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形容“想做某事卻能力不足”的詩句有哪些
1.《龜雖壽》曹操·東漢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樂遊原/登樂遊原》朱熹·明
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3.《蜀相》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5.《百正集·送苟厚夫學正之昌國序》連文鳳·清
非厚夫本志也,
奈何力有所不逮,
技術有所不及,
故不暇擇地之美惡近遠焉。
想做卻沒能力成語
Ⅰ想做卻不能做該用什麼成語表達
望洋興歎:字面意思是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歎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Ⅱ怎麼用成語形容“想要去做某事,卻又不能做”
鞭長莫及、愛莫能助、無可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力不從心
一、鞭長莫及
白話釋義: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朝代:戰國
作者:左丘明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翻譯:鞭子雖然長;卻夠不到馬肚子
二、愛莫能助
白話釋義:愛:愛惜;莫:不。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朝代:周期
作者:佚名
出處:《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翻譯:能舉起唯有仲山甫;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三、無可奈何
白話釋義:奈何:如何,怎麼辦。指感到沒有辦法,隻有這樣了。
朝代:西漢
作者:司馬遷
出處:《史記·周本紀》:“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翻譯:太史伯陽說:‘災禍成了;沒有辦法
四、心有餘而力不足
白話釋義:心裡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夠。
朝代:戰國
作者:孔子
出處:《論語·裡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翻譯: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仁了嗎?我沒有看到力量不足的;因為有了,我還沒有見過呢
五、力不從心
白話釋義: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朝代:東漢
作者:範晔
出處:《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翻譯:現在使用的大軍不能得出;如果各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Ⅲ想去做但又沒有能力去做用成語怎麼說
心有餘而力不足
[xīn yǒu yúér lì bù zú][解釋]心裡非常想内做,但是力量不夠。容
【解釋】:心裡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夠。
【出自】:《論語·裡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示例】:我手裡但凡從容些,也時常來上供,隻是‘~’。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
【語法】:複句式;作主語、分句;表婉約拒絕的意思
力不從心
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出處〗《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可見兩個詞本質是一樣的.
非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就是力不從心可能更通俗化一點.
Ⅳ有些事情想去做但又沒有能力去做用成語怎麼說
心有餘而力不足
[xīn yǒu yúér lì bù zú][解釋]心裡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夠。
【解釋】:心裡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夠。
【出自】:《論語·裡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示例】:我手裡但凡從容些,也時常來上供,隻是‘~’。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
【語法】:複句式;作主語、分句;表婉約拒絕的意思
力不從心
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出處〗《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可見兩個詞本質是一樣的.
非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就是力不從心可能更通俗化一點.
Ⅳ形容心裡想做但力氣不夠的成語,不才能,辦不到
根據謎面,
力不從心,
這個成語就是。
Ⅵ想做卻無能為力的成語
力不從心:
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出處
《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力所不及:
及:達到。憑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貶義
出處
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禅》:“平生所未見之文,公力所不及之義,備聚其中。”
Ⅶ形容有好多事想做到卻做不到的成語有哪些
愛莫能助、鞭長莫及、望洋興歎、無可奈何、莫可奈何
1、愛莫能助
【解釋】:愛:愛惜;莫:不。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出自】:周佚名《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譯文:能舉起唯有仲山甫,别人愛他難相助
【示例】:收到各處的回信,隻是寫些“~”之類的抱歉話。◎葉聖陶《得失》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中性,表示力量不足而無法相助
2、鞭長莫及
【解釋】: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譯文:鞭子雖然長,不到馬肚子
【示例】:除掉腹地裡幾省外國人~,其餘的雖然沒有擺在面子上瓜分,暗地裡都各有了主子了。◎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表示距離遠而無力相助
【近義詞】愛莫能助、鞭長不及、鞭不及腹、望洋興歎、力不從心
【反義詞】近水樓台、遙相呼應、綽綽有餘、如臂使指、不在話下
3、望洋興歎
【解釋】: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歎。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歎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出自】:春秋莊周《莊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
譯文:于是他,河伯才改變了他的臉,望洋向若歎息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4、無可奈何
【解釋】:奈何:如何,怎麼辦。指感到沒有辦法,隻有這樣了。
【出自】:春秋無名氏《戰國策·燕策三》:“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譯文:你聽到的,馳去,伏屍而哭得很悲痛。已經沒有辦法,于是收拾并盛殓樊於期的頭,用盒子包紮起來
【示例】:大哥同楊太守來拿我,實是一毫不知,既被他連累,也~了。◎清·陳忱《水浒後傳》第三回
5、莫可奈何
【解釋】:猶無可奈何。指感到沒有辦法,隻有這樣了。
【出自】:郭沫若《女神·湘累》:“他們見了鳳凰要說是雞,見了麒麟要說是驢馬,我也把他們莫可奈何。”
Ⅷ表示自己想做但是沒有能力的成語
心有餘而力不足
【解釋】:心裡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夠。
【出自】:《論語·裡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力不從心、有心無力
Ⅸ有些事情想去做但又沒有能力去做用成語怎麼說
中華成語大詞典
力不從心
【拼音】:lì bù cóng xīn
【解釋】:心裡想回做,可是力量夠不上。答
【出處】:《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示例】:按我的政治思想水平、鬥争閱曆和知識能力,擔當編選陳毅同志詩詞的工作确是~。張茜《陳毅詩詞選集·序言》
【近義詞】:無能為力、心有餘而力不足
【反義詞】:得心應手、力所能及
【歇後語】:一個螞蟻搬泰山
【語法】:作謂語、賓語;用于謙辭
【英文】:ability not equal to one's ambition
【日文】:力及ばず
【法文】:malgré sa bonne vollonté,ne pouvoir acplir ce qu'on voudrait
【德文】::beim besten Willen nicht tun kǒnnen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班超為平定匈奴作亂,70多歲還在西域作戰,他身體日漸衰弱,上書漢和帝要求回中原養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書奏請說班超老了,再有戰事就力不從心了,漢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斷地點頭,于是下诏讓班超回京
想去做但又沒有能力去做用成語怎麼說
心有餘而力不足
[xīn yǒu yúér lì bù zú][解釋]心裡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夠。
【解釋】:心裡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夠。
【出自】:《論語·裡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示例】:我手裡但凡從容些,也時常來上供,隻是‘~’。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
【語法】:複句式;作主語、分句;表婉約拒絕的意思
力不從心
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出處〗《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可見兩個詞本質是一樣的.
非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就是力不從心可能更通俗化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