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玉器(古代有哪些玉器名字)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古代的玉器有哪些
  2. 古代玉器種類及名稱有哪些
  3. 古代玉器都有哪些

古代的玉器有哪些

玉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吉祥之飾物,是靈性之寶物。“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中國自古就有君子佩玉之說。可見玉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那麼古代有哪些玉器呢?

餐桌上的玉器

民以食為天,無論古今,對于大戶人家來說,餐食酒水的味道固然重要,擺放盛置的容器也不可忽視,于是便将稀有的玉器做成容器。其中,以玉質酒器最為出名。

首先介紹的這個壺,大家一定不陌生,因為壺作為一種盛水的器皿,尚未完全退出現代人的生活舞台。

早期的壺多由口頸、腹、足構成,有加雙耳、無流與柄壺,而随着時代的發展,壺的樣式越來越多,大緻有圓形、方形、扁圓形、八角形、弧形等。

和筆架一樣,不同時期的壺,造型均有所不同。

商代:斷面為扁圓形,深腹下垂,帶邊防性貫耳和圈足;西周:承襲商代,同時多設圈頂壺蓋、半環耳或獸首銜環壯耳;春秋:多為扁圓壺或方壺,壺蓋上端做成蓮瓣、壺身或壺蓋處裝飾鶴、龍等動物形象;戰國:多為鼓腹,下腹内收,壺足微外撇或平底,底部小巧。

爵是中國古代一種酒器,常見于商周時期青銅禮器的考古發現中。

除了商周時期,乾隆時期也經常有仿古爵杯的出現。

經常會有人認為爵就是古代的酒杯,其實不然,最初,爵是為了溫酒而出現的,其三個外撇的足是為了在火上支起杯子。

觥,是一種古代的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西周後期逐漸消失。

觥通常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鼻子上卷的象頭,也有部分觥的整體造型即為獸形,頭、背為蓋,身為腹,四腿做足。

彜,中國古代先民的盛酒器,同時還是宗廟裡面的祭器,彜的名稱由來,是沿用宋人的稱謂。

彜流行于商周之際,形制多是高四方體,四面坡屋頂形的蓋,有鈕;多直腹,也有鼓腹;個别為長體有肩式,似二方彜合并,稱之為偶方彜。

卣,具體出現時間未知,和彜一樣盛行于商周時期,商朝的卣多為橢圓形,西周時期則多為圓形,底部有腳,周圍雕刻精美的工藝圖案。

考古發現中,卣的數量很多,除了常見的圓形、橢圓形之外,還有鸱鸮形、虎吃人形等鳥獸形卣。

盛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是一種體量略小于彜的酒器、禮器,罍的形制有方形和圓形,其中方形出現于商晚期,圓形存在于商晚期和周初期。

罍的器身一般都滿飾花紋,常見紋飾有饕餮紋、龍紋與蕉葉紋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缛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

在古代,杯是飲酒器的通稱,也作“木否”。

古時的杯,容量有大有小,杯身有深有淺。深者用以盛酒,而淺者用以盛羹(肉汁等),這是較為特殊的。

總體來說,古代的“杯”與現代的“杯”還是有很大區别的!

卮,繁體字為巵,是一種圓形的酒器,《鴻門宴》中,樊哙闖帳,項羽驚愕,賜樊哙“卮酒”和“彘肩”,而樊哙僅僅是食盡“卮酒”和“彘肩”,就被項羽稱為壯士。

那這個“卮”到底有多大容量呢?應劭曾寫過:“卮,飲酒禮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按照古時計算:一升折合等于一市升,故一卮酒等于市制四升(換算為公制,四市升等于4升,即4000毫升)。

“卮酒”都已經這麼厲害了,鬥酒又是啥概念呢?古代十升為一鬥,按照卮酒的方式換算,鬥酒即十市升酒,10000毫升,差不多是10斤酒吧。

斝,初見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西周時期。和爵的用途差不多,都是溫酒的酒器。

斝的侈口較同類的爵要寬。口沿有柱,一側置鋬,長足,有蓋和無蓋的形制并存。

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鍊相連接。

盉作為一種調酒器皿,在我國出現得很早,大約六七千年前就有了。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器中就有盉。

書房中的玉器

古代的文人墨客尚玉,常以玉自比,不僅将玉作為裝飾之物随身攜帶,更是放置在書房中、書案上,以時時欣賞、随時把玩。

水丞

水丞,又稱水中丞,丞,有輔佐之意,古語中通假“承”,一般多稱就是水盂。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制作古樸雅緻,為文房一重要器具。

古人以水研墨,染墨濡筆,水丞便是置于書案上的貯水器,用于貯硯水,多屬扁圓形,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由于水丞口闊,往硯中倒水時難免潑灑在外,且水量難以控制,因此,人們又造出一種滴水入硯的器皿——硯滴。

硯滴的出現,并沒有讓水丞就此消失,鐘情于水丞的人們為水丞配置了金銀銅制小勺,二者共存,反而給文人墨客更多選擇。

鎮紙

鎮紙,又名書鎮、鎮尺、壓尺,除整體形狀為長方形外,鎮紙的造型各異、材質多變,是文房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器物。

最初,鎮紙不過是一些文人在放在書案上把玩的小物件,類似于我們在書桌上放個手機、pad、kindle之類的,有青銅器、也有玉器,把玩的同時,也用用來壓壓書、壓壓紙。

這種功能逐漸被越來越多人所重視,鎮紙終于有了自己的地位,成為了文房四寶之外的第五寶。

筆架

筆架,也叫筆擱,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記載,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古人用毛筆,需要有東西将沾染墨水的筆尖架起,以免誤染其他地方,因此,筆架成為了文人書案上必不可少的一件器物。

筆架因造型不同,還有不少别稱:筆山:多為五峰造型,中間最高,兩邊次之,平底;筆床:造型如床,可卧四筆;筆枕:卧置筆的架子,形狀如枕頭,中間略微凹陷、兩端微微翹起;筆懸:用以懸挂毛筆的架子。

不同時期的筆架,造型均有所不同,唐代筆架流傳下來的較少,世人難以得見;宋代筆架大緻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長方形,一種為山形(山峰數量較多);元代開始,長方形筆架逐漸消失,且山形筆架的峰數逐漸減少為四、五峰;明代的主流為山形筆架;清代則是以天然之物(鹿角、水晶簇等)為尊。

筆洗

除了有防止墨水誤染書案的筆架,還有用來清潔毛筆的筆洗,筆洗的形制以缽盂為其基本形,其他的還有長方洗、玉環洗等。

最常見的筆洗材質為瓷質,玉質筆洗是僅次于瓷質之外,數量最多的一種,由于中華民族尚玉,因此玉質筆洗通常都有很高的藝術水準,最大特征便是“一洗一模樣”,鮮有雷同。

除了實用價值之外,筆洗還因其雅緻精巧、造型裝飾各有千秋,加之材質稀有,成為收藏愛好者的心頭好。

卧房中的玉器

在古人心中,焚香是一大雅事,所焚之香為“合香”,香材多為沉香、檀香、麝香、龍腦香等名貴香材。因此,焚香所用器物也一定是精緻至極。

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香插,博山爐、手爐、香鬥、卧爐、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爐,以及熏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鏟、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

其中,香插是民間流傳最廣的焚香之器,用于插放線香的帶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數量有各種款式,以适用于長短粗細不同規格的線香。

除了香插之外,還有一種不與明火直接接觸的熏香方式——香爐,形狀上常見為方形或圓形,方形的香爐一般有四足;圓形的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後放置。

古代玉器種類及名稱有哪些

1、璧

古玉器名。扁圓形,正中有孔。玉璧在我國自新石器時代出現以來,曆代都頗為崇尚,精工琢制。其用途很複雜,大緻可分以下幾類:一為祭器.用作祭天、祭星、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等;二為禮器,用作禮天或作不同身份的标志;三作佩系;四作砝碼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屍腐用。

2、琮

古玉器名。外方内圓的管形玉器。玉琮的用途很多,據(三禮》及漢儒解釋,有祭禮時用以祭地、斂屍時放在腹部、朝聘時諸侯持以敬獻君夫人等。今人則據其形狀及紋飾認為是貫通天地的一種法器,是圖騰柱,是巫師用以溝通神靈的工具等。玉琮以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所見最多,大汶口文化、石峽文化等遺址中也有發現。到商代玉琮亦比較常見,但器形較短矮,不似良渚文化的那麼細長高大。漢以後似已不再制造。

3、圭

也作“珪”,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作扁平長條形,下端平直,上端作等邊三角形。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周禮·春官·典瑞》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谷圭、琬圭、琰圭等名稱。商代有石圭出土,戰國時玉圭方才盛行。

4、璋

古玉器名。古代朝聘、祭祀、喪葬、發兵用以表示瑞信。形如圭之一半,上端是一道斜邊,下端平直。形制大小、厚薄、長短因所事不同而異。有大璋、中璋、邊璋、牙璋等區别。瑞信用大璋,通身施紋。祭大山川用中璋,十分之七施紋。祭中山川用邊璋,施一半紋、發兵用牙璋,首似刀而無刃。商代有石璋出土,戰國時玉璋才盛行。

5、璜

古玉器名。是一種弧形玉器。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征召的玉制禮器。璜穿孔為佩飾用,故有佩璜之稱。新石器時代的佩璜,一般兩端各有一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環類改制而成。

6、琥

古玉器名。一種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稱“琥”。有孔者可稱為虎形玉佩,無孔的應是玩器或陳列品,可稱為玉虎。商代婦好墓中出土的玉虎,有細孔,應稱虎形玉佩,屬裝飾品類,而不作為發兵或禱告之用。

7、玦

古玉器名。形如璧而有一個缺口。其用途,古今說法甚多,概之有5種:一作佩飾;二作信器,見玦時表示有關者與之斷絕關系;三寓意佩帶者凡事決斷;四作刑罰的标志,犯法者處于一定之所服刑,見玦則不許還;五用于射箭,使用時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鈎弦。

古代玉器都有哪些

簡單就玉的分類給你介紹幾種吧,希望對你有用。

和氏壁玉璧

玉璧是一種中心有孔的扁圓形玉器。需要注意的是壁一定是中心孔徑小于邊寬的玉。它的作用有四,一為禮器,二為佩玉,三為禮儀饋贈品,四為葬玉。

玉琮之王玉琮

琮是一種内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的禮器之一,是巫師通神的法器。玉琮也是權勢和财富的象征,常用為葬玉。

商代玉圭玉圭

玉鏟及方首長條形玉器為圭。玉圭起初為朝廷祭祀的一種禮器,後來成為一種權利的象征。大臣在朝觐天子時持于手中,作為他們身份地位的象征。

二裡頭文化玉牙璋玉璋

璋呈扁平長方體狀,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根據實際用處可分為赤璋、大璋、中璋,邊璋、牙璋5種。第一類“赤璋”是禮南方之神的禮器;第二類“大璋、中璋、邊璋”是天子巡守用的;第三類“中璋、牙璋”是作符節器用的。

獸面紋玉璜玉璜

玉璜的形體可分兩種,一種是半圓形片狀,圓心處略缺形似半璧;另一種是較窄的弧形。它是一種禮儀性的挂飾,用于宗教禮儀活動。後逐漸形成具有禮器和佩飾的兩種作用。

圓雕西周玉琥玉琥

虎形玉器,有圓雕、浮雕和平面線刻的虎紋,多作為佩飾之用。其作用有用于發兵的虎符和用于裝飾的瑞玉。

西漢金縷玉衣玉衣

“玉衣”是指包裹全身從頭到腳每一個部位的衣罩,其外觀與真人的體形相同,專為罩屍之用。

崧澤文化雞心形玉琀玉琀

玉琀又稱“飯含”,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使用口琀的目的有二:一是古人事死如生,不使死者空口;二是希冀以玉石質堅色美的特性來保護屍體不化。

漢八刀玉握豬玉握

玉握為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玉葬器之一。古人認為死時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和權力。

紅山文化玉豬龍玉玦

玦是指一種環形而有缺口的玉器,是最古老的玉制裝飾品之一。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飾和佩飾。

大汶口文化玉镯玉镯

玉镯最早是戴在臂上的環狀飾物,可能是武器,後來改為戴在手腕上,主要用作裝飾。

玉的種類有很多,其它還有玉動物、玉人、玉劍飾、玉斧、玉戚、玉钺、玉戈、玉刀、玉杯、玉碗、玉玺、玉文具等,不一一介紹了。名玉器也有很多,隻是能夠流傳下來相關曆史和文化的就少之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