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海底世界有哪些未解之迷
海底世界的未解之迷
地球有71%的表面是海洋,遼闊的海洋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海洋是水循環的起始點,又是歸宿點,它對于調節氣候有巨大的作用;海洋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生物、礦産資源和廉價的運輸,是人類的一個巨大的能源寶庫。随着科技的進步,人類對海洋的了解正日益深入,但神秘的海洋總以其博大幽深,吸引着人們對它的思索。在此,僅就海底地貌及其地質活動,談談幾個未解之謎。
太平洋洋脊偏側之謎從全球海底地貌圖中可以看到,海底地貌最顯著的特點是連綿不斷的洋脊縱橫貫通四大洋。根據海底擴張假說,洋脊兩側的擴張應是平衡的,大洋洋脊應位于大洋中央,但太平洋洋脊亦不在太平洋中央,而偏側于太平洋的東南部,并在加利福尼亞半島伸入了北美大陸西側。顯然,從加利福尼亞半島至阿拉斯加這一段的火山、地震、山系等,難以用海底擴張假說解釋其成因。那麼,太平洋洋脊為什麼偏側一方?北美西部沿岸的山系、火山、地震等又是怎樣形成的?這是有待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西太平洋洋底地貌複雜之謎由于太平洋洋脊偏側于東南方,在太平洋東部形成了擴張性的海底地殼:東太平洋海隆。但在太平洋中西部廣闊的洋底,地貌複雜,存在着一系列的島弧、海溝、洋底火山山脈和被洋底山脈、島弧分隔成的較小的洋盆等,看來并不完全像是由海底擴張所産生的洋底地貌,而更像是古泛大洋洋底的一部分。因為海底擴張所形成的地貌,除了海溝、島弧、沿岸山脈外,大部分應是較為平坦的、從洋脊到海溝一定傾斜的海隆地貌。雖然有人試圖對此作出解釋,但未有較公認、一緻的看法。
北冰洋的海底擴張是否仍在繼續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的,又存在廣闊的大陸架,有人把它看成是大西洋的一部分,即大西洋北部的一個巨大的“地中海”。雖然北冰洋也存在大洋中脊:北冰洋中脊(南森海嶺),但在整個北冰洋地區,火山、地震活動是很微弱的。本人曾作過統計:從1900~1980年間,北緯70°以北隻發生了40次6級以上的地震,一般認為是北極厚厚的冰蓋阻止了地震的發生,本人認為至少還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地球自轉産生的偏向赤道的離心力會使地球内部的能量向中、低緯度轉移,從而削弱了兩極地區的活動。而在南緯70°以南的地區,從1900~1980年也隻記錄到一次6級以上的地震。一般地說,任何快速自轉的天體,其兩極地區的活動均會受到削弱,太陽黑子活動主要發生在南北緯35°之間,亦可能與其快速自轉有關。地球作為一個快速自轉的天體,北冰洋的地震和海底擴張活動就不能不受到影響,從其地震、面積、無深海溝等情況判斷,北冰洋的海底擴張即使沒有停止,也是非常微弱的。
阿留申島弧之謎阿留申島弧是地震頻繁的地區之一,令人感興趣的是:阿留申島弧向南彎曲,這種形狀似乎顯示有一種自北向南的力推動形成的,如史前冰川的推動等,另外,阿留申島孤南側的深海溝表明,太平洋的海底擴張對其它的作用是向北推進的,但從太平洋洋脊位置來看,太平洋洋脊伸入到北美大陸,南北向偏東分布,其擴張方向應是向西偏北,而不應向北,那麼,阿留申海溝是如何形成的呢?
無震海嶺與大陸平靜山系的形成一般認為大洋中脊是大洋地殼的誕生處,大陸邊緣的山脈是海底擴張運動的結果,它們的成因可得到較完美的解釋。但在各大洋中,還存在着許多無震海嶺,它們與大陸内部的一些平靜、古老的山系一樣,仍未得到較為公認的解釋。美國有人提出所謂“熱點說”,試圖解釋無震海嶺的形成,他們認為熱點處火山活動的源地固定于闆塊之下的地慢深處,當闆塊移過熱點上面時,随着熱點處岩漿不斷噴發形成火山,就可以形成一列沿着闆塊運動方向的火山脊或火山鍊,即無震海嶺。
南北半球地震不均衡本人曾對南北半球發生在1900年至1980年間6級及6級以上共7936次的地震作過統計,結果發現南北半球發生地震的次數是不均衡的:北半球共發生了4634次,南半球隻發生了3277次,赤道發生了25次,北半球比南半球多四成以上。縱觀世界火山、溫泉分布圖,亦可發現,北半球要比南半球多,這是什麼原因?由于南北半球海陸分布的不均衡特征,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海陸分布情況可能影響到地球内能的釋放。我們知道,溫泉、火山、地震都是地球釋放内能的方式,來自地熱流的研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地熱流是地球内能釋放的最基本的形式,地球的内能通過地熱流連續不斷地經由地殼釋放出來,地殼是地球内能釋放的最主要障礙,由地殼均衡假說可知,大陸地殼遠厚于大洋地殼,又據有關資料顯示,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為35千米,海洋地殼厚度僅為6千米。不難想象,地球的内能通過大陸地殼要比通過海洋地殼困難得多。由于北半球大陸闆塊面積比南半球要大,而南半球的大洋闆塊面積比北半球的要大,因此,北半球的内能更多地受阻于大陸闆塊,通過地熱流釋放出來的内能就要比南半球少一些,這些受阻的内能在大陸闆塊下面積聚,并在地球自轉的作用下向中低緯轉移,當這些能量積聚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沖破地殼,在一些地殼較薄弱的地帶(如闆塊邊緣)以火山、地震等形式釋放出來。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内,南北半球各自釋放的總内能應趨于均衡,即北半球通過地熱流、溫泉、火山、地震等形式釋放出來的内能近似等于南半球通過地熱流、溫泉、火山、地震等形式釋放出來的内能。由于北半球通過地熱流釋放的内能要比南半球少,其累積的能量就通過火山、地震、地熱活動釋放出來。這就是北半球為什麼比南半球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我把這個推論稱為南北半球内能釋放均衡假說
海底十大未解之謎
海底十大未解之謎是比米尼道、海底建築物、深海生物、海底奇異生物、深海火山、海底洞穴、深海沉積物、海底地震、深海油氣資源、海底廢物排放。
1、比米尼道:在巴哈馬的比米尼海岸外,有一塊石頭結構在水下,看上去像一條道路。科學家們參觀了這個地點并對其進行了研究。雖然有人說它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但另一些人則不那麼确定。
2、海底建築物: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發現了許多疑似人造建築物的結構。這些結構引發了關于海底文明存在的猜測,但至今尚無确鑿證據證實。
3、深海生物:地球上的絕大多數地方已經有人類涉足,并留有人類文明的足迹。然而,深海環境惡劣,人類難以深入探索。深海生物因此成為了未解之謎。随着科技的發展,我們逐漸了解到深海生物的多樣性,但仍有很多未知生物等待我們去發現和研究。
4、海底奇異生物:諸如巨型烏賊、深海魚類和蟲類等奇特生物的存在,挑戰了我們對生物多樣性的認知。這些生物是如何在極端環境下生存下來的,仍然是科學家們探讨的問題。
5、深海火山:海底火山的存在已被科學家證實,但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它們對海洋生态環境和海底生物有何影響?這些問題仍有待解答。
6、海底洞穴: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發現了許多海底洞穴,一些洞穴内還發現了古代文明的遺迹。這些洞穴的存在引起了人們對海底文明的研究興趣,但探索這些洞穴充滿了困難與挑戰。
7、深海沉積物:海底沉積物記錄了地球曆史的變遷,包括氣候變化、地質活動以及生物演化等方面。研究這些沉積物有助于揭示地球的過去,但深海采樣和分析仍然是一個難題。
8、海底地震:海底地震頻繁發生,但它們是如何産生的?為什麼有些地震會引發海嘯,而有些則不會?這些問題依然是未解之謎。
9、深海油氣資源:海底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然而,深海油氣資源的形成和分布規律尚不完全清楚,制約了資源的可持續開發。
10、海底廢物排放:人類活動産生的廢棄物越來越多地進入海洋,對海底生态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如何有效監測和治理海底廢物排放,保護海洋生态環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海底都有哪些未解之謎
海底的秘密很多。下面介紹一個未解之謎:
1、海底電腦
它被稱為安提基特拉機器,發現于1900年,因為事關希臘的起源,所以這一發現更加神秘,它不僅有幾千年的曆史,而且似乎還是某種複雜的機器裝置,有些人認為它是用來預測月食和日食的,而另一些人認為那是幫助航行的儀器。
2、海底火車
海底的沉船很常見,但是海底的火車就很稀奇了。在新澤西海岸,兩輛19世紀50年代的火車沉在海底,可是附近卻并沒有沉船,那火車是怎麼沉到海底的呢?
專家認為,這兩輛火車可能是運輸過程中從船上掉下的,也可能是為了拯救一艘正在沉沒的貨船而被丢棄的。
3、Salcombe殘骸
2017,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英國海岸發現了一艘有3000年曆史的沉船。裡面有武器、珠寶、銅和錫錠,它證明了在青銅時代,英國和歐洲大陸間就存在貿易來往。
但這一發現卻牽出了更多謎團,例如,這艘船是從哪裡來的?船上的是誰?去往何處?為何在此沉沒?然而這些謎題可能永遠無法找到答案。
4、斯芬克斯
有人認為哥布倫并不是第一個到訪美洲的人,也許他們是對的。2014年,潛水者發現了一艘古代沉船,裡面有一尊獅身人面像。
這個原本屬于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卻出現在巴哈馬群島附近,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它來自中東,可追溯到2500年前,與沉船一樣曆史悠久。這意味着,早在任何記錄之前,已經有探險者到達了美洲。
5、水下雕塑
水下的神秘雕塑一直充滿吸引力,像在墨西哥的這座水下雕塑公園,就吸引了大批遊客。
2015年,考古學家就在西西裡島海岸發現了一塊破碎的巨石,矩形的外觀意味着這是一個人造物體,可以追溯到大學1萬年。這說明當時那裡或許存在一個相當先進的古代文明,就像亞特蘭提斯一樣,但卻神秘的不為人知。
1968年四次潛艇失蹤案
1968年,來自不同國家的四艘潛艇神秘失蹤。他們是蠍子号,達喀爾,法國潛艇Minerve和蘇聯K-129。他們失蹤的原因仍然籠罩在神秘之中,有幾個猜測,包括來自蘇聯的秘密攻擊和設計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