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唐朝武則天為什麼嫁給了李世民,不是李治的女人嗎
武則天原為李世民的嫔妃,李世民駕崩後入長安感業寺為尼,後再次入宮成為李治的嫔妃。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則天十四歲時,唐太宗李世民聽說她儀容舉止美,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号“武媚”,但武則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嫔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并互訴離别後的思念之情。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後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将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擴展資料
637年(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武氏以美貌應召人宮,始為才女,賜号武媚,時年14歲。
649年,太宗死,入感業寺别發為尼。時王皇後正與蕭淑妃争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貌,轉移高宗對蕭氏的厚寵。遂令武氏暗中蓄發,獻給高宗,封為宸妃。翌年生是長子李弘,晉為昭儀。
參考資料:人民網-一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是怎麼坐上皇位的
武則天是謀篡李唐的皇位才當上的皇帝。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後之父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力谏,李顯生氣地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武則天以此為借口将李顯廢黜為廬陵王,并遷于房州,轉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
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同年九月,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廬陵王為号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萬部衆。
武則天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了諸王的不安,他們想要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沖,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應李沖。
武則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擊之。李沖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李貞兵敗自殺。武則天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展開審訊,逼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他們的親信也被殺死。
同年,武則天命令面首薛懷義率一萬多人,毀乾元殿,建明堂。花費近一年時間後,明堂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有條九龍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為“萬象神宮”。
明堂既成,又命薛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大像。建宮的花費達到以萬億計,政府财政為之枯竭。
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号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則天,武則天大喜,命其石曰“寶圖”。
之後武則天加尊号為“聖母神皇”。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擴展資料:晚年經曆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笃,卧床不起,隻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晖、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于是發動兵變,率禁軍五百餘人,沖入宮中,殺死二張,随即包圍武則天寝宮,要求武則天退位。
武則天被迫禅讓帝位與太子李顯,随後徙居上陽宮(洛陽禁苑之東)。李顯上武則天尊号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一朝結束。二月,唐朝複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複舊制,複稱神都為東都。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遺诏省去帝号,稱”則天大聖皇後“,并赦免王皇後、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武則天
武則天是怎麼和李治好上的
李世民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嫔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并互訴離别後的思念之情。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後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将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入宮後便生下兒子李弘。
武則天是怎麼和李治有的關系
武則天和李治相識的故事:
李治是李世民時期的太子,因此有機會接觸到武則天,而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逐漸開始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嫔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永徽元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并互訴離别後的思念之情。
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後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将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
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入宮後便生下兒子李弘。武則天回宮後,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李治的寵愛。至次年五月,武則天便被拜為二品昭儀。
擴展資料:
對于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曆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并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占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特别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主導地位後,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
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後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晖、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複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曆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武則天
武則天本來是李世民的才人,後來為什麼又和李治在一起了
開始時時因為愛情,而最終還是歸于政治需要。
從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後可以分兩個階段來看,一是前期的喜愛想立武則天為皇後,二是為了顯示皇權最大一定要立武則天為皇後。
從唐高宗把對武則天的美貌所吸引可以看出,當唐太宗駕崩後,唐高宗就一直垂涎武則天的美貌和才華,于是把武則天從感業寺接出來收入後宮,然後情有獨鐘。這個階段是唐高宗确實非常喜歡武則天的,所以封為昭儀。然後為了心愛的人,不惜降低身段去找長孫無忌和大臣商量,想把武則天立為皇後,但遭到了大臣反對。
于是發展到了第二階段,唐高宗為了顯示皇權最大,開始跟大臣鬥法。因為武則天的身份以及地位等,大臣基本上都是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後的。雖然皇權至上,但國家的治理還需要大臣的幫助。于是唐高宗改變策略,先找反對最為激烈的大臣的麻煩,也就是褚遂良,這是和長孫無忌一樣手掌大權的吏部尚書,還是唐太宗的托孤之臣,朝中地位非常高。
但唐太宗一方面為了自己收權,一方面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在大臣的反對聲中顯得非常焦躁和氣憤,正好這時站在皇帝這邊的英國公李勣對唐高宗說,立皇後是家事,不用問外人。這一句話說到了唐高宗的心裡去了,于是唐高宗就把褚遂良貶出中央,下放到地方。這樣一來,領頭人都被皇帝貶出中央權力中心,剩下的也就沒有多大阻力了,最後唐高宗一邊收回了權力,也如願以償的立了武則天為皇後。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武則天能被唐太宗立為皇後,與武則天自身的政治手腕離不開,一方面武則天的政治格局非常高,如與後宮的相處,與大臣的交結都顯示出了其高超的智慧,從武則天後期執掌天下就可以看出武則天的政治格局,另一方面武則天在服侍唐太宗與唐高宗的過程中,經常參與到唐朝政策決策方面,給了武則天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所以,在唐高宗李治決定立武則天為後之後,武則天的政治覺悟更加讓李治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