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有哪些格言(閑章有哪些格言和句子)

biang 中華百科 793

本文目錄

  1. 閑章一般蓋在書法作品的哪些位置
  2. 閑章有哪些内容
  3. 印章有哪些使用方法及種類
  4. 閑章和名章有哪些要求

閑章一般蓋在書法作品的哪些位置

閑章主要用來補空,起裝飾作用。通常蓋在作品起首處或右下角,分别稱之為【引首印】、【押角印】。偶爾蓋在上下字或行列之間的空白處。

閑章由秦漢時期刻有吉祥文字的印章演變而來,宋元以後風氣頗盛,名謂“閑章”,其實不“閑”。到了近代,閑章便發展成為中國書畫藝術不可或缺的部分。閑章的内容十分廣泛,且意趣盎然,書畫家或自拟詞句,或撷取格言、警句于閑章,以示對人生和藝術的感悟。

擴展資料

欣賞、收藏中國書畫時,總會看到作品中除有作者姓名的印章外,還有表達名言警句等多種内容的“閑章”;這些閑章雖小,卻與書、畫、詩有機結合,是藝術作品重要組成部分。從那些有趣的閑章中,往往可以窺見名人的處世境遇、志向,領略到作者藝途甘苦和思想情操,趣味盎然。

閑章起源于古代的吉語印,諸如“日入千萬”之類。據記載,元代趙孟_是第一位自制印信的文人畫家;元末畫家王冕偶得一塊色澤斑斓花乳石,便刻了一方“會稽佳山水”印,押到畫上,從此,文人墨客研朱弄石,遂為千古所尚。

齊白石老人早年做過木匠,成名後作畫常用“魯班門下”一印,以示不忘昔日的貧苦生活。他有一枚閑章“我欲九原為走狗”。

是取自他的自題詩“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雪個、老缶分别是名畫家朱耷、吳昌碩的别号,“三家門下轉輪來”,體現他博采衆長的好學精神。

他從七八歲開始,在他将近九十年歲月中,差不多天天作畫,他所刻的“要知天道酬勤”、“一代精神屬花草”、“年高身健不肯做神仙”等閑章,道出他為藝術而獻身的甘苦;而他的“墨戲”、“不成畫”、“門外人”、“浮名過實”等閑章,又體現了畫家謙虛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閑章

閑章有哪些内容

閑章的内容十分廣泛,且意趣盎然,書畫家或自拟詞句,或撷取格言、警句于閑章,以示對人生和藝術的感悟。

中國傳統文人書畫,講究詩書畫印融于一體。在欣賞書畫作品時,總是先會從印章欣賞入手,從印章中來識别書畫家的學識與修養。一枚好的閑章,除了讓人玩味,還為篆刻家和書畫家水平高低的無聲自我展現。故有“閑章不閑”、“閑章玩味”之說

閑章可以是清幽 靜樂 追夢 追尋 素心 陶醉 唯德 永樂 古香 因緣 抱樸 百忍 博雅 奔騰 補勤 暢神 暢懷 蒼潤 傳神 粹美 翠微 澄懷 藏珍 長樂 長慶 春歸 獨醒 獨樂 頓悟 滴翠 多福 達觀 達智 飛雪 飛霜 扶疏 浮翠 福壽 福祿 是清幽 靜樂 追夢 追尋 素心 陶醉 唯德 永樂 古香 因緣 抱樸 百忍 博雅 奔騰 補勤 暢神 暢懷 蒼潤 傳神 粹美 翠微 澄懷 藏珍 長樂 長慶 春歸 獨醒 獨樂 頓悟 滴翠 多福 達觀 達智 飛雪 飛霜 扶疏 浮翠 福壽 福祿等 

印章有哪些使用方法及種類

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鑒定或簽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會先沾上顔料再印上,不沾顔料、印上平面後會呈現凹凸的稱為鋼印,有些是印于蠟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蠟印。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印章的用法。

印章的使用方法

書畫上落款蓋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

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閑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閑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閑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閑章就不需蓋了。

國畫棋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閑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閑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閑章。此處如不需要蓋閑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

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閑章,爾不可蓋在下角方形壓角閑章處之地位。方形閑章,不可蓋在書畫上端空白處,否則,就喧賓奪主了。

國畫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與他行字長短,不可整齊,蓋印亦如此。

蓋二印,一方形,一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蓋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樣大小可匹配。

蓋二印,一長方形,一橢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蓋印之下,不可再題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現象。

已經落款蓋印字畫,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贈人,否則,就失敬了。

花頭,鳥尾,樹枝,山頂上,不可落款蓋印。這是畫家最起碼的常識,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書畫上,需用藝術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泥,不适用于書畫上,要用八寶印泥。

蓋二印,距離不可太遠太近,相隔一個印距離正好。

蓋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異,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畫上不可題打油詩,一來識者奚落,二來作品就貶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蓋閑章,壓在人名頭上,人家很忌諱。一來失禮,二來破壞了畫面。

蓋壓角閑章,不可太小,宣紙四開,用方形石印,大約叁公分,比較适中。

蓋壓角閑章,不可蓋二方上,一方正好。印與邊距離約一。五公分為适中。

落款字下不蓋印,而偏要蓋在款字左右,脫離字行,而成畫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書畫上,不可蓋上劈頭大印,即成巨印炸彈,毀滅了美麗的畫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畫不可題大字,大畫不可題小字。小空不可題字多,大空不可題字少。

書畫上姓名印,不可連蓋叁印以上,應蓋二印,或一印妥當。

書畫上下左右,不可任意蓋印。蓋多不當,不如少蓋,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蓋好。

蓋二印,不可東倒西歪,如何蓋法,用力輕重,印章印泥保養,一切要潛心研究,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畫上不可題上粗俗字題,緻影響畫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書法四聯首幅,右上可蓋印首小長形章,其馀不可蓋,如統統蓋上,行氣就破壞了。

印章的曆史及種類

1.戰國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玺。這些古玺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不認識。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畫細如毫發,都出于鑄造。白文古玺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内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

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戰國末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書體和秦漢量,秦石刻等文字極相近,所有較戰國古文容易認識。秦印多為白文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為多,低級職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約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長方形,作“日”字格,稱“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長方形,此外還有圓和橢圓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語外還有“敬事”、“相想得志”、“和衆”等格言成語入印。

3.漢官印

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體平直方正,風格雄渾典重。西漢末手工業甚為發達,所以新莽時代,(“新”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為精美生動,漢代的印章藝術登峰造極,因而成為後世篆刻家學習的典範。兩漢官印以白文為多,皆為鑄造。隻有少數軍中急用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這在後面還要介紹。

4.漢私印

漢私印即為漢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數量最多、形式最為豐富的一類。不僅形狀各異,朱白皆備,更有朱白合為一印,或加四靈等圖案作為裝飾的,進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帶鈎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還加上吉語、籍貫、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輔助文字,鈕制極為多樣,充分顯示了漢代工匠的巧思。兩漢私印仍以白文為多,西漢以鑿印為主,東漢則有鑄有鑿。

5.将軍印

将軍印也是漢官印中的一種。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軍中急于臨時任命,而在倉促之間以刀在印面上刻鑿成的,所又稱"急就章"。将軍印風格獨特,天趣橫生,對後的藝術風格有很大影響。漢代的将軍用印,普通都不稱"印"而叫做"章",這是軍印的一大特點。

6.漢玉印

兩漢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貴稀少的一類。"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貴卿和士大夫的一種高雅風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嚴謹、筆勢圓轉,粗看筆畫平方正直,卻全無闆滞之意。由于玉質堅硬,不易受刀,也就産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謂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質的不易腐蝕受損,使傳世下印得以比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來面目。

7.魏晉南北朝印

魏晉的官私印形式和鈕制都沿襲漢代,但鑄造上不及漢印精美。傳世的給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較多,用刀如刻如鑿,書法風格表現為舒放自然,從而成為一個時期篆刻風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國傳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鑿款比較草率,官印未見鑄印。

8.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間的印式在漢印中很見巧思,據說起自東漢。它的方式極為多樣,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數均可靈活變化不受局限。這裡例舉的數印就可見一斑。朱白的原則大緻根據筆畫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筆畫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筆畫較少,白文則相反,從而達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諧效果,這類印大多工穩的私印,未見用于官印。

9.字母印

子母印又稱“玺印”,起于東漢,盛行于魏晉六朝,是大小兩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進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懷子的形狀。也有套進一方兩印(如右欄“郭意”印)成一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體積中,兼備了幾方印的使用價值,古代印匠的工藝水平由此見。

10.六面印

傳世六面印實物較少。這種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帶而佩,鼻端作一小印,連同其餘五個印面故稱六面印。傳世六面印的一種典型風格為帶邊白文,每字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豎筆多引長下垂,末端尖細,猶如懸針,所以有“懸針篆”的俗名。這種風格雖然尚有筆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處,但很容易流于庸俗,遠不及漢印的相茂,故曆來篆刻家隻偶一為之。

11.缪篆印(附鳥蟲書)

傳世六面印實物較少。這種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帶而佩,鼻端作一小印,連同其餘五個印面故稱六面印。傳世六面印的一種典型風格為帶邊白文,每字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豎筆多引長下垂,末端尖細,猶如懸針,所以有“懸針篆”的俗名。這種風格雖然尚有筆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處,但很容易流于庸俗,遠不及漢印的相茂,故曆來篆刻家隻偶一為之。

12.雜形玺

戰國以來的印章中,雜形玺也是甚為别緻的一類。其式樣沒有定例,大小從數寸至數分不等,變化極為豐富,除了方圓長寬更有凹凸形印、方、圓、三角合印,二圓三圓聯珠,以及三葉分展狀等,朱白都有,不勝枚舉。雜形玺因其獨特的諧趣與官印的莊嚴、沉着的要求不同,故隻用于私印。

13.圖案印

圖畫入印自戰國到漢魏都有,以漢代為最多。又稱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樣,簡練生動,除了人物、鳥獸、車騎、吉羊、魚雁等圖案外,常見以吉羊的四靈(?龍、虎、雀、(鳳、龜)入印的,這類印又稱為"四靈印"。

14.成語印

成語印自戰國開始就有,使用的格言、成語達百餘種。如"正行"、"敬事"、"日利"、"日入千萬"、"出入大吉"等,成語字數不等,自一、二字始,多達二十字,其用途除了表示吉祥之外,也有為死者殉葬之用。

15.花押印

花押印又稱"押字",興于宋,盛于元,故又稱"元押"。元押多為長方,一般上刻楷書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從實用意義上說曆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辨僞的作用,作為個人任意書寫,變化出來的"押字"(有些已不是一種文字,隻作為個人專用記号),自然就更難以摹仿而達到防僞的效果,因而這種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時代。

16.封泥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迹──蓋有古代印章的幹燥堅硬的泥團──保留下來的珍貴實物。由于原印是陰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陽文,其邊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寬邊。封泥的使用自戰國直至漢魏,直到晉以後紙張、絹帛逐漸代替了竹木簡書信的來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後世的篆刻家從這些珍貴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鑒,用以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法的範圍。基本訓練與創作

17.鈕制

古代的玺印大多有鈕、以使在鈕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帶上,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漢代開始,以龜、駝、馬等印鈕來分别帝王百官。例如高級官史使用龜鈕、駝鈕、蛇鈕則是漢魏晉時授與兄弟民族等官印常見的鈕制。曆代鈕制形式為豐富,其中以壇鈕、鼻鈕、複鬥鈕為最常見,現将部分鈕制列舉于右,以見一斑。

18.隋唐以來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時代,印面開始加大。随着紙的普遍應用,朱文逐漸替了白文。許多官印印背上開始有年号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開始運用屈曲的"九疊文"入印(古代的"九"為數的終極,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疊,?可以随筆畫的繁簡而變化)以便填滿印面。唐宋時代開始以隸楷入印,清代官印滿文,?漢文兩體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無明清代各代農民政權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們珍視的革命文物。

19.宋元圓朱文印

魏晉以來,紙帛逐漸代替竹木簡劄,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蓋于紙帛,到文人畫全盛時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寫,印工攜刻的印章已詩文書畫合為一體,起到了鮮豔的點級作用,為書畫所喜愛。在這個階段,首先是宋未無初的書畫家趙孟頫對篆刻藝術人力提倡,由于書法上受李陽冰篆書的影響,印文筆勢流暢,圓轉流麗,産生了一種風格獨特的印章一"圓朱文"的印,為後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20.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來的兄弟民族在漢民族文化的影響下,曾依據漢字書法創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們的文字仿效漢字篆體用于官印,傳也較少,所見的印文有金國(女真)書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書,其中有許多文字還不認識。

21.今體字印章

在漢字書法中,篆書由于具備很強的裝飾性成為印章藝術的主體至今不衰。但秦漢以後,随着書體的演變篆書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的書體。除了唐宋的隸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晉時代就出現了隸楷入印的先例。清以來的篆刻家亦好嘗試以今體(隸、楷、行草)入印,其中不乏佳作。由此使我們認識到,印章藝術的體現并不限于某一書體的使用,關鍵在于章法、書法、刀法的高度運用能力。

22.收集印、齋館印、閑章

印章發展到了唐宋兩代,作為欣賞藝術的一支日益發展。用以收藏、鑒賞、校訂的專用印記開始出現。钤之于書畫藏品,種類繁多。"齋館印"是以文人書房、住室的雅稱刻制的印章,如"樓、閣、館、巢、院、齋、軒、堂"不勝枚舉,其實許多有名無實的(文征明就說過,他的書屋大都是建築在印章上的)隻不過是知識分子思想性靈的表現方式罷了。閑章源出古代吉語印,這些以詩文、成語、名言、俗諺入印的作品,進一步使篆刻由以往單純的镌刻官職,名号的實用藝術,發展成為獨立的具有文學含義的欣賞藝術、與詩文書畫交相輝映。

印章的主要設計

印章作為藝術品,其價值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其外形設計,也就是印鈕的設計、鑄造技藝及後期更高層次的深加工技藝。二是印面文字的書法和镌刻藝術。

印鈕的設計最初以實用為主,用于穿绶帶系于腰間,如瓦鈕、鼻鈕等。現将我國古代的主要印鈕形态分列如下:

鼻鈕:這是我國古代早期印章最多見的印鈕,因孔小如鼻而得名。先秦的官印、私印均大量采用這種形式,漢代以後的官印鼻鈕變大,故又稱之為瓦鈕、橋鈕。

龜鈕:龜鈕也是官印中最常見的鈕制。龜與蛇結合稱之為玄武,玄武是人格神,演化成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地。此外,龜與貴同音,是長壽吉祥的象征。

蛇鈕:蛇鈕不多見,但頒給滇王的印章采用蛇鈕。

羊鈕、馬鈕、兔鈕有頒發給其他民族首領的記載。

此外,鹿鈕、罴鈕、魚鈕等神獸鈕也見于曆史記載及出土文物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螭鈕,又稱螭虎鈕,皇帝及皇後玺均用此鈕。螭為龍的一種,明清時皇帝印玺均采用螭為鈕的造型。

由于印章在官方、民間的大量、廣泛的使用,印材的多樣化,為印鈕的設計、制作創造了更加寬廣的空間,所以,到了清末民國年間,印章的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印鈕的設計也突破了上述的鈕制,各種生肖魚蟲,人物花鳥也盡現于鈕的設計中,在這種形式下,銅印章作為我國幾千年沿襲下來的印材,在與明末清初出現的石制印材競争中,不僅沒有衰落,反而有大量銅印章精品面市,并流傳後世,據北京市印章前輩回憶,民國時期銅印章牢牢占據着北京市場的七、八成。有數家著名的銅印章作坊,齊聚了能工巧匠,集皇家工藝之精華,日夜煙火不熄,為北京印章市場提供了充足的貨源,小到學徒領薪的銅戳子,大到清室皇親國戚、文人墨客、收藏家掌上把玩的絕世精品。

銅印材較之其它印材,如石、木、牛角、象牙、有機玻璃等,優點是堅久耐用,傳世性強,藝術表現的形式豐富,适宜加工。銅印材顔色莊重,它可以比上述印材表現更細緻、镂空等,配合錯金、錯銀、鎏金、錾制等表面深加工技術,銅印章可以更高層次地表現皇家的永恒、持久、莊重、高貴的氣派。

閑章和名章有哪些要求

名章就是标明作者姓名。

閑章指除了姓名、齋室、職官、藏書印等以外的印章。除刻吉語外,還常刻詩句、格言、自戒之詞等。藝術家,一般都有許多印章。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餘印章,在印學上都統稱為“閑章”

閑章由于方寸的局限,不能精描詳述,更不能像散文樣長篇抒情叙事,閑章隻能憑靠篆刻家的才識,出語新穎,簡潔典雅,可以直言剖白,也可以隐言折射,或摘引或自創詩詞文句、警言吉語、牢騷趣話,盡興自娛自樂,其高雅俚俗,自能從字間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