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楷中楷小楷先學哪個(楷書大,中,小楷書的區别)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小楷中楷大楷是什麼意思
  2. 大楷 中楷 小楷怎麼區分,對應的毛筆是怎樣的
  3. 毛筆字大楷、中楷、小楷分别用多大的米字格
  4. 小楷中楷大楷的區别是什麼
  5. 楷書入門先練大楷,中楷,小楷

小楷中楷大楷是什麼意思

小楷就是比較小的楷書,大楷就是比較大的楷書,小楷大楷之間就是中楷,筆畫之間的變化并沒有太大的區别。

大楷比較經典的作品有《大唐中興頌》、《東方朔碑》、《多寶塔》等,筆畫之間抑揚頓挫,富有變化。

中楷的筆畫相對比較挺拔,在古代的碑刻中,常見的就是中楷,代表作品有《九成宮》、《姚恭公墓志》、《遺教經》、《吳興賦》、《妙嚴寺碑》等。

小楷相對前面的兩者用筆更加緩和一些,一般科舉考試,抄寫經書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小楷,有《老子列傳》、《琴賦》、《清靜經》,王羲之《黃庭經》、趙孟頫楷書《道德經》等代表作品。

楷書是隸書演變來的,是漢字書法中非常常見的手寫字體風格,著名的楷書四大家有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

楷書結構上相對于其他的書法更加嚴整,字體規矩整齊,是字體中的楷模,一直沿用到現如今,楷書在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十分流行。

大楷 中楷 小楷怎麼區分,對應的毛筆是怎樣的

一、一般小于1.5cm的屬于小楷,如靈飛經,道德經,洛神十三行,樂毅論等,有的如陰符經則小5-6mm,文征明的小楷也大多如此。

二、中楷1.5-3cm,最典型中楷《九成宮碑》,另外多寶塔,雁塔聖教序等也都屬于中楷。

三、大楷3cm-5cm,《勤禮碑》,《神策軍碑》等等都屬于大楷。

四、對應的筆

擴展資料:

楷書的産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

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鈎)等筆畫,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特點在于規矩整齊,是字體中的楷模,所以稱為楷書,一直沿用至現代。

楷書有楷模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六朝人仍習慣地用着它。

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雲:“誕字仲将,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内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在楷書産生之前,我國的書法已産生了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書體。

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

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于書寫而删繁就簡、規範統一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範化書體。

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産生的。

隸書的産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于漢字從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産生奠定了基礎,并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辟廣闊的天地。

而引碑入草開創者、北京大學教授李志敏認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對當時的社會進步有積極意義,但未必有利于書法藝術的發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楷書

毛筆字大楷、中楷、小楷分别用多大的米字格

米字格大小:

1~3厘米的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為大楷(大字),之間的為中楷。

一般情況下,人們把一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書”。

根據曆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掌握好大楷的點畫、結構、布白,做到點畫準确精到,結構疏密得當,則退而寫小楷可做到結體寬綽開張,點畫規矩清楚;進而學榜書則能結密無間而氣魄宏闊,不緻渙散無神。

擴展資料:

楷書臨習章法

趙體楷書的章法,可以從兩個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規律。

其一,整齊一律。

楷書章法的整體感,首先是整齊,字的排列形式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等距,給人一穩定、莊重的視覺效果,這種形式最适合嚴格意義的楷書。結字的寬窄、長短不同的造型産生局部參差變化,便整齊一律而不呆闆拘謹的楷書不會出現不和諧或單調之弊。

其二,多樣統一。

趙體楷書的最大特點是帶有行書的成分,筆法多變,因字賦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樣性、變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諧統一的關系。給人的感受是靜中有動,字中融情。

一件書法藝術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體效果,而整體是由無數個局部構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時,不應該忽略每個字的細節,諸如字的造型、長短、欹正的變化,輕重的節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慮,嚴密地設計,并且要堅持不懈地經過較長時期磨練,始能自由地進行章法處理,表現出一種似乎沒有設計的設計美,達到書法藝術的較高境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楷書

小楷中楷大楷的區别是什麼

小楷中楷大楷的區别是字的大小尺寸不同。

一般情況下,人們把一寸(1寸=3.3厘米)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bòkē)書”。

中楷是指字徑一寸見方的楷書,亦稱“寸楷”。不少唐碑、魏碑都是這種書體。

小楷是指數分(1分=0.33厘米)見方的楷書,亦可稱“蠅頭書”。

根據曆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

楷書簡介

楷書,漢字的一種字體,也叫楷體、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書中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也是一種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二》書中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中并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勳品官。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

楷書入門先練大楷,中楷,小楷

初學書法先學大楷,還是先學小楷?

楷書可分為大楷,中梢和小楷。根據一般的習字經驗

初學書法先學中楷(一寸見方左右)為宜。然後學大楷(約二寸見方),再學小楷(五分以下見方)。這是指小學生說的。至于成年人不一定按這樣的順序。

因為先學中楷,不大不小,便于練習用筆運腕。有了寫中楷的一定基礎再寫大楷就會順利些。寫小楷更要筆畫工整細緻,字的大小也要勻稱,行款要整齊,運筆更要準确。所以要在有了寫中楷和大楷的基礎上再寫小楷較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