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第七課仿寫怎麼寫(課文第七課仿寫怎麼寫三年級)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初一下冊語文有哪些仿寫作文
  2. 《七根火柴》中的幾段話的仿寫
  3. 二年級下冊第一課課文4-7自然段仿寫

初一下冊語文有哪些仿寫作文

1.仿寫初一下學期課文

校園的一角

我的學校很美麗,但最美的地方不是熱鬧的操場,也不是能傳出朗朗讀書聲的教學樓,而是在辦公樓對面的科技大樓。

一進科技樓的大門,左邊是琳琅滿目的蝴蝶标本,它們來自世界各地,顔色各異,色彩斑斓,形态不一。碧鳳蝶、天蛾……,尤其是冰清娟蝶,透明的翅膀點綴着黑色條紋,把你帶進一個蝴蝶的世界。轉過身,你會置身于人和宇宙的海洋,它們都是老師和同學們親自設計的美術廣告。如果你在一口氣内把這些知識全部記住,那你一定會“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

一樓拐彎處是做實驗的地方,每天這裡都有同學在做實驗,探索着知識的奧秘。二樓是電腦室,電腦室的地闆像鏡子一樣明亮,每一台電腦都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我們在這裡打字、畫畫、學知識,如果累了可以放松一下。三樓是音樂室,同學們可以在這裡盡情地歌唱,盡情地舞蹈。從星期一到星期四科技樓都格外安靜,可是一到星期五,科技樓就熱鬧起來,同學們都來參加課外小組活動,有的在“沖浪”,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盡情歌唱,科技樓成了歡樂的海洋。

下了科技樓,陣陣花香撲面而來。奪人眼目的兩棵龍爪槐直立在橢圓形的花壇裡,低着頭,仿佛在欣賞那些争奇鬥豔的花兒。月季花羞紅了臉,吐着迷人的香氣;劍蘭把胳膊伸的直直的,象一把利劍,直插藍天;嬌嫩的粉豆花白天似乎怕被曬黑了粉紅色的小臉蛋,裹的嚴嚴的,到了晚上才會吹起它的小喇叭。那些綠綠的小草也不甘示弱,拼命地搖擺着身子:“我也很美呀!”

這就是我們學校的科技大樓,充滿着生機。怎麼樣?來看一看吧,它會張開雙臂歡迎你!

2.仿寫初一下冊課文《一面》的作文

在我的成長中,經曆過許許多多事情,它們想一頁頁小船,在我的腦海中回蕩。

其中有一個人使我難以忘懷,盡管我和她隻有一面之交。那是一個狂風怒号的下午,北風“呼呼”地刮着,雷聲剛響過,大雨就像斷了線的珠簾一樣不斷地往下落。

我撐着傘,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一陣涼風襲來,我忍不住打了個哈欠兒,隻覺得路面冷得像地窖似的,冷氣不斷往褲管往上鑽。路上的人個個披着雨衣,撐着傘,匆匆忙忙地回家了。

走到家門口時,我望見我家門口對面的垃圾堆旁——因為下雨,隻能模模糊糊地看見有一個瘦瘦的、矮矮的老人,手捏一枝竹枝,在垃圾堆裡翻來覆去,是誰在那兒呢?這麼大的雨應該不會是清潔工吧?我帶着疑問,走了過去。原來是一位大約六十多歲的老清潔工,她,極瘦極瘦,後背有點駝,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了皺紋。

她戴着一隻黑不溜秋的小口罩,穿着一件破爛的雨衣和一雙舊雨鞋。這位清潔工十分認真地清理着垃圾——她左手拿着鏟子,右手拿着笤帚,先笤帚把垃圾掃進鏟子上,接着用笤帚把鏟子夾着,最後用鏟子把垃圾“送”進垃圾車裡。

我不由得問了:“老奶奶!這麼大的雨您還在清理垃圾啊?明天天晴再來清理不也行嗎?”這時候,老奶奶擦了擦身上的雨水,(已經分不清是雨還是汗了)然後打了一個噴嚏,啊!老奶奶生病了。可老奶奶毫不在意自己的病,她又拿起笤帚,邊清理邊對我說:“不行!我如果今天不快把這些垃圾清理掉,那麼就會有更多的細菌産生,到時,臭氣沖天,這樣你們的健康會受到影響,還會把市容影響了啊!”聽了她的話,我擡頭望了望清潔工,隻見她黝黑的臉上布滿了刀刻般深深的皺紋,瘦弱的身軀像幹枯的木乃伊。

我愣住了,有人會因為清潔工人地位卑微而小看他們,嫌他們髒,一見到他們就四處回避。可有誰想過,在這個雨天,在這不顯眼,幾乎沒人會發現這位“城市美容師”,更沒有人來贊揚她,但她依然在那個平平凡凡的崗位上盡着自己應做的職責。

她那精神是值得大家學習的。至今,每當我看見垃圾堆邊上的垃圾,我的腦海裡便會浮現出那位與我隻有一面之交的老清潔工冒着傾盆大雨清理垃圾的情景。

我忘不了她,忘不了這個影響了我一生的她,是她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教會了我生命的真谛,教會了我人活在世上,是為了為别人做出貢獻的……。

3.初一語文下冊第一課七段仿寫

(1)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

現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鑿隻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2)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

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

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3)長的草裡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裡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4)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裡用功,晚間,在院子裡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

答應着,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

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隻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卧。

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着,——當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象是風雨聲。

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裡。後來呢?後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5)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6)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

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7)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隻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将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8)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促住的不過三四隻。

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着撞着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隻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9)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将我送進書塾裡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将磚頭抛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吧罷……都無從知道。

總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德語,再見的意思),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10)出門向東,不上半裡,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挂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

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着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11)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鏡。

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12)不知從那裡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

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13)“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将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14)“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15)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隻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16)我就隻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17)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

然而同窗們到園裡的太多。

4.仿寫初一上冊語文《我的老師》寫一篇作文500字左右

大地感謝小草,襯托了它的偉岸;江河感謝大海,容納了它的渺小;晴空感謝白雲,點綴了它的遼闊……而我要感謝我的老師,成就我的夢想。

我的老師姓王,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男教師。一頭烏黑的頭發駐紮在頭頂,兩隻眼睛中散發着智慧的光芒,臉上總是一副和藹可親的表情,給人一種很容易親近的感覺。王老師平時總是穿着一件淺藍色的襯衫,和一件黑色的褲子,看上去十分樸素,可也正是這位穿着樸素的王老師和我一起度過了初一的美好時光。

每到語文早讀,王老師總會早早地來到教室,用他那碩大的手掌拿起一根粉筆在黑闆上用強有力的筆鋒寫下早讀目标。那早讀目标幾個大字就像刻在石碑上的聖文一樣,大多數同學看後都會自覺執行。這時,王老師也會拿起那小小的語文書,翻開一頁,在教室裡一邊來回巡視一邊讀書。他讀書時的語速很快,有時我們才讀完一遍,王老師都已經讀完兩三遍了。他讀書時,目不轉睛地盯着書本裡課文中那如群蟻排衙般的黑色小字,舌頭随着目光的推移上下擺動着,一個接一個的漢字從王老師口中蹦出,剛勁有力,這也使我們讀書更有士氣。

有時,王老師也是會發脾氣的,但那也都是為了我們好。一般輕微犯錯的,老師會讓他們趴在地上做俯卧撐,但是俯卧撐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會一個做幾十秒,有時會讓鼻尖挨地……稍微嚴重一點的,會被書本之類的與身體來個零距離接觸,接着就會給神經傳達某些信息(疼痛的信息),不過這也是為了讓那些同學長記性,讓他們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或者怎樣才能去做好一件事。更為嚴重的是,有一次全班體會了一次“世界末日”,那種不美好的回憶,在這裡也就不再多說了。

王老師同時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大多數網絡流行語他都知道,而且用的也不比我們差,這也是他能與同學們打成一片的原因之一。

在學校外面,王老師也與在學校裡面有些不同。

記得在初一上學期的一個周末,王老師來我家附近的公園玩,打電話叫我一起去玩。到達公園以後,由于還要等一位同學,所以我們現在公園的草坪上等了一會兒。在等待期間,有幾個小朋友在放風筝,可是風筝似乎有些不聽他們的話,忽高忽低,直至最後重重的摔在草坪上。我們看了幾分鐘,王老師就有些看不下去了。他走過去,結果風筝,左手拿着線圈,右手握着風筝線,風筝就拴在線的另一頭。使勁把風筝向天上一扔,接着右手再抖動風筝線,那個風筝就真的像它的形狀一樣——像一隻雄鷹一般在空中翺翔,王老師一邊拽着線一邊在草坪上奔跑着,一旁的小朋友看的目瞪口呆,開心得合不攏嘴。王老師也像那些小孩子一樣,露出燦爛的笑容。

過了一會兒,另一位同學也來了,于是我們開始向山後的寺廟前進。我們選擇了一條比較近的小路,但是稍微有一些難走,沒有石砌的台階,隻有土堆成的山路,陡峭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石塊。王老師雖然已經四十多歲了,但是很輕松地就走到了寺廟,都不帶大喘氣的,可見王老師身強力壯啊。

我敬愛的王老師,我會把您永遠刻在記憶的腦海裡!

5.仿寫句子:初一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得第二段,不少于100字,要有不必

不必說翠綠的青山,蒼勁的松柏,浮動的白雲,湛藍的天空;也不必說夜莺在婉轉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戲,美麗的蝴蝶在風中舞動。

單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曠神怡。不必說雄偉頤和園,美麗的花園,熱鬧的公園,繁華的遊樂園;也不必說高聳的山峰,浩瀚的大海,廣闊的草園。

單是田野中的小小池塘就可以讓人樂而忘返。不必說學校裡的的樓台,翠綠的竹林,流淌的小河,綠葉片片的樹林;也不必說朗讀的聲音從小林裡飄起,藍球場上你争我奪的場面,教室裡飄出的讀書聲。

單是教室裡的黑闆報就顯示出無限活力。(花園)不必說碧綠的草叢,豔麗的玫瑰,金黃的菊花;也不必說美麗的蝴蝶,繁忙的蜜蜂。

單是周圍那翡翠似的花藤就有無限樂趣。(武俠劇)不必說布景的亮麗,情節的曲折,天馬的行空,感人的至深;也不必說刺客從樹枝上跌落,肥胖的王伏在屋脊上,輕捷的女神仙忽然從田間直竄上雲端去了。

單是周圍幾位國際大牌的演技就有無限的樂趣。不必說舉世聞名的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馬俑,古色古香青磚碧瓦的西安古城牆,晨鐘暮鼓的鐘鼓樓,相對聳立的大雁塔、小雁塔;也不必說幽靜美麗的興慶宮,莊嚴肅穆的曆史博物館和烽火戲諸侯的,赫赫有名的骊山烽火台。

單是琳琅滿目西安碑林,就令我止不住地感慨萬分。不必說柔柔的微風,清晨的甘露,日中的明亮,黃昏的晚霞;也不必說白鴿在屋頂歡躍,螞蟻們忙碌的工作,英俊的鴿子平穩地在空中翺翔。

單是草叢中一枝含苞的花骨朵,就有無限趣味。不必說松軟的泥土,碧綠的青菜,繁盛的甘蔗,高大的樟樹;也不必說黃鹂在樹間歌唱,小溪在這裡彈琴,黃狗偶爾間的長吠。

單是琴周圍的花園一帶就有無限樂趣。不必說翠綠的青山,蒼勁的松柏,浮動的白雲,湛藍的天空;也不必說夜莺在婉轉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戲,美麗的蝴蝶在風中舞動。

單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曠神怡。不必說雄偉頤和園,美麗的花園,熱鬧的公園,繁華的遊樂園;也不必說高聳的山峰,浩瀚的大海,廣闊的草園,單是田野中的小小池塘,就可以讓人樂而忘返。

不必說春芽破土的鵝黃,夏野翻湧的綠浪,秋林果蔬的紅香,冬雪瓊枝的暢想,也不必說繁花若錦,俊鳥時鳴,遊魚嬉戲,蛙鼓聲聲。單是家鄉的巨變就給人無限的啟迪。

不必說巍峨的山脈,也不必說無垠的草原,單是這蔚藍的天空已經讓我們陶醉在青藏高原!不必說那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也不必說那冰雪覆蓋的天山,單是那一望無際的碧草藍天就夠我們陶醉的了。

6.初一下學期語文《我的老師》

打開記憶的窗簾,腦海裡久久不能平靜,我駕着記憶的帆船,向遠方的彼岸駛去,我站在船頭眺望。

啊!我看見了,我看見了多年不見的蔡老師,她可是我印象最深的啟蒙老師。蔡老師有兩種奇特的魔法。

第一種——“奪魂咒”,這種咒語能使大家在上課時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的身上,所以就能讓大家很容易地記住她講的内容。第二種——她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那就是所謂的“警惕咒”這使同學們都非常敬畏她。

上課時,老師正在講“n”這個字母時,見我們班上的一個同學快要睡着了,于是,她就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正式開始使用“奪魂咒”,說:“我教你們一個巧記字母的方法,大家來看看,我比劃的姿勢像不像字母'n'。”說完以後,把腰一弓,一手拿起教鞭當拐杖,另一手伸到背後捶起背來,時不時地發出咳嗽聲,像一個老大爺。

“拐杖”的“仗頭”與胸連在一起,還真像字母“n”。全班同學見了,哈哈大笑。

那個快睡着的同學見了,也來了精神,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一節課,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從那次以後,大家開始喜歡上語文課了。

上課時,個個腰闆塔挺直,精神抖擻,安安靜靜地坐着聽老師講課,正由于有老師那“奪魂咒”所以課堂上其樂無窮,同學們很快就把所有的字母背了下來,而且聽寫時個個全對。在期末考試時,我們班還考了個年段第一名呢。

蔡老師還有一個特異功能——“警惕咒”。那次,我們班的幾個同學正在講悄悄話,蔡老師見了,像孫悟空一樣,一腳伸起,放在另一叫的膝蓋骨上,一手五指并攏,舉到額頭,眉頭緊皺,兩隻眼睛望着他們,像在說:“我在上面講得口幹舌燥,你居然在下面講話,到底有沒有把我講的内容掌握下來。”

又好像在說:“我是孫悟空,你們逃不出我的火眼金睛。”他們見了老師的眼睛,好像讀懂了老師的意思,覺得這是不尊敬老師,羞愧地低下了頭。

像這樣的例子在班級上多得數不勝數。啊!蔡老師在我心中閃耀着神聖的光芒,我要用三分李白的詩情,三分齊白石的畫意來描繪她那可親可敬的面容。

7.初一語文短文兩篇仿寫

彩虹

雨後,空氣十分清新,我走出了家門。一切才剛剛消退了雨的痕迹,仰望天空,隻見一道彩虹立在天際間。

紅、橙、黃、綠、青、藍、紫,彩虹的出現,使原本灰暗的天空有了陽光的痕迹,仿佛世間所有美妙的色彩,都在此刻綻放了。它是那麼的流暢,那麼輕柔,又不會讓人感到庸俗,輕輕的浮在天上,它抹掉了陰霾,裝飾着雨後的天空。我望着彩虹,看着它慢慢的消逝。

彩虹存在的時間十分短暫,但給人們留下的卻是最美好的記憶。天空和雨露使它如此絢麗,當它消失後,也不會留下一絲痕迹。

比起彩虹,我們存在的時間不是更長了嗎?我想人生的意義也在于此。珍惜生命,要在有限的生命裡,發揮出無限的價值;盡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使人生變得多姿多彩,就如同彩虹一般。

這就是彩虹,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完美。

天晴了,那美麗的彩虹依然架在我的腦海間。

純屬本人實寫,絕無抄襲。

《七根火柴》中的幾段話的仿寫

王願堅(1929年—1991年),山東省相州鎮相州七村人,當代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解放軍藝術學院藝術系(作家班)主任。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在部隊裡當過宣傳員,文工團員,報社編輯和記者。1945年參加解放軍。1952年任《解放軍文藝》編輯,同年開始發表《黨費》《糧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說。1956年至1966年,參加了“解放軍30年征文”——革命回憶錄選集《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有機會系統地學習了黨和軍隊的曆史,接觸到更多老一輩革命者,使他的創作題材更豐富,文筆更洗練。又陸續寫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隊政委》等十多篇短篇小說。王願堅一直緻力于小說創作,1974年與陳柱國創作了第一個劇本《閃閃的紅星》,塑造了身處三十年代,中國共産黨與國民黨鬥争正激烈的時刻,潘東子等向往參加革命的紅孩子形象。對孩子的内心刻畫深入,幾個孩子的性格鮮明,各具特色,人物語言生動,可愛。形象真實、親切,令人難忘。劇作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戲劇性強。1976年又繼續發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說。已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有:《糧食的故事》、《後代》、《普通勞動者》、《王願堅小說選》。1978年任八一電影制片廠編劇、文學部主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美術系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他的優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向世界發行,傳記被收入《中國名人詞典》和英國《世界名人錄》等。

王願堅的短篇小說中,《黨費》、《糧食的故事》、《支隊政委》等描寫了老革命根據地人民的鬥争;《七根火柴》、《三人行》、《趕隊》等歌頌了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的英雄事迹;《普通勞動者》、《媽媽》、《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形象。其它還有《早晨》、《征途》和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等。近幾年的新作有《足迹》、《标準》、《草》、《歌》等短篇小說,其中《足迹》獲人民文學雜志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黨費》,多次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影響深遠。

[編輯本段]簡介

短篇小說。王願堅作。1958年發表。長征途中,暴雨傾瀉在大草原上。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把黨證和夾在黨證裡的七根焦幹的火柴交給戰友,請他轉交給黨組織。言畢,安然地閉上了眼睛。那位戰友追上隊伍,為戰士們點燃了篝火,然後将餘下的六根火柴和黨證交給了指導員。作品細節描寫感人,表現了革命戰士的高尚品格。

[編輯本段]原文

七根火柴

天亮的時候,雨停了。

草地的氣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冷風吹來,濃雲像從平地上出來似的,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接着,暴雨夾雜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點地傾瀉下來。

盧進勇從樹叢裡探出頭來,四下裡望了望。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裡,看不見人影,聽不到人聲。

被暴雨沖洗過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過似的,躺倒在爛泥裡,連路也給遮沒了。天,還是陰沉沉的,偶爾還有幾顆冰雹灑落下來,打在那渾濁的綠色水面上,濺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惱地歎了口氣。因為小腿傷口發炎,他掉隊了。兩天來,他日夜趕路,原想在今天趕上大隊的,卻又碰上了這倒黴的暴雨,耽誤了半個晚上。

他咒罵着這鬼天氣,從樹叢裡鑽出來,長長地伸了個懶腰。一陣涼風吹得他連打了幾個寒顫。他這才發現衣服完全濕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該多好啊!”他使勁續着衣服,望着那順着褲腳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這是妄想—一不但是現在,就在他掉隊的前一天,他們連裡已經因為沒有引火的東西而隻好吃生幹糧了。他下意識地把手插進褲袋裡,意外地,手指觸到了一點黏黏的東西。他心裡一喜,連忙蹲下身,把褲袋翻過來。果然,在褲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這些稀糊刮下來,居然有雞蛋那麼大的一團。他吝惜地捏着這塊面團,心裡不由得暗自慶幸:“幸虧昨天早晨沒有發現它們。已經一晝夜沒有吃東西了,這會兒看見了可吃的東西,更覺餓得難以忍受。為了不緻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團捏成了長條。正要把它送到嘴邊,突然聽見一聲低低的叫聲:“同志——”

這聲音那麼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聲音走去。盧進勇蹒跚地跨過兩道水溝,來到一棵小樹底下,才看清楚那個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樹權半躺在那裡,身子底下是一汪渾濁的污水,看來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挪動了。他的臉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濕了的頭發粘貼在前額上,雨水沿着頭發、臉頰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閉着,隻有腭下的喉結在一上一下地抖動,幹裂的嘴唇一張一翕地發出低低的聲音:“同志——同志——”

聽見盧進勇的腳步聲,那個同志吃力地張開眼睛,掙紮了一下,似乎想坐起來,但動不了。

盧進勇看着這情景,眼睛裡像揉進了什麼,一陣酸澀。在掉隊的兩天裡,他這已經是第三次看見戰友倒下來了。“一定是餓壞了!”他想,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那同志的嘴邊說:“同志,快吃點吧!”

那同志擡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舉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唇翁動了好幾下,齒縫裡擠出了幾個字:“不,沒……沒用了。”

盧進勇一時不知怎麼好。他望着那張被寒風冷雨凍得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他擡起頭,望望那霧蒙蒙的遠處,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說:“走,我扶你走吧。”那同志閉着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看來是在積攢着渾身的力量。好大一會兒,他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裡!”

盧進勇惶惑地把手插進那濕漉漉的衣服。他覺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樣冰冷了,在左腋窩裡,他摸出了一個硬硬的紙包,遞到那個同志的手裡。

那同志一隻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證,揭開黨證,裡面并排擺着一小堆火柴,幹燥的火柴。

紅紅的火柴頭聚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廣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着火柴.口裡小聲數着:“-,二,三,四…??”’一共隻有七根火柴,他卻數了很長時間。數完了,又向戶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說:“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心想:這下子可好辦了!他仿佛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着這個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這一瞬間,他發現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眼睛裡那死灰般的顔色忽然不見了,發射出一種喜悅的光。那同志合攏了夾着火柴的黨證,雙手捧起,像擎着一隻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裡,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着盧進勇的臉。

“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話就在這裡停住了。盧進勇覺得自己的臂彎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腋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隻有那隻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攀着,像一隻路标,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

這以後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時候,他追上了後衛部隊。

在無邊的暗夜裡,一簇簇的黃火燒起來了。在風雨中、在爛泥裡躍滾了幾天的戰士們,圍着這熊熊的野火談笑着,濕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層霧氣,洋瓷碗裡的野菜“前南”地響着……

盧進勇悄悄走到後衛連指導員的身邊。映着那閃閃跳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裡,同時,以一種異樣的聲調在數着:“一,二,三,四……”

文章分析

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開頭(1~8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發展、高潮(9~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草地環境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對草地環境的描寫,突出了草地變幻莫測的“怪”氣候以及沉浸在雨霧中的荒涼景象,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反映紅軍草地行軍的艱辛。在這樣的環境中,有火柴就能得到溫暖,吃到糧食,得以生存,這也就暗示了火柴具有特殊的價值。)

作者從哪些方面詳寫了無名戰士的肖像?有什麼作用?

(引導學生看第9段:從無名戰士的姿态、臉色、頭發、眼睛、嘴唇等方面對無名戰士作了細緻的描繪。說明無名戰士經過風雨冰雹的摧殘、饑餓的襲擊,再也沒有力氣前進了,已經到了垂危的地步,為下文寫無名英雄臨終前獻火柴做鋪墊。)

小說的情節輪廓是:盧進勇渴望火,無名戰士需要火——生命垂危卻不用火柴,交出火柴——火柴發揮了巨大作用。可見故事情節是圍繞這取火之物——火柴來安排的。它是把小說各部分串聯組織起來的,貫穿全篇的一條線;是最能表達中心思想的事物。

分析

一、關于題目的内涵

《七根火柴》這個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火柴”前面加上“七根”這樣精确數字進行限定,給讀者以非同尋常的感覺,因此而造成懸念。标題既揭示了小說的内容,又提供了故事情節設置與展開的線索。同時,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品質展現的依托。讀完小說,“七根火柴”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作者說:“它是從我的見聞和感受裡來的。在戰争中,我多次看見過這樣一個戰士的手啊。握着槍的,攥着擔架杆的,拉着戰友的,撫摸在同志額角上的……”如今,我已經不能确切地說出,在我握着筆寫《七根火柴》的時候,到底是想起了記憶中的哪一件事、哪一隻手。但是,在這短短的兩千字裡,确實凝結了我在戰争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于人,關于人的手和心靈,關于戰争中人和人的關系,以及戰士的忠誠。就連一個細節、一點感受、一星思緒,也得從真切體驗裡得到。這段話告訴我們,标題是生活真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藝術再現,它所要表現的是“人”,“人的心靈”。因此,标題有着深刻的内涵。

二、段落層次

以“七根火柴”為線索來劃分段落層次:第一部分開頭(1-8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發展、高潮(9-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三、課文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

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人物、展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一個特色。小說一開始就叙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夾雜着冰雹的壞天氣,緊接着又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暴雨後的草地:“看不見人影,聽不見人聲”“荒草躺倒在爛泥裡”“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裡”。這些描寫不僅展示出人物活動動的背景——艱苦的長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盧進勇活動的環境也是無名戰士活動的環境,所以這段自然環境的描他是為無名戰士的出場和他的英雄行為做鋪墊。

四、以“火”為線索組織材料

這篇小說有關“火”的文字多次出現且貫穿始終。第一次出現是描寫盧進勇暴雨下追趕部隊,又凍又餓,渴望有火的情形。第二次出現則強調部隊斷火三天,盧進勇希望落空。兩次描寫,火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這時,盧進勇遇到無名戰士,面對饑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戰友,盧進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對火的渴望。“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強調。而這一次他居然見到了火柴——無名戰士不惜用生命來保存的火柴。文章至此之後,“火”的字眼接二連三地出現,并随着主題的升華、情節的發展而變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火”在實質上已經成為無名戰士的精神的形象寫照。小說最後描寫“在無邊的暗夜裡,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在閃閃跳動的火光下”,盧進勇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這個場面進一步揭示了火柴的作用、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小說就是這樣以“火”為線索安排情節,環環相扣集中筆力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

五、小說的人物刻畫

這篇小說用最經濟的筆墨神形畢肖地塑造了一個甯願犧牲生命為革命保存火種,不願為保全自己生命而耗用火柴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其獨到之處在于運用了映襯手法。小說的主人公是無名戰士,但作者在他身上卻是惜墨如金;相反,對于另一位次要人物盧進勇的描寫卻是濃墨重彩,不惜筆力。小說從一開始介紹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用的就是盧進勇的眼光、盧進勇的感受;進而主人公的出場是由盧進勇的聽覺引出,主人公的神貌是通過盧進勇的觀察感覺到。與此同時,作者還用盧進勇的心理活動來襯托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盧進勇發現生命垂危的無名戰士,憑直覺感到“他一定餓壞了”“要是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而這時他卻推開盧進勇給他送到唇邊的青稞面,拒絕盧進勇扶他前行,用盡力氣掏出珍藏的黨證和七根火柴,鄭重囑托盧進勇轉交給部隊。寥寥幾筆,無名戰士的形象赫然而立,其精神品格突現出燦爛的光彩。在描寫無名戰士的過程中,作者舍棄了許多次要場面(無名戰士如何掉隊,如何得到并保存火柴,如何度過這幾天的草地生活……),緊緊抓住他向戰友轉交火柴的一瞬,抓住人物震撼人心的一連串語言和動作,抓住無名戰士如何對待火柴的态度,烘托出人物整個内心世界的崇高與美。而小說最後,又以盧進勇鄭重地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火柴,“無邊的暗夜裡,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結束,更是襯托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非凡意義。所以說,小說作者雖寥寥數筆描寫主人公形象,但主人公的英雄性格卻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現。

六、課文的叙述視角

叙事作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故事和叙述者。故事與叙述者之間的關系,就是叙述視角。采用第一人稱叙述視角,則叙述者存在于虛構的小說世界中,成為其中的一個人物,人物的世界與叙述者世界完全統一。第三人稱叙述視角則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作者叙述視角,即叙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叙述者的世界成為與小說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種是人物叙述視角,叙述者由一個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他感受、觀察、思考,但卻不像一個叙述者那樣對讀者講話。讀者是通過反映者個性的眼光來看待小說中其他人物、事件的。從表面上看,這篇小說采用的是一個第三者的全知視角而非第一人稱視角。然而作為故事發展見證人的盧進勇,實際上是起到了第一人稱“我”的作用。作品時時刻刻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一切、感受一切,并從盧進勇的角度來描寫發生的一切,如此一來,盧進勇便如同第一人稱的“我”一樣可直接描繪一切,且令人覺得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盧進勇這一角色又具有第三人稱叙述視角的“全知性”與“自由性”,這又使得小說在創作時伸縮性更大,情節結構更加完整。同時,作為主人公的映襯,有了盧進勇,無名戰士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編輯本段]原文改編劇本

第一幕

時間:紅軍長征時,一個雨初停的早晨

地點:草地

人物:盧進勇,受傷同志

(幕啟)

(一陣風雨聲響過,雨漸停)

盧:(從一片草叢裡探出頭來,四下裡望了望,皺了皺眉頭,咬牙切齒地)這該死的鬼天氣,碰上這倒黴的暴雨,又耽誤了半個晚上,不知道又要什麼時候才能趕上大隊了。(說着,踉踉跄跄地從樹叢裡鑽出來,,揉了揉受傷的小腿,長長地伸了個懶腰)

(一陣涼風吹過)

盧:(連打了幾個寒顫,連忙低頭,驚了一下,拽住衣角,又皺起了眉頭,喃喃自語)糟糕,全濕了。(卷起衣服,使勁的擰着,然後開始擰褲腳,看着順着褲腳流下的水滴喃喃)要是有堆火烤,該多好啊。(說完連忙搖了搖頭)哎,還是妄想啊(自嘲地笑了笑),連營裡都隻能吃幹糧……(想起什麼似的下意識把手插進褲袋裡,一下子像是摸到了什麼,表情驚喜地一愣,連忙蹲下身,把褲袋翻過來,發現褲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被雨水泡成的稀糊,小心翼翼地把稀糊刮了下來,吝惜地捏着面團,慶幸地自語)幸虧昨天早晨沒有發現它們。(眉頭一皺,苦笑一聲,又微微綻開笑容)都一晝夜沒吃東西了,這會兒,終于找到了點可以吃的東西啊,可真的是……餓死我了。

(盧進勇把面團捏成長條,珍惜地正準備吃)

傷畫外音:(微弱,有氣無力地)同志……同志——

(盧聽到聲音,放下了面團,一瘸一拐地向着聲音走去,繞了幾圈,在角落發現奄奄一息的受傷同志)

(受傷同志無力地倚着一棵樹,半躺着,面色蒼白,雙目緊閉,渾身濕透了,嘴唇張合不斷艱難地發出“同志”的呼喊)

(盧進勇走進,受傷同志吃力地張開眼睛,掙紮着想坐起來,但動不了,眉頭緊皺,盧進勇看到了,神情悲痛,舉手揉了下眼睛,眼眶紅紅的)

盧:你一定是餓壞了,(說着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面團遞到了那同志的嘴邊,焦急關切地)同志,快吃點吧

傷:(眼睛失神,眼神呆滞地看了盧一眼,吃力地舉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唇扇動了好幾下,有氣無力地說)不,沒……沒用了

盧:(一愣,垂下手,愣愣地看着他,表情痛苦)

盧畫外音:(帶着憧憬與酸澀)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想到這裡,又擡頭望望遠處,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說)走,我扶你走吧

傷:(閉着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皺着眉頭過了好久,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裡

(盧惶惑地把手伸進受傷同志的衣服裡,左右摸着,終于在左腋窩裡,摸出了一個硬硬的紙包,遞到那個同志的手裡,那同志一隻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是一個黨證,裡面并排擺着一小堆幹燥的火柴。)

傷:(向盧招招手,等盧湊近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着火柴.口裡小聲數着)-,二,三,四……七(數完過了很久,又向盧詢問似的望了一眼)

盧:(高興地點點頭)是,看明白了!這下可好辦了,我就能救你了!

傷:(神色輕松了不少,帶着喜悅合攏了黨證,雙手捧起,小心地放到盧手裡,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着盧的臉)記住,這,這是,大家的!(突然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着正北方向)

(盧順着傷員的手望向正北方,手上依舊托着黨證)

傷:(氣喘籲籲地說)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無力地合上眼,頭一歪,手筆直的垂下來,掉在了盧的臂彎裡)

(盧愣愣地依舊望着北方,一動不動,漸漸地,眼眶紅了,熱淚盈眶)

(幕閉)

第二幕

時間:幾天後

地點,後衛部隊陣營

人物:盧進勇,後衛連指導員

(幕啟)

旁白:幾天後,盧進勇趕上了後衛部隊,在風雨中、在爛泥裡跌滾了幾天的戰士們也終于有了一簇簇熊熊的野火取暖。

盧:(越過幾個正談笑的戰友,悄悄走到了指導員身邊,輕輕喊了聲)指導員……

(指導員轉過身來,看着他,臉色一下子變得嚴肅而凝重)

盧:(深深地望了他一眼,顫抖着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裡,聲音顫抖而小心地數着)一,二,三,四……

(聲音漸輕,燈光漸暗)

(幕閉)

二年級下冊第一課課文4-7自然段仿寫

篇一:找春天仿寫

嫩綠的柳枝垂落下來,那是春天的頭發吧?

燕子在枝頭叽叽喳喳,那是春天演奏的樂曲吧?

朵朵桃花含苞欲放,那是春天的臉頰吧?

風筝在天空中随風飄蕩,那是春天的秋千吧?

篇二:找春天仿寫

柳枝吐出了綠綠的嫩芽,那是春天的絲帶吧?

雷轟隆隆地響着,那是春天在打噴嚏吧?

小鳥叽叽喳喳地叫着,那是春天的歌聲吧?

孩子們在草地上玩,那是春天的笑臉吧?

篇三:找春天仿寫

山上的映山紅開了,那是春天的嘴唇吧?

結束冬眠的青蛙呱呱叫,那是春天的鼓聲吧?

燕子從南方飛回來,那是春天的剪刀吧?

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那是春天的翅膀吧?

篇四:找春天仿寫

春雷轟轟隆隆,那是春天的号角吧?

春雨淅淅瀝瀝,那是春天的悄悄話吧?

迎春花開了,那是春天的播報員吧?

風筝飛來飛去,那是春天的舞伴吧?

篇五:找春天仿寫

嫩綠的柳條垂了下來,那是春天的秀發吧?

漫山遍野的桃花開了,那是春天的衣裳吧?

小燕子在電線上停留,那是春天的樂譜吧?

小蜜蜂在花叢中“嗡嗡嗡”地飛來飛去,

那是春天的節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