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的詞語有哪些(蔺相如的詞語有哪些四個字)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形容“蔺相如”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2. 蔺相如的詞語蔺相如的詞語是什麼
  3. 描寫蔺相如和頗廉的詞語

形容“蔺相如”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深明大義[ shēn míng dà yì ]

釋義:指識大體,顧大局。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隻是要娶到家來作個媳婦,世上這般雙瞳如豆、一葉迷山的,以至糊塗下人,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

造句:廉頗深明大義,向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将相和,國家興。

2、寬宏大量 [ kuān hóng dà liàng ]

釋義: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出處:《元曲選·無名氏〈漁樵記〉三》:“我則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原來那相公寬宏大量。”

造句:他為人寬宏大量,從不為小事計較。

3、寬容大度[ kuān hóng dà dù ]

釋義: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出處: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學士寬宏大度,何所不容。”

造句: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

4、顧全大局[ gù quán dà jú ]

釋義:指從整體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損害。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一回:“然而要顧全大局呢,也有個無可奈何的時候;到了無可奈何的時候,就不能不自己開解自己。”

造句:做事情要顧全大局,不要隻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

5、不卑不亢

釋義: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出處:李準《青筍》:“耿良卻是不亢不卑的樣子;邁着兩條腿;走進屋子……”

造句:她在外國人面前表現得不卑不亢。

蔺相如的詞語蔺相如的詞語是什麼

蔺相如的詞語有:相待如賓,相敬如賓,久懷慕蔺。

蔺相如的詞語有:相莊如賓,久懷慕蔺,相對如賓。2:拼音是、lìnxiàngrú。3:結構是、蔺(上下結構)相(左右結構)如(左右結構)。4:注音是、ㄌ一ㄣ_ㄒ一ㄤ_ㄖㄨ_。

蔺相如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内容】

蔺相如LìnXiàngrú。(1)戰國時趙國大臣。原為宦官門客。趙惠文王時,得楚國珍寶“和氏璧”。秦昭王得知願以十五城代價換之。他奉命帶璧入秦,當廷力争,使原璧歸趙。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随趙王到渑池(今屬河南)與秦王相會,面對強秦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因功任為上卿。位在趙國名将廉頗之上。廉頗不滿,揚言要污辱他。相如以國為重,忍讓謙遜。廉頗十分慚愧,登門“負荊請罪”,兩人成為至交,傳為美談。

二、國語詞典

人名。戰國趙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懷璧前往,見秦王無償城的誠意,乃完璧歸趙。後來在秦、趙渑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于屈辱,遂封為上卿。日後對同朝大臣廉頗容忍相讓,使頗慚愧,負荊請罪,終于成為知交。

三、網絡解釋

蔺相如蔺相如,生卒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歸趙、渑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争,機智周旋,終于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于廉頗之上。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并揚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回避忍讓。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于是親自到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關于蔺相如的詩詞

《廉頗蔺相如列傳(節選)》《廉頗蔺相如》《蔺相如完璧歸趙論》

關于蔺相如的詩句

古來隻有蔺相如烈如蔺相如烈如蔺相如

關于蔺相如的成語

如影相随久懷慕蔺相濡相_相敬如賓相莊如賓相生相成相待如賓相克相濟相輔相成相門有相

關于蔺相如的造句

1、蔺相如機智地從秦王手中奪回了無價之寶和氏璧。

2、戰國時代的蔺相如可算是個大勇若怯的人。

3、廉頗深明大義,向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将相和,國家興。

4、廉頗向蔺相如負荊請罪,譜寫了将相和的美談。

5、蔺相如手裡的和氏璧價值連城。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蔺相如的詳細信息

描寫蔺相如和頗廉的詞語

1.廉頗和蔺相如之間深厚的友誼用四字詞語形容

廉頗和蔺相如之間深厚的友誼用四字詞語形容

(同舟共濟,并肩作戰,肝膽相照,生死與共)

蔺相如(深明大義,寬宏大量,寬容大度,寬宏大度),

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趙惠文王時,秦強索趙“和氏璧”。他受命攜璧入秦,當廷陳詞力争,終完璧歸趙。

廉頗(知錯就改,光明磊落,知錯能改,率直磊落)。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一說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将,與白起、王翦、李牧并稱"戰國四大名将"。

2.有關廉頗與蔺相如成語

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渑池之功、負荊請罪、刎頸之交

1、價值連城

【解釋】:連城:連在一起的許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原以十五城請易璧。”

【譯文】:趙惠文王的時候,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這件事以後,就派人給趙王送信,原用十五座城換玉璧。

2、完璧歸趙

【解釋】: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譯文】: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璧留給秦國;城邑不給趙國,請讓我把璧完好無缺地帶回趙國。

3、渑池之功

【解釋】: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縣南。本指戰國時趙國蔺相如在渑池會上不畏秦王,為趙國立下功勳。後泛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勳。

【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4、負荊請罪

【解釋】:負:背着;荊:荊條。背着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蔺相如門謝罪。”

【譯文】:廉頗聽到這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

5、刎頸之交

【解釋】: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出自】:《史記·廉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譯文】:最後一起歡樂,結為生死之交。

3.描寫兼頗的成語

負荊請罪fù jīng qǐng zuì【解釋】負:背着;荊:荊條.背着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出處】《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蔺相如門謝罪.”【結構】連動式.【用法】多用來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對方賠禮道歉.一般用作謂語、定語.【正音】荊;不能讀作“jīn”.【辨形】負;不能寫作“赴”;荊;不能寫作“京”.【近義詞】引咎自責【反義詞】興師問罪【例句】隻怪我們用錯了人;應當~.【英譯】bearing the rod and willingly taking the punishment【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将,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後,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别人以為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卻說:“我哪裡會怕廉将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将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将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裡,廉頗十分感動,便光着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于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