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孝成語哪些(盡孝的詞語)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描寫“盡孝”的成語有哪些
  2. 有哪些關于孝親敬老的成語
  3. 兒女盡孝四字成語

描寫“盡孝”的成語有哪些

雞骨支床[ jī gǔ zhī chuáng ]: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愚忠愚孝[yú zhōng yú xiào]:指不明事理,盲目愚蠢地盡忠盡孝。

忠臣孝子[ zhōng chén xiào zǐ ]:對君主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

忠孝兩全[ 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

夜以繼日[ yè yǐ jì rì ]晚上連着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有哪些關于孝親敬老的成語

孝親敬老的成語

孝親敬老的成語,中國是非常講究孝道的國家,自古以來就有關于孝道的故事,在文化教育裡,孝順父母也是重點關注的内容,而且中國詞庫裡還有大量的關于孝道的成語,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孝親敬老的成語。

孝親敬老的成語1

一、慈烏反哺

1、意思是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2、讀音:cí wū fǎn bǔ

3、引證

元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常言道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反哺。”

譯文是經常談論馬有垂缰,狗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祥的烏鴉反哺。

4、例子

阿英《花鳥争奇》:“慈烏反哺,有母子愛。”

譯文是慈祥的烏鴉反哺,有母子之間的愛。

5、用法:作賓語,定語

二、菽水承歡

1、意思是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2、讀音:shū shuǐ chéng huān

3、引證

明高明《琵琶記·高堂稱壽》:“入則孝,出則弟,怎離白發之雙親?到不如盡菽水之歡,甘齏鹽之分。”

譯文是入則孝,出則弟,如何遠離白發的父母?到不如把豆子水之歡,甜化鹽之分。

4、例子

菽水承歡,貧士養親之樂,義方立教,賢父愛子之心。

5、近義詞有菽水之歡,讀音 shū shuǐ zhī huān,意思是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三、彩衣娛親

1、意思是指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2、讀音:cǎi yī yú qīn

3、引證

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着五色彩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于親側。”

譯文是老萊子孝順奉養雙親,快七十歲,嬰兒娛樂,穿着五色彩衣,曾經取漿上堂,跌仆,于是躺在地為小孩蹄,有的美鳥鳥在父母身邊。

4、例子

你笑了,太好了,那小弟我彩衣娛親的任務已經完成,就先告辭啦。

5、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

四、晨昏定省

1、意思是晚間服侍就寝,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2、讀音:chén hūn dìng xǐng

3、引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不但将親戚朋友一概杜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晨昏定省,一發都随他的便了。”

譯文是不隻是将親戚朋友一概拒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早晚問安,一個頭發都跟其他的.就行了。

4、例子

雖不能晨昏定省,但一定要常陪父母說說話聊聊天。

5、用法:主謂式、作謂語

五、寸草春晖

1、意思是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難以報答。

2、讀音:cùn cǎo chūn huī

3、引證

唐·孟郊《遊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譯文是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正像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兒子怎能報答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4、例子

老師今天出了寸草春晖的作文題,就是在提醒大家要永遠記得父母之恩。

5、用法:複句式、作主語、謂語

孝親敬老的成語2

【彩衣娛親】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父嚴子孝】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雞骨支床】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敬老慈少】尊敬老人,愛護兒童。同“敬老慈幼”。

【敬老慈幼】敬:尊敬;慈:憐愛。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敬老慈穉】尊敬老人,愛護兒童。同“敬老慈幼”。

【敬老憐貧】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兒女盡孝四字成語

1.形容孝順父母的四字成語

十分孝順,非常孝順,你很孝順,孝順父母。

愛老慈幼祝哽祝噎陟岵陟屺骨肉至親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晨昏定省寸草春晖冬溫夏清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甘馨之費顧複之恩藉草枕塊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勞而不怨南山之壽寝苫枕塊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壽山福海菽水承歡送往事居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孝子賢孫仰事俯畜養生送死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必恭必敬赤子之心椿萱并茂承歡膝下

2.求關于孝的四字成語

關于孝的四字成語有很多,比如移孝作忠、母慈子孝、孝悌力田、忠孝兩全、求忠出孝、子孝父慈、忠孝節義、孝子順孫、孝子愛日、孝子賢孫、父嚴子孝、孝子慈孫、孝悌忠信、披麻帶孝、入孝出悌、父慈子孝、入孝出弟等。

一、移孝作忠【解釋】: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處事。【出自】:謝覺哉《不惑集·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塗上一些神秘色彩。

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二、母慈子孝【解釋】: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範。

出處:《尚書·康诰》:“天惟與我彜。”孔傳:“天與民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白話文:“上天給我彜。“孔子傳:“上天和百姓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示例:唐·蘇安恒《請則天皇後複位于皇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白話文:“陛下隐太子的元良,枉太子的神器,如何教天下母慈子孝呢。”

三、孝悌力田【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出自】:《漢書·文帝紀》:“其遣谒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

白話文:“他派使者慰勞賞賜三老、孝者帛每人五匹,敬愛的人、力田二匹……因為戶口設置三老、孝悌力田常任鄉官。”四、忠孝兩全【解釋】: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

亦作“忠孝雙全”。【出處】:唐·白居易《除程執恭檢校右仆射制》:“業傳将略,名在勳籍;蘊天爵以修己,忠孝兩全。”

白話文:“業傳戰略,名字在勳登記;蘊天爵以修己,忠和孝兩全。”五、求忠出孝【解釋】:指尋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

【出自】:語本《後漢書·韋彪傳》:“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首。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

’”白話文:“國家把選拔賢才為己任,賢人以孝道為第一。孔子說:‘孝親所以忠誠可以轉移到你,因此尋找忠臣一定要到孝子之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移孝作忠百度百科-母慈子孝百度百科-孝悌力田百度百科-忠孝兩全百度百科-求忠出孝。

3.仁孝都有的四字成語

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父嚴子孝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孝子慈孫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孝子順孫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忠孝節義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母慈子孝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範。

披麻帶孝指服重孝。

披麻戴孝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

求忠出孝指尋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

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孝思不匮匮: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孝悌力田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孝悌忠信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标準。

孝子愛日指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歲月,能及時行孝。

孝子賢孫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移孝為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忠孝兩全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子孝父慈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4.形容孝順的四個字成語

一孝感動天

二親嘗湯藥

三齧指痛心

四百裡負米

五蘆衣順母

六鹿乳奉親

七戲彩娛親

八賣身葬父

九刻木事親

十行傭供母

十一懷橘遺親

十二埋兒奉母

十三扇枕溫衾

十四拾葚異器

十五湧泉躍鯉

十六聞雷泣墓

十七乳姑不怠

十八卧冰求鯉

十九恣蚊飽血

二十扼虎救父

二十一哭竹生筍

二十二嘗糞憂心

二十三棄官尋母

二十四滌親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