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神農架蛇類有哪些(湖北神農架蛇類有哪些動物)

biang 中華百科 676

本文目錄

  1. 受保護的野生植物有哪些
  2. 我國受保護野生動植物分别有哪些
  3. 湖北常見的蛇有哪些

受保護的野生植物有哪些

受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名單有以下這些。

1.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省安圖、撫松、長白三縣交界的白頭山地區。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達20多萬公頃,是我國溫帶森林生态系統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自下而上有4個垂直結構明顯的自然景觀帶。依次是針闊混交林帶、暗針葉林帶、嶽桦林帶和高山冰原帶。長白山的植物多達1400多種,有“溫帶生物資源基因庫”之稱,野生動物有400多種。主要珍稀動植物有東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錢豹、紅松、長白落葉松等。 2.卧龍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西部汶川縣境内。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主要保護西南高山林區自然生态系統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這裡是亞熱帶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由于高山阻擋了太平洋東來的氣流及西風環流,形成終年溫涼濕潤的亞熱帶山地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帶譜。主要珍稀動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小熊貓、白唇鹿、四川紅杉、岷江柏、獨葉草、追齡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1956年被列為我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是全球17個熱帶生态系統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個。該保護區面積為114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常綠季雨林。鼎湖山地處北回歸線南側,熱帶邊緣。北回歸線附近由于受東北信風帶控制,往往形成廣闊的熱帶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風影響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寶庫”。植物有2400多種,動物有250多種。珍稀動植物有木荷、烏榄、格木、子京、蘇鐵、桫鑼、蘇門羚、白鹇等。 4.梵淨山自然保護區位于貴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1986年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當今少有的亞熱帶完整生态系統,面積為4.1萬公頃,主要保護黔金絲猴和珙桐等珍稀動植物。黔金絲猴與大熊描一樣都是第四紀的伴生動物,是名符其實的“活化石”,目前僅在梵淨山林區有100到500隻,對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有很高價值。天然珙桐僅存于我國,在梵淨山的面積最大,因開花時猶如白鴿展翅而被稱為“中國的鴿子樹”。19世紀晚期,它漂洋過海流傳國外,如今成為世界著名的觀賞樹。 5.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位于福建省建陽、崇安、光澤縣境内。198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5.7萬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态系統及珍貴動植物。高等植物有1800多種,鳥類有400多種,蛇類有56種,昆蟲20000多種,被稱為“物種基因庫”、“鳥類天堂”、“蛇類王國”、“昆蟲世界”。主要珍稀動植物有:銀杏、石松、草鹗、厚唇魚、角蛙、麗棘蜥、大平頭胸龜等。 6.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位于内蒙古自治區西林浩特市。1987年被納人世界自然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典型的溫帶草原生态系統,草類資源豐富,牧草優良,是我國和世界的第一個草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代表性植物有:沙地雲杉、藥用植物大針茅、狐芽、冰草、艾蒿、黃芪、甘草等。 7.神農架自然保護區位于湖北省房縣、興山、巴東三縣境内。1989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7.4萬公頃,主要保護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物。神農架以峰、垭、雲、洞、樹,号稱“神農五奇”,其中的樹就是指當地有2200多種高等植物,有的是瀕于滅絕的古老物種,如珙桐、鐵堅杉、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等。動物有570多種,有的動物有奇特的白化現象,如白熊、白蛇、白獐、白金絲猴、白鏖等20多種,目前這些動物的白化原因還是未解之迷。 8.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位于新疆中部,天山東段。199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由天池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科學院阜康荒漠生态站兩部分組成,主要保護瀕危動物(如天鵝、雪雞、雪豹)、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風景區及荒漠綠洲。 9.鹽城自然保護區位于江蘇省鹽城市。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主要保護以丹頂鶴為主的珍禽。這裡由鹽蒿灘、草灘、蘆葦沼澤7萬公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珍稀動物除丹頂鶴外,還有白鹳、白鶴、白肩雕、白頭鶴、白枕鶴、黑鶴、灰鶴、天鵝等。 10.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位于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是我國熱帶生态系統和多種動植物的綜合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的植物在熱帶季風氣候影響下,孕育成為有别于赤道熱帶雨林的季風雨林。這裡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植物幾乎有一半分布在這裡,如1975年發現的高達70多米的望天樹,曾轟動植物學界。動物以鳥類最豐富,有400多種,占全國鳥類總數的1/3。獸類62種,如亞洲象、印度虎、雲豹、小靈貓、懶猴都是稀有動物,特别是白頰長臂猿,是靈長類比較進化的物種之一,且數量稀少,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11.天目山自然保護區位于浙江省臨安縣西北的天目山。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區面積達100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态系統。保護區内的植物以“高、大、古、稀”而聞名,如樹齡在1500年以上的銀杏,樹高50多米;胸徑1米多的金錢松及稀有的鐵樹、馬挂木等,都有“大樹王國”之稱。珍惜動物有雲豹、穿山甲、虎紋蛙、樹蛙、蝾螈等。 12.茂蘭自然保護區位于貴州省南部荔波縣境内,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我國亞熱帶乃至世界上同緯度地區殘存下來的、絕無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原生性強又比較穩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統。 13.九寨溝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南坪縣。1997年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6萬公頃,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九寨溝是一條縱深60多千米的山谷,相傳以前有九個藏族聚集的村寨,故名九寨溝。這裡最獨特的是湖光山色,108個湖泊被當地人稱為108海,連接湖泊的是幾十個瀑布,碧湖、紅柳、飛瀑、翠柏,色彩和諧,動靜相宜,渾然天成。 14.豐林自然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省伊春市。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為1.84萬公頃,主要保護原始紅松林。這裡地處大興安嶺東部,離海洋較近,易獲得來自海洋的潮濕空氣,故氣候溫濕。植物有2000多種,其中一半為東亞特有種,如紅松、沙冷杉、臭冷杉、紅皮雲杉等。利用價值最大的是紅松,而其自然生長需100~200年時間才能達到20米到30米高,因而成為豐林的主要保護對象。 15.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位于浙江省平陽縣東南海面。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南麂列島距鳌江鎮30海裡,距溫州市50海裡,距台灣基隆140海裡,陸域面積11.13平方公裡,其中本島7.64平方公裡,由大小52個島嶼組成。列島風光秀麗,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寬廣的大沙岙沙灘,三盤尾的天然草坪,巧奪天工的天然壁畫,風浪雕蝕的奇特礁石,令人神馳的鳥島、蛇島、蜈蚣島、水仙花島各具特色;鄭成功操練水師遺址、摩崖石刻、宋美齡“栖鳳居”等處的人文景觀更豐富了南麂島的曆史内涵。 16.山口自然保護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境内,面積8000公頃,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态系統。本區地處沙田半島的沿海灘塗地帶,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保護區海岸線總和長50公裡,區内分布着發育良好、結構典型、連片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天然紅樹林,有紅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樹等12種紅樹林等12種紅樹林植物,其中連片的紅海榄純林和高大通直的木榄在我國已為罕見。該區具典型的大陸紅樹林海岸生态系統特征,紅樹林中還栖息着多種海洋生物和鳥類,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17.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于甘肅省武都縣和文縣境内。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于甘肅的最南端,地處岷山東端北坡,整個保護區地域呈帶狀,東西長110公裡,南北寬20公裡。自然保護區是1978年建立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等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統。總面積為213750公頃,其中核心區97329公頃,實驗區116420公頃,保護區内森林茂密,物種豐富,是大熊貓分布的最北緣,被譽為岷山東端的物種寶庫。 18.黃龍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松潘縣境内。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黃龍自然保護區與九寨溝毗鄰,是一座絢麗多姿的彩池畫廊。境内花木競秀,藤蘿漫生,碧水清泉,疊瀑滾瀉。海拔2123-3576米處的黃色長坡上,排列着4300餘個迂回曲折,層層嵌砌,珍珠璞玉般的彩池,形如蹄掌,如彎月,如菱角寶蓮,池水深淺各異,深者丈餘,淺者數寸,澄淨無埃。最具魅力的是池水的色彩,時而蕩紅漾綠,潑墨濡黃,時而瀉翠流金,泛青描黛,時而似藍假白,濃淡相宜,雖然活水同源,卻是水色各異,變幻無窮。既是風景名勝區,又是以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自然景觀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19.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位于雲南保山市的隆陽區、騰沖縣、怒江州的泸水縣、福貢縣、貢山縣。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總面積405549公頃,為雲南省目前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位于北緯24°40′-28°30′之間,由北、中、南互不相連的三段組成,南北長約400多公裡。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面積183789.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5.3%;緩沖區面積142611.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5.2%;實驗區面積7914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9.5%。生物走廊帶,怒江範圍内的兩段116480公頃,保山範圍内4916公頃。 20.寶天曼自然保護區寶天曼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内鄉縣,2001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總面積約120平方公裡,主峰海拔1830米,是我國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帶典型的森林生态區。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彙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較完整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區内共有植物2900餘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有29種,省級重點保護26種。由于植物資源豐富,給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已發現的動物種類260餘種,金雕、金錢豹、大鲵、紅腹錦雞。香獐等30餘種動物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此處還有昆蟲3000餘種,僅蝶類就達170餘種,由野生果樹110餘種、野生花卉436種、野菜類植物173種、藥用植物1055種,是我省乃至我國動植物基因庫。寶天曼良好的生态環境區域,主峰地區基本保持着原始森林狀态。 21.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位于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巴林右旗北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保護區距旗政府所在地大闆鎮115公裡,地跨索日嘎蘇木、崗根蘇木、朝陽鄉、罕山林場。東與巴林左期相連,西與林西縣交界,南依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北與錫林郭勒盟接壤。地理坐标為東經118度18分~118度55分北緯43度59分~44度27分,總面積為10.04萬公頃。保護區是中國大興安嶺南部山部景觀的縮影,還是東亞闊葉林向大興安嶺寒溫帶針葉林、草原向森林的雙重過度地帶,也是華北植物區系向興安植物區系的過渡帶,成為聯系各大植物區系的紐帶和橋梁,對研究各大植物區系相互影響、相互交流有重大意義。這裡又是東北、華北、蒙新三區動物區系的交彙點。同時,這裡又是生态交錯帶,可以通過該區生物多樣性變化來研究生物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反響,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護區已成為中——加兩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區發展項目示範區。 22.達赉湖自然保護區位于内蒙古自治區滿洲裡市呼倫貝爾草原西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達赉湖也稱呼倫湖,是我國第五大湖泊,内蒙古第一大湖。總面積為3253平方公裡,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濕地生态系統及其草原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境内水域遼闊,濕地連綿,食餌豐富,是衆多侯鳥栖息的佳境,也是大洋洲及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驿站,保護區内有種子植物448種,魚類30種,獸類35種,鳥類297種(包括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白琵鹭、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8種)。 23.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池市。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五大連池是我國著名的火山遊覽勝地。公元1719一1721年,火山爆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岩堰塞湖。這裡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風光、豐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有療效顯著的礦泉“聖水”,是一個集遊覽觀光、療養休息、科學考察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天然風景名勝區。每年6一9月為旅遊最佳季節。五大連地除五個堰塞湖外,還有許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年齡最小,但體态龐大,景色尤佳,是五大連池中最佳景區。據介紹,五大連池火山噴發從史前203萬年到近代280年,跨越年度很大,獨特的火山地貌格局鑄就了其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态系統。保護區内有植物143科、428屬、1044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47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石竹、鈍葉瓦松嶽桦等。此外,區内的野生動物也十分豐富,有61科、144種,如一級保護動物秋沙鴨、丹頂鶴等。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态系統物種演變提供了重要依據。 24.亞丁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保護區地處著名的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中段,東南與涼山州木裡縣接壤,西鄰鄉城縣并與雲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面積7323平方公裡。其海拔為3750米,境内最高海拔達6032米;屬高原季風氣候,絕大多數時間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自然風光優美,尤以古冰體遺迹“稻城古冰帽”著稱于世。一條悠長奇絕的山路,穿越塵嚣,向天空延伸;一隊隊無比虔誠的朝拜者,不辭辛勞,艱難跋涉,隻為雙腳踏上這塊聖潔之地,奉獻身心地為之叩首。稻城,古名“稻壩”。藏語意為山谷溝口開闊之地。《西康圖經》記載:“光緒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試行種稻,故改名稻成縣,預祝其成功之意。”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在稻城亞丁極目遠跳,天地浩瀚無垠,亂石鋪天蓋地,憾人心魄,1145個高山湖泊散落于嶙峋亂石間,碧藍如玉,景色極為壯觀,因而被譽為“最後的香巴拉”。海子山是一個天然的石雕公園,它以“稻城古冰帽”著稱于世,是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留給人類的古冰體遺迹。海拔3600~5020米,方圓3287平方公裡。站在海子山,極目遠眺,天地無止無境,景象壯觀,憾人心魄。 25.珠峰自然保護區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隅。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保護區覆蓋了西藏定日、定結、聶拉木和吉隆4個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819平方公裡,居民8.2萬人。珠峰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尾葉猴、熊猴、喜馬拉雅塔爾羊、金錢豹、野驢、雪豹、紅胸角雉、黑頸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黑熊、藏雪雞、岩羊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長蕊木蘭、西藏延齡草、天麻、錫金海棠、參三七、長葉雲杉、長葉松等。其中特有種雪豹已被列為珠峰自然保護區标志性動物。 26.佛坪自然保護區位于陝西南部漢中市佛坪縣境内。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佛坪保護區地處秦嶺中段南坡,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其栖息地。保護區面積29240公頃,植被覆蓋率90%以上。保護區内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太白紅杉、秦嶺冷杉、獨葉草等22種國家重點保護珍惜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虎豹、金雕等珍惜國家保護動物。保護區内山清水秀、林海茫茫,奇峰怪石林立,流泉飛瀑随處可見。佛坪保護區物種資源和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是秦嶺大熊貓分布的中心地區,核心區内平均2.5平方公裡就有1隻大熊貓,野生大熊貓密度居全國之首,在保護區内還曾發現棕白色的大熊貓,被稱為“野生大熊貓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

我國受保護野生動植物分别有哪些

1.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省安圖、撫松、長白三縣交界的白頭山地區。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達20多萬公頃,是我國溫帶森林生态系統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自下而上有4個垂直結構明顯的自然景觀帶。依次是針闊混交林帶、暗針葉林帶、嶽桦林帶和高山冰原帶。長白山的植物多達1400多種,有“溫帶生物資源基因庫”之稱,野生動物有400多種。主要珍稀動植物有東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錢豹、紅松、長白落葉松等。 2.卧龍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西部汶川縣境内。1980年初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主要保護西南高山林區自然生态系統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這裡是亞熱帶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由于高山阻擋了太平洋東來的氣流及西風環流,形成終年溫涼濕潤的亞熱帶山地氣候。從山麓到山頂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帶譜。主要珍稀動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小熊貓、白唇鹿、四川紅杉、岷江柏、獨葉草、追齡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1956年被列為我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是全球17個熱帶生态系統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個。該保護區面積為114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常綠季雨林。鼎湖山地處北回歸線南側,熱帶邊緣。北回歸線附近由于受東北信風帶控制,往往形成廣闊的熱帶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風影響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寶庫”。植物有2400多種,動物有250多種。珍稀動植物有木荷、烏榄、格木、子京、蘇鐵、桫鑼、蘇門羚、白鹇等。 4.梵淨山自然保護區位于貴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1986年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當今少有的亞熱帶完整生态系統,面積為4.1萬公頃,主要保護黔金絲猴和珙桐等珍稀動植物。黔金絲猴與大熊描一樣都是第四紀的伴生動物,是名符其實的“活化石”,目前僅在梵淨山林區有100到500隻,對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有很高價值。天然珙桐僅存于我國,在梵淨山的面積最大,因開花時猶如白鴿展翅而被稱為“中國的鴿子樹”。19世紀晚期,它漂洋過海流傳國外,如今成為世界著名的觀賞樹。 5.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位于福建省建陽、崇安、光澤縣境内。198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5.7萬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态系統及珍貴動植物。高等植物有1800多種,鳥類有400多種,蛇類有56種,昆蟲20000多種,被稱為“物種基因庫”、“鳥類天堂”、“蛇類王國”、“昆蟲世界”。主要珍稀動植物有:銀杏、石松、草鹗、厚唇魚、角蛙、麗棘蜥、大平頭胸龜等。 6.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位于内蒙古自治區西林浩特市。1987年被納人世界自然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典型的溫帶草原生态系統,草類資源豐富,牧草優良,是我國和世界的第一個草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代表性植物有:沙地雲杉、藥用植物大針茅、狐芽、冰草、艾蒿、黃芪、甘草等。 7.神農架自然保護區位于湖北省房縣、興山、巴東三縣境内。1989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7.4萬公頃,主要保護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物。神農架以峰、垭、雲、洞、樹,号稱“神農五奇”,其中的樹就是指當地有2200多種高等植物,有的是瀕于滅絕的古老物種,如珙桐、鐵堅杉、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等。動物有570多種,有的動物有奇特的白化現象,如白熊、白蛇、白獐、白金絲猴、白鏖等20多種,目前這些動物的白化原因還是未解之迷。 8.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位于新疆中部,天山東段。199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由天池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科學院阜康荒漠生态站兩部分組成,主要保護瀕危動物(如天鵝、雪雞、雪豹)、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風景區及荒漠綠洲。 9.鹽城自然保護區位于江蘇省鹽城市。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主要保護以丹頂鶴為主的珍禽。這裡由鹽蒿灘、草灘、蘆葦沼澤7萬公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珍稀動物除丹頂鶴外,還有白鹳、白鶴、白肩雕、白頭鶴、白枕鶴、黑鶴、灰鶴、天鵝等。 10.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位于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199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為20萬公頃,是我國熱帶生态系統和多種動植物的綜合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的植物在熱帶季風氣候影響下,孕育成為有别于赤道熱帶雨林的季風雨林。這裡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植物幾乎有一半分布在這裡,如1975年發現的高達70多米的望天樹,曾轟動植物學界。動物以鳥類最豐富,有400多種,占全國鳥類總數的1/3。獸類62種,如亞洲象、印度虎、雲豹、小靈貓、懶猴都是稀有動物,特别是白頰長臂猿,是靈長類比較進化的物種之一,且數量稀少,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11.天目山自然保護區位于浙江省臨安縣西北的天目山。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區面積達1000公頃,主要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态系統。保護區内的植物以“高、大、古、稀”而聞名,如樹齡在1500年以上的銀杏,樹高50多米;胸徑1米多的金錢松及稀有的鐵樹、馬挂木等,都有“大樹王國”之稱。珍惜動物有雲豹、穿山甲、虎紋蛙、樹蛙、蝾螈等。 12.茂蘭自然保護區位于貴州省南部荔波縣境内,1996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是我國亞熱帶乃至世界上同緯度地區殘存下來的、絕無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原生性強又比較穩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統。 13.九寨溝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南坪縣。1997年被聯合國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約為6萬公頃,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九寨溝是一條縱深60多千米的山谷,相傳以前有九個藏族聚集的村寨,故名九寨溝。這裡最獨特的是湖光山色,108個湖泊被當地人稱為108海,連接湖泊的是幾十個瀑布,碧湖、紅柳、飛瀑、翠柏,色彩和諧,動靜相宜,渾然天成。 14.豐林自然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省伊春市。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該保護區面積為1.84萬公頃,主要保護原始紅松林。這裡地處大興安嶺東部,離海洋較近,易獲得來自海洋的潮濕空氣,故氣候溫濕。植物有2000多種,其中一半為東亞特有種,如紅松、沙冷杉、臭冷杉、紅皮雲杉等。利用價值最大的是紅松,而其自然生長需100~200年時間才能達到20米到30米高,因而成為豐林的主要保護對象。 15.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位于浙江省平陽縣東南海面。1997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南麂列島距鳌江鎮30海裡,距溫州市50海裡,距台灣基隆140海裡,陸域面積11.13平方公裡,其中本島7.64平方公裡,由大小52個島嶼組成。列島風光秀麗,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寬廣的大沙岙沙灘,三盤尾的天然草坪,巧奪天工的天然壁畫,風浪雕蝕的奇特礁石,令人神馳的鳥島、蛇島、蜈蚣島、水仙花島各具特色;鄭成功操練水師遺址、摩崖石刻、宋美齡“栖鳳居”等處的人文景觀更豐富了南麂島的曆史内涵。 16.山口自然保護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境内,面積8000公頃,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态系統。本區地處沙田半島的沿海灘塗地帶,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保護區海岸線總和長50公裡,區内分布着發育良好、結構典型、連片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天然紅樹林,有紅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樹等12種紅樹林等12種紅樹林植物,其中連片的紅海榄純林和高大通直的木榄在我國已為罕見。該區具典型的大陸紅樹林海岸生态系統特征,紅樹林中還栖息着多種海洋生物和鳥類,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17.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于甘肅省武都縣和文縣境内。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于甘肅的最南端,地處岷山東端北坡,整個保護區地域呈帶狀,東西長110公裡,南北寬20公裡。自然保護區是1978年建立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等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統。總面積為213750公頃,其中核心區97329公頃,實驗區116420公頃,保護區内森林茂密,物種豐富,是大熊貓分布的最北緣,被譽為岷山東端的物種寶庫。 18.黃龍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松潘縣境内。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黃龍自然保護區與九寨溝毗鄰,是一座絢麗多姿的彩池畫廊。境内花木競秀,藤蘿漫生,碧水清泉,疊瀑滾瀉。海拔2123-3576米處的黃色長坡上,排列着4300餘個迂回曲折,層層嵌砌,珍珠璞玉般的彩池,形如蹄掌,如彎月,如菱角寶蓮,池水深淺各異,深者丈餘,淺者數寸,澄淨無埃。最具魅力的是池水的色彩,時而蕩紅漾綠,潑墨濡黃,時而瀉翠流金,泛青描黛,時而似藍假白,濃淡相宜,雖然活水同源,卻是水色各異,變幻無窮。既是風景名勝區,又是以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自然景觀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19.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位于雲南保山市的隆陽區、騰沖縣、怒江州的泸水縣、福貢縣、貢山縣。2000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總面積405549公頃,為雲南省目前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位于北緯24°40′-28°30′之間,由北、中、南互不相連的三段組成,南北長約400多公裡。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面積183789.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5.3%;緩沖區面積142611.5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5.2%;實驗區面積7914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9.5%。生物走廊帶,怒江範圍内的兩段116480公頃,保山範圍内4916公頃。 20.寶天曼自然保護區寶天曼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内鄉縣,2001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總面積約120平方公裡,主峰海拔1830米,是我國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帶典型的森林生态區。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彙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較完整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區内共有植物2900餘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有29種,省級重點保護26種。由于植物資源豐富,給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已發現的動物種類260餘種,金雕、金錢豹、大鲵、紅腹錦雞。香獐等30餘種動物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此處還有昆蟲3000餘種,僅蝶類就達170餘種,由野生果樹110餘種、野生花卉436種、野菜類植物173種、藥用植物1055種,是我省乃至我國動植物基因庫。寶天曼良好的生态環境區域,主峰地區基本保持着原始森林狀态。 21.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位于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巴林右旗北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保護區距旗政府所在地大闆鎮115公裡,地跨索日嘎蘇木、崗根蘇木、朝陽鄉、罕山林場。東與巴林左期相連,西與林西縣交界,南依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北與錫林郭勒盟接壤。地理坐标為東經118度18分~118度55分北緯43度59分~44度27分,總面積為10.04萬公頃。保護區是中國大興安嶺南部山部景觀的縮影,還是東亞闊葉林向大興安嶺寒溫帶針葉林、草原向森林的雙重過度地帶,也是華北植物區系向興安植物區系的過渡帶,成為聯系各大植物區系的紐帶和橋梁,對研究各大植物區系相互影響、相互交流有重大意義。這裡又是東北、華北、蒙新三區動物區系的交彙點。同時,這裡又是生态交錯帶,可以通過該區生物多樣性變化來研究生物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反響,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護區已成為中——加兩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區發展項目示範區。 22.達赉湖自然保護區位于内蒙古自治區滿洲裡市呼倫貝爾草原西部。2002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達赉湖也稱呼倫湖,是我國第五大湖泊,内蒙古第一大湖。總面積為3253平方公裡,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濕地生态系統及其草原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境内水域遼闊,濕地連綿,食餌豐富,是衆多侯鳥栖息的佳境,也是大洋洲及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驿站,保護區内有種子植物448種,魚類30種,獸類35種,鳥類297種(包括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白琵鹭、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8種)。 23.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的五大連池市。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五大連池是我國著名的火山遊覽勝地。公元1719一1721年,火山爆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岩堰塞湖。這裡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風光、豐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有療效顯著的礦泉“聖水”,是一個集遊覽觀光、療養休息、科學考察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天然風景名勝區。每年6一9月為旅遊最佳季節。五大連地除五個堰塞湖外,還有許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年齡最小,但體态龐大,景色尤佳,是五大連池中最佳景區。據介紹,五大連池火山噴發從史前203萬年到近代280年,跨越年度很大,獨特的火山地貌格局鑄就了其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态系統。保護區内有植物143科、428屬、1044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47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東北石竹、鈍葉瓦松嶽桦等。此外,區内的野生動物也十分豐富,有61科、144種,如一級保護動物秋沙鴨、丹頂鶴等。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态系統物種演變提供了重要依據。 24.亞丁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2003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保護區地處著名的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中段,東南與涼山州木裡縣接壤,西鄰鄉城縣并與雲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面積7323平方公裡。其海拔為3750米,境内最高海拔達6032米;屬高原季風氣候,絕大多數時間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自然風光優美,尤以古冰體遺迹“稻城古冰帽”著稱于世。一條悠長奇絕的山路,穿越塵嚣,向天空延伸;一隊隊無比虔誠的朝拜者,不辭辛勞,艱難跋涉,隻為雙腳踏上這塊聖潔之地,奉獻身心地為之叩首。稻城,古名“稻壩”。藏語意為山谷溝口開闊之地。《西康圖經》記載:“光緒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試行種稻,故改名稻成縣,預祝其成功之意。”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在稻城亞丁極目遠跳,天地浩瀚無垠,亂石鋪天蓋地,憾人心魄,1145個高山湖泊散落于嶙峋亂石間,碧藍如玉,景色極為壯觀,因而被譽為“最後的香巴拉”。海子山是一個天然的石雕公園,它以“稻城古冰帽”著稱于世,是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留給人類的古冰體遺迹。海拔3600~5020米,方圓3287平方公裡。站在海子山,極目遠眺,天地無止無境,景象壯觀,憾人心魄。 25.珠峰自然保護區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隅。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保護區覆蓋了西藏定日、定結、聶拉木和吉隆4個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819平方公裡,居民8.2萬人。珠峰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尾葉猴、熊猴、喜馬拉雅塔爾羊、金錢豹、野驢、雪豹、紅胸角雉、黑頸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黑熊、藏雪雞、岩羊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長蕊木蘭、西藏延齡草、天麻、錫金海棠、參三七、長葉雲杉、長葉松等。其中特有種雪豹已被列為珠峰自然保護區标志性動物。 26.佛坪自然保護區位于陝西南部漢中市佛坪縣境内。2004年被納入世界生物保護區網。佛坪保護區地處秦嶺中段南坡,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其栖息地。保護區面積29240公頃,植被覆蓋率90%以上。保護區内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太白紅杉、秦嶺冷杉、獨葉草等22種國家重點保護珍惜植物;有大熊貓、金絲猴、虎豹、金雕等珍惜國家保護動物。保護區内山清水秀、林海茫茫,奇峰怪石林立,流泉飛瀑随處可見。佛坪保護區物種資源和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是秦嶺大熊貓分布的中心地區,核心區内平均2.5平方公裡就有1隻大熊貓,野生大熊貓密度居全國之首,在保護區内還曾發現棕白色的大熊貓,被稱為“野生大熊貓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

湖北常見的蛇有哪些

**湖北省共有40多種蛇類,其中約20%為有毒蛇種**。

蛇類作為生态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然界中扮演着獨特的角色。湖北地區的蛇類多樣性豐富,這不僅展現了該地區生态的複雜性,同時也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将詳細探讨湖北常見的蛇類,包括其特點、分布以及人們應如何正确地識别和防範毒蛇咬傷。

首先,湖北省内的蛇類分布廣泛,在武漢地區,一些較為常見的無毒蛇類包括黑眉錦蛇、王錦蛇、烏梢蛇、赤鍊蛇和水蛇等。這些蛇類因色彩鮮豔或行為獨特,常常吸引人們的注意。例如,赤鍊蛇由于其身體的紅色鍊狀花紋而得名,而烏梢蛇則因其稍顯悠長的身軀和相對溫順的天性而在城市郊區偶爾被目擊。

其次,湖北省的有毒蛇類同樣多樣,竹葉青蛇、澤蛇和銅斑蛇等是湖北常見的有毒蛇種。竹葉青蛇以其顔色鮮豔,通常為鮮綠或深綠色的身體非常顯眼,但它們的毒性相對較強,人類如果不慎被咬傷,需要立即就醫處理。銅斑蛇則以其身上特有的金屬光澤的斑點作為識别特征,這種蛇類主要分布在山區,尤其是神農架林區及其周邊地區。

此外,了解蛇類的生态習性對于預防蛇咬傷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大多數蛇類在夏季更為活躍,這是因為溫暖濕潤的環境有利于它們的活動和覓食。因此,在夏季的戶外活動尤其需要警惕蛇類的出現。同時,人們在遇到蛇類時應保持冷靜,避免快速或突然的動作,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被攻擊的風險。

最後,對于居住在湖北或前往湖北旅行的人們來說,增強對該地區常見蛇類的認識具有實際意義。通過了解和識别不同的蛇類,人們不僅可以更好地欣賞這些自然界中的生物,還可以采取适當的預防措施來确保自身安全。尤其是在野外活動時,如徒步、露營等,了解這些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湖北省的蛇類多樣性豐富,從無毒的黑眉錦蛇到有毒的竹葉青蛇,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生态價值和識别特征。正确理解和識别這些蛇類,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享受自然之美,同時也是保護自身安全的必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