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火葬場怎麼把死人燒成灰的
擺放屍體的箱會放在Retort,然後将其放在溫度為760至1150°C(1400至2100°F)的火化爐火化。在火化過程中,屍體的大部分(特别是器官)和其他軟組織都會因排放系統釋出的熱力和氣體而蒸發和氧化。整個過程通常需時約兩個小時。
在有些文化中,如印度教,屍體是放在火葬用的柴堆上焚燒的。柴堆會包圍着擺放死者屍體的地方。然後在柴堆點燃火,火便會焚燒了木材和其屍體。這種方法主要用在古代,例如古希臘伊利亞德(Iliad)。這種方法在使用火葬場火化爐的西方國家也不常見,因為許多國家法律都禁止。
擴展資料:
環境的影響
1、益處
對某些人來說,選擇火葬可能是基于環境原因。土葬是某些環境污染物的已知來源,是不争的事實。其中的防腐液裡的汞、砷和甲醛都會污染地下水。而靈柩本身也是另一種已知污染來源。其他污染問題還有,死亡或埋葬前(如放射治療)進入人體的放射性同位素;這些屍體的腐爛都可能造成環境污染。
然而,另一種環境的關注是,傳統的土葬占用了大量的空間。在傳統的土葬,屍體會被放在一個不同材料制成的靈柩中。在美國,靈柩在下葬前往往更會先放進一個混凝土制的箱或襯墊裡。個别來看,可能用不到很多地方,但結合其他的墓穴來看,它可以造成嚴重的空間問題。
許多墳場,尤其是在日本、歐洲以及較大的城市,開始出現空間不足的問題。在東京,舉例來說,傳統的墓穴是極為稀缺和昂貴,在倫敦,空間危機更使Harriet Harman提出重開舊式的“雙層”的墓葬。
2、害處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火化過程對環境有顯著的影響。火葬場主要的排放物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顆粒物、汞、氟化氫(HF)、氯化氫(HCl)、非甲烷揮發性有機化合物(NMVOC)、其他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都是對人體和自然有害的。
據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對POP排放目錄指南的報告指出,火葬場的污染物排放雖然占全球污染物總排放量的比重較小,但仍然具有顯著性差異。其排放的二惡英和呋喃也占了全球總排放量的0.2%。
火葬場燒死人是怎麼燒的我好想知道。。
擺放屍體的箱會放在Retort,然後将其放在溫度為760至1150°C(1400至2100°F)的火化爐火化。在火化過程中,屍體的大部分(特别是器官)和其他軟組織都會因排放系統釋出的熱力和氣體而蒸發和氧化。整個過程通常需時約兩個小時。
在有些文化中,如印度教,屍體是放在火葬用的柴堆上焚燒的。柴堆會包圍着擺放死者屍體的地方。然後在柴堆點燃火,火便會焚燒了木材和其屍體。這種方法主要用在古代,例如古希臘伊利亞德(Iliad)。這種方法在使用火葬場火化爐的西方國家也不常見,因為許多國家法律都禁止。
擴展資料
焚化屍體使用的燃料可分為三種:
1、燃煤式火化機,以煤為燃料,70年代就已不生産了。這種火化機污染嚴重,不符合文明火化要求。
2、燃油式火化機,以輕柴油為燃料,是一種普及面很廣的火化機,約占我國火化機總數的70%,常用的輕柴油為0#――20#輕柴油。
3、燃氣式火化機,主要以城市煤氣、天燃氣、液化石油氣為燃料。這種火化機隻能适用于大、中城市或氣體燃料豐富的地區,對環境污染少。
為什麼人死後要火化
問題一:人死後火化有疼痛感覺嗎??如果不火化大腦信息幾個月能徹底消失?當心髒停止跳動的時候,有些人會開始抽搐,呼吸從正常的節奏轉為急促,同時耳朵首先變冷。身體内的血液轉為酸性,喉嚨開始痙攣-死神降臨。
死亡瞬間
醫學意義上的死亡被定義為大腦排出所有氧氣。這時,人的瞳孔會變成看上去像玻璃晶體一樣的物質。
死亡1分鐘
已經凝結在一起的血液開始導緻全身的皮膚變色。肌肉處于完全松弛的狀态,腸和膀胱開始排空。
死亡3分鐘
這個時候開始,腦細胞開始成批的死亡。高等思維的過程-例如考慮怎麼才能不死-或生前對不起誰-終止。
死後4-5分鐘
瞳孔放大并開始失去光澤。眼球已經開始從球體慢慢變平,因為這時身體内已經沒有血壓了。
死後7-9分鐘
腦***亡。
死後1-4小時
身體肌肉開始僵硬,并使頭發豎立,也就是這個原因,人死後看上去頭發長長了。
死後4-6小時
屍僵開始擴散。凝結的血液開始使皮膚變黑。
死後6小時
肌肉仍然會痙攣。一些厭氧性的生理反應仍然在繼續。
死後8小時
身體已經徹底涼了。最黑色幽默的是,這種情況下,男人會實現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最恐怖的一次的堅挺。
死後36-48小時
屍僵現象開始消失,身體重新變軟,柔軟到可以去表演柔術雜技。
死後24-72小時
由于身體内存在大量細菌,體内富含蛋白質的各内髒開始腐爛,而胰腺開始消化自身。
死後3-5天
身體上開始出現浮腫,帶着血液的泡沫開始從口和鼻子中流淌出來,多麼美好的一天啊!
死後8-10天
各種因腐爛而産生的氣體充斥腹部,舌頭從嘴裡伸出來了,由于血液開始分解,身體也随之從恭色變成紅色。
死後幾周
現在是化妝的時候了,指甲和牙齒開始脫落。
死後1個月
開始液化,有人想點杯草莓汁嗎?
死後數月
脂肪會轉化成綠色的物質,被稱之為“屍蠟”。
死後一年
回歸自然。
問題二:為什麼人死後要火化才能埋葬? 30分。攻。。。。。。
我用另一個回答
人去世8-16小時内,神識逐漸離開軀體,此時逝者的感覺宛如老牛剝皮,異常痛苦,一絲輕微的觸碰都會令逝者如千刀萬剮,生大憤怒,一般8小時後神識完全離開,此時方可搽試、換衣、化裝等,也有少數人16小時後才會完全離開...
人去世後全身冰冷,但唯獨有一個地方發熱,8-16小時神識離開軀體後可觸摸判斷出逝者投生去那一道:
腳心發熱:地獄
膝蓋發熱:畜生
腹部發熱:鬼道(人死後大部分腹部發熱)
胸口發熱:人道
眉心發熱:天道
此為五道,因阿修羅五道皆含有,共稱六道。
頂門發熱:往生佛世界。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瑞相:身體柔軟如棉、頭頂門發熱、面色紅潤、散發檀香(此香非人間那種,但可清楚聞到),火化後有舍利子或舍利花。
念佛人此種瑞相全國各地無數,有心想見的人皆可親見。事實勝于雄辯,誰雲佛法是迷信也?阿彌陀佛!
病人臨終時,家屬勿在病人面前相對而視,以免病人生起愛戀之情。如家人信佛,念佛時切不可帶著哭泣的音調,以免病人引起悲傷之心,而失去正念也。家屬萬萬不可哭泣,緻增情愛牽連煩惱痛苦,甚或使病人因***而生嗔恨心,因嗔恨心而堕惡趣,豈不贻誤往生大事麼!病人臨終前後,若有食酒肉五辛者,不可走近病人前,否則病人易失正念,會堕三惡道的。
病者氣絕之後,以神識尚未離去,仍然是有知覺的。須經過一段時間,通身冷透,神識出離,壽、暖、識都離開了身體,方算死亡。在氣絕之後,神識未去之前,心靈正是很痛苦的時刻。且有因感傷往事而流淚的,亦有因貪戀世間情愛子孫财寶而難割難舍的,或有因心願未了竟遽然離世而悲傷苦惱的,複有因冤屈未伸而不甘瞑目的,故此時此刻,正是悲苦交集。
若又被搬動,又聞哭聲,豈不更使将去未去的心靈,受極大的***,生者能這樣忍心害理嗎?世人不知,認為氣絕就是死亡,往往因這種誤解而鑄成大錯,病者家屬及孝順子女,不可不知也。
以一般錯誤舉動來說,隻要病人一斷氣,馬上就悲哀啼哭,或撫摟病人而嚎啕,或任意搬動強其正寝,或趁身體未冷先為之沐浴穿衣,或注射強心針,或注射防腐劑,或方斷氣立即被送太平間,或當天被移殡儀館。或更有兩三天即行火葬者。這些殘忍舉動,對神識未去仍有知覺的病人,可算受盡慘毒虐待了。生者所行所為,實贻害臨終人不淺,将使死者痛苦堕落,愛之反足以害之,這是最可怕的。
不知神識未去,其所感受的痛苦,與常人無異。常人還可以呼痛呼救,可以抗拒。病人雖氣絕而神識未去的這段時間,硬要當作死屍看待,緻使病人冤枉受極大痛苦,而口又無法申訴。因不解臨終常識,而導緻如此悲慘,甯不痛心!病人因遭受痛苦而心生嗔恨,因嗔恨心而使神識堕落惡趣之中,雖孝子賢孫亦無所知也。
因此呼籲世人,在病人氣絕之後,神識尚未離去之前,假定為十小時至十二小時,在此時間之内,病室宜維持肅靜,不能有上述種種舉動,加害病人之身,以維護神識得到甯靜與安全。病人睡的姿态,要聽其自然,不能移動他。過此時間之後,如見其身體僵硬,可用熱水毛巾敷其彎節,使其轉軟。此時間内,不要探摸其冷暖,不要使蚊蠅觸及,病室内不閑談或悲泣。要利用十至十二小時,作有效的救度,引導病者的神識走向光明前途,往生聖境永享快樂。這是家屬唯一的責任,也是為子女者唯一的孝道所在。
若已氣絕,因神識尚未離去,故仍在有知覺的彌留之際,如在各公私醫院或在自家,基于人道的精神,與謹慎的态度,應予以十至十二小時的甯靜時間,并供給冷氣或冰塊,使病室溫度降低。同時對病人不可稍有移動,不可有一切錯誤舉動,前文中已經說過了。
至于卧的姿态,要聽其自然。以後......>>
問題三:為什麼人死後一定要火葬有相應的規定.
一個是《殡葬管理條例》
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劃定,并由本級人民***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也就是說,大城市原則上應當實行火葬,但具體都由省級***制定相應規定。
其二,确有例外。
民政部、國家民委、衛生部關于國務院《殡葬管理條例》中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規定的解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民(宗)委(廳、局)、衛生廳(局):
國務院《殡葬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以來,一些地方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如何理解和執行有關“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規定的問題,現就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一、在殡葬管理中要尊重少數民族保持或者改革自己喪葬習俗的自由。
二、在火葬區,對回、***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别克、塔吉克、塔塔爾、撒拉、東鄉和保安等10個少數民族的土葬習俗應予尊重,不要強迫他們實行火葬;自願實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幹涉。
三、對患有鼠疫、霍亂、炭疽死亡的病人遺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必須立即消毒,就近火化。
對患其他傳染病死亡的上述10個少數民族的病人遺體,凡是在其戶口所在地死亡的允許土葬,但要按規定對遺體進行嚴格消毒後深埋;不在戶口所在地死亡的病人遺體,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格消毒後,原則上就地、就近盡快深埋,不得将遺體運往外地。自願要求火葬的,他人不得幹涉。
問題四:解密我國人死後***為什麼要火化屍體火化是解放後開始的。為何這樣。***給的答複是環保。理由是人死後腐爛的過程中有病毒。病菌之類的。在古時。人都不火化的。那時的生态卻比現在火化了還要好。***卻又說。那是以前埋的。現在環境差是因為以前埋的人腐爛了。現在才開始影響環境。其實不然。中國曆史5千年。大家都知道。難道是5千年來的所有病毒都在這個時候一起出現。環境差是這5000年積累出來的?這個說不過去的。環境差因素很多。主要的是工業。和人死不火化一點關系都扯不上。***要求火化隻是怕一些東西。在解放時。靈異事件很多。尤其南京和東北三省。***都封鎖了這些消息。就僵屍事件不下10例。各種鬼怪事件。當時的領導人被鬼托夢。各個地方的怪事。很多很多。當時原子彈的實驗場有座墳墓。而我們的領導人被托夢說必須消滅那墳墓裡的東西。所以原子彈就射向了那裡。之後領導人開始下令要求火化。接着出現了把已經埋了的人挖出來火化的事件。火化不為别的。就因為那些東西。就僵屍事件。就已經讓我們***頭疼了。有的人死後。因為生前自身體質問題。加上水土的問題。可能變成另一種物種。就是我們說的僵屍。其實火化了也好。畢竟僵屍這種物種是很麻煩的。***封鎖的事件比我們民間的多。國家為了百姓。不得不告訴大家這些是迷信。要相信科學。中國5千年曆史。中國人都知道。隻是***出與某種原因。不得不這樣。所以還是火化好點。以免弄出些事端。害人害己。
問題五:人死之後為什麼要火化人死有水葬、火葬或者土葬、甚至天葬
火葬和佛教有淵源,據說是印度起源,後來佛教在中國也盛行起來,比如佛祖的舍利。相傳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死後,其弟子火化其屍,各取骨灰保存起來,稱之為舍利(梵語,意為佛骨)。
而近代為了環保和資源利用,所以也推薦先火化,然後可以選擇放置陵園中,或者撒入大海
問題六:人死後為什麼要火化?當年制訂該政策時,是為了減少占用中國有限的可耕地。尤其在大城市更是沒有那麼多墓地。
火化還可以為屍體徹底消毒,避免傳染病流行。
問題七:法律規定人死後必須要火化嗎?國務院《殡葬管理條例》第九條規定,火葬區的公民死亡後,應當全部火化。非火葬區的公民在火葬區區域内死亡的,應當火化。該《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按照本辦法規定必須火化的遺體,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或村(居)民委員會出具死亡證明後火化。但下列情況除外:(一)在醫院(含其他醫療機構)死亡的,喪主憑醫院出具的死亡通知書,及時通知殡儀館接運遺體,并辦理手續後火化。(二)因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非正常死亡者遺體,由司法部門法醫鑒定後,通知喪主辦理手續後火化。(三)無名、無主遺體,由公安部門法醫鑒定後,通知殡儀館接運、火化。戶籍部門應當依據死亡通知書和火化證辦理戶口注銷其實為了破除中國的鋪張浪費的葬禮以及大興土木地修建墓地、占用耕地等習俗。
其實火葬并不環保,排出煙塵、而且耗費煤油等燃料資源、用***資金建設焚燒爐等。
中國的傳統民情是土葬,并不接受火化的概念,也就使火化規定難以徹底實施。如果可以像***的葬禮一樣,不用棺材及任何陪葬品、薄葬,速葬,不鋪張浪費(僅沐浴後3、5尺白布包裹,衆人祈禱);不占用耕地,不用棺木,可以節約裝殓和埋葬的費用。
不立墳頭,可植樹、挂标準紀念牌做紀念,不就很好了。
建成森林墓地,每100年可以更換新地區;如果是農村,每100年平墳恢複耕地,豈不是更好,人人都是有機化肥!
問題八:人死了為什麼要火化呢?火葬始于一些宗教習俗,如佛教和印度教,這些宗教,把身體看作是一種用來讓靈魂、神識攀附的工具。死去的肉體并不神聖,因為神聖的靈魂已經離開了肉體。因此,火葬在此般宗教算是合乎道德。到了現代火葬可以節約很多墓地空,節約土地資源,減少污染
問題九:人死了為什麼要火化或者說火葬? wanancemetery/fwxx/bzwh/bzwh/thz談火葬 gmw/...d=1645火葬是怎麼興起的摘要:文章考察了火葬興起的原因,認為火葬:①比土葬遲;②沒有土葬普遍;③以消耗能源為代價;④反映了荷馬時代英雄們基于對自然的無知而産生的“登遐”觀念;⑤不占用土地,⑥在有些地方還帶有懲罰性質,所以後來被廢止。文章還認為,由于火葬對資源的消耗屬于無效消耗,又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暖,威脅人類生存,因此,應該全面廢止,實行不築墳不立碑、以樹代墳的土葬。關鍵詞:火葬興起無效消耗錯誤的自然觀以樹代墳的土葬當人還是古猿這種動物時,沒有“葬”的行為和觀念,和别的動物一樣,死在什麼地方,就把屍體留在什麼地方,或腐爛,或風化,或被别的動物吃掉。當人脫離了古猿階段,成為現代人,尤其在有了語言特别是有了文字以後,人的思維有了表達的工具,而且開始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這标志人進入了文明形态。在這個時候,人開始考慮自己父母(盡管在一個時期父親的觀念很模糊)、子女和同類屍體的處置問題。由于人有了思維和理性,不再讓自己父母、子女和同類的屍體象動物屍體那樣,抛棄于野,于是就有了葬的行為和觀念,因為,“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1](P311)在古代,“葬”與“埋”也有分别。《釋名・釋喪制》:“葬不如禮曰埋”。[1](p311)可見,從一定意義上說,葬這一觀念的出現,也是人類進入文明的标志。可以肯定的是,從這個時候一直到火的發現(假設火的發現是在人脫離了動物界以後)這整個時期,主要是天葬和土葬。天葬由于分為露天葬、鳥葬和風葬,所以一般行于幹燥、高寒和多風地區,因為那些地區幹燥,高寒又多風,屍體不緻于腐爛,很快就會風化或被鳥禽吃掉。蒙古在一個很長時期就實行的是天葬[2](P1076)。中國的***,現在仍然實行天葬[2](P1091)。當然這之中往往要塗上一層宗教色彩,比如,能被鳥吃掉,就是前世行了善;不能被鳥吃掉或者吃盡,就是前世作了惡,但實際上,宗教觀念是由人附加的,真正的原因是地理和氣候條件起的作用。比如,阿拉斯加半島的因紐特人,由于生活在冰雪世界中,因此,他們實行的是冰葬,即将屍體放入制作的冰洞後,再用冰塊封住洞口,5天後,在冰洞上挖個小孔,以使亡者的靈魂離開冰洞,升入天堂[2](P1103)。明明是地理和氣候條件使然,為什麼要借助于宗教,因為遠古時候,無論在哪個民族,科學與宗教往往混在一起,許多科學的行為總要披着宗教的外衣,才能順利推行。除了幹燥、高寒和多風地區,其他地區大都實行的是土葬,區别在于,有些地區比如埃及,在公元前2700多年前就不但實行土葬,而且開始建造金字塔這種墳墓;早在公元前3500年,布列塔尼、伊比利亞半島和不列颠諸島,都有用巨石建造的墳墓。[2](P1120)而中國,直到武王姬發建立周朝之後才開始有了築墳這一程式,此前一直......>>
問題十:人死後為什麼要火化燒為灰燼?火葬是一種處理屍體的方式,具體而言是以火把屍體燒成骨灰,然後安置在骨灰甕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火葬留下舍利子而聞名于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紛紛效仿死後火葬的葬式,儒家、***教和基督教則盛行土葬。自從二十世紀開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節約稀少的耕地。現時中國大陸的火葬比例為53%,美國為26%,英國為70%,日本則超過90%。
查考我國古代文獻,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某些地區就有火葬習俗,如西部甘肅、青海等的少數民族地區。這在《列子・湯問》、《呂氏春秋・義賞》、《荀子・大略》等篇均有記載。《墨子・節葬下》記載道:“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儀渠在今甘肅慶陽一帶,這說明最晚在先秦時代,西北地區已有火葬,并且很流行了。因此,某些佛教徒與佛教學者認為火葬源自印度,自魏晉時才傳于我國實為誤傳。
印度系統
印度宗教,如印度教和佛教,皆為崇尚火葬。因其教義将肉體視為是讓靈魂、神識攀附的工具。薄伽梵歌提到:“就像脫去舊衣服,然後穿上新的;死後靈魂離開身體,然後獲得一個新的”。因此,死去的肉體并不神聖,因為神聖的靈魂已經離開了肉體。所以在上述宗教中火葬是合乎道德的。而錫克教文化盡管崇尚火葬習俗,卻也不禁止土葬。
印度教
根據印度教傳統,認為火化屍體,能促使靈魂意識超脫至飽滿、脫離現實世界,這将有助于去“另一個世界”(死亡的最終目的地)。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聖人(由于終身苦行修行,其精神已經足夠“超脫”)和兒童(精神生活的時間短,不足于附在這世界)能使用土葬。印度教聖人是以盤腿打形坐式下葬的,不像其他宗教是水平形式,火葬被稱為“antim-samskara”,從字面上來看,意思是“最後的儀式”(last rites)。當火葬或“最後的儀式”進行時,“禮拜”(Puja)也會同時進行。“禮拜”是一個印度教的祈禱儀式,以協助神識進入另一個世界。
佛教
佛教承襲婆羅門教思想也流行火葬。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印度以火葬為正儀,佛涅後,舉行荼毗火葬,信徒皆效法之,而僧衆更是跟進。傳至漢地,隋唐開始,佛家居士亦多火葬;日本佛教在道昭和尚提倡下,亦以火葬為主。
印光法師:“自佛法東來,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達士,每用此法。以佛法重神識,唯恐耽著身軀,不得解脫。焚之則知此不是我,而不複耽著。又為誦經念佛,期證法身。”佛教提倡火葬,乃不重皮囊,若埋土中,唯恐死者執著于其形骸肌膚,以緻不能解脫,故以火焚之,則不眷戀而知四大皆空。
俗人火化,法師多半在死者遺體、牌位之前開示,類此:“某某居士(女居士)!今日火化,且聽我言。金剛經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享壽之時,以虛色身,且償因果,且修福田;舍報之後,無用軀殼,當作灰燼,還歸蒼天。某某居士(女居士)!色身皮囊,俱燒以毀,真靈佛性,僅存無壞,遍滿虛空,充塞法界,無去無來,不生不滅!”
基督教
在基督教國家和文化中,一般都是勸阻用火葬的。因為他們相信身體會複活。但是經過多個世紀後,信徒也漸漸接受火葬。
羅馬天主教會反對火葬的幾個想法:第一,死者的身體就像一個接受聖物的工具,其本身就是莊嚴神聖的;第二,作為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它應該以光榮和敬畏的方法來處理,很多早期的此類處置屍體做法都被視作是異教徒行為,或侮辱屍體;第三,模仿耶稣的埋葬,基督徒的身體的應該是埋葬的;第四,進行火葬等于否定了身體的複活。
在中世紀歐洲,有時需要同時處理衆多屍體,如經過戰鬥,瘟疫或饑荒後,屍體容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