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項羽怎麼死的
項羽是自刎而死。
“項羽自刎”這個事件在司馬遷《史記》中的《項羽本紀》有記載:項羽的死于公元前202年,原因是項羽在垓下之戰中戰敗,被劉邦的大軍包圍,為彰顯自己拒不投降的決心,從而拔劍自刎。從《史記》中可看出,項羽戰敗的主要原因是:有勇無謀,剛愎自用。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男,唐宋典籍記載為周王族諸侯國項國後代,姬姓,項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縣(今江蘇省宿遷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楚國名将項燕的孫子。
項羽烏江自刎經過
項羽自忖不能脫身,就部下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七十餘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嘗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在困于此,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
今日是要決死戰了,我要為諸君痛快地一戰,必定要勝利三次,為諸君擊潰包圍、斬将、砍旗,讓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會打仗。”于是,他分騎兵為四隊,此時,漢軍圍困數重,項羽對他的騎兵們說:“我為你們殺掉對方一将。”
于是,他命令騎兵們分四面向山下沖,約在山東面會合。項羽大呼馳下,斬殺一漢将。赤泉侯楊喜追項羽,項羽大喝一聲,楊喜的人馬俱驚,退後數裡。
項羽與騎兵分為三隊,漢軍不知項羽在哪隊,就也分三隊包圍。項羽飛馳而出,又斬殺一漢将,同時殺近百人,再會合騎兵,僅損失兩騎,項羽問:“怎麼樣?”騎兵們欽佩地回答:“和大王說的一樣”。
項羽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顔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并将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于是,項羽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
此時漢騎司馬呂馬童追來,項羽說:“你不是我的故人嗎?”呂馬童不敢正視項羽,指着同僚郎中令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羽說:“我聽說劉邦用千金買我腦袋,還可以食邑萬戶,我這就給你恩惠!”而後揮刀自刎。
項羽的頭顱被王翳取走,其餘騎兵争相搶奪項羽屍體,以緻有數十人死傷,最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自得到項羽屍體一部分,都被劉邦封侯。
如何評價項羽這個人物 項羽最後是怎麼死的
我們先了解下項羽。項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名籍,字羽,項羽是下相人。年幼時便跟着叔父項梁學習,但是少時頑劣,”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世人稱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勇猛是一個将士必備的素質,項羽生來有神力,力能扛鼎,他的神勇卻不是人人都具有的。
項羽愛好兵法,并不深究,對兵法研讀不甚精細的他,一上戰場就抛開了所有兵家理論,而以勇氣和魄力取勝,每次打戰都表現得英勇,身先士卒、沖鋒陷陣。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多年之後李清照想到這位烏江邊自刎的霸王時,心裡還是無限的感慨,這位叱咤疆場的英雄最後的結局無比凄涼,字裡行間滿是對項羽的懷念、敬佩,對英雄悲壯逝去的惋惜,一代霸王終成土灰。簡短的二十個字,卻準确地概括了項羽這個一代霸王一生精神追求最本質的東西,不論生死都是英雄。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當項羽在烏江自刎時,他吟唱出了這首歌,面對自己心愛的女人和愛駒,男兒有淚不輕彈,西楚霸王他流下了眼淚。
曆來兵家有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而項羽就是這兵形勢的代表人物之一。雖然西楚霸王,最後沒能成為霸主,甚至還敗在了一個小混混手裡,卻絲毫阻擋不了,太史公對他的好奇和探索,甚至還會對他品頭論足,司馬遷在《史記》裡專門為項羽專門寫了一個本紀,要可見他獨特的魅力。
項羽少年時,叔父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後來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因此特别生氣。項羽說:“讀書識字隻能記住個人名,學劍隻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最後項梁就教與他行軍打仗之事,但是勇武的項羽也隻肯學個大概,不去深入研究。
項羽身長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即使是吳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項羽。少年時曾見過秦始皇的陣仗,衆人跪地膜拜,莫敢直視的時候,項羽反倒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在戰場上的項羽英勇異常,身先士卒,面對強秦“瞋目叱之”,在戰場上項羽就是英雄,在衆人眼裡,他是一個鐵血男兒。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正是年輕時候的項羽,這一時期,他追随叔父項梁征戰,為叔父之死主動請纓幫助圍困的趙王,一起對付秦軍,解巨鹿之圍,敗章邯的秦軍,坑殺了秦軍降卒二十餘萬等,輝煌的戰績讓其一舉成名。
人無完人,即使是項羽也是有缺點的,“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司馬遷說他自矜功伐,就是誰此人很驕傲,聽不進别人的意見和建議,郭嘉也說過項羽有用無謀,差點計謀,隻有匹夫之勇,“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也許,項羽是個剛愎自用的人,他在年幼時期,跟随着項梁打拼,積累了大量的作戰經驗,打過很多勝仗,因此暫時的勝利容易讓項羽蒙蔽心智,不論在軍事還是在支持力上,項羽都遠遠高處劉邦,這個時候的項羽極其自負,他以為自己就一定比劉邦強。因而項羽為了誇耀自己所取得的成績,一意孤行地要回他的老家,也就是徐州,建立西楚王朝,自稱西楚霸王,這個王朝建立了又怎樣,項羽最後還不是落得個烏江自刎,霸王别姬的下場。
西楚霸王項羽是怎麼死的!
自刎。
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圍在該下,項羽軍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糧草不夠,又被劉邦幾十萬大軍包圍,于是,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
天亮後,漢軍發覺項羽離去,于是,灌嬰率五千精銳騎兵追擊,等他渡過淮河,随從的騎兵隻有一百多人了。
項羽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顔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并将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
于是,項羽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後揮刀自刎。
擴展資料: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嬰引兵進占彭城,同時攻下楚地許多地區。被劉邦封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進入九江地區,誘降了守将、楚大司馬周殷,随後合軍北上進攻城父(今安徽渦陽東)。
劉邦也由固陵東進,形勢對楚極為不利,項羽被迫向東南撤退。十一月,項羽退至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築壘安營,整頓部隊,恢複軍力,此時楚軍尚有約十萬人。
韓信、彭越、英布等會合劉邦後,十二月(前202年初,當時以十月為歲首)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萬楚軍層層包圍。
漢軍以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為主力,孔将軍為左翼,費将軍為右翼,劉邦坐鎮後方,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
韓信率漢軍向前推進,在不利的情況下開始向後後撤,而由兩翼向前推進,楚軍受挫,韓信率軍向前推進大敗楚軍于垓下。
漢軍夜間高唱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便乘夜率領八百精銳騎兵突圍南逃。
天明以後,漢軍得知項羽突圍,于是派遣五千騎兵追擊。項羽渡過淮水後,僅剩百餘騎相随,行至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因迷路耽擱了時間,被漢軍追及,項羽突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手下僅剩二十八騎。
項羽指揮這二十八騎,來回沖陣,再次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疾走,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長江邊的烏江浦)邊,自覺無顔見江東父老,乃令從騎皆下馬,以短兵器與漢兵搏殺,項羽一人殺漢軍數百人,自己身亦被十餘創,最後自刎而死,年31歲。
項羽死後,漢軍全殲八萬楚軍,楚地皆降漢,獨項羽原封地的魯人不肯投降(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後劉邦将項羽首級示魯,魯人乃降。至此,曆時4年半之久的楚漢戰争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