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請問一下,顔真卿多寶塔的字體大小大約多少厘米的
顔真卿《多寶塔碑》的字體大小大約3厘米。
此碑共三十四行,寬102厘米,102除以34,大緻可以算出字的大小為3厘米。
清康熙年間,此碑左側近中部處,即三十一行至三十四行(最末四行)泐去半圓形一大塊,泐二十字。故凡此處碑字不損者,必為清初拓本。
《多寶塔碑》整幅作品非常整齊,從縱看,字的中心在中軸線上;字的大小配合得當。
此碑書寫厚重,石料堅硬細膩,加上運用了直刀深刻法進行镌刻,因而曆經1000多年的錘拓仍完好如初,字口清晰,神采奕奕。
除康熙年間碑石斷裂損泐二十字之外,無缺文、疑字,這對賞鑒顔書、校考碑文、考辨各代拓本流傳都甚為有利。
擴展資料:
顔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顔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他的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
《多寶塔碑》整體秀美剛勁,用筆豐厚遒美,起筆多露鋒,收筆多鋒,轉折多頓筆,學顔體的大都是從此碑開始。
現代書法家歐陽中石評論說:“它是顔碑中最講用筆,法度最為細密嚴謹的一部。”
《多寶塔碑》轉折變化較多,主要有提聳肩頓挫和按筆削肩暗轉之法,有方有圓,方圓兼施。
顔真卿的楷書,尤其是印歲以後的楷書,已經形成了一種範式,後世學習者極多,甚至有“學書當學顔”的說法。
參考資料:
曾成實編著.顔真卿《多寶塔碑》技法大全[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5.08.第7-9頁
顔真卿的勤禮碑和多寶塔碑有什麼不同
擴展資料:
顔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
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顔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他的書體被稱為“顔體”,與柳公權并稱“顔柳”,有“顔筋柳骨”之譽。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顔真卿
書法《多寶塔》字帖的問題
如果你剛開始學的話。那就臨顔真卿(楷書)的也就是最簡單的字體——顔體。
如~~:
《多寶塔碑》(文物出版社)(較易)或
《勤禮碑》(文物出版社)(有難度)或
适合初學者的臨習碑帖《顔體多寶塔标準習字帖》(北京出版社)
~~~(要耐心寫哦!)
——大白雲(普通羊毫)或狼毫(彈性很強)(我寫作品采用呢~~)
再臨:
《蘭亭集序(叙)》[行書](《王羲之蘭亭叙及其筆法》(西冷印社)
要注意!!字是要背下來再寫的~
----兼毫(比較有彈性)
而後:
《石門頌》[隸書](文物出版社)(注意絞筆,用筆靈活多變)
個人非常欣賞!!!{推薦}
——鶴腳筆(筆鋒很長)
然後:
《石鼓文》[篆書](文物出版社)(注意絞筆)
——仍可以用鶴腳筆(筆鋒很長)
注意!!:隸書,篆書是非常毀筆的!我半個月就要換一根(一天臨三個小時呢!!)
背一些篆字,對篆刻有極大幫助!!!
嗯~~:
《書譜》[草書](《孫過庭書譜》)(上海書畫出版社)(非常标準的草書)
——中鋒羊毫(基本可以)
背草字符(《标準草書》-啟功著 10元~很便宜的)
在日常學習中用上草字符,讓同學對你刮目相看!!!
最後:臨遍百家,讀破萬卷書!!
《曆代書法論文選》 [上海書畫出版社]
~~~理論是必要滴。。。(我也在看啊~不過的确很難。。。)
選擇你偏愛的書體,徹底掌握!!
祝你成功!!!
如果你隻想體驗書法的話。
楷書:
《唐褚遂良書雁塔聖教序》(文物出版社)(筆勢蒼勁優美)(個人來講是比較喜歡的楷書)
《勤禮碑》(文物出版社)(橫細豎粗,厚重有力)
——大白雲(普通羊毫)或狼毫(彈性很強)(我寫作品采用呢~~)
行書:
《蘭亭集序》(不愧是行書之龍~~)
----兼毫(比較有彈性)
草書:
《書譜》(《孫過庭書譜》)(上海書畫出版社)(非常标準的草書)
——中鋒羊毫(基本可以)
隸書:
《石門頌》(文物出版社)
《禮器碑》(文物出版社)(用筆的技巧性很強哦!!本人正在臨~~)
《張遷碑》(文物出版社)(筆勢有力!!)
——可以用鶴腳筆(筆鋒很長)
篆書:
《石鼓文》[篆書](文物出版社)(注意絞筆)
——仍可以用鶴腳筆(筆鋒很長)
——————————
總之,樓上也說了很多,有些還是非常有用的,摘錄如下:
“()内的隻是我個人看法”
一般說是從正書開始,所謂“正書”即是楷書,通常都是從唐代四大家開始練習,因為唐代是中國楷書最盛的朝代。
四體即顔、柳、歐、趙。
———(當然不必都練~會走形滴。。)
我個人認為,從顔體入手較為容易,以顔真卿《顔勤禮碑》最合适
———(《勤禮》入手容易,寫出來很難!!不如先摸馍《多寶塔》。如果很願意臨的話。。。臨完隸書就可以了。因為裡面細微變化較多,又牽扯絞筆~初學者。。。很難辦到。。~~我也是這麼走過來的~~)
現在有一種說法,從隸書入手也可學好書法。其理論依據是楷書是從隸書演變而來。這種觀點也有可取之處。從隸書入手,以《漢史晨前後碑》最佳。
———(《史晨》過于拘泥,端莊。。畢竟是隸書的成熟時期嘛~~但它會影響你以後的其他書體的臨習,《石門頌》~~不是《石門銘》注意哦!!《石門頌》用比較活,相信你經過前面的訓練,能很好的控筆!!)
更有甚者,說從篆書練習是最好的,中國的書法藝術是從篆書開始的,練好了,等于打好了基礎,想學什麼就容易得多,學篆書先要識篆字,就要讀一下《說文解字》,熟悉了篆字後,可開始臨寫傳世的秦刻石,如《秦山刻石》。
———(有關介紹:
[《秦山刻石》又稱《封泰山碑》,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年)所刻,相傳為秦丞相李斯手書,内容是頌楊秦始皇的功德,碑石原在泰山頂,後移至碧霞元君祠中,因風雨侵蝕,所剩僅寥寥數字。《泰山刻石》的書體即是标準小篆,其結構特點,直接繼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減化和方整,并呈長方形,線條圓滑流暢,疏密勻停,給人以端莊穩重的感受。本圖是《泰山刻石》局部]
你自己選擇吧:《石鼓文》(推薦),或《秦山刻石》)
具體從那開始學就看你個人的喜好和時間了,一般說來,從隸書入手最快,從篆書則是最慢,但練好了篆書,則受益無窮。
———(他指得是“絞筆”。但“從隸書入手最快,從篆書則是最慢”這句從來就沒聽說過哦~~~)
練字臨帖時選準後,不要看一筆臨一筆,看完整個字後,再動筆,書法最講究章法,練得精熟時,臨一篇就要一氣呵成———(非常正确!!!)
還有,不要經常換帖,練好一本後,再練習其它的。
多寶塔碑的書法特點
多寶塔碑的書法特點如下:
是唐代重要碑刻,是唐代書法代表作品。據考此碑是顔真卿四十四歲時書,是顔書碑刻中較小之字,為顔真卿早期楷書代表作品。特點:此碑字體整密勻穩、法度嚴謹,筆法方折豐勁,秀麗多姿。《多寶塔碑》是顔真卿四十四歲時所書,兼二王、歐等各大名家書風特點,多寶塔碑結構嚴密,端莊平穩,字勢方正。
《多寶塔碑》結構特點不同的字結構大小不同,例如獨體字、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的字,如果全部都等高、等寬那會是什麼樣情況。所以結構特點一定要牢牢把握,一旦結構弄錯,整個字的風格全都毀掉了。
簡介:
《多寶塔碑》全稱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勳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顔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1]現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禅師楚金創建多寶塔之原委及修建經過。整體秀美剛勁,清爽宜人,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回鋒,轉折多頓筆。結體嚴謹緻密,緊湊規整,平穩勻稱,又碑版精良,存字較多,學顔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顔真卿的《多寶塔碑》是什麼類型的字體
楷書,
《多寶塔碑》,此碑是顔真卿44歲時書,直接二王、歐、虞、褚餘風,而又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整篇結構嚴密,點畫圓整,秀麗剛勁,雖尚未形成剛勁雄強、沉雄渾厚、大氣磅礴的顔楷風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顔真卿書風的基本格調,它是留傳下來的顔書中最早的楷書作品,結構平穩端正,嚴謹莊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學顔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該碑用筆多用中鋒,起筆和收筆有明顯的頓按。起筆藏鋒為主,兼用露鋒,方圓并用,有些橫畫起筆較為外露,多不似柳書的齊頭方腳,而是稍存斜尖,并參以含蓄的筆意使之變化豐富;收筆用頓筆和回鋒的較多,強調"護尾",尤其于橫畫中最為明顯,寫橫行至收筆處,常向右下方重按,頓筆回鋒,體現出顔體的雄渾、大氣之韻,豎畫粗壯,渾厚力強。橫、豎筆畫粗細對比鮮明,富節奏、韻律美感,也把顔體的一個"筋"的意味完整的表達出來。顔體撇畫較輕盈挺健,捺畫卻粗壯有力,有"蠶頭燕尾"之稱,給人以剛健的動感,尤其是捺腳較長,頓挫後踢出開衩,含蓄而又有峻利之感。另外,顔體捺畫的捺腳多與撇畫鋒尖持平或稍低,不似柳體的撇低捺高,而呈現出一種舒展沉穩之美。
該碑轉折變化較多,主要有提筆聳肩頓挫和按筆削肩暗轉之法,有方有圓,方圓兼施。具有唐楷"尚法"的典型特征,結體寬博,布白較勻整,字型稍方,端莊平穩,正氣飽滿,已初顯顔體成熟期的正面示人、雄渾豪邁的書風。
《多寶塔碑》書體不似柳書的中緊外放,主筆長槍大戟般舒放。該碑字體筆畫間的寬窄收放對比較歐、柳書體要小,主筆相對收斂,短筆相對放長,因此中宮顯得較為疏朗,外部筆畫也較規整,較歐、柳書體略顯内松外緊、字勢寬綽、雄渾平穩。
《多寶塔碑》中的點運用靈活,引帶顧盼;各筆畫間時有露鋒映帶,連貫照應,正斜相生;一些主豎故意偏離中線,而靠長橫的斜勢及長的"力臂"和重的"垂尾"來獲取平衡,使穩活相生,奇趣頓增。書體雖筆力雄渾厚重,卻墨酣意足,在筆墨流動處頗顯媚秀之姿,也成就了顔楷的"雄媚"書風。顔書結體的"中緊外松"、"飽滿方正"隻是相對于歐、柳書體來說的,具體到單字中,字的結構仍符合楷書結構一般規律,能松緊适宜,筆畫、結構、單字同中求變,結體上下收放參差、左右高低錯落。學習中要避免内部過于疏朗,流于松散;字形也不可過于方正,而顯得呆闆無神。
《多寶塔碑》是顔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為後人初學書法的極佳範本。但是,此碑并沒有形成顔真卿寬博雄渾的風格特點。此碑用筆筆筆藏鋒、筆筆回鋒,結構疏密勻稱,風格嚴謹莊重。臨習此碑應注意用筆的提按轉折、結構的内緊外松和上緊下松,細心觀察,仔細研究其用筆特點及結構規律,學好此碑隻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