過展現,這部電影做到了完成使命,在驚豔度上并非絕唱。
關于長征,我們必須記住這首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顔。
這在電影中有所展現。
第六部《南昌起義》
這部電影在1981年上映,講述了1927年,我們黨組織發動南昌起義的曆史故事。
這部電影是群像類型的革命題材片,驚心動魄和氣勢磅礴表現得淋漓盡緻。
影片中,各大主演的表現都可圈可點,非常具有時代的風雲氣象。
經典台詞:
把這面紅旗插到鼓樓上去
第七部《大決戰》
《大決戰》是關于解放戰争時期三大戰役的系列電影,分為《大決戰之遼沈戰役》、《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大決戰之平津戰役》三部六集,《大決戰之遼沈戰役》和《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分别于1991年上映,《大決戰之平津戰役》于1992年上映。
三部電影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争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
這個系列的電影,毫無疑問就是史詩,就是吞吐天地之氣的歲月壯歌。
在這個系列的電影中,古月老師擔綱主演,衆多藝術家傾情出演,是真正意義上的鴻篇巨制。
經典台詞一:
照一般規律,總兵力和裝備不超過對方,絕不可進入戰略決戰。也不盡然。解放戰争兩年多,我們滾大了,我們打精了,我們積累了有利決戰的條件。好比凹凸鏡,向着炎炎的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點上,白熱化了,冒煙了,不能不燃燒了!
經典台詞二:
不惜一切代價,占領曹八集!不惜一切代價!占領曹八集!哪個失事,軍法從事!
第八部《大轉折》
《大轉折》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出品,分為上集《鏖戰魯西南》和下集《挺進大别山》兩集,于1996年上映。
影片描述了1947年中國革命處于危機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扭轉戰局,中原野戰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别山,在極為艱難的戰争環境中,實現了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争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提前進入戰略進攻階段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中,盧奇作為特型演員擔綱演出。古月老師和孫飛虎先生等衆多藝術家都呈現了神級别的表演。
經典台詞: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我的黨費
第九部《百色起義》
這部電影在1989年上映,講述了我們黨領導廣西百色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的革命往事。
這部電影主演是盧奇,這部電影之後,盧奇奠定了自己特型演員的地位。
經典台詞:
這次我們還要打着他們的旗号,做他們的官,不過,我們做官不是為了發财嘛
第十部《四渡赤水》
這部電影在1982年上映,講述遵義會議後,紅軍四渡赤水,勝利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的故事。
這部電影由古月老師主演,場面宏大,人物豐滿,無疑是給觀衆進行生動的革命曆史、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的教育的典範之作。
經典台詞:
雲橫烏蒙家何在,敵擁江關馬不前。
有關紅色題材的電影有哪些
1、《南征北戰》
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的軍事影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湯化達等主演,于1952年上映。
2、《地雷戰》
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争片。該劇講述了抗日戰争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蕩勝利的故事。
3、《紅色娘子軍》
由上海電影制片廠出品的戰争片,由謝晉執導,祝希娟、王心剛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4、《閃閃的紅星》
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
5、《劉胡蘭》
拍攝于1996年,由山西電影制片廠出品,是沈耀庭執導,池華瓊主演的戰争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女英雄劉胡蘭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