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蕩漾怎麼讀(浩浩蕩蕩 怎麼讀)

biang 中華百科 760

本文目錄

  1. 骀蕩怎麼讀
  2. 蕩蕩怎麼讀音
  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怎麼讀
  4. 蕩怎麼讀

骀蕩怎麼讀

骀蕩的讀音是:dàidàng。

骀蕩的拼音是:dàidàng。注音是:ㄊㄞ_ㄉㄤ_。結構是:骀(左右結構)蕩(上下結構)。

骀蕩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内容】

骀蕩dàidàng。(1)放蕩。(2)使人舒暢的(多用來形容春天的景物)。

二、引證解釋

⒈亦作“_宕”。亦作“__”。⒉無所局限、拘束;放縱。引《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_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明湯顯祖《答淩初成書》:“昔有人嫌摩_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則冬矣,然非王摩_冬景也。其中_蕩淫夷,轉在筆墨之外耳。”清錢謙益《張元長墓志銘》:“其為文,空明_蕩,汪洋曼衍,極其意之所之,而不詭於矩度。”清李鬥《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_方士庶_中年受學於黃尊古,氣韻_宕,有出塵之目。”章炳麟《_書·商鞅》:“當是時,民不患其作亂,而患其__姚易,以大亡其身。”⒊舒緩起伏;蕩漾。引漢馬融《長笛賦》:“安翔_蕩,從容闡緩。”南朝齊謝_《直中書省》詩:“朋情以_陶,春物方_蕩。”明王寵《入消夏灣》詩:“波光别_宕,霞采相鮮新。”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韻》:“_蕩柳綿沾客_,叮__色惱人腸。”冰心《往事(二)》八:“除了骀蕩的海風,和島上_旁轉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⒋怡悅。引宋範成大《行唐村平野晴色妍甚》詩:“雲煙釀春色,心目兩_蕩。”《隋唐演義》第八三回:“羅裙厭長,輕衫取涼,臨風小立神_宕。”亦指使怡悅。清王夫之《_齋詩話》卷下:“陳正字、張曲江始倡《感遇》之作,雖所詣不深,而本地風光,_宕人性情,以引名教之樂者,風雅源流,於斯不昧矣。”⒌漢宮名。見“_蕩”。引《三輔黃圖·建章宮》:“_蕩宮,春時景物_蕩滿宮中也。”《文選·班固<西都賦>》:“經__而出_娑,洞_詣以與天梁。”李善注引《關中記》:“建章宮有_娑、__、_詣、承光四殿。”

三、國語詞典

廣大。

四、網絡解釋

骀蕩該詞被2014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發起的“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選為第十期焐熱詞彙。骀蕩dàidàng:舒緩蕩漾的樣子。常用來形容春天的景色。南朝齊謝眺《直中書省》詩:“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蕩。”

關于骀蕩的詩詞

《雜事詩·骀蕩春風士女圖》《吊五妃墓·東風骀蕩天氣清》《禁火日·骀蕩清明日》

關于骀蕩的詩句

春光骀蕩春光骀蕩春光骀蕩

關于骀蕩的成語

放蕩不羁骀背鶴發浩浩蕩蕩兵相骀藉黃發骀背蕩蕩悠悠恍恍蕩蕩蕩蕩之勳春風骀蕩迷迷蕩蕩

關于骀蕩的詞語

放蕩不羁東遊西蕩春風骀蕩

關于骀蕩的造句

1、一脈相思似水潺潺,萬般柔情如蘭吐芳。聽一曲新歌回環婉轉,斟一杯紅酒蕩氣回腸。不去羨慕春風骀蕩,隻願與你同醉星光。在葡萄酒情人節裡,相約一笑,彼此溫暖。

2、“非典”肆虐,正蟄居無聊,忽奉賜視高韻,且以新詞見贶,雖褒嘉過當,而安翔骀蕩,自是才大如海。

3、兩人在寬闊平整的官道上縱馬疾馳,兩邊綠楊聳翠,春風骀蕩,又想起捉弄那狗官之樂,都不禁放聲大笑,暢懷适意。

4、八月的陰夜是黑沉的;秋日的天空是淺藍的,北風把春天吹得骀蕩不甯。

5、漫步堤上,看曉霧中西湖蘇醒,新柳如煙,春風骀蕩,好鳥和鳴,意境動人,故稱“蘇堤春曉”。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骀蕩的詳細信息

蕩蕩怎麼讀音

蕩蕩拼音為:[dàng,dàng]。

基礎釋義:

1.浩大的樣子:浩浩~。

2.空曠的樣子:空~。

詳細釋義:

1、浩大貌;空曠貌。《韓詩外傳》卷二:“湯湯乎其義不可失也,磏乎其廉而不刿也。”《漢書·郊祀志下》:“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終之藥……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将可遇;求之,湯湯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

2、廣大貌;博大貌。《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蕩的關聯詞語及例句:

1、蕩氣回腸:形容文章、樂曲等十分動人。也作“回腸蕩氣”。

例句:這部交響曲悲壯激憤,令人蕩氣回腸。

2、蕩然無存:形容東西消失得一幹二淨。

例句:昔日破舊的茅草房屋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紅磚瓦房。

3、蕩漾:水面等起伏波動:湖水蕩漾、心潮蕩漾。

例句:太陽紅了,草兒青了,花兒開了,燕子來了,春風在我們身旁輕輕蕩漾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怎麼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音為:huáng hè lóusòng mèng hào rán zhī guǎng líng。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别,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孤帆的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隻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

注釋:

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鹄矶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神在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般,最新一次修茸黃鶴樓,峻工于1985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達。廣陵:即揚州。故人:老朋友,這裡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古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煙花:形容柳紫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下:順流向下而行。碧空盡:在碧藍的天際消失。

盡:沒了,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陸遊的《入蜀記》雲:“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孤帆遠映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檔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唯見:隻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辭:辭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這首送别詩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别,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别。

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别。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潇灑的詩人的離别,還因為這次離别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着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别有着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這次離别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别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裡進行的。

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别,一邊心也就跟着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随着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别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内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别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遊,又正是煙花之地。

“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绮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潇灑的詩人的離别,對李白來說,又是帶着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别,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将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了。

蕩怎麼讀

蕩讀:[dàng]

蕩組詞:

飄蕩、晃蕩、悠蕩、蕩漾、浩浩蕩蕩、回蕩、空蕩蕩、蕩滌、傾家蕩産、恍恍蕩蕩、滌蕩、流蕩、閑蕩、漂蕩、掃蕩、蕩然、波蕩、激蕩、遊蕩、浩蕩、闆蕩、浮蕩、簸蕩、蘆蕩、搖蕩、震蕩、浪蕩、動蕩不安、闖蕩、曠蕩、逛蕩、蕩氣回腸、蕩然無存、春風骀蕩、蕩然肆志、叠蕩、雁蕩山、放縱馳蕩、襟懷坦蕩、怡蕩

蕩造句

1.廉者坦蕩蕩,貪者常戚戚。

2.君子坦蕩蕩,小人常嘁嘁。

3.清清爽爽坦坦蕩蕩。

4.綠,是搖搖蕩蕩的蘆葦蕩;紅,是接天連地的紅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