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東北嘎拉哈是什麼意思
1、東北嘎拉哈是羊的膝蓋骨的意思,是舊時代北方(尤其東北)小女孩的玩具,人們還常常将羊拐塗成紅色,由于當時北京并沒有過多的牛羊肉,羊拐在女孩子們的心中便成為一筆珍貴的财富。
2、嘎拉哈在北方各民族的生産、生活中,甚至在戰争和宗教儀式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如果細究其曆史,也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的。
更多關于東北嘎拉哈是什麼意思,進入:查看更多内容
嘎拉哈是什麼
嘎拉哈是牛羊的後腿膝蓋關節骨
對應人的部位應該是膝蓋骨,但形狀完全不一樣,所以嚴格的說人身上沒有“嘎拉哈
”
羊拐(新疆叫做阿斯克。東北地區叫做“嘎拉哈”,源自滿語:gachuha。)是舊時代北方(尤其東北)小女孩的玩具,是羊的膝蓋骨,隻是後腿有,共有四個面,以四個為一副,能提高人們的敏捷力。以小羊拐為上品這種骨頭不僅在羊身上有,豬牛身上及野狍子身上也有。
中文名
羊拐
請指出“嘎拉哈”是什麼東西
嘎拉哈是滿語,漢語譯過來是“骸骨”,也就是膝蓋骨的意思。欻嘎拉哈實際上就是玩動物的膝蓋骨,以豬的膝蓋骨為主,也有羊等動物的。在河北秦皇島一帶,就直截了當叫“骨子兒”,把玩骨子兒遊戲叫做“欻骨子兒”。
欻嘎拉哈中,欻本是象聲詞,如“欻地一下子”。在通遼的口語中它變成了動詞。這“欻”反映了通遼的孩子極快地把嘎拉哈撒開的聲音和動作,而且非常準确。因為,玩嘎拉哈這種遊戲,就是要一次次“欻”地把其撒開,才能玩成。
來源
欻嘎拉哈是滿族先人在曆史發展中形成的,由于民間遊戲源于大衆,土生土長,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和傳播,所以流傳極廣,甚至在清入關後遍布中原。嘎拉哈的四個面分别稱“針兒”、“驢兒”、“坑兒”、“暴兒”,利用四個面的不同組合分别進行“彈”、“抓”。
欻嘎拉哈還要與布口袋并用,布口袋用六塊同樣大而不同顔色的布縫在一起,裡面裝苞米米查子或黃豆。玩時,把口袋向上扔起然後憑記憶去抓相同的嘎拉哈,在口袋落下時接住。玩的方法很多,小男孩玩的是叫打嘎拉哈,把嘎拉哈三五個一堆或更多的堆在地。
以上内容參考百度百科-欻嘎拉哈
東北話嘎拉哈是什麼意思
嘎拉哈是中國東北的婦女和兒童的傳統遊戲。
嘎拉哈是一種流傳在中國東北的婦女和兒童的傳統遊戲,因使用“嘎啦哈”(豬、羊、狍子等動物後腿中間接大腿骨的那塊骨頭)作為道具而得名。這種遊戲在清軍入關時由滿洲人帶到北京地區,該遊戲仍在上述地區流行。
遊戲方式
彈嘎拉哈,也叫彈子兒或彈球兒。先将嘎拉哈(子兒)按人數均分,按規則以食指彈之。彈者将灑出(俗稱“潑”)選任意一子為“頭”,向另一面紋相同的子兒彈擊,命中即可赢和。不中(俗稱“溜”)或碰到其它子兒(俗稱“砸”)以及彈錯、揀錯,無對可彈時,則輪到下一人重新灑、彈,彈完最後一對者為勝。
抓嘎拉哈,也叫_子兒,參加者多為少女少婦。有抓單、抓雙、單裹、雙裹、耗子喀房苞、羊羔拉把把、大姑娘摸嘴唇、小媳婦措花針等名目。抓嘎拉哈時,口念:“捂一花,亮一花,不夠十個給人家”,念一句接一次,動作要和拍節,錯者為負。
東北人說的“嘎拉哈”是什麼意思
排骨炖酸菜是東北菜系,是東北人在冬天最常吃的家常菜之一。主要食材有豬排骨、酸菜等。其做法簡單便捷且美味有着濃濃的情感,為寒冷的冬天添加暖意。這道菜方法特别簡單,但味道是極好的!
1.五花肉、排骨洗淨,五花肉切成方寸大小,筷子厚度的肉片。粉條溫水泡軟。酸菜絲清水洗一下,充分擰幹水份。用蔥、姜、蒜、料酒、生抽、花椒面、鹽等用水兌成半小碗料湯待用。
2.鍋内倒少量油,稍熱後入肉片溫火煸炒,待肉出油變色,放入排骨一同翻炒(全程火不能太大)
3.溫火炒至排骨變色,将料湯(見步驟1)倒入鍋中,稍加大火充分炒肉和排骨。
4.加開水沒過鍋裡的肉。大火開後轉溫火炖15分鐘左右。
5.放入土豆塊,炖至土豆用筷子可以紮爛(如果水少可以加點熱水)。
6.放入酸菜絲和豆腐,平鋪肉上,加水沒過菜,溫火炖約15分鐘。放入粉條炖約2~3分鐘,多撒點蔥花末,最後将菜和肉從底往上翻,充分拌勻,收湯汁出鍋。好啦,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