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手持18顆珠子什麼意思
手持18顆珠子是佛教中的一種象征,代表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具有深遠的宗教含義。佛珠,又稱念珠,是佛教徒在念佛時用來計數和專注的工具,同時也是修行者身份的象征。在現代社會,佛珠也成為了一種時尚配飾,被許多人所佩戴,盡管他們可能不清楚不同顆數的佛珠所蘊含的不同意義。
通常,佛珠的顆數不是固定的,不同的顆數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對于女性來說,她們佩戴的佛珠手鍊通常由較小的珠子組成,例如直徑為10毫米的19顆珠子,或者直徑為12毫米的18顆或17顆珠子。手腕較細的人可能會選擇直徑為12毫米的16顆珠子。佛珠手鍊的佩戴不僅是裝飾,更是一種提醒,時刻提醒人們要懷有慈悲之心,不斷修行,追求善良。
在佛教中,佛珠通常戴在左手,因為在佛教和道教中,左手被認為是善良之手。标準的佛珠長度是108顆,加上一個佛頭,共109顆。而作為日常裝飾佩戴的佛珠手鍊,通常由12顆、13顆或16顆珠子組成,其數量取決于手腕的大小。
如果佛珠手鍊作為念珠使用,常見的顆數有14顆、18顆、21顆、27顆、36顆、42顆、54顆、108顆和1080顆,每種顆數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義和修行寓意。
佛珠顆數12顆代表什麼
佛珠顆數12顆代表什麼
如果算佛頭十二顆的話佛珠就是十一顆代表了十一力,謂阿彌陀佛加持念佛行者之十一種力用。即大慈悲力、大誓願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遠見力、天耳遙聞力、他心徹鑒力、光明遍照攝取衆生力等,以此十一力故,盡除一切魔事。此中,大慈悲力與大誓願力二者,乃彌陀之因力。如果不算佛頭十二顆,那就代表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就是從無明到生死彼此成為條件或因果聯系的12個環節:①無明,即無知;②行,由無明而産生的善與不善等行為(意志);③識,相當于托胎時的心識;④名色,相當于胎中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形體;⑤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種感覺器官;⑥觸,相當于出胎後開始接觸外界事物;⑦受,即對苦樂等的感受;⑧愛,即生起貪愛等欲望;⑨取,指追求色、香、味、觸等;⑩有,即生存的環境;⑾生,即來世之再生;⑿老死,是人生的終結。其中,①②是過去因,感現在果;③~⑦是現在果;⑧~⑩是現在因,感未來果;⑾⑿是未來果。十二個環節前後之間互成因果,互為生滅條件,是涉曆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的總的因果循環鍊條。原始佛教在分析苦難和造成苦難的原因時,提出此說,認為衆生之所以有生死輪回種種痛苦煩惱,根源在于無明,隻要破除無明,就可以滅除生死輪回的痛苦而獲得解脫。
菩提子佛珠顆數23代表什麼意思?你查查正宗佛珠,看看那家緣之源佛珠的收藏,很多珍品,有相關文章學習的。
二十顆:指二十力:謂菩薩所具足之十二種利用。
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二十二顆:指二十二門。
二十四顆:指二十四願:阿彌陀佛之别願。
二十五顆:指二十五菩薩:謂随彌陀來迎之諸菩薩
二十七顆:指二十七賢聖:謂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種聖者
二十八顆:指二十八祖:禅宗所傳指二十八位祖師。
二十九顆:指二十九種莊嚴。
三十顆:指三十種外道
三十一顆:指三十一色:合十三種顯色.十種形色.八種表色,共為三十一色
三十二顆:指三十二法器。
手腕佛珠12顆代表什麼佛珠12代表《“十二因緣”。》
一.無明(梵語avidya)-無始煩惱。謂無始以來,妄識于事理迷暗愚癡,無所明了,故名無明。無明有二:根本無明和枝末無明,根本無明乃菩薩所斷;枝末無明乃凡夫所修。
二.行(梵語samskara)-造作之義,即指所造作之善惡諸業。由于兩種無明為緣,遂引起造作種種善惡之事業。若起無貪、無嗔、無癡等善心,則造善業;若起貪、嗔、癡等煩惱之心,則造惡業。吾人無始以來造業無邊,故八識田中之種子亦無量無邊。
以上兩支,屬過去因緣,無明是緣,業力是因。因緣和合,遂感生現在苦果,即是吾人五蘊報身。
三.識(梵語vijnana)-本識攬渧。即第八識攬父精母血二渧,名三和合,此為一期生死之開端。
四.名色(梵語nama-rupa)-識暖胚團。名指心識(初投胎之神識),色指形體(父精母血凝成之胚團)。是說明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攬父母赤白二渧,外托暖氣成胎為色,此是胎相初成之位。
因六根未成,識心未能顯發了别之功德,但有心之名,無心之用,故不稱為心,而隻稱名,且初投胎之時,形體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稱身,故隻稱色。
五.六入(梵語sad-ayatana)-扶塵具形,指眼等六根而言。在母胎十個月中,由名色逐漸六根成長完備,于出胎後,對六塵境界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從名色,而六入,至出胎,中間總共有三十八個七日,皆屬胎中位所攝,此為吾人一期生命受用之自體。
六.觸(梵語sparsa)-根攝境界,接觸之義。根塵和合而成觸,此即出胎之位。謂十月圓滿出胎,六根遂于外境相接觸。當嬰孩自出生到二三歲時,天真純潔,六根對境,但起單純知覺,當無憎愛分别。
七.受(梵語vedana)-苦樂舍感,即是領受之義。領納接觸六塵境界,内心所感受的違順等境,生起苦樂感受。當四五歲到十歲左右,年紀稍長,知識漸開,對于飲食衣服玩具等,皆有所求,且能分别好醜,當未生貪愛之心,這是對境所生的一種情緒。
以上五支,總為五蘊報身,即過去因緣(無明與行)所引生之現在苦果。既有此五蘊假身,則熾然起惑造業,随之又成現在因緣,将引生未來之苦果,詳情如下:
八.愛(梵語trsna)-因受生著,即是貪愛。因感受引起之執著。當十一、二歲到十八、九歲之時,已将成年,欲望既開,對于五欲六塵,自然心生貪愛,對于樂受順境,則起貪愛之心;于苦受逆境,則生憎惡之念。
藏經雲:“貪愛如水,能潤生死。”
楞嚴經雲:“一切衆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高僧大德雲:“愛不重,不生娑婆。”
此為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
九.取(梵語upadana)-因執追求,即妄取也。約二十歲後,血氣方剛,貪欲轉盛,于一切境,廣為追求,是名為取。此為貪污欲境的一種強烈趨求。
十.有(梵語bhava)-業牽後有。由愛取二支惑,遂發種種善惡之業,感生未來有生有死之果報。以上三支,愛取又為緣,有支又為因支,因緣和合,又生未來之果。如是有因有果,故名為有。
十一.生(梵語jati)-倒識投胎。此身壽命終時,第八識在一切有情中,依其業力牽引,再去投胎受生,此為未來受報之一種活動。
十二.老死(梵語jara-marana)-生後苦死,即衰老死亡。萬法無常,有生必有死,身壞命終名死。衆生莫不皆有死,卻未必皆曆衰老(夭折與橫死),故合老死為一支。自生至死,其間不免種種憂悲苦惱,此為未來受報之一種結果。
如以上所說,十二因緣包括過去因緣(無明與行二支),現在苦果(識、名色、六入、觸、受等五支),現在因緣(愛、取、有等三支),未來苦果(生、老死等二支)。是為雙重因果,此為佛陀說明吾人生死相續的一種鐵則
佛珠顆數講究,佛珠的顆數有什麼講究一百零八顆
是最為常見的數目,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态。
五十四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十二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
三十六顆
無确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于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二十七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
二十一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次
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佛珠顆數講究,佛珠多少顆最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佛珠的顆數是可可以根據自己手腕粗細調整的,不是固定的,如果是禮佛用那就隻有108顆,如果不開光正常佩戴的話多少顆都是可以的。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88顆佛珠代表什麼代表八十八佛。
----------------------------------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五十三佛)
(節選)
過去有佛。名曰普光次名普明。次名普靜次名多摩羅跋栴檀香。次名栴檀光次名摩尼幢。
次名歡喜藏摩尼寶積次名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次名摩尼幢燈光次名慧炬照(十)。
次名海德光明次名金剛牢強普散金光。次名大強精進勇猛次名大悲光。
次名慈力王次名慈藏。次名栴檀窟莊嚴勝次名賢善首。次名善意次名廣莊嚴王(二十)。
次名金花光次名寶蓋照空自在王。次名虛空寶花光次名琉璃莊嚴王。
次名普現色身光次名不動智光。次名降伏諸魔王次名才光明。
次名智慧勝次名彌勒仙光(三十)。次名世靜光次名善寂月音妙尊智王。
次名龍種上智尊王次名日月光。次名日月珠光次名慧幡勝王。
次名師子吼自在力王次名妙音勝。次名常光幢次名觀世燈(四十)。
次名慧威燈王次名法勝王。次名須彌光次名須曼那花光。
次名優昙缽羅花。殊勝王次名大慧力王。次名阿閦毘歡喜光次名無量音聲王。
次名才光次名金海光(五十)。次名山海慧自在通王次名大通光次名一切法常滿王佛。
----------------------------------
《佛說決定毗尼經》(三十五佛)(忏悔文)
(節選)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寶光佛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南無精進喜佛南無寶火佛南無寶月光佛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寶月佛南無無垢佛南無離垢佛南無勇施佛南無清淨佛南無清淨施佛
南無婆留那佛南無水天佛南無堅德佛南無栴檀功德佛南無無量掬光佛
南無光德佛南無無憂德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功德華佛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
南無财功德佛南無德念佛南無善名稱功德如來南無紅炎幢王如來
南無善遊步功德如來南無鬥戰勝如來南無善遊步如來南無周匝莊嚴功德如來
南無寶華遊步如來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如來。
(節選)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願諸世尊慈哀念我。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已來所作衆罪。
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随喜。五無間罪。
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随喜。所作罪障。
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堕地獄餓鬼畜生諸馀惡道。邊地***及彌戾車。
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忏悔。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
複於諸世尊前作如是言。
若我此生若於馀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揣之食。
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衆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
一切合集挍計籌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14顆佛珠代表什麼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衆生同一悲仰,令諸衆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十四無畏:
一顆:使衆生旋轉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為無畏。
二顆:使衆生旋轉知見,苟遇火難,火不能燒,是為無畏。
三顆:使衆生不受虛妄聲塵系縛,是為無畏。
四顆:持觀音名号,使衆生所得福德與恒河沙數無異。
五顆:使衆生六根消複,臨當被害,刀段段折壞,是為無畏。
六顆:使衆生返照自性,獲得解脫,是為無畏。
七顆: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癡暗,是為無畏。
八顆:使無子衆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為無畏。
九顆: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是為無畏。
十顆: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嗔恚,是為無畏。
十一顆:使無子衆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為無畏。
十二顆:使衆生入於羅刹鬼國,鬼自滅惡,是為無畏。
十三顆:菩薩明照十方,使衆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是為無畏。
十四顆:使衆生行於險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是為無畏。
佛珠19顆代表什麼你說的那串佛珠應該是18顆,還有顆是“佛頭”是不計算顆數的,”佛頭”是念經時來計算圈數的。
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佛珠16顆代表什麼戴佛珠主要是為了修福,能帶來好運氣就好。材質、年代、價錢、款式、戴法等都關系不大。
一、佛珠的棵數有三種情況:
1、一般念佛以7、49、108的整數倍來計算,因此,佛珠是7棵、49棵或者108棵比較符合規格;
2、以适合戴在手上的長度設置棵數,便于攜戴;
3、随便确定的棵數,沒有章法的。
二、佛珠的開光:1、到寺院直接請開過光的佛珠;2、自已請佛珠,然後到寺院請師父開光。開光儀式主要是弘揚佛法,廣為宣說諸佛菩薩的功德。
佛珠可開光,可以不開光。沒有開光的佛珠也可以直接便用。
三、其實,佛珠的價值不在于收藏,而在于使用。使用的好,任何材質的佛珠都是無價之寶。
佛珠又叫念珠,念珠是用來念佛計數用的,隻要精進念佛就行了,什麼材質、棵數多少、價錢多少、款式怎樣、以及怎樣配戴都關系不大,隻要能完成每天的功課就行了。
四、功課就是修行人為了使自已能夠精進念佛,給自已确定一個數量,作為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比如每天念三萬遍“南無阿彌陀佛”,這就需要使用念珠或者計數器來計算自已念了多少遍,完成任務了沒有。這樣做是為了便于持之以恒,形成習慣,是非常棒的修行行為。
五、可以用關鍵詞“念佛感應”、“讀經感應”、“讀地藏經感應”、“放生感應”等等,在網上找到很多精彩的文章,都是真實例子。典型的文章有:《一個女孩隐形的翅膀》、《求姻緣的感應分享和理論方法大彙集》、《放生三年了》、《我同修工作搞定,我也加薪,三星期内我家年收入增加十四萬人民币!》等。
六、信佛念佛修行是可以改變命運的。有一本書,叫做《了凡四訓》,作者詳細介紹了他自已求事業順利、健康、财富、子女的經過,并寫成書,網上有,找來看吧。原著是古文,但網上有現在文譯本,可以找譯文來看。
〈命自我立〉作者袁黃,明朝著名的全能天才。史書這樣評論他:大明朝從來不缺天才,但象袁黃這樣的全能天才是不多見的。他的造旨遍及行行業業、方方面面。無論什麼學問,隻要他想學,一學就通、一學就精。他把自已成功的經驗總結為四點,寫成書。袁黃法号了凡,因此,〈命自我立〉又叫〈了凡四訓〉。
七、有很多大型的論壇交流、學習。比如“宣化上人法寶網”、“弘化社”、“地藏論壇”、“地藏緣論壇”、“中華放生聯盟”等等。直接用論壇名稱搜索,就能找到了。
(心愉原創作品,歡迎轉載,無需注明出處,功德無量)
佛珠13顆12顆都代表什麼意思
準确說是12顆,加上佛頭才是13顆。用來計數的,記錄念誦經文的數量。因為12這個數字很特殊。
12的三倍是36,9倍是108,90倍是1080,這些數字都是常用的數量,達到數量的多少代表功德,121081080算是個節點,就像我們日常十進制的10,100,1000,一樣普遍,在佛教的說法裡這些數字帶有特殊的意義。
擴展資料
準确說是12顆,加上佛頭才是13顆。用來計數的,記錄念誦經文的數量。因為12這個數字很特殊。
12的三倍是36,9倍是108,90倍是1080,這些數字都是常用的數量,達到數量的多少代表功德,121081080算是個節點,就像我們日常十進制的10,100,1000,一樣普遍,在佛教的說法裡這些數字帶有特殊的意義。
如果樓主是三寶弟子的話,那麼如果在修行當中并不需要使用念珠,那不建議佩戴。
如果需要使用念珠的話,那建議就是不要過分的執着于念珠的數目,因為不管是一百零八顆的還是一百一十八顆的還是一百二十八顆的念珠,在計算的時候轉一圈都之算作念一百次,念珠多了幾顆算你賺到了。
至于為什麼會是一百二十八顆或一百二十一顆或一百多少多少顆,而不是一百零八顆(不包括母珠的算法),是因為裡面有些是夾珠(節珠或者稱呼為隔珠),例如有些念珠被稱之為星月菩提瑪瑙串,那主體是星月菩提的,而瑪瑙在裡面就是夾珠對于有些人是有用的,你不能說它完全無用,它很漂亮不是嗎?當你念到這個位置的時候還能感覺到不一樣的涼涼的感覺哈,而且當你有急事你可以念到這個位置,辦完事回來就可以從這個位置開始了(其實從頭開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就是這樣。
12顆珠子的手串什麼意思
12顆珠子的手串,代表十二因緣或二六之緣。
在佛學中,人間所有的事情都講究因緣,因緣而生,因緣而去,手串12顆便代表了十二緣起,即人生過程中的十二個前後相續、周流不停的部分,分别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
佩戴佛珠的顆數一般為12、14、15、16、18、21、27、54、108顆等。一般佩戴14顆表示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戴15顆表示讓佩戴者堅定一種信仰;戴16顆表示十六種智慧;18顆表示十八界,也是六根、六塵、六識;21顆是表示與佛果功德的二十一個位次;27顆表示小乘修行的二十七個賢位;54顆表示修行中的五十四個階位;108顆表示消除人世間的108種煩惱。
佩戴佛珠的注意事項
1、遠離污穢
遠離污穢是佩戴佛珠需要注意的地方之一,因為佛珠是聖潔之物,建議摸過肉或魚的手先清洗幹淨再觸摸佛珠,平時也不要佩戴佛珠洗澡。
2、一人一珠
佩戴佛珠的過程中不要随意出沒他人的佛珠,也不要讓他人随意觸摸自己的佛珠,同時也不要将佛珠随意丢棄,若不需要佛珠可以贈予親人或朋友,在佛教内被稱為結善緣。
3、注意保養
平時佩戴佛珠還需要注意對其進行保養,例如不要将佛珠放在陽光下暴曬,也不要讓佛珠表面積存大量灰塵、污垢,以免影響佛珠的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