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埃及金字塔究竟是怎樣修建的
金字塔的規模龐大,以當時的生産水平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程。據記載,金字塔的建造是利用了杠杆原理,也有的人認為金字塔是滾軸拉上去的。今天我們就來讨論讨論金字塔的建造。
現存的金字塔最高的有146.5米,底邊長達230米,這個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胡夫金字塔了。金字塔非常具有研究價值,比如說這樣巨大的胡夫金字塔肉眼看上去大概有40層樓那麼高。在當時這是要付出多少的人力物力才能建造成。上面的石頭是怎樣被運送上去的都是一個謎題。三十年建造而成,可見是多麼的偉大。
少部分人認為金字塔是外星人建築的,這種說法是肯定不能信的啦。對于金字塔的建造,能夠記錄的寥寥無幾。後來的建築方式也都是人們的猜想。比較靠譜的就是利用杠杆原理,一端使用結實的繩子拉住石塊,另一端就是人力來拉住石塊往上拉,然後慢慢的堆積。另一種比較靠譜的說法就是滾軸拉石塊。将土堆成一個斜坡,利用木質滾軸将石塊拉上去。但是這個方法很麻煩,牽扯到一個清理土堆的問題,因此遭到質疑。還有一種推測是将一些水倒進沙子裡,減少它的摩擦力,再利用小推車運送石塊。
金字塔不僅在建築商宏偉壯觀,就連數據都很精确,它最初的高度是146米,然後用146乘以100000000(十億)就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這實在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原來早在4000年前,人們對于數據的計算就已經如此的精密。
你對金字塔有什麼看法呢?寫在評論區一起讨論吧。
埃及的金子塔是怎麼建造起來得
古埃及的國王稱為法老,法老是奴隸制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法老死後,其屍體被制成幹屍,即埃及人所稱的“木乃伊”,放在金字塔内部的墓室中。金字塔即埃及法老的陵墓,它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結晶。金字塔大多建築于古埃及王國第三到第六朝統治時期(即公元前2800——前2300年)。埃及境内約有70多座金字塔,其中座落在吉薩的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最為雄偉壯觀。塔高146.5米,繞一周約1公裡,占地52900平方米。塔身由2300000塊石塊砌成,平均每塊石頭重達2.5噸,其中最大的有15噸重。石塊之間無粘着物,全靠石身的重量緊緊地壓在一起。至今已曆時近5000年,塔基還十分牢固。胡夫金字塔的内部結構也相當複雜,恰似一個規模十分巨大的宮殿。古代埃及法老為什麼要建金字塔呢?這裡有一個傳說。在上古埃及,有一個國王名叫奧西裡斯,他有一個兄弟名叫塞特。塞特存心不良,為奪取王位,謀害了他的哥哥,還把屍體切成14塊,扔到各處。後來,奧西裡斯的兒子荷拉斯長大成人,打敗了塞特,為父親報了仇。荷拉斯和母親一道把分散在各處的父親的屍體找回,拼湊起來做成屍幹,然後借助神靈,使奧西裡斯複活做了陰間的主宰。荷拉斯繼承了人間的王位。當時的埃及人認為,保存好屍體,人的靈魂就有了寄托的地方。因此,法老死後,總把屍體制成木乃伊。木乃伊通常是這樣制的:人死後,先将死者的腦漿和内髒取出,填進香料,然後将屍體浸入防腐液裡,過若幹天,把屍體取出晾幹,用麻布裹好,外面塗上一層樹膠,即成經久不腐的木乃伊了。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至今很多國家的科學家都在為此争論不休,研究多年也沒有得出确鑿的證據。要建造宏偉的金字塔需要非常周詳的計劃,首先最重要的是選擇一個穩固的場所,據古埃及宗教的理由,通常會選在尼羅河西岸。再者,靠近河岸,是因為建築金字塔所需的石塊都靠船及尼羅河運來,作為底基的石塊也必須十分堅固,不容許有認何裂縫,而且要大,才會穩。4600年前的金字塔建造方法早已無留存任何記錄,來告訴我們古埃及人是如何建成的,唯一有的記錄,就是希臘的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金字塔建成後兩千年所寫的《曆史》一書,但是一般學者均認為不足采信。他主張金字塔乃是由十萬名勞動花二十年才完成的。根據考古學家及科學家們研究推測,建造金字塔這樣浩大的工程,至少須花費30年及許多工人的勞力才得以完成。通常一次都是由10萬名工人一同工作,每三個月輪替一次,交換做着這極為辛苦又危險的勞役。建金字塔所用的石塊,有的就地取材,有的采自尼羅河西岸或亞斯文,然後再利用尼羅河以大船運至工地。由河岸到工地,勞工們需以勞力再加上鋪在地面的樹幹,慢慢地拖至工地。建築金字塔必須一層一層往上壘,所以工人們還得花10年搭建運建材的斜坡,然後再用20年的光陰将金字塔完成。如此建造設想簡直是天方夜譚,僅憑要把那一塊塊巨石一層一層往上壘,以幾千年前的科學水平是無法得出讓人信服的理由。世界有七大奇觀:唯一存在於現今世界的僅有埃及的金字塔,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之多,其中最大的一座便是胡夫王金字塔GreatPyramid。它是胡夫王在4500年前左右建造,很多人都相信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墳墓。該塔高約146.5米,共用了230萬塊巨石。人們一直存在種種疑問,這些石塊是怎樣開采、運送的,又是怎樣堆砌的呢?即使在今天,擁有世界上所有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建築師也很難完成如此艱巨的工作。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數百英裡範圍内,竟然難以找到類似的石頭。不久前,科學家約瑟.大衛杜維斯提出了他驚人的見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衛杜維斯借助顯微鏡和化學分析的方法,認真研究了巨石的構造。他根據化驗結果得出這樣的結論:金字塔上的石頭是用石灰和貝殼經人工澆築混凝而成的,其方法類似今天澆灌混凝土。由于這種混合物凝固硬結得十分好,人們難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頭的差别。此外,大衛杜維斯還提出一個頗具說服力的佐證:在石頭中他發現了一縷約1英寸長的人發,惟一可能的解釋是,工人在操作時不慎将這縷頭發掉進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一些科學家認為,鑒于現代考古研究業已證實人類早在數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衛杜維斯的論斷頗為可信。當然,少數學者提出了質疑,他們說:既然開羅附近有許多花崗岩山丘,那麼,古埃及人為什麼要舍此而去用一種複雜的操作方法來制作那難以數計的石頭?(其實,這個質疑很好回答,因為當時的技術用現成的石頭是無法砌割、調運、壘成金字塔的。)從大衛杜維斯分析出的結論,金字塔的建造之謎已找到了“破譯”的突破口,隻待有人進一步聯合研究、解釋,拿出确鑿的證據。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在新浪網站又看到國外的一位科學家從金字塔的牆體物質中,分析出有貝殼成份的報道後,加上個人的專心研究,終于恍然大悟。金字塔的建築方式可以作論證了,金字塔所用的材料成份,時至今日在中國的福建某地區,還一直沿用貝殼類材料作為建築材料。當地商氏人,用這樣的方式建房,用這樣的材料構築的牆壁,上百年,風雨不變不倒,而且,随着時間的推移,牆壁越是變得更加堅硬、固不可破。兩處合成對比之下,國外科學家的研究,提供的良好論據,與中國福建某地建房、建城堡的建造材料,所用混合土的應該是一樣的。再對當地人的建房方法,進行深入的分析,得出的結果,完全能解釋金字塔的構建答案
金字塔這個譯名中的金是怎麼得來的
金字塔的譯名取自象形,“金”字的形狀與金字塔的三角形相似,因此取名金字塔。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叫它“金字塔”。
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曆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位于薩卡拉的佐塞爾金字塔是這類金字塔較為典型的代表。它建于公元前2750年,是埃及曆史上第一座完全用石頭造的巨大的建築物。
擴展資料
發展演變: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在古埃及叫庇裡穆斯(Piremus),有高的含意。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
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并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