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清朝傳國玉玺去哪裡了
清朝的傳國玉玺目前仍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傳國玉玺,簡稱“傳國玺”,為中國古代皇帝的信物,是秦以後曆代帝王相傳的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天所授、君權神授”的象征。據傳,玺文由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命丞相李斯負責書寫,并由玉工王孫壽刻于和氏璧上。在中國曆代,傳國玉玺被視為王朝正統的象征。
傳至清朝時,玉玺保存在交泰殿。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高宗指定交泰殿寶印為二十五寶,将“寶玺”數量定為二十五方。“二十五寶”被貯藏于交泰殿的寶箱内,由内閣掌管,用時須經請示批準後,開啟寶箱取得。
而現存的傳國玉玺被認為是秦始皇制成的玉玺的後代,于清朝滅亡後由民國政府接管,并存放于故宮博物院至今。這枚玉玺由新疆和田白玉制成,玺鈕為蟠龍形,玺文陽雕篆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綜上所述,清朝的傳國玉玺目前仍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如需更深入了解關于傳國玉玺的曆史和故事,可以查閱故宮博物院官網或前往現場參觀。
三國演義傳國玉玺八個字
《三國演義》中的傳國玉玺的八個字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在《三國演義》中,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而在這個神秘的時代中,還有一個最神秘的物件,傳國玉玺上面刻了八個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秦始皇并六國,得到和氏璧,派玉工将其制成了玉玺,稱之為“天子玺”。上面“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也是秦始皇宰相李斯手書,是封建時代最高權力的象征。
傳國玺自問世後,就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曆。傳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風浪驟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沒。始皇抛傳國玉玺于湖中,祀神鎮浪,方得平安過湖。劉邦建漢登基,佩此傳國玉玺,号稱“漢傳國玺”。
傳國玉玺的特色
1、材質:傳國玉玺可能是用藍田玉或和氏璧制成,質地堅硬而溫潤。
2、形狀與尺寸:玉玺的形狀為方圓四寸,上鈕交五龍。
3、曆史傳承:自秦始皇登基至後唐末主李從诃自焚遺失,傳國玉玺曆經1200餘年。期間,它屢易其主,輾轉于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盡管最終銷聲匿迹,但其在中國曆史中的地位和價值不容忽視。
4、象征意義:傳國玉玺不僅是皇權的象征,也是國家統一的标志。曆代帝王都以得到此玺為符應,視其為國家的重器。得之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玺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傳國玉玺上刻的字是 傳國玉玺上刻的字是什麼字
1、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玺簡稱“傳國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藍田玉镌刻而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2、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秦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
傳國玉玺刻的什麼字
傳國玉玺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傳國玉玺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象征物,代表了皇權的傳承和天命所歸。這塊玉玺的制作可以追溯到秦朝,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和天命,命人制作了這塊傳國玉玺。玺上刻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意味着皇帝是受天命所歸,理應長久統治國家。
詳細解釋:
這八個字的含義深遠,不僅體現了皇帝對自己統治合法性的宣稱,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天命和皇權的理解。在古代中國,天命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認為皇帝的統治是上天所賦予的,因此皇帝也被稱為天子。而“受命于天”四字,正是對這一觀念的體現。同時,“既壽永昌”則表達了皇帝對自己統治長久和繁榮的期望。
總的來說,傳國玉玺刻的這八個字是皇帝對自己統治合法性和長久性的宣稱,也是古代天命觀念在皇權象征上的體現。
拓展資料:
據傳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趙,得和氏璧。後統一天下,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傳國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于其上。秦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
得之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玺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傳國玉玺是一個帝王行使自己權力的重要信物,同樣也是一個國家權力的象征,甚至可以說“傳國玉玺”比帝王本人還要更加重要一些。那麼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帝王一旦失去了這個“傳國玉玺”,就相當于失去了能夠掌控國家的權力。
傳國玉玺上面刻的是什麼字
1.傳國玉玺是中國古代的宮廷寶物,象征着皇權的合法性。
2.它是在秦朝時期,由丞相李斯負責制作,材質為藍田玉。
3.玉玺的尺寸為方圓四寸,上面有五龍交錯的紐扣形狀。
4.正面镌刻着李斯書寫的八個篆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5.這些字迹代表了皇權天授和正統的合法性,是曆代皇帝的重要信物。
6.從秦朝開始,每位登基的皇帝都追求獲得傳國玉玺,以證明其統治的合法性。
7.沒有擁有傳國玉玺的皇帝,常常會被人質疑其統治的正當性。
8.傳國玉玺在曆史上多次易手,尤其在十六國時期,多個政權聲稱擁有真正的玉玺。
9.直到明朝,傳國玉玺最終失落,後來被一個農民發現并獻給了蒙古王爺。
10.之後,傳國玉玺落入了清朝統治者多爾衮手中,最終在溥儀時期失竊,下落不明。
11.有關傳國玉玺的傳說和記載頗多,其中一部小說《握扒紅樓睜尺夢》提及它與賈寶玉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