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藏書章可以刻什麼内容
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鄉裡、祖籍、藏書處所、官職、鑒别、授受、告誡、記事、言志等内容。
古往今來,大凡喜歡藏書的名人雅士無不愛在自己的藏書上钤上印。印章上除名号之外,往往還留有别的文字,用以反映藏書者的人品和氣質,讓讀者感到妙趣橫生,韻味無窮。
最早的藏書印章要追溯到唐代,相傳為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寫的“貞觀”二字連珠印。此後,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字連珠印、李泌“端居”寶印,李煜“建業文房”之印等也頗有名氣。
擴展資料:印章特色:
現代許多文藝家藏書印章獨具特色。瞿秋白、楊之華夫婦常合用一印钤于書扉頁,印文是“秋之白華”,含二人名字在内,構思巧妙,用意深刻。
茅盾所藏的《莊子集解》上,蓋有他的“玄珠68歲後所讀書”的藏書印記,頗有深意。鄭振铎對洋裝書籍,往往隻在封面簽個名,線裝書才加钤“長樂鄭氏藏書之印”。
魏建功替他镌刻了兩枚印章,長形者曰“長樂鄭氏藏書”,方形者曰“長樂鄭振铎西谛藏書”。都是朱文寫經體,前一枚每字加框,古風純然,令人喜愛。
國畫大師張大千的藏書印章大都自撰自刻,比較耐人尋味的有“大千掌握”“藏之大千”“南北東西隻有相随無别離”等,愛書之情,溢于言表。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藏書章
關于 藏書章 的問題~
我給你找了一些資料藏書印懂的人真的非常少,少之又少。你覺得一個深有品味的收藏人士會來給你編寫這麼長的言語麼。當然我們不會的,肯定也是要從草根學起。像偶這種麼錢的人,給你介紹一個網站:錢氏藏書(不過現在注冊很難,呵呵)。我收載打印了四庫全書和續修四庫全書。
下面就是偶搜的一些資料:
藏書章,是中國印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文化産物,又名藏書印,功用為标示書本圖冊的所有者,同時表達個人的意志情趣。通常藏書印钤在扉頁上。通過書印,我們蓋可揣摩出主人的情趣和性情。古往今來,大凡喜歡藏書的名人雅士無不愛在自己的藏書上钤上印。印章上除名号之外,往往還留有别的文字,用以反映藏書者的人品和氣質,讓讀者感到妙趣橫生,韻味無窮。從曆史上資料考據,最早的藏書印章應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二字的連珠印。此後,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字連珠印,李泌“端居室印”、李煜“建業文書”印,趙匡胤“秘閣圖書”等印,均頗有名。代以後,使用藏書印漸成風氣,私人藏書尤為重視藏書印的應用。明代文學家黃宗羲的藏書印上刻著“窮不忘買,亂不忘攜,老不忘讀,子子孫孫,鑒我心曲”,愛書之情,盡在其中。明代“汲古閣”主人毛晉藏書之豐舉世皆知。他有一方56個字的大藏書印章,印文為:“趙文敏于書卷末雲,吾家業儒,辛勤置書,以遺子孫,其志如何,後人不賣,将至于鬻,頹其家聲,不如禽犢,若歸他屋,當念斯言,恥非其有,無甯舍旃。”可謂蔚為壯觀。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闆橋,他的私人印章寓人品于字裡行間,頗具韻味。常見的钤印有“七品官耳”、“動而得謗,名亦随之”。初看印文平淡,細究方覺可貴。藏書大師馬太龍自刻一藏書印章,印文為“印奴”。由于藏書甚多,他的書常被人盜走。他一氣之下又刻了“警印”,钤于書之扉頁:“竊書非雅賊。”
現代許多文藝家藏書印章獨具特色。瞿秋白、楊之華夫婦常合用一印钤于書扉頁,印文是“秋之白華”,含二人名字在内,構思巧妙,用意深刻。茅盾所藏的《莊子集解》上,蓋有他的“玄珠68歲後所讀書”的藏書印記,頗有深意。鄭振铎對洋裝書籍,往往隻在封面簽個名,線裝書才加钤“長樂鄭氏藏書之印”。魏建功替他镌刻了兩枚印章,長形者曰“長樂鄭氏藏書”,方形者曰“長樂鄭振铎西谛藏書”。都是朱文寫經體,前一枚每字加框,古風純然,令人喜愛。國畫大師張大千的藏書印章大都自撰自刻,比較耐人尋味的有“大千掌握”、“藏之大千”、“南北東西隻有相随無别離”等,愛書之情,溢于言表。
魯迅先生藏過不少石刻拓本、古籍和其他書籍。他用過的藏書印章有“周樹人所藏”、“會稽周氏收藏”、“俟堂”等。魯迅曾結識著名國畫家、金石家陳師曾。陳師曾先後為魯迅刻過“周樹人所藏”、“俟堂”等5方印章。鄧拓先生的藏書印也别有格調。他曾刻有一枚“書生之氣不可無”的藏書印,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的學者風度。董必武愛藏書,他所有的藏書均钤上一方橢圓形“樂益堂”的藏書印,“樂益堂”是他居室客廳的匾額。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新中國成立後他的個人藏書達數萬冊。他曾有一枚藏書章,是1963年委托陳叔通請上海博物館的篆刻家吳樸堂刻的一方錢線朱文“毛氏藏書”印章。吳樸堂在刻這方印時,妥善處理了“毛氏”和“藏書”四字筆畫疏密和布局的矛盾。這個印章深得毛澤東喜愛,他的所有藏書上均有這枚藏書印章。
藏書章(藏書印)的形狀一般多為正方、長方形或橢圓形,印底多篆刻藏書者的名字,具體文字形式為:某某之印、某某某印、某某藏書、某某書印、某某某藏;就藏書章篆刻形式而言,男多用陽刻(即印章底部的文字是凸出的),女多用印刻(即印章底部的文字是凹進去的);就藏書印篆刻字體而言,多為小篆,豐滿方正,古樸淳厚;藏書章側面多刻邊款,約略是詩詞對仗等等文字,表達為主人的心智。
制作藏書章的印石,目前已由最早的青田石發展到如今的巴林石、壽山石和昌化石。青田石價格便宜,顔色清雅,适合書生意氣;巴林石顔色豐富,質地透潤,紋理自然天成,多有四季之語,亦或海闊天空,現逐步成為藏書章的熱寵,但由于成本較高,一般的店家和攤位多用價格低廉的青田石代替,很少經營;壽山石亦為名石,但普通的壽山石質地較糙,且容易變質變色,尤以芙蓉石為最,市場上多為新性芙蓉或外省石冒充,色彩豔麗,單性質極不穩定。稍好的壽山石價格則相當昂貴,不适于普通消費者。同時,也因市場上假壽山石泛濫所緻。
如何刻制藏書章(藏書印)呢,我們在這裡願意給一些希望DIY的消費者,作些初步指導。
選一塊印石,将底部用800号以下的砂紙磨平,磨的時候,一定将重心跟住印章的重心,速度稍慢,以劃圓為磨時的動作。磨平的印底有利于钤印泥于紙上。之後,對着鏡子把要篆刻的文字,用毛筆或鉛筆等工具反向寫在印章上。用篆刻用的剛刀(一般口徑在0.5厘米左右),慢慢把字刻出來即可。篆刻刀在一般的文具批發市場都可買到,從幾元到幾十元都有,初學者幾元的刀具便可。最後,钤印出圖樣,斟酌是否在局部修改,反複幾次便成型。
當然這都是初學者的操作,要真刻得到位有意境,尚須刻苦鑽研。
想刻一枚藏書章,刻什麼字比較好
1,樂天:樂天,就是樂天命,是詩人白居易的字體現了對人生豁達的态度。
2,長樂:永久快樂。内心樂觀的生活。同時也表達了對快樂無憂的生活的憧憬
3,頓悟:頓悟木是佛教禅宗的一個法門,體現了久思不得其解忽然得到答案的快感,和藝術家心中突然煥發的靈感一樣。
4,醉墨:(通上)形容人沉浸于書法、繪畫的世界,樂此不彼.流連忘返。
5,墨趣:形容人沉浸于書法、繪畫的世界,樂此不彼.流連忘返。
6,墨癡:(通上)形容人沉浸于書法、繪畫的世界,樂此不彼.流連忘返
7,奮發:精神振作,情緒高漲。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喜讀書之人常常為自己備一方或幾方私人藏書章,一則用以标明圖書所有權,二則當作表達其個性愛好的一種印迹。
中國西漢時期就已出現藏書章。古代藏書家為辨明圖書的歸屬,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書上蓋上印章。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鄉裡、祖籍、藏書處所、官職、鑒别、授受、告誡、記事、言志等内容。
古代藏書家的書印一般不隻一枚,有的多達十多枚乃至數十枚。中國古代藏書章對于後人了解文獻的收藏和流傳以及鑒别古籍版本等都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