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在哪個省(奉天在哪個省哪個市)

biang 中華百科 866

本文目錄

  1. 奉天是哪個省
  2. 奉天在哪個省份
  3. 奉天屬于是哪個省
  4. 奉天在中國哪個省
  5. 奉天是中國哪個省

奉天是哪個省

奉天是遼甯省。奉天是遼甯省舊稱,奉天是滿洲龍興之地,又安葬着太祖太宗兩朝皇帝。因此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年改盛京為奉天,是為了表示不忘本,以及對太祖太宗皇帝的追思。在1929年,奉天改為遼甯省,而奉天市改為沈陽市。

當時奉天是省,清朝是奉天府但名叫盛京,有點宋朝開封府但是叫東京汴梁的意思。辛亥革命之後盛京不叫了,就把奉天府的奉天來稱呼沈陽了,再後來成了奉天省,所以沈陽也叫奉天。也就是說,在說省的時候,奉天就是遼甯。在說城市的時候奉天就是沈陽城。

遼甯省簡稱“遼”,取遼河流域永遠安甯之意而得其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沈陽。遼甯省由山地、丘陵、平原構成;地跨遼河、渾河、大淩河、太子河、繞陽河、鴨綠江六大水系,屬溫帶季風氣候。

遼甯省共轄14個地級市,分别是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錦州市、營口市、阜新市、遼陽市、盤錦市、鐵嶺市、朝陽市、葫蘆島市。

奉天在哪個省份

奉天,沈陽市舊稱,在遼甯省。

1625年,後金(清的前身)都城在沈陽,并改沈陽為盛京。清兵大舉入關之後,建都北京。

1657年,以“奉天承運”之意在今沈陽設奉天府。

1928年底,張學良宣布易幟,服從于南京國民政府。自1929年起,奉天重新改稱沈陽。

1932年3月,僞滿洲國成立,沈陽再次被更名為奉天。

1945年,重新使用沈陽作為市名,沿用至今。

奉天屬于是哪個省

奉天屬于是遼甯省,奉天是沈陽。

沈陽在古代的時候稱奉天、盛京,遼甯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沈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複确定的中國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截至2021年,全市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2860平方千米。

奉天介紹:

奉天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清朝發祥地,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于此,皇太極又建盛京城,并在此建立中國清朝,奉天從軍事衛所一躍變為清代兩京之一的盛京皇城,開始成為東北中心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沈陽成為中國重要的以裝備制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被譽為“共和國裝備部”,有着“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

奉天在中國哪個省

一、陝西乾縣

唐高宗駕崩後,被安葬在“乾陵”(今乾縣境内的梁山上)。光宅元年,朝廷将乾陵一帶設為奉天縣,縣治定在今乾縣城址。在唐昭宗時期,又将奉天縣改為乾州,民國時期又将乾州改為乾縣。史書記載“乾州,唐以高宗乾陵所在,改醴泉縣為奉天,又升為乾州。”由此可以看出,奉天一詞含有“崇敬祖先”之意。

二、清代盛京将軍轄區

随着滿洲朝廷入關,其受漢人禮節文化影響漸深,從盛京的改稱奉天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奉天是滿洲龍興之地,又安葬着太祖太宗兩朝皇帝。因此,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年改盛京為奉天,是為了表示不忘本,以及對太祖太宗皇帝的追思。順治元年(1644)﹐以盛京(今遼甯沈陽)為留都﹐置内大臣統轄東北全境。三年改内大臣為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改漢稱為鎮守遼東等處地方将軍。四年改鎮守奉天等處地方将軍。至乾隆十二年(1747)定名盛京将軍﹐主要負責當地軍政事務(見清将軍)﹐并兼管奉天府尹事務大臣﹐監督府尹。

康熙後盛京将軍轄境﹐東至興京邊二百八十裡吉林烏拉界﹐西至山海關八百馀裡山海衛界﹐南至金州(今遼甯大連)南境七百三十馀裡海界﹐北至開原邊二百六十餘裡。将軍下設副都統(初名梅勒章京)二員。雍正五年(1727)增為三員﹐分駐盛京﹑錦州﹑熊嶽三城。同治時期還于重要城﹑堡﹑關門地方設城守尉﹑防守尉﹑協領﹑佐領﹑防禦等官率兵駐紮。後因海防緊要﹐道光二十三年(1843)熊嶽副都統移駐金州﹐更名金州副都統。光緒元年(1875)為守護永陵﹐新設興京副都統。五年添設圍場海龍總管﹐六年定圍場總管加副都統銜。

另沿奉天與吉林﹑内蒙古柳條邊設威遠堡等十馀處邊門﹐亦派官兵駐守﹐分屬盛京兵部及各地副都統﹐并統屬于将軍。同時﹐盛京将軍還負責監督哲裡木盟的科爾沁六旗。

清統一全國後﹐奉天地區仿順天府事例﹐設民署民官管理漢族事務。在時間上可分兩個時期﹕

封禁期順治十年至鹹豐十年(1860)﹐除短時外﹐主要為“封禁”期﹐順治十年設遼陽府(今遼陽)﹐轄遼陽(附郭)﹑海城二縣。十四年罷遼陽府﹐於盛京置奉天府﹐設府尹(專管盛京地方民人事務)。康熙三年增承德(附郭)﹑蓋平(今蓋縣)﹑開原﹑鐵嶺四縣﹐升遼陽縣為州。於此稍前﹐康熙元年在遼西錦州地方置錦縣﹐三年於廣甯(今遼甯北鎮)設廣甯府﹐另置廣甯縣﹑甯遠州﹐并隸廣甯府。四年罷廣甯府﹐改設錦州府﹐移治錦縣。錦州府及所屬州縣﹐均受奉天府尹管轄。雍正四年奉天府境域擴大﹐於吉林烏拉置永吉州﹐甯古塔(今黑龍江省甯安)置泰甯縣﹐伯都讷(今吉林扶馀)置長甯縣。此時奉天府轄境北至長甯縣松花江八百七十裡蒙古界﹐東北至永吉州穆棱河二千零四十馀裡甯古塔界。西北至義縣大甯堡四百五十馀裡界。七年罷泰甯縣。乾隆元年罷長甯縣﹐并入永吉州。十二年永吉州改吉林廳﹐隸吉林将軍。至此奉天府轄境縮小﹐僅及東北開原以南遼沈和半島地區。至鹹豐十年奉天府尹轄奉天﹑錦州二府﹐遼陽等四州﹐以及五廳八縣。這些府﹑廳﹑州﹑縣主要分布在遼河兩岸和濱海地區。

弛禁開放期鹹豐十年後﹐根據中英《天津條約》規定﹕首開遼河下遊牛莊為商埠﹐後因遼河淤積﹐十一年改為營口﹐遂使營口成為東北第一個向外國開放的通商口岸。此後清政府鑒於形勢﹐廢除“封禁”。光緒三十一年東北全部開禁。又兼東清(後改中東)鐵路興建﹐於是關内齊魯﹑燕﹑晉一帶農民大量移居東北。東北民政管理體制和區劃體系逐步完備。為鞏固海防﹐加強邊疆治理﹐同治五年(1866)改山海關監督為奉錦山海關兵備道﹐并加按察使銜﹐轄沿海金州廳﹑岫岩州﹑複州﹑海城﹑蓋平等地。同年設營口海防同知宏發。光緒二年命盛京将軍兼管奉天府尹﹐加兵部尚書右都禦史銜﹐總督奉天旗民地方軍務兼理糧饷關防。加奉天府尹二品銜﹐以右副都禦史行巡撫事。各州縣滿漢兼用。三十三年裁盛京将軍﹐改設奉天省﹐置巡撫。至宣統三年(1911)奉天省共領四道﹑八府﹑五直隸廳﹑三散廳﹑六州﹑三十二縣。光緒末年﹐奉天(沈陽)﹑安東﹑大東溝﹑遼陽﹑鳳城﹑新民﹑鐵嶺﹑通江子﹑法庫門﹑大連等十處辟為商埠。随著東清南滿鐵路支線(1903)﹑京奉(1907)﹑安奉(1910)等鐵路建成﹐奉天省的交通和地理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連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港灣條件﹐取代營口而躍居東北第一大港。昔日的遼河﹑松花江﹑鴨綠江水運日趨衰落﹐舊時驿站交通被取代﹔一些新的經濟和交通中心很快集向鐵路沿線。

1634年(清天聰八年),皇太極改沈陽為盛京(漢文為天眷盛京、滿文音為謀克敦、英譯Mukden)。1644年(清順治元年)遷都北京後,清以沈陽為陪都,并于1657年(清順治十四年)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古城區設奉天府,這便是沈陽又名奉天的由來。

奉天是中國哪個省

奉天是遼甯省。

遼甯省,簡稱“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沈陽,舊稱奉天。曆史上長期用“遼”作為這一地區的政區名,是因為遼河流域是這一地區的中心,遼河對這一地區有着重要的影響。清朝後來改稱“奉天”,是因為遼河流域是清朝的發祥地,取“奉天承運”之意。

遼甯省曆史

遼甯在中國悠久的曆史上占有漫長而輝煌的篇章。淩源市與建昌縣交界的牛河梁發掘出土的紅山文化遺址則表明,距今5000年前,這裡存在着一個初具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公元前16世紀,遼甯省屬商朝邦畿,春秋戰國時期屬燕。

此後,中國曆代封建王朝均在此設置行政機構。遼甯省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發祥地。至今,這裡的一宮三陵,仍保存完好。

以上内容參考百度百科--遼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