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爐如何鑒定(大明宣德爐鑒定1600萬)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大明宣德爐鑒定
  2. 如何鑒定宣德爐
  3. 如何鑒别 大明宣德爐 的真假
  4. 怎麼辨别現代高仿宣德爐和真正的大明宣德爐
  5. 大明宣德爐鑒定方法

大明宣德爐鑒定

您介紹的這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識的宣德爐,雖然圖片隻有底圖的,仍然可以看出,這是一件典型的清代晚期的鋅黃銅質地的高足宣德爐。

宣德爐,不僅是指宣德三年鑄造的爐,而是所有帶宣德款銅爐的統稱。而且它也可泛指和宣款爐形制相近的不帶款或帶有其它款的銅爐,真正宣德三年的爐已成了一個謎。一般說,風格設計有明中葉特征而包漿和銅質特佳者就能作為是宣德的候選人。但宣德爐絕大部分都不是宣德的,這些爐帶宣款,與其說其目的是僞仿,還不如說是對曆史黃金時代的尊敬和緬懷。

宣德爐是用暹邏國(泰國)進貢的“風磨銅”,另外加金、銀、錫、寶石等30多種原料,宣德爐配料嚴格,冶煉尤精,一般須經過六至十二煉。

宣德皇帝在位十年,在第三年(1428年)鑄造了一次銅爐,曆時3年。工匠們按照宮中秘藏的宋代《宣和博古圖》和《考古圖》,以及柴、汝、官、鈞、哥、定各大名窯的器皿中款式典雅者設計而成。3年内在宮中鑄造了5000多座。

宣德銅爐款式典雅精美,大多在宮中使用,隻有一小部分賞賜給皇親國戚或者有名望的文武大臣及全國著名的各大寺院、宗祠、廟宇。

宣德爐用料考究,制作極其精良。在民國初年,一尊精美的宣德爐,索價往往高達數十萬,可謂無價之寶。隻是現在真正的宣德爐已經難以見到。

您的這一件雖然是清代晚期的,但是屬于一般家堂或普通家庭擺設以及實用焚香的比較常見的銅香爐,市場價值在3000元左右。

跟一個我的朋友收藏的跟您的這一件一個年代的宣德爐。

如何鑒定宣德爐

我國古人素愛焚香,焚香的習俗在我國的起源也是非常早的。最初焚香是為了驅逐蚊蟲,後來逐步發展,焚香用途開始多樣化,主要有:第一,熏衣;第二,古代書房必備;第三,供奉祭祀神佛。随着熏香的多樣化,人們逐漸開始注重香爐的制作。可以制香爐的材料有很多,陶、瓷、銅鐵等均可以制作,随着明代制銅技術的發展,銅香爐逐漸取代其它材料的香爐成為主流,宣德爐就是銅香爐制作的頂峰。宣德爐是明代宣德年間,在皇帝的親自督促下第一次采用黃銅制作的香爐。真正地宣德爐制作非常精美,所以自宣德年間以後仿制品絡繹不絕,使得宣德爐的鑒别極其困難。今天,小編就來探讨一下如何鑒别宣德爐。第一,形制。宣德爐的形狀一般或是方唇、或是圓唇、或是敞口的,爐腹呈扁形向外鼓出爐底一般是鈍底圓錐形的三足或是分裆空足。香爐的口上制有爐耳,形狀一般為獸形、橋形或者是了形。爐的外底一般都有銘文标識的的年款,年款的标識與宣德年間的瓷器的标識類似。第二,包漿、色澤。真正的宣德爐包漿自然,渾身充滿寶氣,光澤溫潤,而且經久不變。仿冒的宣德爐包漿不自然,呈現出一種賊光,時間久了就會變得暗淡,非常難看。第三,顔色。古人有雲:“宣爐之妙,在寶色内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可見宣德爐的顔色非常奇妙。宣德爐采用進口的紅銅,經過4-12次的煉制,後又加入金銀等數十種貴重金屬加以鑄造,成品顔色豐富,寶光四現。真正地宣德爐顔色以紫紅色為主色調,同時還散發出紅、黃、綠、青、藍、白、金等顔色。根據舊說,宣德爐大體上有五種顔色,佛紙色、褐色、棠梨色、栗殼色和茄皮色,其中佛紙色的作為貴重。有一小部分宣德爐在爐外添上小塊金箔,寓意生金,這種經過特殊處理的宣德爐就更加貴重了。宣德爐經過高溫表面會出現大量小氣泡,冷卻後宣德爐的原色不會變,這是因為真品采用了一種特殊的制作工藝,仿冒品是無法做出的。第四,鑄工。真品鑄工非常精細,,質量平均,造型古樸渾雅,是我國銅器鑄造的巅峰之作。第五,磨損。真品宣德爐在明朝宣德年間制作,距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了,自然有一定的磨損。真品磨損的痕迹非常自然,磨痕也比較均勻。僞造的宣德爐為了讓其顯現出古老的迹象,往往會經過人為的打磨,制作出磨痕,人為制作的磨痕往往不太均勻,而且極其不自然,這一點行家比較容易辨認。第六,款識。明朝宣德年間制作的宣德爐的款識大緻有四種: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比較有特色的是,宣字的點不過橫,德字則比我們日常書寫的少一橫。而且經過幾百年,款識也是會有一定磨損的,那些經過認為做舊的款識很容易辨别。其實還有大量的宣德爐是沒有款識的。以上,小編對于做了簡單的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宣德爐制作精美,制作工藝精湛,各個年代仿冒品層出不窮,所以宣德爐的鑒定是存在相當大的難度的。現存的宣德爐真品稀少,所以收藏者或投資者需謹慎投資,以免上當受騙。本文歡迎轉載,轉載時請注明文章來源,謝謝!

如何鑒别 大明宣德爐 的真假

1、包漿色澤

真品包漿溫潤,寶氣内蘊,長時間不變。僞品包漿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耐看。舊說有五色,分别為佛經紙,栗殼,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經紙色為第一。

2、鑄工造型

真品鑄工質量平均,精品鑄工相當精。僞品鑄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鑄工粗糙。造型以古雅渾厚為上,有耳足的比無耳足的要好,鑄工越精越好。以大小而言,徑8-12厘米的爐最常見,屬于小号;

徑15厘米左右的爐是中号,數量比小号少,但價值比小号高;而徑大于20厘米的爐是大号,工藝精者稀見,價值也很高。在同樣尺寸的情況下,爐越重價值也越高。

3、磨損款識

真品有自然均勻的磨損,特别是在足底。僞品無磨損或人為打磨。

款鑄得越精越奇就越能幫助斷代,而銅爐的價值也越高。宣德爐在明、清以及民國均有鑄造。從整體造型上來說,明代銅爐的整體風格是雅緻、渾厚。

真:

假:

擴展資料:

鑄造曆史: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禦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内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制香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宣德爐

怎麼辨别現代高仿宣德爐和真正的大明宣德爐

1、看是否是鑄造,宣德爐是用榔頭敲出來的,仿的就是鑄造的。

2、最主要是看包漿、色澤。舊說有五色,分别為佛經紙,栗殼,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經紙色為第一。上海朵雲軒95年拍品中有一銅爐(高19.2厘米),其色澤就能達到佛經紙色。此外,一些使用了特種工藝制造的灑金、錯金銅爐,其價值要比一般的銅爐高數倍。

3、其次是看造型、鑄工、大小以及重量。造型以古雅渾厚為上,有耳足的比無耳足的要好,鑄工越精越好。以大小而言,徑8-12厘米的爐最常見,屬于小号;徑15厘米左右的爐是中号,數量比小号少,但價值比小号高;而徑大于20厘米的爐是大号,工藝精者稀見,價值也很高。在同樣尺寸的情況下,爐越重價值也越高。如友所藏的明末清初的宣爐,徑隻有15.8厘米,而重量可達7斤,是該尺寸銅爐中的超重量級選手,價值要比普通的重3斤的高數倍。

4、最後看款的質量。款鑄得越精越奇就越能幫助斷代,而銅爐的價值也越高。宣德爐在明、清以及民國均有鑄造,但如何判定年代的早晚呢?從整體造型上來說,明代銅爐的整體風格是雅緻、渾厚。

大明宣德爐鑒定方法

大明宣德爐鑒定方法是通過觀察和敲擊來鑒定的。

大明宣德爐的釉面通透光亮,釉面細膩勻淨,沒有麻點、氣泡和裂紋。如果有磨損或刮痕,應當是自然磨損或者曆史遺留下來的痕迹。大明宣德爐的形制設計精美,造型優美,比例協調。爐身和爐腹的轉折處和爐底的接口處都非常平整,沒有明顯的瑕疵。輕敲爐身,發出的聲音應該清脆悅耳,表明爐體均勻,質量好。

大明宣德爐的釉色純正,顔色鮮豔,色澤均勻。宣德爐的釉色以天藍色為主,但也有其他顔色的,如黃色、紫色等。色彩的變化應是自然流露的,而非人為掩飾。大明宣德爐底部一般會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官窯”等字樣,底款字迹應該清晰,篆書或隸書書法應該規整、流暢,沒有斷筆和痕迹。

選購大明宣德爐的注意事項

1、看款識:大明宣德爐上一般會有“大明宣德年制”或者“宣德年制”等款識,如果款識清晰、字迹流暢、雕刻細緻,則有很大可能性是真品。

2、觀形制:大明宣德爐的形制一般有六方、八方、十二方等,其中六方最為常見。真品大明宣德爐的形制規整、比例協調、線條流暢、紋飾精美。

3、看胎質:大明宣德爐的胎質通常為白色或者灰白色,且質地細膩,光潔度高。如果有明顯砂眼、裂紋或者其他瑕疵,則有可能是假貨。

4、鑒别釉色:大明宣德爐的釉色一般為天藍色,色澤鮮豔明亮,釉面光澤度高。如果釉色過于暗淡或者有不均勻的地方,則可能是假貨。

5、用手觸摸:真品大明宣德爐的胎體和釉面都有一種溫潤的感覺,而假貨則常常感覺粗糙、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