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怎麼死的(康熙咋死)

biang 中華百科 791

本文目錄

  1. 康熙八阿哥怎麼死的康熙八阿哥相關介紹
  2. 康熙怎麼死的 曆史上的康熙皇帝是怎麼駕崩的因這件事
  3. 康熙到底怎麼去世的
  4. 康熙大阿哥怎麼死的
  5. 八阿哥最後怎麼死的

康熙八阿哥怎麼死的康熙八阿哥相關介紹

1、康熙時代的八阿哥即愛新覺羅·胤_因嘔病卒于監所。

2、愛新覺羅·胤_(_同祀,為祀異體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聖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氏。

3、少時為胤_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胤_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内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胤_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是康熙帝對胤_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緻胤_在他心裡的形象大損。胤_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_本人并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後十年裡,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争奪。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駕崩,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_能入承大統的胤_,見胤_嗣位如五雷轟頂,卻又無可奈何。雍正上位後,将其改名為允_。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後,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4、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_無悖逆之實,下旨複原名胤_,恢複宗室,并錄入玉牒。

康熙怎麼死的 曆史上的康熙皇帝是怎麼駕崩的因這件事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六十九歲的老皇帝依然奉行着清廷傳統的圍獵制度,親自于十月到離紫禁城最近的南苑圍場行獵。但是畢竟歲月不饒人,圍獵途中便感覺身體不舒服。十一月初七,康熙帝離開圍場,駕臨京城郊外的暢春園。第二天,康熙傳旨稱:“偶感風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靜養齋戒,一應奏章,不必啟奏”。

之後的初九到十二幾天,貌似皇帝的病情一直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有向皇帝問安的,得到的答複均是“朕體稍愈”。想必是病情穩定,或者确實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要不此時的康熙帝,完全可以回宮治療養息。能留在此地,說明病情并不是很緊要。

但康熙萬萬沒有想到這場感冒在遷延數日後竟突然惡化,以至于他做出了正常人都會有的狀況-“哀鳴”,他在死前的前一天為突然而至的死亡驚恐萬分,大聲的哀号哭喊了一番,據在現場目睹了此景的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在日記中記載:(聖祖)駕崩之夕,号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可斷言也。

爾後康熙速召阿哥們入暢春園宣召安排後事,并傳旨傳位給四阿哥雍親王胤禛,之後的一天康熙陷入了彌留昏迷階段,直到當晚的7點至9點,這位一世英雄,打造出清朝後二百年的統治基業,并建立了東方強大帝國的康熙大帝愛新覺羅·玄烨薨逝于暢春園。終年69歲.死後葬于清東陵景陵。

在《清朝野史大觀》中有這樣的記載:說康熙在垂危之際,衆多皇子都不在身邊,隻有胤禛一人随侍左側,老皇帝從昏迷中蘇醒,他想宣召朝廷重臣入宮托咐後事,可是沒有一人前來,心知有變,氣惱之下,取下手腕上一串玉念珠朝胤禛擲去,沒有擊中,胤禛假意跪下謝罪。

不久深宮傳出老皇帝“龍馭上賓”的消息。同一念珠,在這裡由傳位信物變成了洩怒的"武器”。如真是如此,康熙就不可能傳位于胤禛,胤禛的繼位也就大可懷疑了。

持此說者認為,康熙突然死亡是因為康熙長期有病,并越來越嚴重,由于感冒而引起其他病症複發突然死亡的。所謂被毒死之說是經不起推敲的。

關于康熙之死的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曆史的真相隻有一個,恐怕這也算一樁疑案了吧。

康熙到底怎麼去世的

康熙是因病逝世。

《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自四十七年冬開始,疾病纏身,衰老體弱,心悸幾危,右手失靈,頭暈、腿腫,“稍早起,手顫頭搖,觀瞻不雅”,“心跳之時,容顔頓改”,這些都是老年疾病的常見現象。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零10月。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

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布康熙遺囑,命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為康熙帝上廟号聖祖,谥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擴展資料

愛新覺羅·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内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鳌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争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并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争,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衆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争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産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暢春園,終年68歲。廟号聖祖,谥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傳位于第四子胤禛。

康熙親政後,着手整頓吏治,恢複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南懷仁記載他巡視時“親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圖讓所有人都能看見自己,就像在北京時的慣例一樣,他谕令衛兵們不許阻止百姓靠近。他盡力撤去一切尊嚴的誇飾,讓百姓們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傳下來的樸質精神。”

此舉極大的促進了康熙對民情的了解,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導緻官吏貪污,吏治敗壞。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禦史參劾戶部堂官希福納等侵貪戶部内倉銀六十四萬餘兩,牽連的官吏多達112人。康熙最後隻把希福納革職,其餘官吏則勒限賠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玄烨

康熙大阿哥怎麼死的

被幽禁至死。

愛新覺羅·允禔(zhi)(1672年-1735年),原名愛新覺羅·胤禔,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長子,雍正帝長兄。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殇未齒序,故為皇長子。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圍時太子允礽被廢,允禔十分得意。康熙帝器重允禔,讓他負責監視允礽,從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允禔認為時機已到,便向其父皇進言,要求殺死允礽。

此舉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後來皇三子允祉告發允禔用魇術廢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對允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直斥其為“亂臣賊子”。

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内幽禁起來。允禔卒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

擴展資料:

大阿哥為惠妃納蘭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納蘭明珠可是個名人,當年就是他力主撤藩滅掉吳三桂的。明珠的兒子,納蘭容若,就更是個大大有名的人物了。

不過這個大阿哥,可沒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麼機靈。雖然早年比較得寵,在康熙平定葛爾丹的時候立下過赫赫戰功,但是本人卻可以說有些愚蠢。

他迷信喇嘛,為了當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鎮的方法來謀害當時的皇太子,他的親兄弟胤礽。康熙一廢太子的時候,命他守衛,他上竄下跳,甚至說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話,以為不立嫡則立長,他就可以當太子,讓康熙極為寒心。最後被他的三弟胤祉揭發了魇鎮的事情,終其一生被囚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胤禔

八阿哥最後怎麼死的

八阿哥最後因病去世。

八阿哥,即愛新覺羅·胤禩,是清朝康熙帝的第八子。他在康熙帝諸子中,是除太子胤礽外,受康熙帝所寵愛的一位皇子。胤禩自幼聰慧,且甚曉世故,從小便養成了親切随和的待人之風。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其管理有方,使得府庫充盈,因此得到康熙帝的嘉獎。胤禩還曾受命辦理一些重要的政務,如赈濟災荒等,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展現了出色的組織和領導能力。

然而,胤禩在争奪太子之位的過程中,受到了多方面的打壓和排擠。康熙四十七年夏,父親康熙帝第一次罷黜太子胤礽。在推選新太子時,胤禩并未得到康熙帝的青睐,而是被複立為太子的胤礽所壓制。胤禩心中不服,但又無法改變康熙帝的決定。此後,他經曆了多次政治風波,被多次指責和處罰,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

胤禩在政治鬥争中遭受挫折後,生活變得郁郁寡歡。他的健康狀況逐漸惡化,患有多種疾病。雍正四年(1726年),胤禩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四歲。他的去世對于清朝政治和皇室家族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離去,不僅意味着一個政治勢力的消失,更使得清朝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總的來說,八阿哥胤禩的死因主要是因病去世。他在政治鬥争中的挫敗和身心的摧殘,使他的健康狀況逐漸惡化,最終導緻了他的離世。他的去世對于清朝政治和皇室家族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了清朝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