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怎麼死的(金陵十二钗最後怎麼了)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紅樓夢裡金陵十二钗最後分别是怎麼死的
  2. 金陵十二钗都是怎麼死的
  3. 金陵十二钗怎麽死的

紅樓夢裡金陵十二钗最後分别是怎麼死的

人物結局:

1、巧姐臨難遇恩人,得以死裡逃生;

2、妙玉冷眼看人世,落得身陷泥淖中;

3、賈迎春抵債嫁給孫紹祖,被活活折磨而死;

4、林黛玉叛逆封建禮教,為寶玉淚盡喪身。林黛玉因還淚而将淚流盡,于是“欲知命短問前生;”

5、薛寶钗流落在外,為襲人所救;

6、秦可卿欠命償命,懸梁自盡;

7、湘雲金銀散盡,流落青樓;

8、李纨的孩子賈蘭長大後甚是聰穎,當了官重振家業,所以“老來富貴也真僥幸”;

9、賈探春被迫避禍遠嫁;

10、元春身封貴妃而不得善終;

11、賈惜春看破紅塵,削發為尼,遁入空門;

12、王熙鳳執迷不悟,機關算盡,結果卻送了性命。

擴展資料

《紅樓夢》是一部内涵豐厚的作品,《好了歌》和十二支《紅樓夢曲》提示着賈寶玉所經曆的三重悲劇。作者将賈寶玉和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大觀園這個既是詩化的、又是真實的小說世界裡,來展示她們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毀滅的悲劇。

作品極為深刻之處在于,并沒有把這個悲劇完全歸于惡人的殘暴,其中一部分悲劇是封建勢力的直接摧殘,如鴛鴦、晴雯、司棋這些人物的悲慘下場,但是更多的悲劇是封建倫理關系中的“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所造成的。

是幾千年積澱而凝固下來的正統文化的深層結構造成的人生悲劇。小說描繪了上至皇宮、下及鄉村的廣闊曆史畫面,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複雜深刻的矛盾沖突,顯示了封建貴族的本質特征和必然衰敗的曆史命運。

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說展示的賈府的生活圖畫裡,顯示出維持着這個貴族之家的等級、名分、長幼、男女等關系的禮法習俗的荒謬,揭開了封建家族“溫情脈脈面紗”内裡的種種激烈的矛盾和鬥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紅樓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都是怎麼死的

如下:

黛玉是病死的。寶钗沒死。元春是病死的。迎春是被孫家虐待病死的。探春遠嫁。惜春出家。妙玉被賊人劫走,不知所蹤。湘雲守寡。秦可卿懷疑是自缢而亡,但書中正面說她是病死的。巧姐被劉姥姥所救。王熙鳳機關算盡,病死的。李纨守寡。以上是十二金钗的結局

還有:金钏投井鴛鴦上吊司棋和潘又安殉情香菱難産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晴雯病死夏金桂誤喝自己下的毒湯而死秦鐘病死

金陵十二钗怎麽死的

1、林黛玉

林如海與賈敏的獨女。因父母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賈母,王熙鳳等人極度殘忍地扼殺了,因而孤凄淚盡而逝。

2、薛寶钗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媽的女兒,家中擁有百萬之富。她容貌美麗,舉止娴雅。她熱衷于“仕途經濟”,勸寶玉去會會做官的,談講談講仕途經濟,被寶玉背地裡斥之為“混帳話”。她恪守封建婦德,而且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誇贊。她挂有一把錾有“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金鎖,薛姨媽早就放風說∶“你這金鎖要揀有玉的方可配”,在賈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辦下,賈寶玉被迫娶薛寶钗為妻。由于雙方沒有共同的理想與志趣,賈寶玉又無法忘懷知音林黛玉,婚後不久即出家當和尚去了[版本存在不同]。薛寶钗隻好獨守空閨,抱恨終身。

3、賈元春

賈政與王夫人之長女。自幼由賈母教養。作為長姐,她在寶玉三四歲時,就已教他讀書識字,雖為姐弟,有如母子。後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吏。不久,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賈家為迎接她來省親,特蓋了一座省親别墅。該别墅之豪華富麗,連元春都覺太奢華過費了!元妃雖給賈家帶來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但她卻被幽閉在皇家深宮内。省親時,她說一句,哭一句,把皇宮大内說成是“終無意趣”的“不得見人的去處”。這次省親之後,元妃再無出宮的機會,後暴病而亡

4、賈迎春

是賈赦與妾所生的,排行為賈府二小姐。她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二木頭”的诨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隻知退讓,任人欺侮。她的攢珠壘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她不追究,别人設法要替她追回,她卻說∶“甯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她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出嫁後不久,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

5、賈探春

賈政與妾趙姨娘所生,排行為賈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有“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别強烈,所以對處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趙姨娘輕蔑厭惡,冷酷無情。抄檢大觀園時,她為了在婢仆面前維護作主子的威嚴,“令丫環秉燭開門而待”,隻許别人搜自己的箱櫃,不許人動一下她丫頭的東西。“心内沒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這一點,對探春動手動腳的,所以當場挨了一巴掌。探春對賈府面臨的大廈将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救,但無濟于事。最後賈探春遠嫁他鄉。

6、賈惜春

金陵十二钗之一,賈珍的妹妹。因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親又早逝,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于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别人的流淚哀傷無動于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産生了棄世的念頭,後入庵為尼。

7、王熙鳳

金陵十二钗之一,賈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她精明強幹,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為賈府的實際大管家。她高踞在賈府幾百口人的管家寶座上,口才與威勢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權力與竊積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雖然賈瑞這種纨绔子弟死有餘辜,但“毒設相思局”也可見其報複的殘酷。“弄權鐵檻寺”為了三千兩銀子的賄賂,逼得張家的女兒和某守備之子雙雙自盡。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兒也被王熙鳳以最狡詐、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稱∶“我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什麼事,我說行就行!”她極度貪婪,除了索取賄賂外,還靠著遲發公費月例放債,光這一項就翻出幾百甚至上千的銀子的體己利錢來。抄家時,從她屋子裡就抄出五七萬金和一箱借券。王熙鳳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在加速賈家的敗落,最後落得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場。

8、史湘雲

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賈母的侄孫女。雖為豪門千金,但她從小父母雙亡,由叔父史鼎撫養,而嬸嬸對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點兒也作不得主,且不時要做針線活至三更。她的身世與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沒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寶钗的影響。她心直口快,開朗豪爽,愛淘氣,甚至敢于喝醉酒後在園子裡的大青石上睡大覺。她和寶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時,有時親熱,有時也會惱火,但她襟懷坦蕩,從未把兒女私情略萦心上。後嫁與衛若蘭,婚後不久,丈夫在政治鬥争中死去,在一番充沛流離的生活後與寶玉相遇,并成為夫妻,最後在貧病中死去。

9、秦可卿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賈蓉之妻。她是營繕司郎中秦邦業從養生堂抱養的女兒,小名可兒,大名兼美。她長得袅娜纖巧,性格風流,行事又溫柔和平,深得賈母等人的歡心。但公公賈珍與她關系暧昧,緻使其年輕早夭。

10、妙玉

蘇州人氏。她祖上是讀書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買了許多替身〈舊時迷信認為命中有災難的人應該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錢人家買窮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隻得入了空門,身體才好,故一直帶發修行。父母已亡,身邊帶兩個老嬷嬷,一個小丫頭服侍。她極通文墨,極熟經典,模樣又極好。十七歲時随師父到長安都修行,師父圓寂後,被賈家請入栊翠庵帶發修行。

11、巧姐

金陵十二钗之一,賈琏與王熙鳳的女兒。因生在七月初七,劉姥姥給她取名為“巧姐”。巧姐從小生活優裕,是豪門千金。但在賈府敗落、王熙鳳死後,舅舅王仁和賈環要把她賣與藩王作使女,在緊急關頭,幸虧劉姥姥幫忙,把她帶入鄉村生活。

12、李纨

李纨,字宮裁,賈珠之妻,生有兒子賈蘭。她出身金陵名宦,父親李守中曾為國子祭酒。她從小就受父親“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幾個賢女便了,每日以紡織女紅為要。賈珠不到二十歲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雖處于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聞不問,隻知道撫養親子,閑時陪侍小姑等女紅、誦讀而已。她是個恪守封建禮法的賢女節婦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