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後詞語怎麼說(酒後詞語怎麼說好聽)

biang 中華百科 776

本文目錄

  1. 描寫喝醉的詞語
  2. 描寫酒後失态的詞語
  3. 關于喝酒作詩的成語

描寫喝醉的詞語

1.描寫喝醉酒的成語

似醉如癡〖解釋〗猶如醉如癡。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如醉如夢〖解釋〗形容處于不清醒、迷糊狀态中。

如醉如狂〖解釋〗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為某人某事所傾倒。

如醉初醒〖解釋〗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剛從沉迷中醒悟過來。

如夢如醉〖解釋〗形容處于不清醒、迷糊狀态中。同“如醉如夢”。

今日有酒今日醉〖解釋〗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隻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

同“今朝有酒今朝醉”。醉玉頹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後以“醉玉頹山”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後醉倒的風采。醉舞狂歌形容沉迷于聲色歌舞之中。

醉吐相茵典出《漢書·丙吉傳》:“吉馭吏耆酒,數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将複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

’遂不去也。”此馭吏為邊郡人,熟悉邊事,後來為防務工作提出切實有用的建議。

後以“醉吐相茵”稱這醉死夢生見“醉生夢死”。醉山頹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歎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

’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後以“醉山頹倒”形容醉态。醉酒飽德感謝主人宴請的客氣話。

心醉神迷見“心醉魂迷”。神醉心往心神陶醉向往。

如癡似醉亦作“如醉如癡”。①形容因驚恐而發呆。

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狀态。目酣神醉形容景色優美令人陶醉。

眠花醉柳比喻狎妓。同“眠花宿柳”。

迷金醉紙猶言紙醉金迷。酣歌醉舞見“酣歌恒舞”。

醉生夢死象喝醉酒和做夢那樣,昏昏沉沉,糊裡糊塗地過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裡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賞山裡的風景。

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自我陶醉陶醉:沉醉于某種事物或境界裡,以求得内心的安慰。

指盲目地自我欣賞。張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誤會而代人受過。

紙醉金迷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環境。

衆醉獨醒比喻衆人沉迷糊塗,獨自保持清醒。飲醇自醉醇:濃酒。

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心醉魂迷形容佩服愛幕到極點。

我醉欲眠我醉了,想睡覺。指為人真誠直率。

如醉方醒方:剛才。象酒醉才醒一般。

比喻剛從沉迷中醒悟過來。如醉如癡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如癡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酩酊大醉酩酊:沉醉的樣子。

形容醉得很厲害。爛醉如泥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

形容大醉的樣子。今朝有酒今朝醉比喻過一天算一天。

也形容人隻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金迷紙醉形容剝削階級奢侈豪華的生活。

惡醉強酒強:硬要。怕醉卻又猛喝酒。

比喻明知故犯。霸陵醉尉形容失官之後受人侵辱。

酩酊爛醉形容醉得厲害酒醉飯飽比喻飲食得到滿足。

2.描寫喝醉酒的成語

似醉如癡〖解釋〗猶如醉如癡。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如醉如夢〖解釋〗形容處于不清醒、迷糊狀态中。

如醉如狂〖解釋〗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為某人某事所傾倒。

如醉初醒〖解釋〗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剛從沉迷中醒悟過來。

如夢如醉〖解釋〗形容處于不清醒、迷糊狀态中。同“如醉如夢”。

今日有酒今日醉〖解釋〗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隻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同“今朝有酒今朝醉”。

醉玉頹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後以“醉玉頹山”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後醉倒的風采。

醉舞狂歌形容沉迷于聲色歌舞之中。

醉吐相茵典出《漢書·丙吉傳》:“吉馭吏耆酒,數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将複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遂不去也。”此馭吏為邊郡人,熟悉邊事,後來為防務工作提出切實有用的建議。後以“醉吐相茵”稱這

醉死夢生見“醉生夢死”。

醉山頹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歎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後以“醉山頹倒”形容醉态。

醉酒飽德感謝主人宴請的客氣話。

心醉神迷見“心醉魂迷”。

神醉心往心神陶醉向往。

如癡似醉亦作“如醉如癡”。①形容因驚恐而發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狀态。

目酣神醉形容景色優美令人陶醉。

眠花醉柳比喻狎妓。同“眠花宿柳”。

迷金醉紙猶言紙醉金迷。

酣歌醉舞見“酣歌恒舞”。

醉生夢死象喝醉酒和做夢那樣,昏昏沉沉,糊裡糊塗地過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裡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賞山裡的風景。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自我陶醉陶醉:沉醉于某種事物或境界裡,以求得内心的安慰。指盲目地自我欣賞。

張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誤會而代人受過。

紙醉金迷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環境。

衆醉獨醒比喻衆人沉迷糊塗,獨自保持清醒。

飲醇自醉醇:濃酒。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

心醉魂迷形容佩服愛幕到極點。

我醉欲眠我醉了,想睡覺。指為人真誠直率。

如醉方醒方:剛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剛從沉迷中醒悟過來。

如醉如癡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如癡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酩酊大醉酩酊:沉醉的樣子。形容醉得很厲害。

爛醉如泥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樣子。

今朝有酒今朝醉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隻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

金迷紙醉形容剝削階級奢侈豪華的生活。

惡醉強酒強:硬要。怕醉卻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霸陵醉尉形容失官之後受人侵辱。

酩酊爛醉形容醉得厲害

酒醉飯飽比喻飲食得到滿足

3.有哪些形容喝醉的的成語,或詩詞

雨霖鈴柳永(宋)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是簡潔的分析方法)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

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别所歡”的作品。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

上片寫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細緻地表現話别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别後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

全詞如行雲流水,寫盡了人間離愁别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叙事、抒情。

感情真摯,詞風哀婉。下面是幾個比較全面的賞析【賞析一】此詞為抒寫離情别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

詞中,作者将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别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别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别後情景。

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寫别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

《禮記&S226;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曆七月。

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叙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

“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緻,更準确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

“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别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别,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緻。

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裡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别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後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獨白。

這裡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别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裡”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裡修遠。

“千裡”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裡”,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

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别情。上片正面話别,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别說到一般。

“多情自古傷離别”意謂傷離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

“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

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隻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挂楊柳梢頭。

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别後非止一日,年複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緻,隻能徒增煩惱。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衆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緻。

此詞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恻、深沉婉約,“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闆,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别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全詞雖為直寫,但叙事清楚,寫景工緻,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賞析二。

4.描寫喝醉酒的成語有哪些

描寫喝醉酒的成語有:酩酊大醉、爛醉如泥、酩酊爛醉、酒後無德、仗氣使酒。

1.酩酊大醉 [ mǐng dǐng dà zuì ]

解釋:酩酊:沉醉的樣子。形容醉得很厲害。

造句:酩酊大醉有時,不知所蹤有時,念念不忘有時,步履蹒跚有時,去去過的地方有時,走走過的路有時,想想念的人有時,記記憶的信有時。

2.爛醉如泥[ làn zuì rú ní ]

解釋: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樣子。

造句:誰對誰說了什麼,那些領導人總是爛醉如泥,或者那些領導靠不住,這些都被多家報紙當成花邊新聞刊登出來。

3.酩酊爛醉 [ mǐng dǐng làn zuì ]

解釋:形容醉得厲害。

造句:不一會兒皓軒已經開好了房間,把酩酊爛醉的洛雨抱進了房間放在了床上,柳欽苑用一塊冷毛巾給洛雨擦了擦臉。

4.酒後無德 [ jiǔ hòu wú dé ]

解釋:指醉酒之後胡言亂語或行為出路。

造句:我這兩個朋友原本不是壞人,隻因酒後無德,得罪了諸位。

5.仗氣使酒 [ zhàng qì shǐ jiǔ ]

解釋:仗:憑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發酒瘋。

造句:不要仗氣使酒,你要分清場合!

5.形容“喝醉酒”的成語有哪些

酩酊大醉、爛醉如泥、酩酊爛醉、酒後無德、仗氣使酒。

1、酩酊大醉 [ mǐng dǐng dà zuì ]釋義:酩酊:沉醉的樣子。形容醉得很厲害。

造句:他發覺他的合股人很不近人情,他經常喝得酩酊大醉,而且在喝醉的時候脾氣變得很壞。2、爛醉如泥[ làn zuì rú ní ]釋義: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

形容大醉的樣子。造句:昨晚老梁爛醉如泥,現在雖然能起床了,但仍醉眼惺忪。

3、酩酊爛醉 [ mǐng dǐng làn zuì ]釋義:形容醉得厲害。造句:還不是因為你,你說昨天幹嘛去了,喝得個酩酊爛醉。

4、酒後無德 [ jiǔ hòu wú dé ]釋義指醉酒之後胡言亂語或行為出路。造句:但酒後無德的他每次喝醉都會給自己帶來一點不大不小的麻煩。

5、仗氣使酒 [ zhàng qì shǐ jiǔ ]釋義:仗:憑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發酒瘋造句:然而萬偉這個時候正喝的興起,一個人在包房裡仗氣使酒,柳如夢在旁邊眯着眼睛看着萬偉一個人耍着酒瘋,看着哈哈大笑,平時的淑女形象了然無存。

6.形容喝醉酒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喝醉酒的成語有醉酒飽德、醉墨淋漓、醉山頹倒、醉生夢死、爛醉如泥。

1、醉酒飽德[zuì jiǔ bǎo dé]:感謝主人宴請的客氣話。例句: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

2、醉墨淋漓[zuì mò lín lí]:乘着酒興揮毫潑墨。例句:縱情筆意文字不思量 夢時夢醒醉墨淋漓狂3、醉山頹倒[zuì shān tuí dǎo]:形容醉态。

例句:金門的美,怎麼看都帶着點無言的憂傷。一棟一棟醉山頹倒的洋樓,屋頂垮了一半,殘破的院落裡柚子正滿樹搖香。

4、醉生夢死[zuì shēng mèng sǐ]:像喝醉酒和做夢那樣,昏昏沉沉,糊裡糊塗地過日子。例句:所有漂泊的人生都夢想着平靜、童年、杜鵑花,正如所有平靜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樂隊和醉生夢死。

5、爛醉如泥[làn zuì rú ní]: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樣子。

例句:你在溫柔的懷抱裡笑靥如花,我在絕望的深夜裡爛醉如泥。

7.描寫喝醉的詩詞

1,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出自唐代: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白話文釋義:我們兩人在盛開的山花叢中對飲,一杯又一杯,真是樂開懷。我喝醉想要睡覺您可自行離開,如果餘興未盡,明天早晨抱着琴再來。

2,将軍少年出武威,入掌銀台護紫微。平明拂劍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歸。——出自唐代:李白《贈郭将軍》

白話文釋義:将軍少年時即從軍邊塞,在武威鎮守邊疆,現在銀台門守衛皇宮。天明時佩着長劍上朝去朝見天子,到了晚上便騎馬垂鞭醉酒而歸。

3,弄珠見遊女,醉酒懷山公。感歎發秋興,長松鳴夜風。——出自唐代:李白《岘山懷古》

白話文釋義:看到遊玩的女孩在玩弄明珠,喝酒後,更加懷念魏晉時太守羊祜。看秋風蕭瑟而興歎,高大的松樹也在秋夜裡風中嗚咽:事業何時有成。

4,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出自唐代:李白《少年行二首》

白話文釋義:在長安金市之東,五陵的貴公子騎着銀鞍白馬,滿面春風。他們在遊春賞花之後,最愛到哪裡去呢?他們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飲酒尋樂。

5,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出自唐代:李白《客中行/客中作》

白話文釋義: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氣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8.描寫喝醉的詩句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随我身。

暫伴月将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将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谑。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描寫酒後失态的詞語

1.形容“酒後失态”的成語有哪些

酩酊大醉、爛醉如泥、酩酊爛醉、仗氣使酒、酒後無德。

酩酊大醉[ mǐng dǐng dà zuì ]:酩酊:沉醉的樣子。形容醉得很厲害。

出處:《歸彭城》:“遇酒即酩酊;君知我為誰。”爛醉如泥[ làn zuì rú ní ]: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

形容大醉的樣子。出處:《後漢書·儒林傳下·周澤》“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唐·李賢注:“《漢官儀》此下雲:‘一日不齋醉如泥。

’”酩酊爛醉[ mǐng dǐng làn zuì ]:形容醉得厲害。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從下午吃起,直吃到黃昏時候,一個個酩酊爛醉。”

仗氣使酒[ zhàng qì shǐ jiǔ ]:仗:憑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發酒瘋。

出處:《北齊書·崔瞻傳》:“與趙郡李概為莫逆之交。概将東還,瞻遺之書曰:‘仗氣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

’”酒後無德[ jiǔ hòu wú dé ]:指醉酒之後胡言亂語或行為出路。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平姑娘,過來!我當着大奶奶姑娘們替你賠個不是,擔待我酒後無德罷。”

2.形容“酒後失态”的成語有哪些

酩酊大醉、爛醉如泥、酩酊爛醉、仗氣使酒、酒後無德。

1.酩酊大醉[ mǐng dǐng dà zuì ]:酩酊:沉醉的樣子。形容醉得很厲害。出處:《歸彭城》:“遇酒即酩酊;君知我為誰。”

2.爛醉如泥[ làn zuì rú ní ]: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樣子。出處:《後漢書·儒林傳下·周澤》“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唐·李賢注:“《漢官儀》此下雲:‘一日不齋醉如泥。’”

3.酩酊爛醉[ mǐng dǐng làn zuì ]:形容醉得厲害。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從下午吃起,直吃到黃昏時候,一個個酩酊爛醉。”

4.仗氣使酒[ zhàng qì shǐ jiǔ ]:仗:憑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發酒瘋。出處:《北齊書·崔瞻傳》:“與趙郡李概為莫逆之交。概将東還,瞻遺之書曰:‘仗氣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

5.酒後無德[ jiǔ hòu wú dé ]:指醉酒之後胡言亂語或行為出路。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平姑娘,過來!我當着大奶奶姑娘們替你賠個不是,擔待我酒後無德罷。”

3.酒後失态道歉經典語錄

1你好像生氣了,我心裡也不好受!如果是我釀成了此錯,希望你能原諒!如果不能原諒,我自己也就無法原諒我自己了。

2有你開心省心,對你真心癡心,為你擔心痛心,也曾傷心碎心,不敢變心花心,不要多心疑心,最怕你是無心!3原諒我吧!我知道我錯了,你若不能原諒我的話,那就不斷的打電話罵我吧!我願意被你罵到老!4愛我的人是你,傷你的人是我,願用心撫平你的傷口,願再度牽手。

5我知道你生氣了,而且你每次生氣我都好害怕,理解我,好嗎?原諒我,好嗎? 6小女人一個,但我很喜歡。以後再也不惹你生氣了,想你,念你,恨不得啃啃你!7我已徹底想通了,也許一直以來我給你壓力太大了,我知道你也很苦,很累。

有些事,你有你的難處,你的苦衷。8愧疚的我不知道該怎樣開口,但還是要說聲對不起。

9若無寬恕,生命将被無休止的仇恨和報複所控制。我真的無意傷害你,真的很想與你和好如初,請原諒我吧。

10雖然我們時常吵架,還有對你所說的話,都是一氣之下所說的氣話,但在我心裡還是很愛你11我知道。你一定是生氣了。

因為我看到:你的頭發炸起來了。12我的手機會一直為你開着,如果你肯原諒我,随時可以聯系我。

13我錯了!娘子溫柔賢淑,持家有道,知書達理,是我不懂得欣賞,我對不起你,請你原諒我!14如果我的問候打撓了你我很無奈;如果你我相處是種負擔我很痛心;如果心的距離已經遠離我很遺憾;如果一切已經過去請你明示。15對不起,是我傷了你的心,請原諒我,我會一輩子疼你愛你作為補償!16我不好,我檢讨;我不對,我有罪;是我錯,我該過。

親愛的,請你原諒我. 17雖然我常常惹你生氣,但這并不是我的本意。我是多麼的愛你,愛到連生命都可以舍棄。

18什麼樣的話語都代替不了我愧疚的心情,我該怎樣才能得到你原諒呢?19也許是緣分,我們都不願傷害最不願傷害的人,但還是發生了,相信我,因為我愛你,讓我們彼此好好珍惜!20你的無心傷害,傷的是你,痛的是我。21無心讓我傷害了你。

我的心裡也不好受!希望你能理解,可以給我一個改過的機會!重新開始接受我!22想起我們曾經有過的甜蜜,所有的氣都煙消雲散了。這就是真正的親密無間,任何東西都無法割斷我們彼此的愛。

23都是我亂說惹的禍,對不起,我再也不亂說了,請你原諒我吧!24在這我真誠地請你原諒,别生氣了好嗎?25不要因為這件事情就把我全盤否定了啊,至少将我留家察看60年吧。26不敢面對你的目光,我知道錯了,你大人有大量,原諒我好嗎?深愛你的人正在忏悔??27你不要告訴我,你真的很生氣。

其實我知道,因為你很在乎我!而我也隻能告訴你:很抱歉!28吓着你了嗎?隻是一個小玩笑,别介意哦!29我是一個笨蛋,但是請相信我,我并不是有意的。能原諒我嗎?親愛的! 30一顆傻傻的心,在癡癡的等着你的原諒!31我已經不再生你的氣了,象我這樣胸襟開闊、德高望重的人肯定會原諒你還在生我的氣的!32所有的理由和解釋都是蒼白無力的,我選擇在沉默中等待你的原諒。

33也許是我不懂的事太多,也許是我的錯,也許一切已經慢慢的錯過,可我依然期待你的諒解和呵護!34若是因為我愛你而使你憂心或傷心,那麼什麼話語都代替不了我愧疚的心情,對不起,我該怎樣的對待你呢?35男人如果得不到女人的諒解。就算膝下有黃金又能怎樣。

我跪下來表示百分之百的賠罪!36我知道你很生氣。而且你每次生氣我都好害怕。

理解我,好麼?原諒我,好麼? 37我是農民,您别跟我一般見識!38相愛使我們變得心胸狹隘,親愛的,一切都是因為愛你太深。39很想和你去吹吹風,吹掉我給你的不愉快,隻留下我給你的開心。

40原以為彼此相愛平淡,誰知轉眼風雲突變﹔方知昨日難求,放出愛的信鴿---我很想念你!41對不起,這兩天惹你生氣了!不是有意的,原諒我吧!别往心裡去!42對不起,昨天不是有意氣你的,你還好吧?在家幹什麼呢,沒有生我氣吧? 43我心中的女神:對不起!我這樣做是因為我喜歡你,愛你!很想和你在一起!請再給我一次機會好嗎?44我該打,我該罵,全怪我不聽你的話,寶貝兒不要再生氣了好嗎?45如果一句“對不起”能化解所有怨恨,那我說,但,不是由衷的;如果一句“我愛你”能表達一切情感,那我說,但,不是假意的。46你好像生氣了,我心裡也不好受!如果是我釀成了此錯,希望你能原諒!如果不能原諒,我自己也就無法原諒我自己了。

47難道你不能容忍一個愛你的人犯的一次錯誤嗎?如果你可原諒我,我将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彌補我的過失!48終于體會到了五内俱焚的痛楚,隻盼落崖的感覺在嘭然落地聲中結束! 49很想多陪陪你,無奈身不由己。請諒解,我愛你!50想起我們曾經有過的甜蜜,所有的氣都煙消雲散了。

這就是真正的親密無間——任何東西都無法割斷我們彼此的愛。51希望你能接我的電話,有什麼事,可以說,好嗎?親愛的。

我等你的電話。 52請接受我真誠的道歉!對不起!53唱着傷心的歌曲,看着心愛的女孩。

心是為你傷的,歌是為你唱的,心是為你傷的。我隻是想要你幸福快樂,對不起.54也許是我的幼。

4.形容失态的成語

多用來指一般人得意的樣子;郭熙亡紫翠誰描。”

[正音]得。 [語出]元·鮮于必仁《折桂令·畫》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釋義]形;失去常态;就忘乎所以失去常态;不能寫作“行”;多指淺薄的人稍稍得意;側重在得意的程度;手挂掌拗。

但~的語義重;非常得意”的意思:“韋偃去丹青自少;一受表揚就~。 [辨析]~和“得意洋洋”。

[結構]連動式;得意忘形、狀語:形骸指自身的存在;就忘乎所以的淺薄的人、定語。一般作謂語。

[例句]有的人。有時也用于因一時高興。

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都有“稱心如意、興奮而忘掉了應具有常态的一些人。 [辨形]形。

多用于稍微得志。 [近義]忘乎所以自鳴得意得意洋洋趾高氣揚 [反義]怅然若失心灰意懶 [用法]現多用作貶義;也不能讀作“de”。

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記了應持的态度;不能讀作“dě”;眼興迢遙;一挨批評就垂頭喪氣。

5.形容失态的成語

多用來指一般人得意的樣子;郭熙亡紫翠誰描。”

[正音]得。 [語出]元·鮮于必仁《折桂令·畫》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釋義]形;失去常态;就忘乎所以失去常态;不能寫作“行”;多指淺薄的人稍稍得意;側重在得意的程度;手挂掌拗。

但~的語義重;非常得意”的意思:“韋偃去丹青自少;一受表揚就~。 [辨析]~和“得意洋洋”。

[結構]連動式;得意忘形、狀語:形骸指自身的存在;就忘乎所以的淺薄的人、定語。一般作謂語。

[例句]有的人。有時也用于因一時高興。

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都有“稱心如意、興奮而忘掉了應具有常态的一些人。 [辨形]形。

多用于稍微得志。 [近義]忘乎所以自鳴得意得意洋洋趾高氣揚 [反義]怅然若失心灰意懶 [用法]現多用作貶義;也不能讀作“de”。

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記了應持的态度;不能讀作“dě”;眼興迢遙;一挨批評就垂頭喪氣。

關于喝酒作詩的成語

1.關于詩仙李白飲酒作詩的四字成語可以有哪些

信手拈來神來之筆飄飄欲仙大氣滂沱胸有成竹成竹在胸揮灑自如道骨仙風

2.有哪些形容喝醉的的成語,或詩詞

雨霖鈴柳永(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簡潔的分析方法)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别所歡”的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上片寫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細緻地

表現話别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别後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雲流水,

寫盡了人間離愁别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下面是幾個比較全面的賞析

【賞析一】

此詞為抒寫離情别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詞中,作者将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别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别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别後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寫别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S226;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曆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叙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緻,更準确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别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别,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緻。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裡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别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後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獨白。這裡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别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裡”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裡修遠。“千裡”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裡”,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話别,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别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别”意謂傷離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隻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挂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别後非止一日,年複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緻,隻能徒增煩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衆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緻。

此詞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恻、深沉婉約,“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闆,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别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叙事清楚,寫景工緻,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賞析二】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即為證明。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是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後人有“曉風殘月柳三變,滴粉揉酥左與言”的谑語。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隻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打擊之後,别無出路,就隻好以開玩笑的态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着一種流浪生活。由于失意無聊,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鼓舞之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才創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自古以來,表現男女離别之情的詩詞曲賦層出不窮,而獨有柳永的慢詞《雨霖鈴》經久不衰,傳誦至今,這确實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緣由,固然與作者坎坷的身世經曆有着密切的關系,但我認為,《雨霖鈴》的成功還在于其獨到的表現手法:層次分明,語意明确,鋪叙景物,傾吐心情,絕少掩飾;善于用“點染”法,反複塗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鈴》作一粗淺分析: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緻,備足無餘。全詞圍繞“傷離别”而構思,層次特别清楚,語言簡潔明了。先寫離别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别時候,重在描寫情态;再寫别後想象,重在刻劃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别緒,可歎為觀止。

詞的起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景物,事件是與自己心愛的人餞别。晚上,陣雨才停,知了發出凄切的鳴叫,長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夠忍受這離别的痛苦!這蟬鳴助添悲涼,而一開始即道出“凄切”,為這首詞定了調子。這一層展開了一個凄涼的氛圍。“都門”兩句,極寫餞别時的心情,委婉曲折。兩情依依,難舍難分之際,客船卻不斷催促。心理矛盾,欲飲無緒,欲留不得。由此可窺見留戀之情深。“執手”兩句,再加深塗抹,在“執手”、“相看”、“無語”中更使人傷心失魄。這一層極寫留戀之情。以上兩層極盡回環、頓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為之嗚咽。“念去去”以後,則大氣包舉,一瀉千裡,似江流出峽,直馳平川,詞亦直抒胸懷。以“念”這一領字帶起,表明是設想别後的道路遼遠,“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霭,遼闊的天空,全是寫景,實際上全含的是情,襯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見無期,景無邊而情無限。換頭以情起,歎息從古到今離别之可哀,“傷離别”點明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句又将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時節呢,這是多麼難以忍受啊!這是把江淹《别賦》中“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兩者結合起來,提煉出這兩句。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句中,更賦予以新的意義。“今宵”二句,又進一步推想别後的凄涼,然而景物清麗真切,真象别者酒醒後在船中之所見。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S226;采薇》)也是寫離别的。離别的人一看到楊柳,就會想起離别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就會浮現出贈柳昔别的情景,心中就會湧起一縷縷離愁。“楊柳岸”三字明寫眼前景而暗寫别時情,顯得含蓄而有餘味。幾如身曆其境,忘其是設想了。“此去”二句,再推想别後長久的寂寞,虛度美好年華。“便縱有”兩句,再從上兩句的遭遇,深入下去,歎後會難期,風情無人訴說,藝術地把離别之情推向***。以上第三層真是“餘恨無窮,餘味不盡”(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這首詞寫将别、臨别以及别後的種種設想,以白描的手法鋪叙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确,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别後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使人不覺得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稱其“微妙則耐思,而景中有情。……‘楊柳岸曉風殘月’,所以脍炙人口也。”(謝章铤《賭棋山莊詞話》)又有人認為“‘千裡煙波’,惜别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李攀龍《草堂詩餘隽》)這都道出這首詞的妙處的。但我覺得劉熙載在《藝概》中的“點染”之說,更是值得稱述的。他認為:

詞有點染,耆卿《雨霖鈴》“念去去”三句,點出離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否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劉熙載的這段評論,實際上是以畫法論詞,看出在柳詞中的加深描繪,反複塗抹的技巧。既精微入裡,而又大膽潑墨。也就是柳詞中抒情與寫景在章法和修辭的巧妙運用,可謂詞中有畫。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清秋離别,多情那堪?感情極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是傷心而又凄涼,情景妙合無痕,這一别後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點化而得,前後照應,委婉自如。柳詞在點染方面的技巧運用,确是達到很高的成就的,在這首詞裡最為突出。(段秉武)

【賞析三】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别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别,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詞分上下兩阕。

上阕主要寫餞行時難舍難分的惜别場面,抒發離情别緒。

起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環境,點出别時的季節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後陰冷的黃昏。通過這些景物描寫,融情入景,點染氣氛,準确地将戀人分别時凄涼的心情反映了出來,為全詞定下凄涼傷感的調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寫景而字字含情。

“都門帳飲”是寫離别的情形。在京城門外設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戀人分手。“無緒”,指理不出頭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意思。寫出了不忍别離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正在難分難舍之際,船家又陣陣“催發”。透露了現實的無情和詞人内心的痛苦。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對情人,緊緊握着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這兩句把彼此悲痛、眷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緻,一對情人傷心失魄之狀,躍然紙上。這是白描手法,所謂“語不求奇,而意緻綿密”。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寫别後思念的預想。詞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給天容水色塗上了陰影。一個“念”字,告訴讀者下面寫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遠的意思。這二字用得極好,不願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離人無限凄楚。隻要蘭舟啟碇開行,就會越去越遠,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煙波千裡,最後漂泊到廣闊無邊的南方。離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從詞的結構看,這兩句由上阕實寫轉向下阕虛寫,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寫想象中别後的凄楚情景。

開頭作者先宕開一筆,把自己的感情賦予普遍的意義:“多情自古傷離别”。意謂自古以來多情者都會因離别傷心。“自古”兩字,從個别特殊的現象出發,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象,擴大了詞的意義。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強調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中,而且層層加碼,創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寫酒醒後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真正做到“景語即情語”。“柳”、“留”諧音,寫難留的離情;曉風凄冷,寫别後的寒心;殘月破碎,寫今後難圓之意。這幾句景語,将離人凄楚惆怅、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充分、真切,創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難怪它為人稱道,成為名句。

再從今後長遠設想:“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别以後慘不成歡的境況。今後漫長的孤獨日子怎麼挨得過呢?縱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虛設,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賞;再退一步,即便對着美景,能産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誰去訴說呢?總之,一切都提不起興緻了,這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劃到了細緻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也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結句用問句形式,感情顯得更強烈。

《雨霖鈴》全詞圍繞“傷離别”而構思,先寫離别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别時刻,重在描寫情态;再寫别後想象,重在刻劃心理。不論勾勒環境,描寫情态,想象未來,詞人都注意了前後照應,虛實相生,做到層層深入,盡情描繪,情景交融,讀起來如行雲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見痕迹。這首詞的情調因***情實感而顯得太傷感、太低沉,但卻将詞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愛情的痛苦刻劃的極為生動。古往今來有離别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都會産生強烈的共鳴。

【賞析四】

詞是文學史上一種特殊的詩體,最早源于古樂府,興起于唐代,經過晚唐五代的發展,至宋代已極為繁榮。“宋詞”已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專用名詞。宋代不僅詞家衆多,且風格亦多樣。詞本以婉約風格為主,到北宋蘇轼才始創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他繼承發展了突出男歡女愛,别恨離愁的婉約詞風,剪紅刻翠的“豔科”,旖旎溫柔的“情語”,成了柳詞的主題。《雨霖鈴》便是柳詞中最能體現這種風格的傑作。

《雨霖鈴》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當時為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别之作。從上片的描寫,我們可以這樣想象:一個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郊外,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内,一對男女飲酒話别。帳外,寒蟬凄慘地哀鳴,好象在為他倆傷别而哭泣。那不遠處的長亭,已經隐隐約約,可見天色将晚,一場大雨也剛剛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邊不時傳來艄公的喊聲:“快上船吧,要開船了!”兩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帳外,萬般依戀之際,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們雙手相擁,淚眼相看,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船開了,人去了,漸行漸遠。情人岸邊伫立,含着淚,舉着手,一直目送那蘭舟消失在無邊無際的暮霭裡。

這就是發生在九百四十年前的北宋詞人柳永與情人話别的場面,也就是《雨霖鈴》上片所寫的内容。首句“寒蟬凄切”,點明節令——深秋,“蟬”而“寒”,鳴音“凄切”,渲染了悲涼的環境氣氛,為下文傷别張本,也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對長亭晚”,交代時間、地點,“驟雨”,描寫天氣。天下雨,正好停留;時将晚,停留時間有限,他們多麼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都門帳飲”,可知寫京都之事,言别離之情。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傷别,滿腹離愁,何來心思。實在是食之不香,飲而不暢,是謂“無緒”。乘船的“留戀”情人不忍别,撐船的眼看天将晚不得不割斷他們的情絲而“催發”,這種主觀意願與客觀形勢之矛盾,使别情達到***。“執手”二句,生動細膩,描情繪意,絕妙無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兩手相擁,兩肩上聳,訴無語,泣無聲,比千言萬語,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寫兩人分手之情狀,實際暗寫了他們極其複雜微妙的内心活動。柔情蜜意千千萬,唯在淚花閃爍間。“念去去”兩句,為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交融。煙波千裡,楚天廣闊,茫茫天涯,何處是歸程?離愁别緒都幾許?風吹浪湧融暮霭。這不僅襯寫了别後怅然空虛的心情,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後迷茫的前程。

《雨》詞下阕主要寫别後的痛苦。傷情離别,自古皆然,可萬不該在這冷落清秋的時節,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照應首句,“清秋”應“寒蟬”,襯托出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意義翻新,不入俗結。“今宵”二句為千古傳誦名句。“酒醒”遙接上片“帳飲”,可見當時雖然情“無緒”,然借酒澆愁,還是沉醉了。扁舟夜發,愁醉迷蒙,忽然醒來,想必已是拂曉。驚起忙尋覓,情人在何處?所見者唯楊柳岸上曉風殘月也。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月”前着一“殘”字,而境界全出矣。更襯托了詞人當時凄清悲涼冷落的心境。此刻的離愁别緒如風卷浪擁,不可遏止。真是“離愁波湧楊柳岸,别緒風連殘月邊”。

“此去經年”以下四句虛寫想象别後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裡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咽”想到“更與何人說”。作者離開情人,寂寞凄涼,孤獨萬分,從今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隻形同虛設,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發使人念情傷神。恐怕今後隻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中虛度餘日了。最後兩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愛之情深。

《雨霖鈴》這首詞主要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來襯托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離京遠行,這種抑郁的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便譜成了這首詞的主旋律。其成功之處在于寫出了他的真情實感,但格調較低沉,情調未免太傷感了些。另外在表現手法上,這首詞以鋪叙為主,白描見長,勾勒環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寫景則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結合;寫情則極盡渲染襯托,層層推進。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參考資料://./question/21291751?si=1

3.飲酒賦詩打一成語

決眦入歸鳥抄打一成語襲小心翼翼(小心,注意;翼,指鳥的翅膀)

曹孟中計斬蔡瑁打一成語操之過急(操,曹操)

在天願做比翼鳥打一成語雙宿雙飛

桃花漂水深千尺打一成語無與倫比(倫,汪倫)

更上一層樓打一成語登高望遠

李杜文章在打一成語光明正大

(謎解:謎面出自唐韓愈《調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啟下法成謎)

4.贊美李白飲酒作詩的成語

鬥酒百篇

dǒu jiǔ bǎi piān

〖解釋〗飲一鬥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出回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答:“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示例〗房師孫瑞人先生,文章淹雅,而性嗜酒,醉後所作與醒時無異,館閣諸公以為~之亞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

5.形容詩酒成語

載酒問字指人有學問,常有人登門求教。也比喻勤學好問。

隻雞鬥酒鬥:酒器。準備好一隻雞,一壺酒。原指對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辭。後也指招待來客。

仗氣使酒仗:憑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發酒瘋。

張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誤會而代人受過。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裡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賞山裡的風景。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炙雞漬酒《後漢書·徐稚傳》“稚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穉諸公所辟雖不就,有死喪負笈赴吊。常于家豫炙雞一隻,以一兩綿絮漬酒中,***以裹雞,徑到所起冢外,以水漬綿,使有酒氣,鬥米飯,白茅為藉,以雞置前,醊酒畢,留谒則去,不見喪主。”

隻雞樽酒見“隻雞鬥酒”。

彘肩鬥酒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哙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6.有哪些形容喝醉的的成語,或詩詞

酒後無抄德指醉酒之後胡言亂語或行為出路。

山公倒載指醉酒後躺倒在車上。形容爛醉不醒。

酗酒滋事喝醉酒尋釁生事者。

仗氣使酒仗:憑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發酒瘋。

出處:《北齊書·崔瞻傳》:“與趙郡李概為莫逆之交。概将東還,瞻遺之書曰:‘仗氣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

枕曲藉糟枕着酒,墊着酒糟。指嗜酒,醉酒。

出處:《晉書·劉伶傳》:“先生于是方捧罂承糟,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曲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枕麹藉糟枕着酒,墊着酒糟。謂嗜酒,醉酒。

醉酒飽德感謝主人宴請的客氣話。

出處:《詩經·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醉生夢死象喝醉酒和做夢那樣,昏昏沉沉,糊裡糊塗地過日子。

出處:宋·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灏曰:“雖高才明智,膠于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醉玉頹山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後醉倒的風采。

7.描寫李白飲酒作詩的成語

鬥酒百篇

dǒu jiǔ bǎi piān

〖解釋〗飲一鬥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專唐·屬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示例〗房師孫瑞人先生,文章淹雅,而性嗜酒,醉後所作與醒時無異,館閣諸公以為~之亞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

8.看着李白飲酒作詩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看着李白飲酒作詩可以用很多成語來形容,例如:鬥酒百篇、信手拈來、神來之筆、飄飄欲仙、大氣滂沱、胸有成竹、揮灑自如、道骨仙風等等。

一、鬥酒百篇的解釋如下:

〖讀音〗[dǒu jiǔ bǎi piān ]

〖解釋〗飲一鬥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示例〗房師孫瑞人先生,文章淹雅,而性嗜酒,醉後所作與醒時無異,館閣諸公以為~之亞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

二、信手拈來(主要是說明做事對于李白來說就是小事一樁)的解釋如下:

〖讀音〗 [xìn shǒu niān lái]

〖解釋〗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随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着怎麼思考。

〖出處〗宋·蘇轼《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前身子美隻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三、神來之筆(主要用來形容作詩的精彩)的解釋如下:

〖讀音〗[shén lái zhī bǐ]

〖解釋〗由神靈幫助而寫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這三張東西;我自己畫的也覺得意;真是神來之筆。”

由于相關成語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9.有哪些形容喝醉的的成語或詩詞

酒後無德,山公倒載,酗酒滋事,仗氣使酒,枕曲藉糟

10.誇李白飲酒作詩的成語三個

就找到2個

鬥酒百篇

dǒu

jiǔ

bǎi

piān

〖解釋〗飲一鬥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

眠。”

宛如谪仙

李白,字太白,好飲酒,人稱李谪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