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 怎麼死的(霍去病怎麼了)

biang 中華百科 697

本文目錄

  1. 一代名将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
  2. 古代霍去病怎麼死的
  3. 霍去病怎麼死的

一代名将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

霍去病作為一代名将,與霍去病同一時代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霍去病死後的葬禮描述的十分詳細,從送葬隊伍的出身來曆到他們的衣着打扮,再到墓的形狀,甚至連谥号的意義都做了解釋,但卻沒有一個字提及為什麼這個威名赫赫的無敵戰将會在風華正茂之時早卒。今天勇哥來告訴你霍去病的死因。

一個年僅23歲,統領千軍萬馬的天之驕子,一個帶領800鐵騎,就能在匈奴腹地橫行無忌的骠騎将軍,就這樣死了。17歲兩出定襄、19歲三征河西、21歲縱橫漠北。縱觀中國軍事史,如此年紀就獲得如此戰績的,唯此一人。

對于他的死曆史上一般有3種說法:

1.據說是在漠北之戰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因此水源區産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處飲食了帶有瘟疫的水,而後病倒。可霍去病死在元狩六年,漠北戰後2年。什麼瘟疫得病後2年之久才發病死人,而且霍去病還凱旋而歸在京城待了很長時間。

2.因為他殺死李敢,而漢武帝為庇護他讓他去朔方城避避風頭,在他前往朔方的途中感染了瘟疫而死。這到有可能,可瘟疫一般是大規模傳播的,但這次曆史提及病死的似乎隻有霍去病一人。

3.在漠北決戰中他身先士卒十分骁勇,但遭人冷箭因而身受重傷,大軍為隐瞞此事将霍去病偷偷送回長安,但醫治無效死亡。這肯定不對,前面說過,漠北決戰是2年前的事了。而且相信霍去病的手下也不敢瞞報,大軍決戰主帥受傷,什麼人敢瞞報。況且漢武帝是什麼人,真出了這事能瞞的過去嗎?

事實上,霍去病的死不那麼簡單,是個陰謀,他是被人謀害死的。而能做到這一點的,隻有一人,就是他的伯樂,功在千秋的漢武帝。

為什麼劉徹會痛下殺手?原因有兩個。

一:防止太後專權,防止衛氏坐大。我們看一下曆史就會發現,漢朝陰盛陽衰。從大漢第一個太後呂後開始,皇帝一死皇太後就開始專權。劉徹自己,早期要看老太後窦氏的臉色行事,後來又要和自己的母親王氏鬥法。所以劉徹對太後專權深惡痛絕,而他自己做的更絕:剛立了太子,就立刻把太子的母親鈎弋夫人拖出去砍了。而霍去病死時衛氏一族,可謂是權傾一時。此時霍去病又做了一件極其愚蠢的事,犯了劉徹的忌諱。

二:犯忌殺李敢。漠北大戰,李敢的父親“飛将軍”李廣跟随衛青。後因為在沙漠中迷路延誤軍情,李廣憤而自殺。回來後李敢覺得自父親死的冤枉,認為是衛青逼死了父親。于是跑去理論,最後還用劍打傷了衛青。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聽說此事以後非常的生氣,所以就再一次漢武帝組織的打獵活動中把李敢給殺了。霍去病殺李敢也太冒失了,就算李敢打傷了衛青,也應該有漢武帝出面處理此事,面對一個政府高官,霍去病處于私憤,說殺就殺,他置朝廷于何地,置漢武帝于何地?再往後想想,現在霍去病為了衛青的一點小傷就敢殺政府官員,那要是漢武帝百年之後,他還不得造反?漢武帝這麼出色的政治家,不會不做出反應。

霍去病的死,最大的獲益者就是漢武帝。霍氏與衛氏在霍去病死後便徹底的劃清了界限,衛家遭遇空前的危機,漢武帝就這樣坐看衛家覆滅,成了最大赢家。

古代霍去病怎麼死的

前117霍去病病逝,年僅24歲。漢武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由披鐵甲的官兵列隊将靈柩護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東,葬于外形仿祁連山狀的高大墓中,墓前還有漢武帝為表彰其戰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圓雕石刻。上書其座右銘:“匈奴末滅,何以家為!”李白《樂府詩胡無人》寫道:“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将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虎劍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漠北大戰後,雙方均受損傷,匈奴遺使和親,漢朝派任敞出使,與匈奴談條件。然而匈奴不僅不接受漢方的條件反而扣留使者任敝,于是武帝決心發動又一次的對匈戰争。“漢方複收士馬”,積極的備戰。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身為主将的霍去病突然去世,這次很可能徹底摧毀匈奴勢力的第二次漠北大戰夭折了。

霍去病的突然離世,對漢匈雙方來說都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關于霍去病的死,朝廷肯定會對外公布一個死因,否則怎麼向即将出征的将士們交待。然而司馬遷居然将此遺漏掉了,他不厭其煩的詳述霍去病的葬禮,卻單單漏掉了最關鍵的主因,簡直是不分輕重之至。

縱觀司馬遷論述漢匈戰争的情況也大抵如此,他從底層收集了很多消息,但是這些消息大多隻是膚淺的,瑣碎的。真正對戰争起作用的決策謀略和大政方針司馬遷沒有記下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分輕重,偏激狹隘。

然而這并不是司馬遷選擇的結果,相反,這是他沒有選擇的結果,他根本沒有獲知這些重要消息的途徑,所以隻能從最底層最表面的現場入手去記錄曆史。說到底,司馬遷在當時隻是一個普通人,不是萬能的,他隻是站在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角度來叙述那段風起雲湧的曆史。隻能記輕,無法寫重,因為很多重要的事,隐諱的事根本不是他這個小人物所能得知的。

兩千多年過去了,後人似乎就更無法得知了,霍去病之死已成了千古之謎!

然而後世卻又忍不住對霍去病之死做出了種種猜測,最有分量的便是病死之說。

此說最早出自西漢時的褚少孫,他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補記,借霍光之口說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麼病,沒有記載。

這段話出自霍光上奏給皇帝的奏折,有案可查,褚少孫也沒必要說謊,所以基本上可信的。這也就是說,官方說法是病死。

然而霍去病是一員縱橫沙場的武将,能騎善射,在戰場上經常是一馬當先,身體素質過硬,不可能體弱多病;23歲正是風華正茂之時,身體還處于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積勞成疾;若是有瘟疫,為何沒有大面積蔓延?為何随同他一起征戰漠北的将領沒有染上?為何潛伏期會長達兩年?

病死之說很難令人信服,何況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馬遷為什麼不記?他為什麼記了那麼多細節卻漏掉這個主因?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病死之說隻是一個托詞,在當時根本就沒有人相信,司馬遷也不例外。他本着對史實負責任的态度,不将虛假的死因寫在他的史書上。然而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去探究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所以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空缺。

如果霍去病是非正常死亡,那麼是誰殺了他?為什麼要殺他?朝廷又為什麼要掩飾?

翻開史記,千頭萬緒,仿似一團亂麻,無從下手,很多地方都解釋不通。然而,如果能夠找出一條主線,是否就可以将這團亂麻理清楚呢?

答案是肯定的,當一個長期被忽視的重要人物浮出水面後,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這個人就是衛太子劉據。

之所以忽視他,是因為霍去病去世時,衛太子年僅十二歲,還隻是一個孩子,智力有限,能力有限,幹不出這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但是别忘了,這個孩子并不是孤立的,他代表的是一大群與他利益休戚相關的衛氏家族的利益,他代表的是圍在他身邊的太子少傅、太子太傅等等一系列想從他身上撈取好處的政客的利益。

在這裡有必要将太子與衛氏的關系做一下澄清。太子與衛氏休戚相關,俱為一體,太子需要衛氏的勢力來扶持,衛氏需要太子的地位來鞏固。

武帝後期也許很想将太子與衛氏分開,他不希望太子過多的依靠外戚,所以做了很多努力來打壓衛氏,想讓太子獨立。但事實證明太子與衛氏根本就分不開,他們也不想分開,在這種情況下,太子與衛氏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撥開迷霧的主線就是太子與整個衛氏集團的利益。

讓我們先看看霍去病去世前後的幾件史實。

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戰,李廣自殺,李敢刺傷衛青。武帝暗中尊霍抑衛。

公元前118年,李廣從弟丞相李蔡坐侵陵園,自殺,太子少傅莊青翟繼任丞相。霍去病射殺李敢。

公元前117年,三月,霍去病一再請劉徹立三皇子為王。四月,冊立三王,武帝寵姬王夫人病死。九月,霍去病死。

公元前116年,衛青長子衛伉因矯诏罪被削去侯爵。

公元前115年,禦史大夫張湯被丞相莊青翟以及他手下的三長史陷害,自殺,武帝處死了莊青翟以及三長史。太子太傅趙周繼任丞相。

短短的幾年間,朝廷發生了激烈的震蕩,死了兩個丞相,一個大将,一個禦史,分封了三個諸侯王。無論是内朝外朝都出現了很大的人員變動,這裡面包含了複雜的政治鬥争,充滿着血腥味。

在這一系列變故中惟一得到好處的是太子,也就是衛氏集團。

讓我們就以下幾點來分析當時的情況:

一,漠北大戰後武帝為何尊霍抑衛,以及霍去病與衛氏的關系。

漠北大戰後,霍部得到了極高的封賞,衛部曰漸裒落,一個如曰中天,一個曰薄西山,照此發展下去,霍去病大有取代衛青之勢。衛霍之間在利益上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衛青為人謙恭有禮,溫和大度,對家人重情,對朋友重義。看看漠北大戰時他身邊的将領就可知其為人,公孫敖是他的救命恩人,公孫賀是他的大姐夫,曹襄是他的繼子,李廣是皇帝派給他的……

這就是他的個性,不管是對親人還是朋友,從來不會說不。他的身上承載着太多的家族利益,是衛氏家族最理想的保護神。

反觀霍去病,他用人完全是另一種風格,他的得力手下幾乎全是匈奴降将,選的将士都是能騎善射的低級軍官,一切隻着眼于戰場,沒有一個沾親帶故的親友,沒有一絲人情可講,甚至連一向由皇帝指派的裨将都可以拒絕不要。

這種方式保障了他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但是他卻失去了以衛氏為首的皇親國戚以及世家貴戚們的支持。

霍去病的崛起,得利的全是外人,衛氏家族沒有得到絲毫的好處。可以說,霍去病雖然出自衛氏的分支,但他并不代表着衛氏的利益。

武帝為什麼要暗中尊霍抑衛?就是因為霍去病是一個孤立的個體,地位再高也是皇帝賜予的,他沒有形成一個利益群體,跟着霍去病而獲得榮華富貴的都是底層之人,大多數還是匈奴人,這些人在朝中沒有任何勢力,所以霍去病根本沒有拉幫結派的可能,不構成政治威脅。

然而衛青不同,衛青雖然一直謹小慎微,但是他的身上擔負着太多人的利益,這些人彙聚在一起,勢力十分龐大,武帝必須想辦法扼制他,采取的手段便是以霍制衛。

當霍去病作為大将軍的一個部将而獲封侯時,他是衛氏家族的一個錦上添花者,當他威脅到衛氏的保護神衛青的地位時,他便是整個衛氏的敵人。

如果說漠北大戰後,衛青面臨的是衆叛,霍去病面對的則是親離。衛氏家族的得利者是絕對不願意看到霍去病取代衛青地位的,他們會拼盡全力保住衛青。

霍去病怎麼死的

關于霍去病的死因,大體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常年征戰,餐飲無律,勞累過度,身體透支,自然而亡。

二、瘟疫而死:當年霍去病征服匈奴時,實行三光政策,其一就是殺光匈奴賴于生存的馬、牛、羊等。單于依時中行之計,将所有死亡的牛、馬、羊等物,故意丢棄在上遊水源處,滋生細菌,污染水源,霍去病是喝了此水,中毒而亡。

元狩四年,漢武帝又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深入漠北。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殲敵7萬餘人,得勝後乘勝追擊,領兵殺到了狼居胥山,并在此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祭天儀式。

這一仗過後,匈奴再也找不回曾經的氣勢,漢朝也因此掌握了對匈戰争的主動權。回朝後,衛青、霍去病被漢武帝加封為大司馬,代替太尉之職名正言順地接管日常軍務。

霍去病一生四次領兵攻打匈奴,總共殲敵11萬人,每一仗都是以少勝多,全勝而歸。元狩六年,年僅23歲的霍去病便離奇去世了,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下令将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