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荔枝的外形、顔色、味道描寫
有關荔枝的外形、顔色、味道描寫如下:
1、外形:荔枝的外殼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鱗狀紋理,通常是深紅色或紫色的,表面覆蓋着柔軟的小刺。這些小刺使得荔枝在手中有一種獨特的觸感。剝開外殼,你會看到晶瑩剔透的果肉,像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石。
2、顔色:荔枝的果肉通常是半透明的,呈現出淡紅色或深紅色。在陽光下,你可以看到果肉中的每一個小籽都清晰可見。
3、味道:荔枝的味道是甜美的,帶有一種獨特的果香。它的口感非常細膩,有時甚至有點綿軟。當你咬一口時,果汁會充滿口腔,帶來一種清涼的感覺。
荔枝:
是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喬木。荔枝為偶數羽狀複葉,無毛,具柄,側脈纖細;無花瓣;果核呈果狀,近球形;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荔枝的花期在3-4月,果期在5-8月。荔枝的名字來自于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文中寫作“離支”,後大約從東漢開始變為“荔枝”。
荔枝産于亞熱帶地區,為栽培果樹,分布于福建、台灣、浙江、廣東、廣西、海南等地。荔枝喜高溫高濕氣候,喜光向陽,喜富含腐質的酸性土壤,怕霜凍。荔枝一般采用播種繁殖,壓條繁殖,嫁接繁殖的方式繁殖。
《本草綱目》中記載荔枝具有補肝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以及補心安神的功效,能夠理氣、散結、止痛,還可以防止腹瀉。藥理研究表明,荔枝核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抗肝損傷等作用。中醫理論認為荔枝核具有行氣散結,祛寒止痛等功效。
中國是荔枝的原産地,是荔枝産業第一大國,擁有全球豐富、優質的荔枝品種。荔枝在曆史上有“百果之王”等美稱,是中國文化底蘊最為深厚的果品之一。荔枝文化遺産極具中國特色且擁有全球影響力,對其保護與發展開展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描寫荔枝外形特點和味道
描寫荔枝外形特點和味道如下:
1、荔枝的口感鮮甜,果肉飽滿而又軟滑多汁。味道清甜,香氣濃郁。成熟期的荔枝清香綿軟,甜中略帶一點酸。
2、荔枝的外殼又紅又豔,還布滿了一個個小刺般的凸起物,摸上去還真有些紮手呢。我小心翼翼地剝開那華麗的紅裝,荔枝的果肉被一層淡粉色的薄膜緊緊的包裹着,散發着誘人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把那層薄膜剝開,那一顆透明珍珠不停往外溢着汁水的果肉在我眼前一覽無遺。
3、荔枝的顔色是深紅色的,沒過幾天就轉變成暗紅色,再變成土黃。.白居易曾經說荔枝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
拓展知識:
一、荔枝介紹:
荔枝,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喬木,高約10米。果皮有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成熟時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産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分布于中國的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
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号稱“南國四大果品”。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欲之功效。
因性熱,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堅實,紋理雅緻,耐腐,曆來為上等名材。
二、形态特征:
常綠喬木,高通常不超過10米,有時可達15米或更高,樹皮灰黑色;小枝圓柱狀,褐紅色,密生白色皮孔。葉連柄長10-25厘米或過之;小葉2或3對,較少4對,薄革質或革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有時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2-4厘米,頂端驟尖或尾狀短漸尖,全緣。
腹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粉綠色,兩面無毛;側脈常纖細,在腹面不很明顯,在背面明顯或稍凸起;小葉柄長7-8毫米。花序頂生,闊大,多分枝;花梗纖細,長2-4毫米,有時粗而短;萼被金黃色短絨毛;雄蕊6-7,有時8,花絲長約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體和硬毛。
果卵圓形至近球形,長2-3.5厘米,成熟時通常暗紅色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描寫荔枝的外形的詞語
1.描寫荔枝的好詞好句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夏末,荔枝樹結果了。剛結出的果子又小又青,後來慢慢長大變紅,一簇簇沉甸甸的,把樹枝壓彎了腰。一陣風吹過,荔枝像羞紅臉的姑娘,拉過綠葉遮住自己的臉。
荔枝的外殼是紅色的,長滿了許多疙瘩,摸起來非常刺手。剝開果皮,看見一顆晶瑩剔透的***嫩果肉,就像夜明珠一樣。當你把夜明珠放進你的嘴裡,會感到有一種清涼的感覺,當你咀嚼它時,會覺得香甜可口,清涼多汁,回味無窮。
剝開魚鱗似的荔枝皮,看到了白亮的荔枝肉。荔枝肉新鮮、透明,上面好像抹了一層油,嘗了一口,感到有一種獨特的清甜味。
2.描寫荔枝的詞語有哪些“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宋朝蘇轼《惠州一絕》)抄“紅雲幾萬重”(北宋鄧肅《看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禦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荔城無處不荔枝”(郭沫若)“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張bai籍《成都曲》)“蜀中荔枝出嘉州,其餘及眉半有不”(蘇轼)“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可癡。
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白居易《種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明朝陳輝《荔枝》)“飛焰欲紅天”(郭明章《荔枝》)“紅雲幾萬重”(北宋鄧肅《看荔枝》)“仙人本是海山du姿,從此江鄉亦萌蘖”(明朝文征明《新荔篇》)“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杜牧《zhi過華清宮絕句》第一首)還有,白居易說它:“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
杜甫贊賞它:“九過泸戍摘荔枝,香楓“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明代徐《詠荔枝膜》)“甘露凝成一顆冰,露濃冰厚更芳馨”(範成大的《新荔枝四dao絕》)“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蔡襄)。
3.描寫荔枝的好詞好句有哪些好詞:鮮嫩多汁、晶瑩剔透、紋理雅緻、殼薄而平、香氣清遠、瓤厚而瑩、風味絕佳、膜如紫绡
好句:
1.我看着看着,是在被荔枝誘惑得不行了,就連忙把手放到枝上,右手用力一掰,一塊皮就掉了下來。我看看爸爸剝下的皮,呈波浪形,連着整個荔枝,就好像一件藝術品。
2.荔枝的外殼是紅色的,長滿了許多疙瘩,摸起來非常刺手。剝開果皮,看見一顆晶瑩剔透的***嫩果肉,就像夜明珠一樣。當你把夜明珠放進你的嘴裡,會感到有一種清涼的感覺,當你咀嚼它時,會覺得香甜可口,清涼多汁,回味無窮。
3.這些荔枝的外皮撕開後,就可以看到它那晶瑩碧透的果肉。從果肉中,隐隐約約看見裡面那黑黑的核,看上去真像一棵水晶中裹着的黑珍珠。
4.荔枝先是青青的綠綠的,随後變成青中帶紅,最後幾乎都變成紅的了。你輕輕地咬開它的果皮,就可以看見那潔白的果肉,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清甜的汁水。
5.夏天,荔枝成熟了。遠遠望去,那漫山遍野的荔枝紅彤彤的,好像山坡上着了火。那成熟的、飽滿的荔枝穿着紅衣裳。有的荔枝把樹枝壓彎了“腰”,樹枝們好像在喊“救命啊!救命啊!”;有的荔枝擠在一起,好像在竊竊私語;有的荔枝躲在樹枝後面,像害羞的小姑娘露出半邊臉。
6.荔枝上頭扁寬,下頭尖小,像心形,也有像球形的。它還披着一身帶刺的“戰甲”,就像一隻卷起來的剌猬一樣。
7.荔枝外表很粗糙,全身布滿細小決狀裂片,好像烏龜殼上的龜裂。荔枝的蒂部較大,頂尖稍小,看上去整個兒像心髒形,也有的略像橢圓形。
8.剝開魚鱗似的荔枝皮,看到了白亮的荔枝肉。荔枝肉新鮮、透明,上面好像抹了一層油,嘗了一口,感到有一種獨特的清甜味。
9.成熟的荔枝穿着紅色的“盔甲”,剝開它,裡面是又香又甜的、晶瑩剔透的果肉,放進嘴裡,滿口溢滿着香甜的果汁,真美味!
10.把撕掉外皮的荔枝放入口中,用那牙齒輕輕地咬下去。頓時,一股果汁流入口中,清甜可口,消暑解熱,讓人吃個不停。要是拿到冰箱裡冰一會兒再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裡頭讓你心滿意足。
11.沒有熟透的荔枝甜中帶點兒酸澀,熟透了的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
12.如果你把荔枝樨在手裡,它的刺會把你刺得嗷嗷叫,手感就像在捏一隻海膽一般。要是把荔枝靠近鼻子嗅一嗅,聞一聞,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繞着你,像一把勾子伸進鼻孔把你的饞蟲都勾出來,讓人垂涎三尺。
13.聽說唐明皇寵愛的楊貴妃特别愛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日夜兼程把荔枝從南方運到長安。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中描寫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瞧,從古至今荔枝都深受人們的喜愛。你是不是更愛荔枝了呢!
14.荔枝的顔色是深紅色的,沒過幾天就轉變成暗紅色,再變成土黃……白居易曾經說荔枝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
15.夏末,荔枝樹結果了。剛結出的果子又小又青,後來慢慢長大變紅,一簇簇沉甸甸的,把樹枝壓彎了腰。一陣風吹過,荔枝像羞紅臉的姑娘,拉過綠葉遮住自己的臉。
4.急常綠喬木,高通常不超過10米,有時可達15米或更高,樹皮灰黑色;小枝圓柱狀,褐紅色,密生白色皮孔。
葉連柄長10~25厘米或過之;小葉2或3對,較少4對,薄革質或革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有時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2~4厘米,頂端驟尖或尾狀短漸尖,全緣,腹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粉綠色,兩面無毛;側脈常纖細,在腹面不很明顯,在背面明顯或稍凸起;小葉柄長7~8毫米。花序頂生,闊大,多分枝;花梗纖細,長2~4毫米,有時粗而短;萼被金黃色短絨毛;雄蕊6~7,有時8,花絲長約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體和硬毛。
果卵圓形至近球形,長2~3.5厘米,成熟時通常暗紅色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果皮多數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産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
荔枝的外形特點怎麼寫
可以從顔色,形态大小來描述。荔枝的外形特點包括鮮豔的紅色外皮、大小、瘤狀突起和濃郁的香氣來描述。比如說荔枝的外皮呈現出鮮紅色的光澤,色澤鮮豔,皮薄肉厚,表面光滑。它們通常呈橢圓形或圓形,大小因品種而異,直徑通常在3-5厘米之間。荔枝的皮上有一個小突起,這是荔枝的瘤狀突起,也是它的标志之一。這些突起通常排列成不規則的形狀,使荔枝看起來有些粗糙。荔枝的香氣非常濃郁,讓人聞起來就感到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