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屬于哪個市
屬于: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
和田市位于昆侖山脈北麓,浩瀚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南緣,于1983年9月9日被國務院批準建市,1984年8月18日正式挂牌;是和田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全市行政區劃總面積約466平方公裡,現轄5鄉2鎮,1個管理區,4個街道辦事處,1個工業園區和2塊“飛地”,一個是市區北邊120公裡的阿克恰勒管理區,那裡有一塊15萬畝的草場,另一個是在市區南方140公裡的皮西牧場,那裡有一個189萬畝的天然牧場,每年6至8月盛草期非常漂亮,共有111個行政村,21個社區,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漢族、回族、哈薩克等19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現有常住人口約28.2萬,其中城市人口約9.6萬人,占總人口的34.3%,農業人口約18.4萬人,占總人口的65.7%。和田市素以“玉石之都、地毯之鄉”著稱于世。玉、地毯、絲綢作為和田的“老三寶”,聞名遐迩,飲譽海外;維吾爾醫藥、大芸、阿膠被譽為和田的“新三寶”,潛力巨大,商機無限。
行政區劃
市轄五鄉(肖爾巴格鄉、古江巴格鄉、伊裡其鄉、吐沙拉鄉、吉亞鄉),兩鎮(拉斯奎鎮、玉龍喀什鎮),四個街道辦事處(古勒巴格街辦、納爾巴格街辦、古江巴格街辦、奴爾巴格街辦)、一個管理區(阿克恰勒管理區)和一個工業園區(浙江工業園區)。和田市地圖
經濟發展
2007年全年國内生産總值達到14.6億元,同比增長24.9%,占全地區三分之一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實現11.6億元,同比增長16.1%,占全地區40%;财政總收入達到1.64億元,其中一般财政預算收入實現1.25億元,同比增長24.9%,占全地區3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5050萬元,同比增加10890.4萬元,增長14.7%。
“一号工程”再居全地區之首。2007年實施新建和續建招商引資項目共58個,實際到位資金4.32億元,同比增長43.43%,占全地區55%。自2005年以來累計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71個,實際到位資金達到9.71億元,連續三年名列地區首位,占全地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總額的“半壁江山”。
園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園區建設在時間短、任務重、壓力大、困難多的情況下,及時完成了“三通一平”,道路、電力、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杭州大道等3.5公裡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工業園區4.6公裡供排水設施建設全面完成。現有入園項目19個,預計項目總投資1.9億元,實際投入資金已達到5800多萬元。已有9家企業項目主體完工。新城雛型已經顯現,新型工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即将全面發揮。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商貿活市戰略深入實施,投資環境不斷改善,以服務業、商貿旅遊業為主導的第三産業對全市經濟拉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旅遊人數達到56.76萬人次(其中:外賓6826人次),同比增長64.64%,實現旅遊收入4169.4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1.7%。全市已有私營企業357戶,注冊資金4.08億元;個體工商戶6187家,注冊資金4396.55萬元。此外,和田市今年承辦的第四屆玉石文化旅遊節暨第二屆手工羊毛地毯博覽會,簽約項目達到1.8億元。
現代農業産業結構更趨合理。農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城郊型農業的主導産業地位更加突出,設施農業大棚累計達15360座、2.5萬畝。畜牧業發展穩定推進,牲畜存欄預計達到29.07萬頭(隻),商品畜27.98萬頭(隻)。林果業加速發展,精品林果面積已突破3萬畝。科技興農成效明顯,培育自治區級科技進步示範鄉鎮2個,科技示範戶220戶,科技示範村7個,科技示範點8個,農民技術員172名,科技明白人4215人。連續兩年被自治區評為科技進步先進縣市。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1.6億元,同比增長10%。勞務輸出19534人,實現勞務創收4119萬元,人均創收2109元。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9億元,同比增長20%。
對口支援取得曆史性成就。我們更加積極主動地與對口支援省市區及有關單位聯系、溝通,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有關市區、單位和社會各界更加重視對口支援工作,多次組團來和考察指導。一年來,與對口支援單位互訪交流達到35批次、460餘人。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有關市區縣無償援助總投資6800萬元的14個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5150萬元。嘉興幼兒園、古江巴格安吉中學、杭州工業希望小學、援疆幹部宿舍樓、園區主幹道均已投入使用,浙江寄宿制中學、西湖希望小學等工程已基本完成。亞布拉克浙江新村、浙江科技文化活動中心正在實施之中。對口支援領域不斷擴大,浙江省嘉興市、湖州市等地無償為和田市培訓專業技術幹部50人,對口支援的各級各部門已累計為和田市無償捐助資金達到300餘萬元,其中僅為和田市幹部無償提供培訓費就達150餘萬元。對口支援工作已形成從資金、項目到科技、人才等多方面、多領域的援疆工作新格局,極大的促進了和田市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社會建設
城鄉面貌得到極大改變。按照跨河發展、沿河發展思路,濱河新區的詳規、控規基本完成。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一大批在建項目将在今明兩年凸顯效益,團結廣場、自然水沖溝、昆侖湖公園等已成為城市亮點,城市夜景更加絢麗,城市品位更加提升。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通村油路”工程紮實推進。市區主要道路的亮化、綠化、美化、淨化效果明顯,實現了路燈的智能化管理。城市供排水能力不斷加強。對城市部分背街巷道進行土路硬化和衛生整治,首期完成玫瑰花園小區前段、屠宰場道路、敬老路延伸段道路改造工程。亞布拉克浙江新村110戶安居房、村委會、學校、商店等主體全部完工。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城鄉8800戶抗震安居工程全面完成,入住率達到100%,已連續兩年被自治區評為抗震安居工程建設先進縣(市)。436戶經濟适用房已全部投入使用。城市管理不斷加強,市民文明程度和參管、願管、服管意識大幅提高。深入開展了交通、衛生、安全、市場專項整治,保持了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嚴格遵循城市規劃,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齊抓共管,規範城市建設,堅決清理沿街、城鄉結合部、園區周圍等重點區域的違規建築行為,為經濟發展營造了更好的環境。
精神文明建設等社會各項事業取得豐碩成果。以百日廣場文化活動、六進村、六進校、巴紮新風和三下鄉等活動為載體,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符合群衆需求的健康文化體育活動不斷豐富,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順利通過自治區文明城市複驗,成功創建成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榮獲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實現就業再就業532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内。使2530戶、10374名低收入人口越過低收入貧困線;解決就業5328人,完成就業培訓350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養老保險征繳率達95%,失業保險征繳率達90%;醫療保險征繳率達100%。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落實,已有50310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城市廉租房保障體系開始建立。天然氣入戶累計達17000餘戶,電力、通訊、公交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繼續推進“科教興市”戰略,深入開展科普知識宣傳和科技展示活動。進一步擴大“兩基”教育成果,“兩基”驗收全面達标;積極推行“雙語”教學,“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89‰以内,人口出生率嚴格控制在15.69‰以内。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及城鎮醫療救助制度有效落實,農牧民參合人數近13.7萬人,城市參加城鎮醫療救助居民2.3萬人。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構建節約型社會,全年環保投資總額占到GDP的5%,财政安排環境保護專項資金20.6萬元。
曆史沿革
1913年置和阗縣。曾稱豁旦、五端、忽炭,均系同名異譯。一說源自于阗,于阗系古代尉遲部落名。一說系藏語,意為“玉邑”。一說為印地語“栅欄”、“牲畜圈”,或“碉堡”之意。《大唐西域記》稱瞿薩旦那,系梵語“地乳”之意。1959年将和阗簡化為和田。
和田曆史悠久,漢代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兩漢書、《魏書》、《隋書》、《新唐書》、《舊唐書》、《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宋史》、《明史》皆稱于阗。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屬西域都護府管轄。唐上元二年(675年)置毗沙都督府,隸屬安西都護府。置于阗鎮,為安西四鎮之一。地當吐蕃要沖。《新唐書》稱作西山城。北宋屬喀喇汗王朝,南宋屬西遼。元代為察合台阿魯忽的封地,曾設置斡端宣慰使元帥府。明朝複稱于阗。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設和阗辦事大臣,轄額裡齊、哈拉哈什、玉珑哈什、齊爾拉、克勒底雅、塔克等六城。光緒九年(1883年)置和阗直隸州,州治額裡齊(伊裡齊),隸喀什噶爾道。1913年改直隸州為和阗縣。1920年置和阗道,和阗縣屬和阗道。1928年屬和阗行政區,1943年屬和阗督察專區。1950年屬和阗專區。1959年和阗縣改名和田縣。1977年後屬和田地區。1984年和田縣析置和田市。
2000年,和田市轄4個街道、1個鎮、3個鄉:奴爾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納爾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拉斯奎鎮、伊裡其鄉、肖爾瓦格鄉、古江巴格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86127人,其中:奴爾巴格街道19301人、古江巴格街道23716人、古勒巴格街道23803人、納爾巴格街道29125人、拉斯奎鎮23510人、肖爾巴格鄉30847人、伊裡其鄉21313人、古江巴格鄉10922人、阿合恰管理區虛拟鄉3590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155.04平方千米,總人口184498人,轄4個街道、1個鎮、3個鄉,即奴爾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納爾巴格街道、拉斯奎鎮、肖爾巴格鄉、伊裡其鄉、古江巴格鄉。
2006年7月11日,新疆和田地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洛浦縣吉亞鄉、玉龍喀什鎮與和田縣吐沙拉鄉正式劃歸和田市管轄。兩鄉一鎮劃歸和田市管轄後,和田市管轄區域變為五鄉、兩鎮、一個管理區、一個工業園區和四個街道辦事處。和田市的行政區域面積由155.04平方千米擴大至465.84平方千米,總人口由19.25萬人增加到27.19萬人。
鄉鎮簡介
全市轄4個街道、2個鎮、5個鄉,1個管理區:奴爾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納爾巴格街道、拉斯奎鎮、玉龍喀什鎮、肖爾巴格鄉、伊裡其鄉、古江巴格鄉、吐沙拉鄉、吉亞鄉;阿合恰管理區。共有111個行政村、20個社區。市人民政府駐烏魯木齊北路。
納爾巴格街道面積:4.74平方千米人口:3.2萬多人代碼:653201004
位于和田市東北角,古江北路終點,與和田市集貿市場隔面相望。管轄範圍東至和田地區農校,西至和田玫瑰酒業有限公司。東西長12千米,南北最寬處約達4.5千米,總面積約4.74平方千米。常駐居民6300餘戶,3.2萬餘人。轄5個社區:依來克社區、阿格其博拉克社區、艾蘇坦社區、明恰闊恰社區、裡青阿塔木社區。
1978年8月成立和田縣和田鎮反修路街道辦事處,黨政均隸屬于和田縣和田鎮。1984年以前,街道辦事處也曾歸伊力其鄉政府管轄。1984年街道辦正式劃歸和田市管轄,更名為和田市納爾巴格街道。原轄10個居民委員會,72個居民小組。
奴爾巴格街道面積:12.6平方千米人口:2萬多人代碼:653201001
位于和田市北京西路以北,和墨路以南,東至文化路,西至肖爾巴格鄉。總面積12.6平方千米,共5884戶,人口20000多人。辦事處駐納瓦格路11号。轄4個社區:納爾巴格社區、托格拉克阿勒迪社區、英巴紮社區、烏魯木齊北路社區。共有17個居民小組。
奴爾巴格街道辦事處成立于1985年10月。
古勒巴格街道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2.6萬多人代碼:653201003
位于和田市中心。總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6434戶、2637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921人,暫住人口1604人。轄5個社區:木甫提霍加社區、木尕買裡社區、塔木什亞社區、西大橋社區、烏魯木齊南路社區。
古江巴格街道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2.3萬多人代碼:653201002
位于和田市老城區,轄區範圍以東風商場前的和田路為界,東至東風幹渠大橋,南至屯墾路,北與納爾巴格街道接壤。總面積6.7平方千米,居民6624戶,23715人。轄9個社區:霍加木庫勒貝希社區、阿魯買裡社區、墩巴格社區、英買裡社區、米斯開爾闊恰社區、克孜克代爾瓦紮社區、巴格其社區、墩瓦克拜社區、夏勒克買裡社區。
拉斯奎鎮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1.7萬多人代碼:653201100
位于和田市西北郊,鎮政府距市中心7千米。總面積40平方千米,總人口17221人,其中農業人口14249人,維吾爾族占總人口的98.5%。轄10個村委會:阿瓦提村、巴什拉斯奎村、阿熱果勒村、墩闊恰村、庫勒來克村、博斯坦阿勒迪村、其蓋布隆村、阿克塔什村、乃紮爾巴格村、闊什庫勒村,共有64個村民小組。
玉龍喀什鎮(原屬洛浦縣時其代碼為653224101,2006年劃歸和田市管轄)
轄15個村委會:阿魯博依村、阿勒提來村、克熱格艾日克村、永巴紮村、達瓦巴紮村、巴什依格孜艾日克村、阿亞克依格孜艾日克村、巴什米克拉村、納格熱其村、庫提其村、阿克其格村、依蓋其村、蘭幹村、阿亞克米克拉村、英阿瓦提村。
伊裡其鄉面積:26.64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代碼:653201201
位于和田市城東四千米處,面積26.64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人,其中維吾爾族占人口的99%以上。轄17個村委會:克孜克代爾瓦紮村、英巴紮村、納瓦格村、阿特巴紮村、肖拉克村、托萬阿熱勒村、夏瑪勒巴格村、阿熱勒村、托甫恰村、賽其阿克塔什村、阿熱肖拉克村、阿熱坎特村、蘇開墩村、依蓋爾其村、阿克鐵熱克村、亞甫拉克村、肖爾巴格村。
肖爾巴格鄉代碼:653201200
位于和田市西郊,距市中心3千米,東西長約7千米,南北寬約5千米,總面積34000畝,總人口4100戶、26000人。轄16個村委會:合尼村、肖爾巴格村、庫木巴格村、托萬肖爾巴格村、阿克塔什村、英巴格村、鐵熱克吾斯塘村、阿依丁庫勒村、尕宗村、阿克蘭幹村、巴什鐵熱克村、其迪爾村、巴什阿曲村、阿亞格阿曲村、阿爾勒村、熱依木巴格村。共有89個村民小組。
古江巴格鄉代碼:653201202
位于和田市南郊,距市中心1.5千米。總面積9600畝,2999戶、12526人。轄7個村委會:塔木巴格村、古勒巴格村、塔木巴格霍伊拉村、特根拉村、托萬古江村、巴什古江村、如克村。共有34個村民小組。
吉亞鄉(原屬洛浦縣時其代碼為653224200,2006年劃歸和田市管轄)
轄18個村委會:塔吾尕孜村、蘇亞玉吉買勒克村、歐吞其堯勒村、闊恰村、蘇亞蘭幹村、巴什蘭幹村、庫木巴格村、艾裡瑪塔木村、吉勒尕艾日克村、闊塔孜買裡村、阿克買裡村、夏克買裡村、阿孜乃巴紮村、鐵熱克力克村、克爾帕買裡村、買迪日斯博依村、喀勒塔吐格曼村、巴什吐格曼村。
吐沙拉鄉(原屬和田縣時其代碼為653221200,2006年劃歸和田市管轄)
轄19個村委會:吐沙拉村、托庫孜拱拜改村、曲結來村、加木達村、斯亞村、闊克拱拜孜村、喀熱買提村、加拉勒巴格村、普提拉什村、喀提其村、斯普斯亞村、瑪加村、吐居克村、阿拉勒巴格村、墩村、阿克提其村、賽克散村、恰開什村、坎特艾日克村。
阿合恰管理區代碼:653201500
位于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之間,距離和田市中心120千米。地理坐标:東經80°18′45_-80°29′11_,北緯37°15′30_。東沿玉龍喀什河與洛浦縣的吉東鄉相望,南邊與和田縣依斯拉木瓦提鄉接壤,北邊與阿克蘇阿瓦提縣接壤。東西最寬10.5千米,南北最寬處15千米,邊界線長47.75千米,總面積113292.1公頃。總人口4039人,是以維吾爾族為主的聚居區。轄8個大隊:肖爾巴格、尕宗、阿克塔什、阿曲、蘇克墩、其勒克、托甫恰、其拉力克。共有27個村民小組。
阿克恰勒管理區始成于1998年,是和田市開發區。
和田玉
和田玉按顔色不同,可分為白玉、青玉、墨玉、黃玉四類,其它顔色的和田玉也可歸入此四類中。
(1)白玉。白玉的顔色由白到青白,多種多樣。白玉按顔色還可分為羊脂玉和青白玉。白玉是和田玉中特有的高檔玉石,塊度一般不大。世界各地軟玉中白玉極有罕見。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純白玉子叫“光白子”,質量特别好。有的白玉子經氧化表面帶有一定顔色,秋梨色叫“秋梨子”。虎皮色叫“虎皮子”,刺色叫“現皮子”,都是和田玉名貴品種。
(2)黃玉。質優者不次于羊脂玉。黃玉由淡黃到深黃色,有栗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虎皮黃等色。古人以“黃侔蒸梨”者最好。黃玉十分罕見,在幾千年采玉史上,很少見到,古代玉器中有用黃玉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間制的黃玉三羊尊,黃玉異獸形瓶,黃玉佛手等。
(3)青白玉。青白玉以白色為基調,在白玉中隐隐閃綠、閃青閃灰等,常見有白、粉青、灰白等,屬于白玉與青玉的過渡品種,和田玉中較為常見。
(4)墨玉。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黑色多為雲霧狀條帶狀等。工藝名稱繁多,有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髻、美人髻等,在整塊料中,墨的程度強弱不同,深淺分布不均,多見于與青玉、白玉過渡。一般有全墨,聚墨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較聚集,可用作俏色。點墨則分散成點,影響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塊的,其墨色皆因含較多的細微石墨鱗片所緻。
(5)璞。璞,古人是指蘊藏有玉之石。玉的外皮,按其成分和産狀等特點,可分為色皮、糖皮、石皮三類色皮:指和田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層褐紅色或褐黃色玉皮。如前述,玉皮有各種顔色,玉石界以各種顔色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為上等白玉好料。同種質量的子玉,如帶有秋梨等皮色,價值更高。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種各樣,有的成雲朵狀,有的為脈狀,有的為散點狀,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亞鐵在氧化條件下轉變成三氧化二鐵所至,所以它是次生的。
糖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層黃褐色玉皮,因顔色似紅糖色,把有糖玉石稱為糖玉。糖玉的内部為白玉或青玉。
石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圍的圍岩。
(附加)據說,和田玉在晚上還會發光(熒光)。
【特色美食】
和田特色美食和田的烤包子,雖然烤包子在新疆雖然到處都是,但是和田是最有名的,此外還有羊肺子,濕核桃。還有一些烤全羊、烤羊肉串、馕坑烤肉、嫩玉米飯、烤包子、手抓飯等。“烤雞蛋”和“雜克爾”是和田的特有的。
2021年2月18日,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出爐,和田市上榜。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和田市位列第9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辦确定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和田市上榜。
2020年10月20日,和田市榮獲2020年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稱号。
2016年7月,和田市榮獲2016年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稱号。
墨玉縣屬于哪個市
這個縣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
根據百度地圖得知墨玉縣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根據查字典地理網得知,墨玉縣位于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南緣,地處東經79°08′-80°51′,北緯36°36′-39°38′。
墨玉縣下轄地區有5個鎮、11個鄉,行政區域面積約25420平方公裡,人口數量約64.9萬人,人口密度約26人/平方公裡,行政駐地為喀拉喀什鎮,長途區号為0903,郵政編碼為845100,車牌代碼為新R。
洛浦縣屬于哪個市
洛浦縣屬于新疆和田地區。
洛浦縣,位于昆侖山北麓,塔裡木盆地邊緣,地處東經79°59′~81°83′,北緯36°30′~39°29′東鄰策勒縣,南靠昆侖山,西以玉龍喀什河為界與和田縣、和田市隔河相望,北伸延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與阿克蘇市、阿瓦提縣為鄰,總面積約14287平方公裡,隸屬于新疆和田地區。
洛浦縣地形南高北低,整體成條形,分四個地貌單元。境内山丘屬昆侖支脈,南部最高山為鐵克勒克山,海拔5466米。洛浦縣屬極度幹燥的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光能和熱能資源豐富,空氣幹燥,蒸發量大,多沙暴,多浮塵。
洛浦縣的風景名勝
1、山普魯古墓葬群
山普魯古墓葬群位于洛浦縣城西11公裡,山普魯鄉南4公裡處的台地上。墓葬群東西長約4公裡,南北寬約1公裡,出土棺木系梧桐原木所造。
2、巴格達提麻紮
巴格達提麻紮位于洛浦縣多魯鄉色日克村,距縣城3.5公裡。據說麻紮内安葬着巴格達人,故名巴格達提麻紮。巴格達提麻紮由禮拜寺和墓地兩部分組成,墓地用樹林圍起來,定名叫“麥蘇”。
昆玉市屬于哪個地區
昆玉市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昆玉市名源于中國最早的文化典籍《山海經》——昆岡出美玉。昆侖山自古出産美玉,而又以和田玉為最佳,将昆侖山與和田玉相結合,即昆侖山的美玉。昆玉市是古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之地,曆史可追溯至西漢。現代是中巴經濟走廊和東聯西出大通道的節點。境内景點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田屯墾戍邊紀念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昆侖山大峽谷。與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由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管理。地處昆侖山北麓、塔裡木盆地西南部,總計面積1781.43平方千米。昆玉市轄1個街道、5個鎮,另設有1個開發區。
和田是哪個省的城市
和田地區位于新疆南部,與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州、西藏阿裡地區、新疆喀什地區等地接壤,面積約24.7萬平方公裡。
和田地區的地形非常特殊,北面大部分地區是塔克拉瑪幹沙漠,南部則是雄偉的昆侖山脈。和田地區幾個縣的縣城基本上都分布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與昆侖山脈之間的綠洲地帶上,比如皮山、墨玉、和田市、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
和田曆史悠久,自漢代起就有記載。和田古稱于阗,在藏語的意思就是“産玉石的地方”,清初改名和阗,1959年改稱和田。
注意事項:
和田玉的籽料特别珍貴和稀缺,價格一路走高。當然這隻是相對來說,無論是山料還是籽料,都是很值錢的,而且還會一直增值。
事實上由于人們對玉石的喜愛和追求,在幾千年的漫長歲用中,采玉的方法經曆了幾個階段,從最開始的下河“撈玉”,到下河“踏玉”以至現在的“攻山采玉”,可謂一料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