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怎麼消亡的(西域是怎麼滅亡的)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持續千年的西域佛國文明為何消亡
  2. 樓蘭古國怎麼滅亡的
  3. 中國新疆的樓蘭古國是怎麼消失的
  4. 樓蘭古國是怎麼滅亡的

持續千年的西域佛國文明為何消亡

說一下我的猜想,第一,西域是絲綢之路重要的地方,當開通了絲綢之路,打開了商界之間互相的來往,西域的人向四周流散,昔日的繁華不在,發展越來越衰敗,而不是在自己家裡圖生存,因為時代的更新而逐漸消失。

第二,因為一場霍亂,看曆史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一場戰争就能夠消滅一個國家并且建立新的國家和朝代,如果西域因為一場戰争而無影無蹤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勝者會改寫曆史,把曾經的一切都泯滅。

第三,因為自然環境非常不好,我們看電視劇鬼吹燈的時候能夠發現,西域的精美古國沙漠覆蓋面積非常大,而且天氣炎熱水資源短缺,因為一場天災百姓逐漸死去,而西域佛國的文明也被塵土掩埋。

第四,疾病。古代的醫療水平并不發達,如果有人得了一些傳染性的病,她們不會有看醫生的意識,反而去求神拜佛來保平安,所以一場瘟疫或者傳染病也可能讓整個國家消亡。

樓蘭古國怎麼滅亡的

主要是因為生态環境的破壞,樓蘭古國随之滅亡。

樓蘭是西域比較富有的國家之一,居住在樓蘭古國的人主要是靠羅布泊河流生存,但是樓蘭人卻不為自己的生存環境着想,随意砍伐大量的樹木來建造樓蘭古城,這也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環境再次惡化,雖然當時樓蘭人已經知道末日即将來臨,不過仍然不知悔改。

繼續的大量砍伐原本已經非常稀少的樹木,使當地已經惡化的環境雪上加霜,這也導緻叢林漸漸的變成了沙漠,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他們砍伐掉許多樹木和蘆葦,這無疑會對環境産生負作用,因此導緻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就是羅布泊河流幹枯。

于是,科學家們又提出了“河流改道說”。由于塔裡木河改道南行,注入台特馬湖,隻有孔雀河一河之水流入羅布泊,水量大減,造成了羅布泊逐漸縮小,以至幹涸,由于嚴重缺水,樓蘭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隻好遠走他鄉,最終樓蘭古國從此滅亡。

擴展資料:

樓蘭,是西域古城遺迹。最早見于《史記》,曾經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現隻存遺迹,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裡處。

樓蘭國是西域古國名,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公元前77年樓蘭國更名鄯善國,并遷都泥城,向漢朝稱臣,原都城樓蘭城則由漢朝派兵屯田,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阗,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

國人屬印歐人種,語言為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羅布泊水萎縮,生存環境日益惡劣,約公元422年以後,樓蘭城民衆迫于嚴重幹旱,遺棄樓蘭城,逐漸南移,鄯善國(樓蘭國)先後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絕、且末等國,成為西域七強之一,公元448年北魏滅鄯善國。前後經曆了約600餘年的鄯善國(樓蘭國),至此滅亡。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樓蘭

中國新疆的樓蘭古國是怎麼消失的

樓蘭在公元前2世紀就形成了,是屬于西漢時期西域的一個小國。同時它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漢朝時期和漢朝保持密切的關系。但是這個小國後來神秘地消失了,至今也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作為古時候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樓蘭承擔着東西方文化交樓的重任。也正是它的地理位置原因,漢朝和匈奴為此打了不少仗。時間推移到了公元4世紀後,樓蘭迅速衰落,最後消失在荒漠當中。現代人也是通過在那一片地區的考古才發現,原來在古代這裡存在過一個這樣的國家。

古籍《水經注》中有關于樓蘭的資料記載,東漢之後因為塔裡木河的中遊發生改道現象,導緻了樓蘭地區嚴重缺水。鄰國的敦煌聯合周圍三個國家的士兵總共4000多人,沒日沒夜地将其中一條河橫斷,以此向樓蘭飲水已解決缺水的問題。在這之後樓蘭自己也做出了努力來疏通河道,但最終還是無濟于事,古城因為缺水而廢棄了。

也有研究考古的學者認為,樓蘭的消失是氣候和環境的惡化造成的。除了逐漸的幹旱缺水之外,樓蘭的生态發生惡化使得居民都搬離了古城。也有其他學者認為,是因為古時候的羅布泊向北移動了,導緻了整個樓蘭地區缺水。樓蘭人失去了水資源無法生存,隻好離開自己的家園。

塔裡木河改道一說還是得到很多人的認同的,因為現在的塔裡木河就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樣子了。而且史書也有記載塔裡木河從興盛到枯竭的過程,一條河的興衰牽動着多少國家的興亡,由此可見保護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樓蘭古國是怎麼滅亡的

樓蘭:俗稱漢時西域的鄯善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樓蘭名稱最早見于《史記》,曾經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現隻存遺迹,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裡處。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羅布泊水萎縮,生存環境日益惡劣,約公元422年以後,樓蘭城民衆迫于嚴重幹旱,遺棄樓蘭城,逐漸南移,鄯善國(樓蘭國)先後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絕、且末等國,成為西域七強之一,公元448年北魏滅鄯善國。前後經曆了約600餘年的鄯善國(樓蘭國),至此滅亡。

說法一:樓蘭消失于戰争。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可以從王昌齡的《從軍行》中看出: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說法二:樓蘭衰敗于幹旱、缺水,生态惡化,上遊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

樓蘭曾頒布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遊移有關。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遊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遊移有直接關系。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幸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蝼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隻得棄城而去。

有說樓蘭的死亡,是由于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緻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緻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堿日積,最後造成王國的必然消亡。

無論怎麼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給樓蘭人最後一擊的,是瘟疫。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徙一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裡木河而上,哪裡有樹有水,就往哪裡去,哪裡能活命,就往哪裡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樓蘭人欲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有專家們指出,孔雀河與車爾臣河彙入塔裡木河,經庫魯克河流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導緻了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留在這裡隻能坐以待斃,于是他們隻好棄城别走,樓蘭古城也就在曆史上消失。

許多學者也認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中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後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中國曆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争。而樓蘭正是軍事要沖、兵家必争之地。頻繁的戰争、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

但樓蘭被遺棄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專家學者們還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