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怎麼比喻30字(紅色怎麼比喻30字的句子)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銘記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小故事30字急急急
  2. 30字的《紅色娘子軍》故事梗概
  3. 誰有關于馬的小故事30字内
  4. 紅色故事簡短30字

銘記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小故事30字急急急

巍巍祁連山,英雄埋骨處。冬季的河西走廊,天高雲淡。來到張掖市高台縣,可以看到,盡管是寒冬季節,這裡的紅色旅遊熱度卻不減。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西路軍紀念碑巍峨聳立,“紅軍西路軍烈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紀念碑文讓人動容。

盡管天寒地凍,來到這裡參觀的人們心頭是熱的:他們或是駐足沉思,或參觀學習、或重溫入黨誓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開展黨日活動。“從8月下旬到現在,參觀人數達已達33萬人次,與往年同期相比,增長約31%。

進入12月份以來,高台縣紅色旅遊進入淡季,但日均參觀人數仍在300人左右,與往年相比增長約50%。”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館長朱德忠說。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總部及五軍、九軍、三十軍共兩萬一千八百餘将士,奉中革軍委命令西渡黃河,執行甯夏戰役計劃。十一月,組成西路軍轉戰河西走廊。

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同敵人進行殊死搏鬥,曆時半年之久,殲敵兩萬五千餘人,有力地策應了河東紅軍的戰略行動,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西路軍精神永垂不朽!”

“穿紅軍衣、聽紅軍史、走紅軍路、繞紅軍林、吃紅軍飯”。張掖市、高台縣在主題教育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發揮資源優勢,做活做大紅色文化與旅遊産業深度融合文章。

目前,張掖市正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摸排調查,全面掌握資源分布和文物留存情況,啟動紅西路軍史料征集、挖掘、管理和使用工作,切實保護好傳承好紅色文化資源。

同時着力打造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為基地,以紅西路軍高台幹部學院、紅西路軍研究中心、國防教育科普園、紅西路軍主題公園、複原血戰高台場景等為闆塊的“1+8”紅色文化旅遊大景區項目,推動紅色文化與旅遊産業深度融合發展。

關于銘記長征精神的句子:

1、一次次的絕地逢生,一次次的轉危為安,當4支紅色大軍在70年前的那個十月勝利會師的時

,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這些紅色戰士,不僅譜就了長征這樣舉世罕見的偉大史詩,而且鑄就了無與倫

的精神豐碑。

2、這,就是長征精神——就是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

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

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

緊緊依靠人民群衆,同人民群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3、一邊是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一邊是惡劣到極點的自然環境和匮乏的物資供應,紅軍之所以能

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堅持行軍和戰鬥,直至取得最後勝利,靠的就是這種精神。

30字的《紅色娘子軍》故事梗概

故事取材于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海南島瓊崖縱隊娘子軍的事迹,展現了那個特殊曆史年代一群女性為争取解放而流血犧牲的動人故事。

1931年5月1日創建于樂會縣第四區革命根據地。1931年5月的一天,在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畔一個椰林環抱的小山村裡,“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特務連”召開了成立大會。100多位窮苦的農村女孩子,為反抗封建壓迫和争取男女平等,在共産黨組織領導下,勇敢地拿起了槍。她們在中共瓊崖特委領導下,出色地完成了保衛領導機關,宣傳發動群衆等項任務,并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在伏擊沙帽嶺、火攻文市炮樓、拔除陽江據點及馬鞍嶺阻擊戰鬥中,不怕犧牲,英勇殺敵,為瓊崖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但不幸的是,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海南島上,這支娘子軍部隊後來遭到國民黨正規軍“圍剿”,喋血馬鞍嶺。戰鬥中,二班的8名姐妹留下斷後,直至彈盡糧絕,全部犧牲。不久,海南紅軍主力作戰失利,娘子軍被迫解散,散落于民間。紅色娘子軍的精神實為婦女解放運動之旗幟,海南人民之光榮,娘子軍革命精神永存!

1994年,瓊海市的娘子軍還有84人,可到了2001年就隻剩下23人了,而現在隻剩下了14人!”用嘉賓龐啟江(陽江鎮廣電文化站站長)的話說,人一個個減少下去,但她們的精神要想辦法保存下來。

誰有關于馬的小故事30字内

與馬有關的曆史故事

⒈千金買骨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内亂,臨近的齊國乘機出兵,侵占了燕國的部分領土。

燕昭王當了國君以後,他消除了内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土地。雖然燕昭王有這樣的号召,但并沒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個叫郭隗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位國君,願意用千金買一匹千裡馬。可是3年過去了,千裡馬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奮勇請求去買千裡馬,國君同意了。這個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可是,等他趕到這一家時,馬已經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買了馬的骨頭,回去獻給國君。國君看了用很貴的價錢買的馬骨頭,很不高興。買馬骨的人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并不是欺騙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3匹千裡馬。

郭隗講完上面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裡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燕昭王認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厚的俸祿。并讓他修築了“黃金台”,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幹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表示願意幫助燕昭王治理國家。經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于強盛起來,終于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占領的土地。

現在,河北易縣和定興搭界處,有一個金台陳村。據說這個村就是當年燕昭王修築黃金台的地方。

⒉孫膑賽馬

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用言辭打動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覺得此人不同凡響,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将軍田忌賞識他并像對待客人一樣禮待他。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膑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于是孫膑對田忌說:“您隻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并答應了他,與齊王和諸公子用千金來賭勝。比賽即将開始,孫膑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拿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三場比賽完後,田忌一場不勝而兩場勝,最終赢得齊王的千金賭注。于是田忌把孫膑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後,就把他當作老師。

指鹿為馬

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專政,他們為保住自己權勢,假傳“聖旨”,令本應繼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兒子扶蘇自殺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趙高做了宰相高職,想伺機再推倒胡亥篡奪皇權。趙高狡猾陰險,他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為了測試各個官員對他的态度,一日,趙高拉來一隻鹿,當着衆大臣的面對胡亥說:“陛下收下這隻卑臣千方百計尋得的好馬吧!”胡亥笑道:“丞相是否搞錯了?你拉來的是一隻鹿哇,哪裡是良馬?”趙高并不理會皇帝的話,卻仔細觀察周圍人的反應,有人跟着趙高随聲附和,有人卻說真話指出是鹿非馬。結果,說真話的陸續都被趙高設計殺害了。從此,留下“指鹿為馬”成語。

⒊塞翁失馬

”是一則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間訓》。它是為闡述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倚伏觀服務的。

⒋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别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裡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臯,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臯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臯看重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裡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⒌老馬識途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齊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國,被敵軍騙到了沙漠地帶。看看天晚,但見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慘霧,冷凄凄數群啼鬼,亂飒飒幾陣悲風。管仲說:“久聞北方有旱海,是極厲害之處,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傳令收軍,帶來火種,遇風即滅,吹之不燃。随行軍士,各各敲金擊鼓,一來以屏陰氣,二來使各隊聞聲來集。管仲見山谷險惡,急教尋路出去,卻東沖西撞,盤盤曲曲,全無出路。管仲說:“我知道老馬識途,老馬多從漠北而來,可擇老馬數頭,觀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馬數匹,縱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⒍漢血馬

漢血馬以前脖子流出的漢有紅色物質,像流血一般,故稱之。中國古代稱為「大宛馬」、「兩極天馬」,現稱為「阿哈馬」。二千年前,世界馬種處于原始土種狀态,中亞土庫曼斯坦幹旱少雨的沙漠綠洲中,已曾有十分優秀的快馬——漢血馬。張骞出塞發現了漢血馬。當張骞向漢武帝彙報大宛馬後,武帝便命張骞帶百餘人的使團去了大宛國(今土庫曼斯坦)求馬,帶一尊黃金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換回大宛馬。結果大宛國不允,歸途中漢使被殺,金馬遇劫,大宛國是一封閉小國,并不知中國的強大,此種行為使漢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馬的決定,從此爆發了兩次大宛馬戰争。李廣利将軍率兵數萬人首次懲罰失利,第二次大獲全勝,大宛國獻出三千匹馬給漢朝,二次戰争始得大宛馬,可見漢朝重視馬匹到何種程度。當今純血種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漢血馬血統,而今漢血馬是最長壽馬,可活到二十三歲。

⒎秦瓊賣馬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傑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着他心愛的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的二賢莊去賣。

秦叔寶将黃膘馬拴在莊南大槐樹下,二賢莊莊主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隻是眼下窮困潦倒,羞于顔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随即修書一封托交叔寶,并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内,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王伯當。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尋找秦叔寶。後來兩位英雄終得相識,單雄信盛情款待,讓叔寶在二賢莊精心養病八個月。離别時單雄信為其黃膘馬配上了金镫銀鞍,并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随後二人在推翻随王朝的農民起義中同仇敵忾,為起義軍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唐朝興起後,秦瓊終身保唐,單雄信則抗唐到底。盡管單、秦二人後來分道揚镳,但患難中結下的兄弟情誼始終如故。<<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潞州知遇之恩。

⒏九方臯相馬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紀大了,您的家裡有能相馬的人嗎?"伯樂回答說:"好馬可以從外貌、筋骨上看出來,但千裡馬很難捉摸,其特點若隐若現,若有若無,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我可以告訴他們什麼是好馬,但沒有辦法告訴他們什麼是千裡馬。我有一個朋友,名字叫九方臯,他相馬的本領,不比我差,請您召見他吧!"秦穆公于是召見了九方臯,派遣他去尋找千裡馬。

三個月之後,九方臯回來了,向秦穆公報告說:"千裡馬已經找到了,在沙丘那個地方。"穆公問他:"是一匹什麼樣的馬呢?"九方臯回答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派人去取,結果是一匹公馬,而且是黑色的。秦穆公非常不高興,于是将伯樂召來,對他說:"真是糟糕,你讓我派去的那個尋找千裡馬的人,連馬的顔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來,又怎麼能知道是不是千裡馬呢?"伯樂長歎一聲說道:"他相馬的本領竟然高到了這種程度!這正是他超過我的原因啊!"

⒐王亥馴馬

馬,原是一種野生動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人們過着遷徙不定的遊牧生活。傳說有一次,黃帝的部下捕獲了一匹野馬,每當人們接近它時,它就前蹄騰空,昂頭嘶鳴,或把後腿崩起,但它并不傷害人和其它動物,隻以草為食。當時人們都還不認識這種動物,便把黃帝請來辨認。黃帝觀察很長時間,也未能認出是什麼動物,隻讓大家不要殺掉,派馴養動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欄先把它圈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王亥發現欄杆外邊又來了幾匹這種紅色的野馬,它們對着欄杆内的那匹野馬叫個不停,不肯離開。過了一天,王亥把木欄門打開,不料外邊的好幾匹野馬一下子都沖進木欄,和圈在欄内的野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陣,然後又都卧了下來。王亥把欄杆門關住,用割來的草喂它們。過了不長時間,其中一匹馬突然生下了一隻小馬駒。王亥高興極了。消息傳開,人們也都紛紛前來觀看。這些野馬和人接觸的時間一長,好像發現人類并不想傷害它們,所以在人面前也不驚慌,變得十分溫順。特别是小馬駒,很喜歡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過馬後,牽出一匹性格溫順的馬,縱身跳上馬背。馬一受驚,猛地四蹄騰空飛奔起來,把毫無精神準備的王亥一下子抛下來跌了個仰面朝天。等王亥從地上爬起來,馬已跑得很遠了。王亥站起來望着越跑越遠的馬,心裡十分着急,以為它再也不會回來了。正要往回走,不料,這跑得很遠的馬,又扭頭跑回來了。王亥高興極了,忙把馬引進欄杆内圈好。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桑樹皮擰成一條繩子,把馬頭綁好,慢慢牽出來。然後又跳上馬背。馬仍像頭一次一樣,四蹄騰空,飛奔起來。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訓,一隻手緊緊抓住綁在馬頭上的繩子,另一隻手又緊馬鬃,任憑馬怎麼飛跑,王亥總是不松手。跑了一陣後,馬的速度減慢下來,直到馬不再跑時,王亥這才勒過馬頭,緩緩地騎着回去。

王亥騎馬成功後,一下子轟動了許多人,風後、應龍、常先、大鴻等前來觀看,很快黃帝也知道了。應龍是黃帝身邊的一員大将,對騎馬當然更感興趣。他積極協助王亥馴馬,練習騎馬。就在這時,一件不幸的事發生了,一天清早,王亥、應龍起來練馬,忘記把欄杆門關上,一隻老虎乘無人時闖進圈裡,把可愛的小馬駒咬死,正張口要吃的時候,被人們發現了。老虎來不及吃掉小馬駒,跳出欄杆逃走了。王亥和應龍一見小馬駒被老虎咬死,氣得快要發病,立刻帶上弓箭,騎上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們一口氣奔跑了幾十座山。終于找到了這隻老虎。兩人看準目标,連發幾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應龍又騎在馬上順便射死了幾隻鹿。不料他們的行動,引起了風後的注意。風後一向智多謀廣,他腦子一動,便對黃帝說:“既然騎在馬上能追老虎,能射殺野獸,那麼,打仗時能不能也騎在馬上,追殺敵人?”風後建議黃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獵的人,今後出外打獵,一律不許射殺野馬。凡能捉回野馬者,給予獎勵。”黃帝不僅同意這個建議,而且自己也開始練習騎馬。他命應龍、王亥對捉回來的200多匹野馬要精心飼養,進行訓練。應龍專門挑選200多名精幹的小夥子,每天從早到晚,既馴馬,又練人。經過兩年多的訓練,中華民族最早的一支騎兵就這樣誕生了。這支騎兵在後來的涿鹿大戰中起了重大作用。

⒑老骥服鹽車而上太行

《戰國策·楚策四》:“夫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噴,仰而鳴,聲達于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喻指人才處與困境中。

⒒按圖索骥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麼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着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癞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裡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癞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裡馬,隻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着感歎道:“所謂按圖索骥也。”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⒓馬革裹屍

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元勳,他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被封為伏波将軍。

馬援回到京城洛陽,大家都來向他祝賀,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官員。馬援對孟翼說:“為什麼先生不說些指教我的話,而一味誇獎呢?”孟翼不知如何應對。馬援說:“漢武帝時的伏波将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的土地,他的封地隻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将軍小得多了,封地多達三千戶。賞大于功,先生為什麼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烏桓還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求當個先鋒,作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隻用馬的皮革裹着屍體就行了(馬革裹屍),怎麼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孟翼聽了由衷地佩服。

一個月後,馬援又奔赴北方前線。63歲時馬援病死在軍中。

紅色故事簡短30字

1、黃繼光奉命反擊占領597.9高地。戰鬥中,兩位戰友陣亡,黃繼光身上也中了4槍,他昏了過去。機槍聲把他驚醒,他頑強地爬到槍口旁邊,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當場陣亡。

2、紅色故事,一般是說抗日和内戰時的故事。比如八路軍,農民翻身,國内戰争時期、創建新中國等等相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