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到底怎麼樣(劉伯溫到底怎麼樣了啊)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劉伯溫到底有何能耐,為什麼後世之人都将其說得神乎其神
  2. 劉伯溫的子孫後代都怎麼樣了
  3. 黃少祺版劉伯溫怎麼樣 劉伯溫後人全都被殺了嗎
  4. 劉伯溫最後怎麼樣了
  5. 劉伯溫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劉伯溫到底有何能耐,為什麼後世之人都将其說得神乎其神

因為劉伯溫當時說到什麼土木堡之變,還有把魏忠良把持朝政的事情全部預測出來了,一直說到李自成作亂明朝才算真正的停止,最後這些事情全部都應驗了。劉伯溫也叫劉基,他是幫助朱元璋統一天下的一個重要人物,因為這個人比較擅長五行八卦之術,所以很多事情常常掐指一算就可以料到事情的兇吉。

劉伯溫跟随朱元璋四處征戰,他曾經很多次像朱元璋進言,而且也幫朱元璋扭轉了戰場的局勢,也可以說朱元璋最終能夠擊敗每個地方的對手,劉伯溫的功勞非常的多,也就是因為這樣,天下安定之後,朱元璋給劉伯溫一個很不錯的爵位,有一天朱元璋想看看劉伯溫的本事到底有多大,于是他把自己吃了一口的燒餅用碗蓋住,然後問劉基這裡面是什麼,可是沒想到這麼一點小問題根本就攔不住他,反而讓他借此秀了一手。

當時朱元璋聽了非常的佩服,覺得劉伯溫還真的有兩把刷子,然後就讓他給大明朝的國運算一下,怎麼樣?如果連這個都能算出來,那就是非常的厲害了,于是他跟後面問劉伯溫天下的事情是不是都能算,然後問他能不能算出老朱家的天下能坐到什麼時候。

他當然知道因為這個問題簡直就是一個送命題,如果說的不對的話,那麼就可能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于是劉伯溫就不再敢賣弄自己的聰明,連忙說了一些恭維的話,但是朱元璋不是蠢人,知道劉伯溫是在恭維他,他也知道自己還是有點治國能力的,覺得隻要自己在的一天大明王朝就不會出現什麼大亂子,不過後來劉伯溫算的事情基本上都應驗了。

劉伯溫的子孫後代都怎麼樣了

劉伯溫的後人據現有資料顯示為兩個兒子,一個是劉琏,是劉伯溫的長子,生于1348年,在1377年逝世,與胡惟庸派意見沖突,最後被迫害墜井身亡。還有一個兒子叫劉璟,生于1350年,因燕王朱棣篡位,誓不入朝,并直言燕王将以篡位永寫史冊,被捕入獄,在獄中自殺身亡。

劉伯溫的兒子們死後,誠意伯傳給了劉琏的兒子劉廌,劉廌看到了官場的黑暗與複雜,在祖父和父親都被胡惟庸等人害死後,決心不入仕途,在家鄉奉養老母,打理祖父、父親和伯伯的墳墓,并将劉伯溫的禦書、禦诏、诰命、行狀編集成《翊運錄》,現有《盤谷集》傳世,共10卷。

後來劉氏都沒有人出仕,直到劉伯溫的第九世孫劉瑜出任處州衛指揮使,繼承劉伯溫的誠意伯。再有記載,劉瑜死後誠意伯的爵位傳給了劉瑜的孫子劉世延。劉世延的下一位繼承人就是劉荩臣,劉荩臣并沒有什麼作為直到清朝建立,傳到劉荩臣的兒子劉孔昭,後面的記載就斷了。

劉伯溫簡介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

元至順年間,劉基舉進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曆》。奏請立法定制,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曾谏止建都于鳳陽。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次年賜歸。劉基居鄉隐形韬迹,隻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誣陷而被奪祿。入京謝罪後,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時贈太師,谥号“文成”。

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劉基輔佐朱元璋平天下,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他為“吾之子房”。在中國民間,也流傳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黃少祺版劉伯溫怎麼樣 劉伯溫後人全都被殺了嗎

黃少祺劉伯溫

在劉伯溫衆多電視劇版本當中,很多都是一些老戲骨所主演,所拍出來的劉伯溫十分老道,璀璨衆星也有偶像明星的一席之地。

一表人才的黃少祺

黃少祺在2006年所出品的新版劉伯溫電視劇上演主演,有些人說是他成就了這個版本劉伯溫的火熱,但也有人說是劉伯溫成就了他,衆說風雲,但至少我們知道的是,現在有這麼一個演技超佳的演員,以及有這麼一部非常不錯的電視劇。

年輕時候的劉伯溫,給人的感覺就是翩翩少年,長得非常的帥,帥到掉渣,他的計謀,他的應對,他的出人意表,他的料事如神,以及他面對強權時的剛正不阿,總能夠柳暗花明又一村,躲過種種危難。可能他并沒有這麼好,但是我們賦予他完美的人格和品行,這是我們的追求和榜樣。

黃少祺本身給人的感覺就是一表人才,他的演技十分的到位,台詞十分切合劉伯溫的用詞特點,把劉伯溫給演活了,使很多不怎麼看閩南劇的群衆,到家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機,搜索它所放映的頻道,可見當時的火熱。關注依舊在延續,可能沒有了首映的火熱,但是群衆對劉伯溫事件還是挺感興趣的。衆多媒體都在報道,為何黃少祺版的劉伯溫會這麼火熱,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他的風格更加适合如今浮躁的市場,給更多的人帶來歡笑,這可能就足夠了。

有人問黃少祺,問他對劉伯溫的感受是什麼,他說:“此人足智多謀,沉着冷靜。”現在浮躁的市場,出的都是三角戀以及病态情節的電視劇,劉伯溫的到來,就好比打了一針鎮定劑,使我們對國産電視劇重新産生希望。

劉伯溫後人

劉伯溫有沒有後人流傳下來,這是一個謎。正史和野史都對此有所記載,但又争論不斷,沒有實證可以證明,暫且我們就相信正史吧,實際如何,就讓後人來考證,我們知道的隻有這些。

後人對劉伯溫的拜祭

正史上有所記載的是,劉伯溫回到故居之後,朱元璋也不放過這麼一個有功之臣,特派胡惟庸以看望的名義,給劉伯溫賜下毒藥,讓他服毒自盡。并且朱元璋有個習慣,殺人都喜歡株連九族,斬草除根,不留後路,因此在劉伯溫死後不久,他的兩個兒子也相繼被殺,意義上的劉伯溫後人都被殺盡,那麼何來現在劉伯溫的後人呢。

劉氏一門被朱元璋搞得生離死别,錯了,是死傷無數。劉氏本該因劉伯溫而成為名望大族,卻因劉伯溫墜落深淵。

劉氏在江浙一帶是大族,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七代的劉延慶,第一代戰死沙場;第二代官至國共職位;第三代隻不過是一介書生,遠離官場,自己耕作……到了劉鍊(劉伯溫的長子)就是第八代,因為跟胡惟庸餘下起了争執,被脅迫跳井自盡。劉Z(劉伯溫的次子)他的一生就是因為一句話而毀了,他對明成祖說:“殿下,在你百年之後的時間,肯定會有人篡改朝代。”他預蔔未來,就被打入監獄自盡。

他的家譜正史記載也算記載清晰了,假如劉伯溫真有後人流傳下來,到現在也已經是一百多代了,希望還是上天還是能夠留存他的血脈,一代偉人的血脈還是令人着迷的。

現在依舊有很多人以劉伯溫後人自居,每年給他行拜祭禮,好不隆重,想吸引遊客也罷,這樣尊重傳統的行為值得稱贊。

劉伯溫師傅

誰都知道劉伯溫是個智者,能夠預測明朝之後的數百年,傳說他的能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師傅傳授的,那麼這個神奇的師傅他又是如何相遇的呢。

人道中年的劉伯溫

劉伯溫還是窮困書生,他跟所有人一樣都要上京趕考,一日,走到了一個荒野山村,看到所有人都在曬谷子。當時太陽當空照,天氣十分甚好,但是他不知道為何說了一句:“大家快來收谷子了,大雨将至。”大夥都不怎麼相信,他一個書生能曉得什麼,都不怎麼理财他,但就是過了一會兒,一朵黑雲從東邊飄來,來也匆匆,一場大雨淋得他們不知所措,劉伯溫眼看全村所有人都去收谷子了,但是唯獨有個老人家依舊坐在所曬谷子旁邊,悠然自得的喝着茶,絲毫沒有想過要去收谷子的意思。

引得劉伯溫不解,上前詢問,說:“老人家你就不怕谷子被雨淋死嗎?”

那老人家信誓當當的說:“這雨淋不到我的谷子的。”

劉伯溫還是不解,但是事實告訴了他,這雨淋死所有人的谷子,但就是這老人家的“毫發無損”,劉伯溫深表懷疑,驚問老人家為何他就知道雨會幾時候停呢。

老人家大笑了一聲,對劉伯溫講:“你小小年紀都能料到等會要下雨,已經很不錯了,難道你不知道“牛背水”嗎,就是牛背一邊可能會濕,但是另一邊是不會濕的,我隻不過是比你多一些見識和一些本事,我也老大不小了,終于可以把一生的本事傳授下去了。”遂請劉伯溫到家作客,以便傳授他天文地理、預測學……劉伯溫毫不猶豫的就前去,學了一身本領,便有了劉伯溫之後創作的《煎餅歌》一文。

劉伯溫屬什麼生肖

一代偉人劉伯溫任何事迹都是世人所希望了解的,現在的人迷信生肖,認為生肖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有的人猜測劉伯溫屬龍、屬蛇等叱咤風雲的生肖,這才符合一個偉人的身份,但是劉伯溫恰恰相反,他屬的隻是豬,生肖之末,大大跌倒衆人的眼球,但又在情理之中。

生肖豬紀念章

屬豬的在大家眼裡,第一點能想到的就是豬一生如何,倒頭來還是被主人所殺害。這就讓人聯想到了劉伯溫,他活着的一輩子替朱元璋出謀劃策,但是老了不能善終,還是被朱元璋所陷害。仿佛他這一生就跟朱元璋所分不開,朱元璋的姓諧音就是豬,兩個豬在一起,就意味着永遠的和好相處這是不可能的,遲早都要被主人宰殺,兩者就會有競争,失敗者的結局就是死。到死也不敢相信自己會被同伴所陷害,可見豬的世界并不是表面上那般淳樸。

大家都說屬豬的人與人友好,總能保持與他人的關系,但是劉伯溫他做的到嗎?他做不到,他這一輩子跟很多人的關系惡化,可以說他的死,有可能就是自己沒跟百官關系打好,他的剛正不阿性格,這也有點不符合屬豬的性格。他不容易受他人的蒙蔽,行事果敢,劉伯溫身上好像沒有多少特點是跟豬所符合的,唯獨有的也隻不過是他對工作的兢兢業業了。

對任何人的評價都不該僅僅從生肖評價,生肖隻不過是對一個人事迹的揣測,更多的還是要遵循曆史。

劉伯溫名言

劉伯溫曾說過這麼一句話,簡單來說就是,世上怎麼可能事事都能滿足自己的心意,但求不有愧于自己的内心也就行了。但是身處在這個世上,難免會有一些事情總會迫于自己的内心,很難一個人能夠真正的做到唯心而作,唯心而動。劉伯溫是很正直,但是他卻受朝廷百官的厭棄,水至清則無魚,他看不慣身邊所見到的腐敗,最後的結果他還是敗了,還是歸隐于湖。

劉伯溫名言

在這浮躁的世界,總會有那麼一些人總喜歡去趕時髦,但是誰又能曉得,劉伯溫早在當初就已經提醒過我們了,當世上所有人都去趕時髦的時候,唯獨你能夠保持冷靜,能夠坦然面對;每當所有的人都無所事事,開始木讷的時候,你卻能保持一種持之以恒,并加以進取上進的心。劉伯溫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成功不在于環境對你的影響,更多的還是自己對成功的渴望以及所付出的努力。

我們都知道一句諺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我們為人處事的準則,也可以說是一種标準,用以劉伯溫的話來說,就是水能夠包容一切的事情,并且能夠抵擋的住事物的重量,但是一經被泥所污染,它就失去這麼個作用。說到人,我們剛出生的時候,一片空白,并不能分辨出好壞,一旦被壞的東西所沾染,本質就會變,有些人甚至會變壞,走上不軌之路。告誡我們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是很重要的,需要對外界事物進行分辨。

劉伯溫的名言有很多,更多的是偏向于為人之道,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能為一個有用之人。

劉伯溫詩詞

劉伯溫在詩詞上的造詣并不比在軍事上的才略低多少,雖然後人并沒有像李杜詩歌那般贊揚,但是留存下來的還是不少。

劉伯溫詩歌

劉伯溫在養生之道曾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多一頭黃牛可以耕地,造一所茅屋房,臨近山泉,本就老去沒有多少時日,隻願多在山裡待些時日,官場都是浮雲,自己快活倒才是真的,能賽比神仙。劉伯溫隻不過是剛滿60歲,就已看透了世事,回歸山林,給自己的是一片好山好景,遠離官場的喧嚣,安享晚年,去過餘下的快活日子。

劉伯溫的《春蠶》,“可笑春蠶獨苦辛”,詩人未免不有把自己比作成春蠶,用以自嘲,春蠶花費了這麼多的功夫去吐蠶絲,卻換來0的報酬,反而把自己的性命給搭上,還不如蜘蛛每天沒事就吐絲,然後織一些看起來沒啥用處的網,但是蜘蛛就是靠他們捕獲飛蟲,從而飽食終日,這種肆無忌憚的捕捉,卻不用擔心有人來捕殺。朱元璋晚年肆意的殘殺之前的有功之臣,有多人都不敢抱怨,隻能明哲保身。作者寫這首詩的意義,在于替那些無辜被害的忠誠抒發自己内心的不平,但也隻是間接明不平,他也不敢當面去跟朱元璋訴說,這種無奈感、憐世感油然而生。

劉伯溫流傳于世的詩,偏向于前期的軍旅生活,以及後期做隐士時的養生和憐世之世,他在文學史上的影響還是深遠,他跟人并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足見他的詩歌的名氣。

劉伯溫最後怎麼樣了

劉伯溫最後沒有善終。

民間都争相傳頌: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都說劉伯溫的智慧和謀略堪比當年劉皇叔的諸葛武侯,他也是明朝的開國元勳,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朱元璋因為得到了他的輔佐,才會一路屢戰屢勝,最終奪得皇位,建立大明,劉伯溫的智謀也是相當出色,多次在戰争和内政中幫助到了朱元璋。

劉伯溫在1311年,在浙江文成縣出生,自小生活于官宦世家,家境十分良好,并且小的時候劉伯溫十分好學,自小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所以其特别喜歡讀書。

在元朝末年,劉伯溫高中進士,成為朝廷命官,但是當時的元朝政府已經江河日下,根本就沒有一個人可以将這個腐敗元朝的政府拯救回來。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所以劉伯溫在元朝的朝堂裡面也是處處碰壁,自己的一身才華沒能夠展現出來,最終劉伯溫在圍剿義軍失敗之後,隻得選擇歸隐山林返回老家,每天種種地。

回到老家的劉伯溫并沒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開始專心寫書,将自己的思想與智慧都寫了進去,最終寫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這本書的名字叫《郁離子》。

劉伯溫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劉伯溫,生于1311年,名劉基,字伯溫,以字行。劉伯溫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而且文筆精彩,所寫文章非同凡俗。劉伯溫出山之後,忠心耿耿地為朱氏政權效力,積極為明太祖出謀劃策。他為朱氏制訂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作為開國元勳之一,被任命為禦史中丞兼太史令。作為一代軍師和智者,劉伯溫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