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觀音菩薩手裡拿的是什麼觀音手中的瓶子叫什麼名字
看觀音菩薩的畫像,一眼就能看出,觀音菩薩手裡拿着一根柳枝和一個白瓶子。這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觀音菩薩形象。這些柳枝和瓶子到底是幹什麼用的?為什麼觀音菩薩手裡拿着這兩樣東西?這兩個東西到底是什麼,衆說紛纭。
人們普遍認為這種柳枝是刷牙的工具,也可以是楊樹枝。古代沒有牙刷這種東西,佛教徒就用楊樹樹枝刷牙,或者嚼樹枝來清潔牙齒。那個白色的瓶子,是一個幹淨的瓶子,用來裝水,随身攜帶用來洗手。因為古印度的佛教徒非常注重個人衛生,所以這個說法還是比較可信的。
但是,也有人不認同這種說法。他們認為觀音菩薩最早拿在手裡的時間應該是密宗法印的三摩地形花瓶,這是一種花瓶印刷的形象方法。直到元代,觀音的女性形象才開始被密宗僧人大量刻畫。明代觀音盛行,但由于密宗已經圓寂,花瓶換成了符合中國佛教理念的淨瓶。瓶中柳并不存在,是元明以後的人發明的。
這個柳枝和網瓶到現在有什麼用?
佛家的說法是這樣的:牙木和純淨水可以當東西來求觀音菩薩,純淨水也可以消除人們心中的無名怒火。柳樹能消災治病,純瓶中的花蜜能傳播快樂。
所以,有人問觀音菩薩手裡拿的是什麼,我們可以說是淨瓶柳枝。
觀音菩薩的由來
觀世音菩薩,或觀音菩薩。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觀音菩薩為什麼叫觀音菩薩?為什麼另一個菩薩不叫觀音菩薩?”這種時候,我們往往分不清。
中國古代流行華法經普門品。鸠摩羅什的翻譯在中國很受歡迎。“五朵野花”時代,北梁國統治者巨渠孟勳得了一場大病,許多醫生束手無策。就在那時,一個名叫昙無谶的印度人敦促主背誦華法經普門品。屈孟勳聽了他的建議,真心實意地看了華法經普門品,但很快就真的好了,沒吃藥。從此國主在中國傳播了普門品這個詞。普門品有一種說法,如果衆生在受苦的時候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字,觀世音菩薩就可以讓他們解脫。
在其他佛經中,也有關于觀音菩薩來曆的文字:
說阿彌陀佛前世是輪王。阿彌陀佛有一千個兒子,大兒子叫蔔蔔。沒出家的時候,在寶佛前許願。如果衆生在遭受各種苦惱和恐怖的時候,能夠記住我,呼喚我的名字,我就能幫助他擺脫正在經曆的一切痛苦和煩惱。于是,寶佛給了他一個記憶,取名觀音。
在不空三藏翻譯的密宗悲華經中,認為無量壽佛又被稱為“清淨性、清淨法的佛”和“自重的佛”,但他在西方淨土宗中示佛身,在五濁惡世示菩薩身。這裡的觀點是,阿彌陀佛就是觀音菩薩。
說觀音菩薩,又名觀世音、自觀、撚繩、千光眼,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在往昔無量劫中成佛,名為達摩佛。但是,菩薩大慈大悲,大願,是可以普度衆生的。所以觀音菩薩早就成佛了。我們之所以還叫他觀音菩薩,是因為他要廣化衆生,所以降到佛位,成為菩薩。
這就是觀音菩薩的由來。
太老君和觀音菩薩誰這麼厲害?
太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道教有創造世界和救贖教化神靈的能力。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大悲為原願,以救世為目的的菩薩。
如果隻看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絕對不會想到一起。不過西遊記裡,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交情是一點點的。
西遊記中,太上老君與觀音菩薩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天宮大亂的孫悟空。太老君和觀音菩薩陪着玉帝來到南天門觀看孫悟空和二郎神的戰鬥。路上,他們有說有笑。先是觀音菩薩的純瓶,然後是太上老君的鑽石切割,最後太上老君制服了孫悟空。
太老君與觀音菩薩的第二次相遇。西遊記26章裡就有。孫悟空推着鎮元子的人參樹,到普陀的珞珈山請觀音菩薩治樹。觀音對他說:“我瓶底的甘露可以幫助我得到不朽的樹木和幼苗。”還說老先生跟他打賭,把他的楊柳枝掏出來,放在高爐裡,烤焦了,送回去給他。他接過來,放在瓶子裡放了一天一夜,才恢複成綠色的枝葉,和原來一樣。這裡可以看到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其實是在一起偷偷研究如何拯救枯萎的植物。至于賭局,據說和王母娘娘的蟠桃有關。隻要觀音菩薩的甘露成功了,就可以塗抹在蟠桃上,這是強大的後盾。
第三次見面是在西遊記71。她在朱紫國時,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從天而降,鼻子下挂着紫色的鈴铛,成了人間國王。本來這個紫金色的鈴铛是太上老君的寶貝,但是挂在金毛的脖子上,足以說明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關系非常親密。
觀音有哪些故事?
很多人知道觀音菩薩,但不知道觀音菩薩的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國家叫苗壯,國王是苗壯的國王。莊王和莊皇後生了三個女兒,大公主整天化妝。公主整天唱歌、跳舞、吃喝玩樂;三公主穿着便衣,吃素食,讀詩。
當王淼年老時,他想找一個女兒來繼承王位。大女兒和二女兒整天揮金如土,但隻有小女兒賢惠聰明。王淼下定決心讓她盡快結婚,以便繼承王位。
神奇的莊王每隔一段時間就介紹他的小女兒。一個是丞相長子,一個是新科狀元,但都不同意。最後,苗找了一個首富,想給小女兒當老婆,但她還是不同意,并向苗表明了終身不娶的決心。莊王聽了,非常生氣。他不再關心他寶貝女兒的願望,堅持要她結婚。誰知她馬上要結婚了,女兒卻不見了。王淼立即下令搜查皇宮,并派人出宮搜查,直到半年後,他踏上舟山桃花島白雀寺,發現了三公主,法名妙珊,已出家為尼姑。
王淼首先派大臣去勸說苗山回宮,但他沒能成功。他用一大筆錢收買了百雀寺的住持尼姑,讓她虐待苗山,讓她知難而退。面對石鼓的刁難,苗山沒有放棄。終于,在寒冷的冬天,在雪地上爬行的過程中,我的手腳漸漸麻木,掉進了山溝裡。幸運的是,一位白胡子白頭發的老人被救了出來,他乘船來到桃花島東側的一座小山上,在那裡成了茅草,以鳥獸為伴修行。
幾年後,苗壯國王又得知了苗山的蹤迹,但他的私人探險隊被山上的蛇和昆蟲阻礙了,所以他下令燒毀這座山。當苗山搬到礁洞時,苗壯國王不得不退到他的宮殿裡。回到王宮後,苗壯國王突然發癢,全身長滿膿包。看了名醫之後,他沒有好起來。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想活命就去南海普陀求你女兒!”他立即準備了一條小船,來到
觀世音菩薩一直受到我們的尊崇和供奉,也有人質疑過觀世音菩薩是否真的存在,但一直沒有定論。對于“真的有觀世音菩薩嗎?”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觀點。
有人說觀音菩薩真的存在。佛經上說,能親眼見到觀音菩薩的人隻有兩種。一種是有大福報的人,一種是修行到“須陀”以上聖位的人,能親眼見到觀音菩薩,才去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算沒見過觀音菩薩,也總能感受到觀音菩薩的存在。此外,還有觀音的真實事迹,為觀音菩薩的存在提供了有利的證據。
有人說觀音菩薩不存在。原因是佛經裡的解釋大多不科學。比如佛經解釋海水之所以鹹,是因為魚在海裡撒尿,所以海水是鹹的。例如,佛經解釋說雨是由從天上流下來的水造成的。從小到大,觀音菩薩存在與否也是一個不科學的結論,也就是說觀音菩薩不存在。
以上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其實很好理解。我們常說,相信就會擁有;不信就有。認為觀音菩薩真的存在的人,一般都是佛教徒,對觀音的信仰讓他們覺得自己一直處于觀音菩薩的庇護之下。而那些認為觀音不存在的人往往是不信佛的,要麼沒有信仰,要麼信别的。比如基督教的信徒,不信佛,不信菩薩。他們隻信耶稣,認為耶稣真的存在。
所以,“真的有觀音菩薩嗎?”這個問題沒有明确的答案。如果你信觀音菩薩,那麼觀音菩薩是存在的;如果你不相信觀音菩薩,那麼觀音菩薩是不存在的。
觀音有哪些傳說?
佛教中關于觀音菩薩的傳說有不同的記載。從中國唐代開始,就有一個傳說,說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是苗壯國王的幼女。為什麼會有這個傳說?
為什麼會有這個傳說?這句話出自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從前,有一個奇妙而莊嚴的國王,他的皇後名叫寶應。這對夫婦有三位如花似玉的公主,即大公主妙言、二公主妙香和三公主妙英。苗公主雖然最小,卻是最善良,最聰明,也因此最讨人喜歡。五歲就能念經,懂得了尊佛孝順父母。她謙虛、溫柔、善解人意。人們贊美她,喜愛她,尤其是這位奇妙而莊嚴的國王,視她為掌上明珠。大公主和二公主相繼結婚後,苗王鄭重決定給三公主找一個理想的丈夫。但是,作為父親,他不想問苗英,也不知道她的心思。他隻是用自己的眼睛找到了一個他認為是自己女婿的女婿。
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妙瑩,讓她馬上為她成親時,平時最聽話的三公主默默搖頭,表示不同意。她堅定地表示她不想結婚,并向苗壯國王表達了她皈依佛教的決心。而王一氣之下也把他踢出了宮門。她獨自一人在蓋房子的一座荒山裡拜佛,通過苦修最終成為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須彌山西有一個杏林王國,名字叫苗壯,破甲王。生兩個女兒,大女兒的妙書,二女兒的妙音;苗壯十八年二月十九日,又生下一女,名妙珊,原是神仙轉世,一心念佛修道。”王淼想讓苗山結婚,但她堅持要出家。在幾次嘗試失敗後,莊王放火燒廟山。為了滅火,苗山紮破嘴噴血,火勢才得以控制。然而,當苗壯國王看到這種情況,他認為苗山是一個怪物,所以他下令吊死苗山。
她的鬼魂走遍地獄,發誓要拯救衆生。害怕她會摧毀地獄,閻羅王讓她回到太陽。于是,妙善在太白金星的指引下回歸太陽,在徽州程心縣香山寺苦修九年,最終成為觀世音菩薩。這時,苗壯國王因毀佛而病重,妙善成了老和尚,開了好藥。後來變成了香仙子,被人下了手眼藥。從此,她成了千手萬眼的觀音。
雖然他們的名字不同,他們的事迹也有些不同,但苗英苗山與苗壯的三個女兒在一起可以判斷為同一個人。因此,傳說苗壯國王的小女兒是觀音菩薩。
雙手抱瓶的觀音菩薩是叫什麼
雙手抱瓶的觀音叫“淨瓶觀音”。
一、來曆:傳說,有一年,山海關一帶大旱。觀世音菩薩慈心大發,欲降甘霖拯救黎民。觀音菩薩來到渤海上空,用寶瓶将海水吸進寶瓶口裡,待寶瓶汲滿水,觀世音返回山海關,手持寶瓶開始布雨。寶瓶裡流出的每一滴水,瞬時化作傾盆大雨,從天而降。解除了了旱災,百姓為了感謝紀念觀音菩薩降雨之德,便塑造了手抱淨瓶的觀音形象。
二、說明:觀世音菩薩在因地發願,衆生隻要遇到急難恐怖,但至心念菩薩聖号,皆能獲得解脫。古往今來,關于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感應故事數不勝數。後人根據感應故事塑造了種種的形象,一般以手中所持的法器不同或姿勢不同而起個相應的名字,最著名的便是“三十三觀音”。但觀音菩薩的應化身當然不止三十三,“淨瓶觀音”的形象并不在“三十三觀音”之内,其傳說來曆的真實性也無法考證,但這個也是菩薩無量應化身的一個吧。
觀音菩薩手裡的瓶子叫什麼,瓶子裡的樹是什麼樹
觀世音菩薩手執的瓶子叫淨瓶,瓶子裡的樹叫楊枝。表示菩薩普救世間的廣大悲行。
淨瓶的寓意:因為淨瓶,指以陶或金屬等制造,用以容水的器具,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飲用或洗濯,又稱水瓶或澡瓶。也就是說淨瓶是用來盛水的,必須盛淨水,放在幹淨的地方,用淨手拿取。
三界火宅,衆生心中充滿熱惱,而觀世音菩薩能體察衆生的苦痛,時以瓶中的甘露水遍灑世間,使在熱惱中的一切有情皆獲清涼,甘露又喻佛法涅槃解脫之道。
楊柳枝的寓意:觀音菩薩三十三身,其中有一身是楊柳觀音,又稱藥王觀音。她左手結無畏印,右手拿楊柳枝。還有一個楊柳枝在古時用于刷牙之用。
古印度之人也認為楊柳枝有消災除病的功效,千手觀音便有一手持楊柳枝。加上楊柳枝有旺盛的生命力,可寓意佛法興旺。所以佛教傳入西域後,與當地的人文習俗結合,觀音菩薩寶瓶中就出現了一條楊柳枝。
擴展資料:
觀音菩薩成道的故事:
佛教上有不同的記載,民間有不同的傳說。
1、《觀音得道寶卷》中說:往昔過去劫,有個妙莊嚴王,王後名叫寶應。夫婦倆生有三位如花似玉的公主,大公主名叫妙顔,二公主叫妙香,三公主叫妙英。妙英公主年齡最小,但最善良、最聰明,因此也最讨人喜歡。她五歲能誦經,知道尊重佛法、孝順父母。
後來莊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親人的一隻手、一隻眼來做藥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犧牲,隻有出家修行的妙英獻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親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動,便賞她一千隻手,一千隻眼,使之成為幹手幹眼的觀世音。
2、《悲華經》曾記載,觀世音無量劫前是轉輪聖王無淨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願,生大悲心,斷絕衆生諸苦及煩惱,使衆生常住安樂,為此,寶藏如來給他起名叫觀世音。
所以,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嘴唇上還長着兩撇漂亮的小胡子。在我國唐朝以前觀世音的像都屬于男相,印度的觀世音菩薩也屬男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觀世音
觀音菩薩手裡的瓶子叫什麼名字
是淨瓶
1、淨瓶,梵文叫軍持。僧人随身攜帶,在瓶中儲水,用來洗手。淨瓶也是一種供具。淨瓶中最出名的要數觀世音菩薩手裡拿的淨瓶,淨瓶中盛滿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征着觀世音以大慈大悲的甘露遍撒人間。
2、淨瓶,梵文叫軍持。僧人随身攜帶,在瓶中儲水,用來洗手。
3、淨瓶也是一種供具。淨瓶中最出名的要數觀世音菩薩手裡拿的淨瓶,淨瓶中盛滿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征着觀世音以大慈大悲的甘露遍撒人間
擴展資料:
楊柳觀音來曆
1、三十三觀音之一。又稱藥王觀音。左手結施無畏印,右手持楊柳枝。若修楊柳枝藥法,可消除身上之衆病。
2、又於千手觀音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楊柳枝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
3、楊枝觀音是以手執楊柳枝為其特征的觀音像。有人認為楊枝觀音起源于西域,據唐義淨《南海寄歸内法傳》講,西域習俗,每日以楊枝細條剔齒,熟嚼枝頭以淨牙,稱齒木。當地有這樣的禮節,向貴客贈齒木及淨水,以表示祝人健康,及懇請之意。所以請佛菩薩,也用楊枝、淨水。由此慢慢發展,逐步成為觀音菩薩手中的法器。
4、古代印度,人們認為楊枝可以消災除病。在千手觀音的四十二個大手臂中的一個手執楊枝時說。身患種種疾病者,應手執楊柳枝誦念真言。據認為,楊枝觀音的出現應當與此有關。還有人認為楊柳枝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這是以楊柳喻佛法的興旺發展。
5、民間流行的楊枝觀音像,一般作手持淨瓶、楊枝的女性形象。浙江普陀山現存明代楊枝觀音碑,系根據唐代閻立本所繪像镌刻,碑中所刻觀音面龐圓潤豐滿,端莊妙麗,左手托淨瓶,右手持楊枝,身披錦袍跣足,作者巧妙地運用了陰刻、陽雕相結合的技法,線條柔M流暢。疏密有緻,剛柔相濟,成功地再現了原作的神韻。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楊柳觀音
百度百科:佛教淨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