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怎麼死的(劉基被殺)

biang 中華百科 918

本文目錄

  1. 劉基劉伯溫是怎麼死的
  2. 劉基是怎麼死的
  3. 曆史上的劉基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4. 明朝開國功臣劉基怎麼死的

劉基劉伯溫是怎麼死的

劉基劉伯溫是患病離世。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谥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谥号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禦醫去探望。禦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最後于農曆四月十六卒于故裡,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于鄉中夏中之原。

擴展資料:

其實劉伯溫的真正死因是兩派政治鬥争的犧牲品,當時劉伯溫功高蓋主,得罪了不少大臣,為了平衡兩派之間的競争,于是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讓禦醫用藥使劉伯溫慢性中毒身亡。明朝建立後,朝廷中形成了以朱元璋的老鄉會為主的淮西集團,代表人物有李善長、湯和、徐達等人。

另一派是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尤其是淮西派集團,自朱元璋稱帝之後,李善長就真正成為了淮西集團的第一把手,當然朱元璋也自然而然地偏袒淮西集團。從此兩大集團,勢不兩立,互相攻擊。尤其是自從劉基殺了李善長的親信李彬之後,這兩個黨派之間的明争暗鬥開始升級。

李善長一直在尋找機會陷害劉基。李善長煽動其他大臣一齊攻擊劉基,朱元璋當然看出了這些黨派之争的把戲,後來再加上劉伯溫的學生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已經不信任劉伯溫了。他明知劉伯溫和胡惟庸之間的關系破裂,卻還命令胡惟庸去探視劉基,最後使劉伯溫魂歸西天。

朱元璋的這一計可謂是一石三鳥,一是他利用黨派之争除掉了自己的心頭之患,二是他打擊了黨派争鬥局面,三是為自己的子孫順利登基掃平了障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伯溫

劉基是怎麼死的

作為一代軍師和智者,劉伯溫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時疾惡如仇,得罪了許多同僚和權貴,同時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後,毅然選擇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動辭去一切職務,告老還鄉,回青田隐居起來。

劉伯溫在青田過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來希望遠離世間是非争奪。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實在太高,他的名聲實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間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這就無法避免政敵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劉伯溫的政敵胡惟庸當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誣告劉伯溫,說他想霸占一塊名叫"茗洋"的"有王氣"的土地做自己的墳墓,圖謀不軌。早就對劉伯溫放心不下的朱元璋,聽到誣告後果然剝奪了劉伯溫的封祿。劉伯溫非常惶恐,于是親自上南京向朱元璋謝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來。後來,胡惟庸升任右丞相,劉伯溫更加憂慮,終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劉伯溫由皇帝朱元瘴所派使者護送回家,不久在家憂憤而死,終年65歲。後來被谥為"文成"。劉伯溫在南京時,胡惟庸曾派太醫為劉伯溫診病送藥,但劉伯溫吃了他的藥後,病情加劇。因此,當時人們懷疑劉伯溫是胡惟庸下毒緻死。

劉伯溫不但是一位謀略大師,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傳于世的有《郁離子》10卷和《誠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離子》一書在中國思想上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劉伯溫死後,葬于青田武陽夏山。據說,劉伯溫死前曾預言胡惟庸必敗,到時朱元璋會為自己平反昭雪,他還特留下一封密奏給兒子,要他在日後朱元璋想起自己的時候再上奏。5年後,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後,劉伯溫果然被平反。朱元璋還賜給劉氏家族金書鐵券,特批劉氏成員可憑此免一次死罪。

曆史上的劉基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洪武八年(1375年),劉基雖然不良于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員一樣,參加元旦的早朝,随後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歲早朝》,這雖屬于歌功頒德的應酬文字,但詩中仍可以看見劉基的心情。正月中旬,宋濂的門人劉剛來到劉基的住處,商請劉伯溫将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擇取精華部分編輯成書,以便誦讀,也請劉基為新書寫一篇序文。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禦醫去探望。禦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劉基抱病觐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帶着禦醫來探病,以及服食禦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聽了之後,隻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裡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隻是盡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

幾天之後,劉基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交代完後事時,又讓劉琏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對他說:“我死後你要立刻将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又對次子劉璟說:“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盡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盡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以道德感化群衆,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罰也必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盡量簡要,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辄得咎無所适從,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又繼續說道:“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皇上貢獻我最後的心意與所學,但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會想起我,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将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最後于四月十六卒于故裡,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于鄉中夏中之原。

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贈他為太師,谥号文成。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論劉基的功績,并決議劉伯溫應該和徐達等開國功臣一樣,配享太廟。

明朝開國功臣劉基怎麼死的

劉基表面是病死的,實際上死于政治鬥争,可以參考《明朝那些事兒》洪武大帝的十六章建國的原話:洪武八年正月,劉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注意這點)探視劉基,胡惟庸随身的醫生給劉基開了藥方,劉基吃了藥後,病情越來越重,過了不久,就死去了。

關于劉基的死因,後來的胡惟庸案發後,醫生供認,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劉基的。這也成為了胡惟庸的罪狀之一。

實際上大明開國的時候,朝中人大緻分為兩派,以劉基為首的浙東集團,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淮西集團是朱元璋起義的時候帶出來。這一派大部分是朱元璋的老鄉,而浙東集團則是朱元璋攻占南京以後投奔老朱的人,在建國前還能同仇敵忾,等建國以後馬上就開始為權力内鬥。可以說導緻劉基死的胡惟庸案,是朱元璋登基後的第一大案。你說的朱元璋陷害他的事,确實存在。從朱元璋角度講,他肯定是幫着老鄉這一邊,你可以具體參考一下《明朝那些事兒》,裡面還有一段話:

他(李善長)也是公爵裡唯一的文臣。

相比之下,劉基也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卻隻被封誠意伯(伯爵),耐人尋味的是,他的俸祿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隻有240石,而李善長是4000石,多出劉基十幾倍。

後人往往不解,劉基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在許多重要決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什麼隻得到這樣的待遇?

其實隻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個問題并不是那麼難以解釋。

朱元璋是一個鄉土觀念很重的人,李善長是他的老鄉,而且多年來隻在幕後工作,從不搶風頭,埋頭幹活,這樣的一個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對的,劉基是一個外鄉人,更重要的是,劉基對事情的判斷比他還要準确!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浙東集團的不信任,其實老朱那個集團都不信,他不過是想把所有權利都攥在自己手裡,放任這兩個集團鬥。最後昨收漁翁之利,加上淮西集團的資曆。所以浙東集團難逃厄運。因此說劉基其實是死于浙東集團和淮西集團的政治鬥争,可悲的是參與這場鬥争的沒有一個勝利者,李善長,胡惟庸全部被朱元璋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