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活化石有哪些圖片
活化石,可以模糊的講叫孑遺生物,是指任何生物其類似種隻存在于化石中,而沒有其他現存的近似種類。這些種類曾經從主要的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并保留過去原始的特性。現存的一些古老的生物種類,屬非科學術語。
活化石定義是一般先發現化石再發現活體,或活體與确認的化石屬同一種且同時存在。
植物活化石:被譽為“活化石”的中國樹種有:銀杏,水杉,珙桐,香果樹等。
在中國被譽為“活化石”的動物有:國寶大熊貓、水中“活化石”中華鲟等。其中以大熊貓最為出名。
目前我國有哪些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
第一個就是我國的國寶,熊貓,目前熊貓居住在四川、陝西、甘肅等40個縣内,過着屬于他們自己的隐居生活第二個是金絲猴,目前存活下來的金絲猴隻有200多隻了第三個就是白鳍豚,小編個人非常喜歡它,因為它長得很可愛而且很漂亮,但是它的數量更愛稀少,它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大家都知道長江中下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由此可知,它的生存環境是非常惡劣的;第四個是華南虎,雖然說人類害怕老虎的兇殘,但是人類依然還會去吃老虎,正是因為如此,華南虎也處于了瀕危狀态,目前野外的數量大約隻有20隻,且能夠捕食的動物也很少;
第五個就是朱鹮,是一種鳥類動物,被人們稱為東方之珠,20世紀60年代之後就找不到了,直到70年代才在陝西找到7隻;
第六個是揚子鳄,它也生存在長江地區,由于人們圍湖造田,導緻它的數量在急劇減少,很有可能就要消失了,目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第七個是黑頸鶴,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發現,目前在西藏還有一個種群,大概4000隻,這個數量也是瀕危的啊。
中國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哪些它們圖片!
中國瀕臨滅絕的動物有:
一、大熊貓
大熊貓:屬于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着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二、中國大鲵
中國大鲵=:是大鲵屬的一種,俗名娃娃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兩栖動物。是中國特産的一種珍貴野生動物,因其夜間的叫聲猶如嬰兒啼哭,所以俗稱為“娃娃魚”,但它卻并非魚類,而是體形最大的一種兩栖動物。
體長一般為1米左右,最長的可達2米,體重為20-25千克,最大的達50千克。體色随栖居環境色彩而有差異,背面呈棕色、紅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顔色較深的不規則斑點,腹面淺褐色或灰白色。
三、中華鲟
中華鲟:體長平均約40厘米,最長達130厘米,體重最高達600千克。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并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
鲟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它介于軟骨與硬骨之間,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中軸為未骨化的彈性脊索,無椎體,随顱的軟骨殼大部分不骨化。
四、白鳍豚
白鳍豚僅産于中國長江中下遊,是中國特産的一種小型鲸,食肉動物,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有恒定體溫。在20世紀80年代由于種種原因,白鳍豚種群數量銳減,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
五、揚子鳄
揚子鳄,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鳄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在揚子鳄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
所以,人們稱揚子鳄為“活化石”。因此,揚子鳄對于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中國已經把揚子鳄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大熊貓
百度百科—中國大鲵
百度百科—中華鲟
百度百科—白鳍豚
百度百科—揚子鳄
世界的珍稀動物有哪些
1陸生生物類:白腹錦雞白鹳白冠長尾雉白鶴白頸長尾雉白鹮白琵鹭白頭鶴白鹇白枕鶴蒼鷹藏馬雞草鴞草原雕長耳鴞長尾闊嘴鳥長尾鴞赤頸鶴大鸨大绯胸鹦鹉大天鵝丹頂鶴雕鴞蜂鷹高山兀鹫冠斑犀鳥褐鲣鳥褐林鴞褐馬雞黑長尾雉黑鹳黑頸長尾雉黑頸鶴黑臉琵鹭黑琴雞黑鹇紅腹角雉紅腹錦雞紅角鴞紅腳鲣鳥紅隼紅胸黑雁花頭鹦鹉花尾榛雞黃腹角雉灰腹角雉灰鶴灰頭鹦鹉金雕卷羽鹈鹕孔雀雉藍翅八色鸫藍耳翠鳥藍馬雞藍鹇栗鸢領角鴞綠皇鸠 2水生生物類揚子鳄:又稱鼍<tuó>爬行綱,我國特産珍稀動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産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鳄護巢性強。大鲵:娃娃魚,兩栖綱,世界最大的兩栖類,我國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金絲猴:靈長目,肩批金黃色長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樹林中,樹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我國特産珍稀候類。 3兩栖類:阿魯巴島響尾蛇菲律賓鳄古巴地鬣鱗蜥河水龜黑凱門鳄黑軟殼龜角龜庫萊布拉島安樂蜥拉爾山谷蝰蛇魯德島石龍子孟加拉巨蜥日壁虎聖埃斯特萬島黑叩壁蜥太平洋橄榄鱗海龜兄弟島楔齒蜥牙買加水蟒耶羅島大蜥蜴印度鳄印度蟒中國短吻鳄中國大蝾螈
中國有哪些野生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有:大熊貓、華南虎、中華鲟、野牦牛、中華秋沙鴨等等。
1.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于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着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于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态下可以超過30歲。
2.華南虎
華南虎拉丁學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廈門虎,南中國虎)。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亦稱“中國虎”,華南虎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較長,胸腹部雜有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黃色并布滿黑色橫紋。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條紋,條紋的間距較孟加拉虎、西伯利亞虎的大,體側還常出現菱形紋,在亞種老虎中體型較小。
華南虎以草食性動物野豬、鹿、狍等為食,是中國的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色物種名錄極度瀕危,在野外已滅絕。
3.中華鲟
中華鲟(學名:Acipenser sinensis):體長平均約40厘米,最長達130厘米,體重最高達600千克。[1]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并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
鲟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它介于軟骨與硬骨之間,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中軸為未骨化的彈性脊索,無椎體,随顱的軟骨殼大部分不骨化。尾鳍為歪尾型,偶鳍具寬闊基部,背鳍與臀鳍相對。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狀鱗,腸内具螺旋瓣,肛門和洩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輸卵管的開口與卵巢遠離。
4.野牦牛
野牦牛(拉丁學名:Bos mutus),是家牦牛的野生同類,四肢強壯,身被長毛,胸腹部的毛幾乎垂到地上,可遮風擋雨,舌頭上有肉齒,兇猛善戰。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為青藏高原特有牛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間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種環境中,是食草動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5.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學名:Mergus squamatus)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俗名鱗脅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雄鴨頭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鏡;頭頂的長羽後伸成雙冠狀。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
出沒于林區内的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分布于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主要栖息于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中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華秋沙鴨
百度百科-野牦牛
百度百科-中華鲟
百度百科-華南虎
百度百科-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