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隆裕太後是怎麼死的,隆裕太後是怎麼死的
隆裕太後是怎麼死的
隆裕太後長期憂郁,以緻積郁成疾。雖然慨然下诏遜位,但實際上仍是“讓國仍存亡國恨”,以為愧對創業的列祖列宗。心中一直郁郁不樂。嘗謂“孤兒寡婦,千古傷心,每睹宮宇荒涼,不知魂歸何所”等語。年來,積成肝郁,嘗患嘔逆。延至民國2年(1913年)正月,胸腹更隆然高起,日漸腫脹,經禦醫佟質夫、張午樵二人診治,稍微漸輕。正月初十日,适逢她的“萬壽節”(生日),循例于禦殿受賀,見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專使梁士诒,用着外國使臣觐見的禮節祝賀,不免悲從中來,且宗室王公大臣多半回避,不肯入賀,殿上不過寥寥數人,昔年權柄在握時的盛景全非。因此,愁病交加。再加上“萬壽節”内,天氣晴暖,殿中所用素爐熱氣過高,感受炭氣,緻使病情加劇。從此,卧床不起.
史書記載“二月二十一日,隆裕後已是彌留,到了夜間,回光返照,開眼瞧見宣統帝在側,不覺嗚咽道:“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國已亡了,母又将死,汝尚茫然,奈何奈何?”說至此,喉間又哽咽起來,好一歇複發最後的凄聲道:“我與汝要永訣了。溝渎道塗,聽你自為,我不能再顧你了。”言訖,已不能言。世續入省數次,但見隆裕後雙目直視,口中很想說話,偏被痰塞住喉中,隻用手指着宣統帝,眼眶間尚含淚瑩瑩,霎時間陰風慘栗,燭焰昏沉,有清末代的隆裕太後,竟兩眼一翻,撒手歸天去了”。1913年2月22日晨2時,終日憂愁、積郁成疾的隆裕太後病逝,僅享年46歲。參考資料:百度
北宋隆裕太後是怎麼死的?元佑七年(1092),哲宗17歲時選年方16歲的孟婵為皇後。但因她長相平平,而不受哲宗喜愛。不久,孟婵生下福慶公主,這時的哲宗因另寵愛一個姓劉的美女,并封她為婕妤。劉婕恃寵成驕,經常冒犯皇後。
紹聖三年(1096)九月,福慶公主病重,多方醫治不見好轉,其孟後的姐姐懂醫道,前來醫治,用道家符水替公主治病。皇後見了立即禁止,因為她知道宮中禁令,是不允許的,并主動告知哲宗,哲宗也不介意。但劉婕妤卻借此誣告孟皇後搞符咒厭魅,後又巧立名目誣陷皇後搬神弄鬼。哲宗大怒,派内侍押班梁從政等人審查。逮捕宦官、宮女30餘人,嚴刑拷打,僞造供詞。最後哲宗便以皇後“旁惑邪言,陰挾媚道”廢居瑤華宮,号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沖真。劉婕妤得以進升為賢妃。三年後生皇子,立為皇後。皇子和哲宗先後死去。元符三年(1100)五月,徽宗即位後,向太後垂簾聽政,迎回孟氏,尊為“元佑皇後”。崇甯元年(1102)十月,向太後死後,劉氏逼徽宗下诏廢去孟後。于是,孟皇後又重回瑤華宮。靖康元年(1126),瑤華宮失火,她移居延甯宮,延甯宮又毀于火,她隻得住進弟弟孟忠厚家。靖福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将微、欽二帝和六宮有号位者盡被擄北上。孟皇後因住在民居,竟免于難。同年,趙構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為宋高宗,史稱南宋。孟氏被尊為“元佑太後”。為了避其祖父孟元之諱,改稱“隆佑太後”。建炎三年(1129)三月,護衛統制苗傅、劉正彥發動政變,擁立三歲的皇太子趙敷為帝,孟太後垂簾聽政。紹興元年(1131)春,孟太後患風疾死于越州行宮,終年59歲。谥号“昭慈聖獻皇太後”,後又歸葬于宋六陵。隆裕太後臨死前和溥儀說什麼隆裕太後臨死前和溥儀說:“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國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溝渎道途,聽汝自為而已。”
意思是說:我們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眼看這皇宮裡一片荒涼,我的魂魄卻不知道要回歸哪裡……你出生在帝王之家,一事未懂,而國已亡,而且母親也即将死去。我跟你告别的時刻也就到了,以後萬事你隻能靠自己了!
隆裕死亡當天,掌禮司太監用鵝黃吉祥轎将隆裕遺體移送到皇極殿。申初二刻,在溥儀所遣總管謙和及瑜皇貴妃、珣皇貴妃、瑨貴妃、瑾貴妃的敬視下,隆裕皇後的遺體殓入了棺内。
擴展資料:
隆裕太後,清朝最後一位皇太後,因為她的退位诏書,統治中國長達二百六十八年之久的清王朝宣告結束,在中國近代曆史上畫出了舉足輕重的一筆。她是光緒的皇後,但與光緒卻未生有一兒一女,溥儀是她的唯一養子。
宣統帝監國攝政王載沣即位後,孝定成為皇太後,上徽号“隆裕”,故稱隆裕皇太後,簡稱隆裕。
隆裕長期憂悶,積郁成疾,于1913年2月22日淩晨撒手人寰,病逝于長春宮,終年46歲。據載,隆裕死時,身邊隻有宣統帝溥儀、總管内袁世凱、内務府大臣世續和二三個宮女。對世續、溥儀交代遺言後,撒手人寰。
隆裕太後1913年突然暴亡,死因真相是什麼
據史料分析,隆裕太後突然暴亡,主要原因是因為她長年活在抑郁當中,肝髒受損嚴重。再加上意識到大清亡國之罪加在了自己身上,悲痛萬分,一病不起,這老病加新病的全找上來了,放誰身上也受不了啊!最終在四十五歲那年故去了。
隆裕是封建社會最後一位皇後及皇太後,别看她頭銜這麼多,可她卻一直過得不随心。在慈禧在世的時候,她的存在就是為了慈禧掌控光緒帝的,不過光緒帝可不喜歡她,不光因為隆裕長的難看,更重要的是她是慈禧派來監視光緒帝的,這點光緒帝也是知道的。
所以光緒帝一直都沒有寵性過她,她對此也是非常傷心懊惱的。“幼稚的”光緒帝偶爾還會派人來折磨、羞辱她,這也給她本來受傷的心靈上又加上了一刀。别看隆裕是慈禧的親侄女,慈禧可從來不喜歡她,開始把她推上皇後的位置上也是想讓她去監視光緒帝,可是這點事她沒有為慈禧辦好,慈禧就越發的不喜歡她了。
後來隆裕好不容易熬到了慈禧和光緒帝去世了,她以為自己的“春天”來了。可惜她真是沒看清時局,開始的時候掌權時,她也沒有實權,真正擁有大權的人也是溥儀的父親載沣,她為了保住自己皇太後的地位,她隻能繼續忍着。
說到這裡還真得為隆裕傷心一下,她這幾十年都過的什麼日子啊!剛尋思能過上好日子了,還是要受别人的壓制,時局瞬間轉變,心眼特多的載沣自己辭去職務,所大權推給了隆裕。因為載沣看明白了大清已經走到了盡頭,袁世凱“誘騙”隆裕宣讀了《退位召書》,從此大清就在曆史上畫上了句号,隆裕的“春天”也就此畫上了句号,她一氣之下一病再也沒有起來。
曆史上真實的隆裕太後有多悲催她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在中國曆史上,清朝乃至是中國的最後一位太後叫做隆裕太後,這位太後的醫生都是非常悲催的,先前長相也不太好看,所以不受皇上的喜歡。而且在衆多的曆史書中,大家都喜歡,把隆裕太後描寫成一個非常昏庸而愚蠢的人,但是隆裕太後其實是出生于書香門第,博覽群書,演技也非常開闊,隻不過沒有得到皇上的寵愛,甚至還遭遇了家庭暴力。
隆裕太後的相貌确實非常一般,甚至之前有傳教士來到中國之後,都說隆裕太後長得受瘦骨嶙峋的,臉非常長,皮膚是灰黃色,牙齒還有很多蛀牙,但是為人非常和善,并沒有任何傲慢的舉動,總是會以禮待人。隆裕太後在剛剛結婚的時候和光緒帝大婚,在結婚那天就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紫禁城突然起火了,燒了太和殿的門,這就導緻隆裕太後沒法坐轎子走過第2道門,所以最後隻能夠從紙紮的太和門下面經過。
在結婚之後,光緒皇帝也不怎麼喜歡隆裕太後,隻不過特别害怕慈禧才不得不娶她。當時光緒皇帝最喜歡的人是珍妃,有一次真非要穿光緒皇帝的龍袍,光緒皇帝也脫了下來,沒想到後來這件事情被慈禧知道了,慈禧就非常生氣,但是珍妃和皇上卻怪隆裕,覺得是隆裕因為吃醋而告狀。然後在大庭廣衆之下對隆裕太後惡語相向,還打了隆裕,隆裕也因此大病一場。
清朝發動了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太後被光緒皇帝給囚禁了起來,這個時候光緒經常很煩躁,所以動不動就拿隆裕太後出氣。隆裕太後在宮裡面不受丈夫的喜愛,也得不到慈禧太後的歡心,在宮裡面活得非常悲慘。後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都去世,輔儀登基隆裕太後就被稱為皇太後。隻不過這個時候民族處于内憂外患之中,還進了武昌起義,清朝的大權基本上落在了袁世凱的手中,所以後來就經曆了南北議和,隆裕太後親筆簽下了退位的诏書。因為隆裕太後一直覺得愧對于清朝的列祖列宗,所以心裡面一直悶悶不樂的,每天都非常憂愁,最後積勞成疾而病逝,去世的時候僅僅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