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黃帝陵的簡介
黃帝陵古稱“橋陵”,是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曆史上最早舉行黃帝祭祀始于秦靈公三年(前422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專祭黃帝”。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以來,橋山一直是曆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漢代至今的各類文物。
中華民族祭祀黃帝陵廟的活動,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開始了。從孔子,孟子的文章中和他們與學生對話語錄中,已經得到證實。據《呂氏春秋·安葬篇》、《七國考》、《山海經》這些古史書籍記載:“墓設陵園”在秦代開始形成一種制度。
黃帝陵園最早建于秦代。秦統一六國後,又規定天子的墳墓一律稱作“陵”,一般庶民墳都稱作“墓”。漢代又規定天子陵旁必設“廟”。
劉邦建立大漢後,漢朝初期就在橋山西麓建起“軒轅廟”。唐代宗大曆五年至大曆七年,對軒轅廟進行了曆時二年重修擴建,并栽植柏樹一千一百四十株。
擴展資料:
特色景點
1、黃帝陵龍馭閣
位于黃帝陵後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黃帝“馭龍升天”,也是遊客登高遠眺,觀看橋山全貌及周圍古城與山川形勢的最佳地點。
2、誠心亭
該亭面闊五間,進深一間,面積約85平方米。歇山頂上,灰布闆瓦與筒瓦緊緊相扣,前檐施勾頭滴水,四邊無牆,欄額下為花格裝飾,旋子彩繪。
亭前東南側有一磚砌壁,上書簡介:“曆代帝王将相、墨客騷人,現代政府官員、社會名流、同胞華僑、外籍華裔,谒拜黃帝時,先要在誠心亭整衣冠,備禮品,平靜心情,消除雜念,然後緩步進殿,頂禮膜拜”。
3、漢武仙台神
行到盡頭,便步入漢武仙台神了。陵園四周,順依山勢,修有綿亘不絕的青磚圍牆,高1.6米,塗以紅色,象征至尊至偉。牆頭為紅椽綠瓦,古色古香。整個陵園,南北約210米,東西約72米。陵園門有兩個,分立漢武仙台東西兩側。
從東門進入陵園,走不了幾步,左側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築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書“漢武仙台”四字,為明代嘉靖七年閏七月所立,落款為“池南唐琦書”。此台始建于元封元年。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黃帝陵
中國目前已經發掘的帝陵有哪些
1、黃帝陵
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寝,是《史記》唯一記載黃帝陵,為中國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相傳黃帝禦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位于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号稱“天下第一陵”。
山體渾厚,氣勢雄偉,山下有沮水環繞。山上有八萬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蔥蔥。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牆,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為黃帝“馭龍升天”之處。在前為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
2、長陵
1970年—1976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長陵進行了全面的勘查,發現了大量的實物遺存。長陵由黃土夯築而成,覆鬥形,至今仍高達33米。根據測量,墓冢的底部東西寬153米,南北長135米;墓冢頂部東西寬55米,南北長35米,與史籍記載相近。
3、清孝淩
孝陵在清代皇家陵寝中比較特殊,其中所埋葬的清世祖及其兩位皇後全部采用的是火葬,所以在地宮中僅留有三個骨灰壇,而且清世祖生前明确表示不要厚葬,加之地宮的防禦嚴密,這使得清孝陵成為在民國時期清東陵唯一一個保存完好的皇陵。
該陵始建于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曆時三百三十多年,在自然力及人力的破壞下已經相當殘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批準,于1991年至1993年進行了全面的維修,從而又以健康的風姿展現在世人面前。
4、泰陵
清西陵裡雍正的泰陵最為引人注目,不在于它在清西陵是首陵,規模最大。而是在于雍正究竟是不是金頭入葬,究竟是不是被刺殺而死。在1975年清理了清東陵乾隆地宮以後,學術界不斷鼓吹要求發掘泰陵,而且泰陵寶城琉璃影壁舊有盜洞一個,泰陵地宮一直被認為早就被盜。
1980年,國家文物局批準對泰陵地宮進行清理發掘。1980年4月8日,正式發掘泰陵地宮,河北省,保定市和易縣文物局的頭頭們親臨現場指揮。大批媒體雲集泰陵。上午9點,發掘開始,在沿着盜洞口下挖了兩米以後,發現下面是原封土,盜洞隻挖了兩米,泰陵沒有被盜過。
5、漢魯王墓
漢魯王墓共有漢墓八座,均依山開鑿,墓門皆向南,東西并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谷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墓内由前至後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四墓共葬車12輛,馬50匹,車馬飾器368件。漢魯王墓依山開鑿,工程浩大,在中國北方地區較為罕見,對漢代王陵制度及魯地的曆史和文化的研究極具意義。
看看著名的中國古代十大帝王陵墓都有哪些
1.黃帝陵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位于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相傳黃帝禦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号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曆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直是曆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
2.乾陵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裡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公元684年,曆時23年才修建完成。
3.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遺産,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陝西省西兆世咐安市臨潼區骊山腳下。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修建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曆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布置仿秦都鹹陽,分内外兩城。
4.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嫔、一位太監。
5.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規模不算大,占地約5.5公頃,但頗有特色。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現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6.漢陽陵
漢陽陵,又稱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後王氏同茔異穴的合葬陵園,位于今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鹹陽原上。始建于公元前153年,修建時間長達28年。現已建成漢陽陵博物館,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7.清東陵
清東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首要的帝王族純後妃陵墓群,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築。共建有皇陵五座以及東(慈安)、西(慈禧)太後等後陵四座、妃園五座、公主陵一座。
8.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約30公裡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圓53平方公裡的陵區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9.漢茂陵
漢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裡的興平市(原興平縣)城東北南位鄉茂陵村。公元前139年—前87年間建成,曆時53年。茂陵封土為覆鬥形,現存殘高46.5米,墓冢底部基邊長240米,陵園呈方形,邊長約420米。
10.橋陵
橋陵位于陝西渭南市蒲城縣城西北15公裡的豐山返滾。豐山據記載叫金幟山,亦稱金栗山和蘇愚山。當地人們依其展翅欲飛的天然形勢,稱它為鳳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