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中國畫用墨的方法可稱為什麼用筆方法有什麼
一、用墨有光彩、講層次,求變化。對墨的要求,清、潤、沉、和。清,層次分明。潤,墨色滋潤。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
1、潑墨法:用筆毛飽蘸濃淡相宜的水和墨,大膽落于紙上。
2、積墨法:由淡和深(待墨幹後)層層添加。
3、破墨法:先畫一種墨,未幹時再破以不同的墨,可以濃破淡、淡破濃、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
二、筆法,是運用毛筆的方法,包括執筆法、筆鋒的運用和各種用筆的技法。
1、執筆法
古人把執筆方法歸納為擫、押、鈎、格、抵五個字。
“擫”是用大指肚緊貼筆管的内側。
“押”是用食指第一節貼住筆骨外側和大指内外配合。
“鈎”是用中指第一、第二節彎曲如鈎地鈎住筆的外側。
“格”是無名指第一、二節之間的骨節緊貼筆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筆管擋住并向外推。
“抵”是用小指托在無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鈎。
擴展資料
筆墨是中國畫的特色,精華所在,沒有筆墨不能稱其為中國畫,筆墨一詞從廣義上講,指利用筆墨達到的畫面氣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諸方面的繪畫語言。狹義的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
用筆《古畫品錄》中六法:骨法用筆。是指用筆要有力度,有骨氣,心随筆轉,意在筆先。具體說來即提,按,順,逆正,側,藏露,快,慢等。
用筆要覺着、痛快,講究提按、順逆、快慢、轉折、正側、藏露等變化。
山水畫運筆有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等方式。
中鋒運筆,垂直,行筆時鋒尖處于墨線中心,用中鋒畫出的線條挺勁爽利,多用于勾勒物體的輪廓。側鋒運筆,手掌向左偏倒,鋒尖側向左邊,由于是使用筆毫的側部,故筆線粗壯而毛辣,多用于山石的皴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筆墨
謝赫提出的骨法用筆是指對墨的用筆方法
謝赫提出的骨法用筆是指對墨的用筆方法,這是錯誤的觀點。
謝赫,是南齊時代(公元479—502年)的人物畫家。他能畫時裝的婦女。但他的畫不如他的理論著作有影響。他的《古畫品錄》是我國繪畫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繪畫理論著作。
《古畫品錄》首先提出繪畫的目的是_“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這就是指出了_通過真實的描寫收到教育的效果。這一理論認識的出現是進步的現象。
他提出繪畫的“六法”是∶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随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模寫(或作“傳模移寫”)。"氣韻生動”是指表現的目的,即人物畫要以表現出對象的精神狀态與性格特征為目的。
顧恺之的關于繪畫藝術的言論,以及魏晉以來人們對于人物的鑒賞評論所一緻強調的人的精神氣質的生動的表現。這些言論是謝赫提倡“氣韻生動”的根據。“骨法用筆”主要的是指作為表現手段的“筆墨""的效果,例如線條的運動感、節奏感和裝飾性等。從古代畫論中可見古代畫家和評論家對這一點的重視。
骨法用筆是什麼意思
“骨法用筆”是指畫家對筆、水、墨、紙的掌握、認識以及運用。
關于中國畫的用筆,在《古畫品錄》中就有提到,曰:“骨法用筆”。後人更是為“骨法用筆”做了詳細的解釋,用筆要有力量,能做到意在筆先,心随意轉,有文人之骨氣。
自謝赫提出“骨法用筆”之後,畫家們也都對用筆的方式方法做了細緻的研究,發現在表現不同的物像,體現不同的意味需要不同的線條,從而提出了,中鋒用筆,逆鋒用筆,順鋒用筆,藏鋒用筆等。也從而确定了中國畫學習的用筆方式。
但是真正的畫家,在創作中是不會拘泥于這些方式,而是會因自己畫面表達的意味而去決定自己怎麼用筆。
概念
“骨法”最早大約是相學的概念,後來成為人們觀察人物身份和特征的語言,在漢、魏很流行。魏、晉的人物品藻,除了“風韻”一類詞外,常用的就是“骨”、“風骨”一類評語。
“骨”字是一個比喻性的概念,“骨”、“骨力”乃借助于比喻來說明人内在性格的剛直、果斷及其外在表現等。
骨法用筆
1、骨法用筆。它其實說的是,繪畫表現上關于用筆的問題,是運用線描表現對象形體的重要技法,所謂骨法指的是人物的外形特點,後來泛指一切的描繪對象的輪廓。骨氣行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
2、國畫的用筆骨法用筆,骨法用筆是南齊謝赫六法中的第二法,當時主要針對人物畫,以線造型,把人物的結構勾畫精确生動,後來慢慢的擴展到山水,花鳥等各個方面了,謝赫、張彥遠所說的骨法,意味着人體的形體、比例、結構、質感,總的來說就是指人物的造型。
美術用語中‘墨骨’是什麼意思
"墨骨"是:中國畫"工筆"的一種技法,是一種用墨染的技法。
起源:曾鲸是明代著名的肖像畫家,并用其一生來從事肖像畫的創作他忠實對傳統的繼承,并在創作過程中開創墨骨畫法,而且在動态、形象、構圖和背景等方面進行革新。
背景:有關中國人物畫在曆史進程上的根本性轉變,從各方面看來有多種原因。在我們視野之内,與中國的儒學思潮不無關系。中國的山水畫從隋代萌芽之際,到了唐代風格分類日臻成熟。
擴展資料
中國畫技法:
用墨要整體,一般講,“濃破淡”較融合,而“淡破濃”由于生宣紙有先入為主的特性,尤其是濃墨八成幹時再用淡墨或清水去破,這樣,先畫的就比較清晰。畫一幅畫要有整體設計,墨色要注意黑、白、灰的安排。黑,就是濃墨,灰是淡墨,白是白紙,是空間。
人群中的留白和白紙空間要呼應好。還有一點切不可忘記,線的疏密變化也會造成灰的效果,線面搭配要合理。尤其畫面人物衆多時,更不要在局部過多地找小變化,要在一組一組中找大的對比。
古代繪畫六法:
1、氣韻生動,一種說法指其意為傳神,此外亦有指表達畫家人品或使用畫筆及墨水的技術要精的說法。
2、骨法用筆,即用畫筆的技巧在表現鈎線點戳時要有"骨力",這和當時書法和繪畫密不可分的關系有關。
3、應物象形,即感受物體的結構再描畫出物體的形态。
4、随類賦彩,即因應物體的本身色彩而在作品中加上适當的色調及表現出層次感。
5、經營位置,即對作品構圖、深度的思考。
6、傳移模寫,即對自己的草稿作增加删除後再畫一次才能完成作品,此外亦有對古人作品作出模仿摹制作為學習的意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水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