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為何用“汗流浃背”來形容過度勞累
汗流浃背,這一成語形象描繪了人在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時的狀态,生動體現了人體生理機制的應變能力。
當人進行體力勞動或激烈運動時,肌肉不斷收縮,消耗大量糖原以供給能量,同時體溫也随之升高。為了維持體溫恒定,身體通過皮膚上的小汗腺大量分泌并排出汗液,以散熱降溫。這一過程中,活動狀态小汗腺的數量顯著增加,使得汗水得以快速排洩。
值得注意的是,背部的小汗腺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如果連背部都汗流浃背,這說明人所承受的勞累程度或運動強度已經達到了極點。汗流浃背不僅反映了個人的體力消耗情況,也是人體通過生理機制應對外界環境變化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汗流浃背的成因與小汗腺的生理功能緊密相關,它不僅體現了人體在面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時的反應,更是對勞動強度和運動量的一種直觀反映。這一現象提醒我們,在進行體力勞動或鍛煉時,應根據自身狀況适度安排,避免過度勞累,保障身體健康。
像汗流浃背一樣形容流汗很多詞語還有什麼
1、揮汗如雨
讀音:[ huī hàn rú yǔ ]
釋義:形容天熱出汗多。
出處:《戰國策·齊策》:“監淄之途;車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2、汗流滿面
讀音:[ hàn liú mǎn miàn ]
釋義:形容極度緊張或非常勞累。
出處:魯迅《彷徨·傷逝》:“況且她又這樣地終日汗流滿面,短發都粘在腦額上;兩隻手又隻是這樣地粗糙起來。”
3、大汗淋漓
讀音: [ dà hàn lín lí ]
釋義:形容因運動或體力勞動等導緻渾身出了很多汗。
4、汗如雨下
讀音: [ hàn rú yǔ xià ]
釋義:汗珠像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5、揮汗成雨
讀音:【huī hàn chéng yǔ】
釋義:用手抹汗,汗灑下去就跟下雨一樣。形容人多。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