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最值錢的古币有哪些
最值錢的古币包括:和氏璧金錢、橋陵大鼎銅錢、永樂通寶、大齊通寶等。
以下是對部分古币的簡要介紹:
一、和氏璧金錢
這種古币以其背景和曆史價值著稱。和氏璧金錢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因為它是古代皇室貨币中的珍品。和氏璧的故事在中國曆史上極為著名,金錢作為其衍生品更是珍貴異常。它體現了古代皇權的威嚴和尊貴,因此受到收藏家的高度追捧。
二、橋陵大鼎銅錢
橋陵大鼎銅錢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珍稀性而聞名。這種銅錢制作精細,代表了當時銅币制造的最高水平。橋陵大鼎銅錢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是考察古代貨币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由于其稀有性和重要性,它在收藏市場上的價格也非常高昂。
三、永樂通寶
永樂通寶是明朝時期的貨币,以其存世量和曆史價值而著稱。永樂通寶的制作工藝精良,字迹清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作為明代官鑄錢币的代表性産品,永樂通寶一直受到收藏家的青睐。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其曆史意義,還在于其所代表的時代背景和工藝技術。
四、大齊通寶
大齊通寶是一種具有極高價值的古币。它以其獨特的版别和珍稀性而聞名于世。大齊通寶的制作年代久遠,見證了古代貨币制度的演變和發展。由于其在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稀缺性,大齊通寶成為收藏家們争相追逐的珍稀物品。
這些古币之所以價值連城,不僅是因為它們的曆史背景和文化意義,還因為它們代表了不同時代的技術水平和藝術風格。同時,這些古币也是研究古代經濟、金融和社會曆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中國最貴的20個古錢币是哪些
1、橋足半釿布
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币單位“釿”字而得名。産生于戰國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國地區。基本形制為首部平實、圓肩(或平肩)、圓裆、方足。錢文紀地、紀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2、三孔圓足布
圓足布的一種,因其首部和兩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這種布币發現極少,所見面文有二十餘種,背文紀值,分“兩”和“十二朱”等。
3、齊明刀
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齊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國攻占齊大片領土時鑄。清代嘉慶年間山東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樣特殊,習稱“博山刀”,傳世極少。背面鑄有三字或四字,一般開頭兩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東莒縣故城遺址曾出土有這種刀币的錢範。
4、晉陽匕
又叫圓首刀,戰國時期鑄币,又稱直刀、趙刀。形體輕薄,錢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幾種,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釋作“成帛”,河北靈壽戰國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這種刀币的錢範,可證其鑄地。
5、齊六字刀
齊刀,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返邦長大化”、“齊大化”、“齊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陽之大化”等刀币的總稱。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殘刀亦歸入齊刀範圍。
6、東周、西周
又稱“環錢”(圜錢),戰國時鑄币。形制為圓形圓孔,源于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于三晉地區。
7、共屯赤金
又稱“環錢”(圜錢),系戰國中晚期(公元前4-前3世紀)魏國所鑄。
8、壯泉四十
新莽錢,“六泉”之一,始建國二年(10)鑄。“六泉”指規則直一、麼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
9、國寶金匮直萬
同為新莽時鑄錢。形式上部方孔圓形,有直讀“國寶金匮”;下部方形,“直萬”兩字直書于兩豎紋之間,據說傳世僅兩枚。
10、大泉五千
三國吳錢,傳世極少,早期評為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鮮有發現,2011年嘉德秋拍出品一枚,估價20~35萬元,未成交。
11、太夏、真興
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419-475)鑄錢。錢文隸書,面重郭,存世極少。
12、永光
南朝宋前廢帝永光元年(465)鑄錢。形制薄小,重二铢,存世極少。
13、景和
南朝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鑄錢。重二铢,錢形薄小,存世極少。
14、鹹通玄寶
唐錢,鹹通十一年(870)桂陽監錢官王彤所鑄,尋即廢止,存世極罕。
15、開平通寶、元寶
梁錢。開平是五代梁朱溫年号(907-911),存世僅通寶、元寶大銅錢各一枚,對其真僞錢币界看法不同。另有開平元寶鉛質小錢,系南漢劉隐奉梁正朔而鑄。
16、天成元寶
五代後唐錢。天成年間(926-930)鑄。
17、永平元寶
前蜀錢。永平年間(911-915)鑄,存世極罕。
18、天德重寶
閩錢。天德年間鑄,有銅、鐵兩種,當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紀國号。
19、天策府寶
楚錢。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軍,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鑄天策府寶,有銅、鐵兩種。據《十國紀年》載,當時城中行用鐵錢,城外使用銅錢。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銅錢又有背龍及鎏金等品。
20、乾封泉寶
楚馬殷所鑄大錢。有銅、鐵二種,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銅錢數量少于鐵錢,錢文隸書,與唐高宗乾封泉寶不同。
中國古币有哪些種類
1、實物貨币。貨币起源于商品交換,而最初的交易媒介是實物貨币。在殷周時期,除了稱量的銅币外,還有很多實物貨币:農具、珠玉、布帛、龜甲等,當然主要是貝。貝也有骨、石、陶、蚌、金等仿貝。宋代以後由于經濟發展,白銀逐漸成為我國的主要貨币。
2、鉛質貨币。鉛質的錢,早在漢代就有了,但未在市場上作為通貨。五代王審知鑄“開元通寶”鉛錢,開始在市場上流通。南漢劉龔鑄有“乾亨重寶”鉛錢,這種錢後來在廣東一帶常有出土。
3、鐵質貨币。鐵錢最早于西漢,考古曾出土過四株半兩鐵錢實物。宋代時鐵錢種類極多,有年号和大小的複雜區分。自清鹹豐年間下令停鑄鐵錢後,政府便不再用鐵鑄錢了。
4、古代黃金貨币。古籍記載商周時就有黃金貨币了。秦、西漢都一直延用黃金币,東漢時黃金大為減少,從此黃金逐漸失去其法定的貨币地位,由于黃金價值上漲,人們多以黃金做成裝飾品或其他藝術品,使之貯藏功能獲得重要地位。唐宋時代一直沒有恢複黃金的法定貨币地位。
5、古代白銀貨币。春秋戰國時代最早使用銀币,那時的銀貨币有布狀、版狀和圓餅狀。秦始皇統一貨币後,下令不許以白銀為貨币。魏晉、隋唐有少量銀币,到了宋代白銀使用範圍和數量大大增加,白銀在流通領域地位超過黃金。宋後期又下令廢止,元代以紙币為普遍,明代之後白銀又漸漸成為普通用的貨币。清代貨币以銀為主,以銅為輔。清末至民國,各地還多有銀币發行,品種繁雜。
6、古代的紙币。北宋的“交子”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币。元朝以使用紙币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間發行的“大明寶鈔”用桑皮紙為鈔料,一貫鈔高一尺、寬六寸,是我國最大的紙币。清初不印紙币,後由于國家困難,印發“戶部銀票”,簡稱“官票”。以後又發行“大清寶鈔”,簡稱“寶鈔”,面額複雜,很快就急劇貶值。到鹹豐末年、官票已成廢紙,寶鈔一貫僅值二三文。同治以後,停止使用紙鈔貨币,仍行銅錢。
四類古錢值得收藏
收藏古币需要豐富的知識,初入門者可以從四類古錢着手,收藏價值也較高。
一是短命政權的錢币。如“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宋欽宗時期鑄造的,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國,因此比較罕見。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鑄有“永昌通寶”,也相當珍貴。
二是存世數量少的錢币。唐代叛軍史思明占領洛陽後鑄有“得壹元寶”,後發現“得壹”兩字不吉利,便改為“順天”,鑄“順天通寶”,這兩種錢币傳世很少。
三是文化價值高的錢币。北宋仁宗時所鑄的“泉體通寶”,是中國最早的美術字,為收藏珍品。北宋“元佑通寶”對錢,其篆文行草分别由司馬光和蘇東坡所書,飄逸勁拔,為古今一絕。
四是有背文的錢币。古錢的鑒别,往往以背文來區分鑄造年代和地址,品評其稀珍。
此外,用金、銀、白銅等精制而成的宮廷錢币,鑄量少、質量佳,屬珍貴文物。但有些年代久遠,如秦半兩、漢五铢等,因出土數量多,價格也低廉,有的隻需幾毛錢便可買到,新入門的藏家千萬要當心。
辟邪古錢币有哪些 辟邪戴什麼銅錢好
辟邪戴什麼銅錢好
1、辟邪古錢币,一般指的是“大五帝錢”和“小五帝錢”。
2、大五帝錢:秦半兩、漢五铢、唐開元通寶、宋宋元通寶和明永樂通寶,分别對應了中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明永樂大帝。
3、小五帝錢:指“清代五帝錢”,是清朝最興盛的五位帝王,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他們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古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