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李隆基時的人民生活怎麼樣
開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建立的極盛之世,不論經濟、文化,均為空前絕後的中國封建社會最巅峰。唐朝的繁榮強盛隻在唐朝的前朝,雖然中後期的唐朝仍舊是個大國強國,但與唐前期相比,已經是天壤之别。
李隆基在即位時,發動“先天政變”,終結了自武則天起的唐朝女娲的時代。然後又重用衆多的賢明良臣為宰相,進行革新吏治,嚴格的考核官吏,打擊豪門收回土地,因此國家的政令統一,社會安定,與西方的交流也及其平凡,經濟富裕,達到了自大唐開國以來的最巅峰。
李隆基又把府兵制給該為募兵制,開始招募士兵,同時在國家的一些偏遠地區建設多鎮節度使,大力的飼養馬匹,擴充軍隊的田地,用來為對外戰争做準備。李隆基先後派人攻打突厥,讓漠北臣服。當時大唐有精兵五十萬,優良的馬匹有八萬多,讓唐朝周邊的國家甘願臣服,不敢有反對的聲音。
那麼既然國家都這麼富裕強盛了,百姓們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呢?從長安到蔥嶺以西,甚至到東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都有大量的唐兵進行巡邏,以至于胡兵不敢侵犯,而土匪更是已經銷聲匿迹了,商人們在運貨的路上,也不需要随身帶着兵器防身了,在路上,田地與田地相互連接,甚至以前荒蕪的地方也出現了如江南魚米之鄉的富饒景色。
在當時的長安城以及其他的城池,一石米才買到兩百錢,布料和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也是非常的便宜,百姓家家戶戶生活富足。而在全國的各個縣城,倉庫也都堆滿了糧食和布料。甚至在收繳财務的府中,财物更是被視為糞土。所以我認為當時的百姓過得就是我們現在的小康生活啊。
而且李隆基還建立了書院,裡面收藏的曆來書卷有五萬之多,和唐朝的文人墨客所寫的兩萬多可謂是“藏書之盛,莫盛與開元”,開始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培養人才,還準許百姓們自己設立私塾,因此,哪怕是山溝溝裡的孩子也知道禮讓。這才導緻現在不少知名的詩人,書法家在曆史上留下輝煌的名字,同時也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和字畫。
李隆基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人物評價:
一、總評
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後期,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于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轉衰。所以說,李隆基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曆史人物:
1、李隆基統治前期,重視地方官的選拔,曾親自考核縣令,把不稱職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幹,能負責,敢進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會安定,生産發展,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天寶十三年(754年),是唐代的極盛之世,全國有三百二十一郡,一千五百三十八縣,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九鄉,九百零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戶,五千二百八十八萬四百八十八口。史載:“戶口之盛,極于此”。
2、他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封粟末的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設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羅閣為雲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3、改革軍事制度,改府兵制為募兵制。
4、李隆基統治後期,寵愛楊貴妃,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還重用奸詐的李林甫、楊國忠,政治十分腐敗,以緻釀成安史之亂。持續8年的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使農業生産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使唐朝由盛轉衰,從此唐朝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5、唐玄宗為唐的高度繁榮起過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給唐朝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二、曆史評價:
1、《新唐書》:自高祖至于中宗,數十年間,再罹女禍,唐祚既絕而複續,中宗不免其身,韋氏遂以滅族。玄宗親平其亂,可以鑒矣,而又敗以女子。方其勵精政事,開元之際,幾緻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欲不足為其樂,而溺其所甚愛,忘其所可戒,至于竄身失國而不悔。考其始終之異,其性習之相遠也至于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2、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開唐統,賢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蘇颋等,皆以骨鲠大臣,鎮以清靜,朝有著定,下無觊觎。四夷來寇,驅之而已;百姓富饒,稅之而已。繼以張嘉貞、張說,守而勿失。”
3、崔群:“玄宗用姚崇,宋璟、盧懷慎、蘇廷、韓休、張九齡則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輕。人皆以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為亂之始,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分也。”
4、鄭畋:“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5、李商隐:“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蔔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複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6、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鋪陳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張說、蘇颋、嘉貞、九齡之徒,皆能始終彌縫,不失紀律。”
擴展資料:
李隆基(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東都洛陽。生性英明果斷,知曉音律,儀表雄偉俊麗。初封楚王,後改封臨淄王,曆任衛尉少卿、潞州别駕。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集團。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于政事,從各方面采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緻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天寶十五載(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
寶應元年(762年)病逝于長安神龍殿,終年78歲,葬于金粟山,名為泰陵。廟号玄宗,又因其谥号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清朝為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号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參考資料:
李隆基-百度百科
唐玄宗李隆基在做太上皇的時候,過得到底怎麼樣呢
李隆基在做太上皇的時候日子過得并不順心,兒子李亨對他并不孝順,他基本上不去看望李隆基,而且禁止朝中的大臣和李隆基來往。李隆基因此而心情抑郁,所以在當上太上皇不久就去世了。
其實李隆基是不願意當太上皇的,他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帶着楊貴妃和自己的太子一起往其他的地方逃亡。後來軍中發生了兵變,李隆基不得已隻能殺死了楊貴妃。從那以後,李亨就和自己的父親兵分兩路。李隆基躲到了成都,而李亨則開始聚攏兵馬,去跟安祿山和史思明的軍隊進行戰鬥。李亨急于登基當皇帝,所以他就趁着這個時機将父親稱為了太上皇。也就是說,李隆基剛剛成為太上皇的時候,他自己是不知情的,直到他回到長安以後才發現自己的兒子已經登基。
這個時候的李隆基已經失去了兵權,所以他不得不接受兒子的安排,住到了一個宮殿裡面。李隆基剛剛進城的時候,李亨甚至安排士兵将李隆基層層包圍了起來。李隆基感覺非常的害怕,幸虧他身邊的高力氣及時站出來幫李隆基解圍,他這才沒有被那些士兵殺掉。雖然李隆基保住了性命,可是那個時候的他還沒有看清楚形式,竟然将朝中的很多大臣叫到自己身邊,大家一起歡聚。
李亨得知這件事情以後非常生氣,下令朝中的人不許再去找李隆基。不僅如此,李亨還将高力氣派到了外地。這件事情給了李隆基非常大的打擊,從此以後,李隆基就不能再跟任何人接觸,隻能由少數的宮人伺候。晚年的李隆基心情郁郁寡歡,生了病以後也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所以他就在傷心和痛苦中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