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貴州的三大未解之謎,為什麼能困擾專家二十餘年呢
世界如此之大,縱使人類已經發現了世界神秘的地方,但還是存在着很多的未解之謎。而人類天生就對未知的事物存在好奇之心,于是也将那些未解之謎傳的神乎其神。貴州曾經的三大未解之謎,曾經讓無數人困擾不已。貴州地區在近年來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也出現過不少,據科學家對貴州進行研究和考察發現,貴州地區存在着三大未解之謎,據說這三大未解之謎,困擾專家二十餘年,很多人也不解,大家知道是哪三大未解之謎嗎?一起來看看。
1.野人事件
據說在1996年,在貴州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在經過牛圈時,被一個雌性野人襲擊,為此這個老人就失去了生命,據說這個老人還受了侮辱,警察知道後對月亮灣進行調查,發現這裡存在不少的野人,很多居民也表示自己看到了一些野人,對于野人為什麼要襲擊老人,科學家也弄不清楚。
2.看到火球
在1994年,在貴州市都溪林場居民聽到一聲巨響,被驚醒的居民在附近林區發現400多畝的松樹林全都被折斷,目擊者表示在天空中看到兩個火球,而且還看到一些不明飛行物。專家研究表示是環境和天氣造成的現象,但是也一直沒有弄清楚究竟是什麼情況。
3.紅棺葬習俗
最後一件事是和居民風俗有關,很多人也表示不理解,據說在貴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居民,有一種紅棺葬的風俗,紅棺葬就是用紅色的棺材下葬,很多人也一直弄不清,為什麼下葬要用紅色的棺材?
在貴州除了這三大未解之謎,其實還有很多大家都覺得非常神奇的事件,科學家也在不斷進行研究和追問
貂蟬有哪些未解之謎,貂蟬究竟何許人也
沒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也都知道貂蟬是誰。作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蟬應該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位,但《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其中有很多虛構出來的内容,那曆史上真正的貂蟬究竟是何許人也呢?實際上貂蟬有很多未解之謎,包括她的身世、容貌、死因等,甚至貂蟬這個人物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都有争議。下面就為大家總結出了關于貂蟬的各種說法,或許能讓你找到答案。
美女貂蟬的生卒年卻不詳,後來她順理成章成為三國第一好漢呂布的妻室後,兩人相敬如賓,有一段短暫的幸福日子。殊不知,呂布于建安三年隕命白門樓,貂蟬則去向不明,隐匿于無形,再也不見其蹤迹。
這是何故?也許是作者羅貫中認為美女貂蟬已完成他心目中的曆史使命,就此打住,有意制造小說的懸念吧。
1、出身之謎
貂蟬到底何年出身,沒有人知道。流行之說,主要有以下三種:
據《三國志平話》中記載,貂蟬被司徒王允收留為婢女後自我介紹:賤妾本姓任,家長是呂布,自臨洮關相失……。可見貂婵出身臨洮(今隸屬甘肅定西,古稱狄道),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自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由此,臨洮縣于2002年打造貂蟬湖公園,有其2、8米高的雕像。
元雜劇《連環計》中将貂蟬寫成是忻州(今隸屬山西)人,劇中如此記述:貂蟬告訴義父王允,您孩子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紅昌。
由此,貂蟬原名任紅昌的說法便流傳至今。劇中還特意點了她之所以稱貂蟬,是由于她在宮中負責專管貂蟬冠之故。
還有說貂蟬是米脂(今隸屬陝西)人,因當地石溝鎮至今還留有遺迹貂蟬洞。
在《三國演義》中,則說貂蟬原本不認識呂布,隻因避十常侍之亂,司徒王允見貂蟬貌美聰慧,便收留她,後來還認為義女撫養。
凡此種種說法,莫衷于是,這便是貂蟬生于露的千古未解之謎。
2、美貌之謎
但不管貂蟬怎樣的出身,一個不争的事實就是她很美:傾國傾城,國色天香,有閉月羞花之貌。
《三國演義》特别描寫了貂蟬之美:
貂蟬在義父王允府邸的後花園拜月時,隻見輕風吹來,浮雲便将那皎潔的明月遮住。王允為宣揚貂蟬之美,逢人便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
貂蟬由此得名閉月,于是有了演義中的呂布戲貂蟬、王允巧施連環美人計等精彩的華章。
還有詩可證:
天香美譽數貂蟬,閉月佳人貌若仙。
千古鳳儀成絕劇,連環妙計巧周旋。
後來《三國演義》拍成電視劇後,《貂蟬已随清風去》譜成歌謠,作為插曲褒揚傳世。
3、連環美人計與呂布戲貂蟬
連環美人計與呂布戲貂蟬,在《三國演義》中戲份很重,在浪漫多情中點燃血色的縷縷硝煙:
一天夜晚,貂蟬見義父王允為風雨飄搖的東漢因遇殘忍暴戾的董卓專權而濫殺無辜,十分憂心。便在月下焚香禱告上天,要報答義父養育之恩,甘願用自己的美色迷惑禍亂朝綱的董卓,相機怎樣除掉他。
司徒王允大為感動之下,便定下連環美人計,通過貂蟬獻身,離間太師董卓與其義子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呂布二人之間的關系後,再由呂布怒殺董卓。
王允先暗地裡将貂蟬許配給呂布,再明着把貂蟬獻給董卓為妾。貂蟬嫁入董府後,便周旋于董卓呂布之間,不時向呂布暖昧送情。
一天,呂布乘董卓上朝時,便回董府與貂蟬在風儀亭約會。貂蟬借機向呂布哭訴被糟老頭董卓霸占之苦,激起呂布的憤怒。貂蟬有意将約會的時間拖得很久,正好被上朝回來的董卓撞見,董卓大怒,一下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離,從此與義父董卓關系疏離。
這就是廣為流傳的故事:連環美人計與呂布戲貂蟬。
為此,《三國演義》以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風儀亭專章的篇幅鈎沉描寫,很是精彩,後來還形成皮影戲《風儀亭》,現北京頤和園還存留有風儀亭呂布戲貂蟬的璧畫。
連環美人計得以成功實施,在王允不斷離間董卓與呂布關系下,呂布沖冠一怒為紅顔,将兇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戮殺後,貂蟬便成為呂布的妻室。
4、呂布命喪白門樓,貂蟬下落不明
貂蟬追随呂布後,二人生則同居,死則同穴,至死不分離,十分恩愛,有了短暫的辛福日子。
不過,盡管呂布武功蓋世,但他三姓家奴,僅是匹夫之勇,屬《三國演義》刻意醜化的人物。于是在19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殒命》章節裡,呂布被曹操大軍包圍于下邳後,仍隻管與貂蟬作樂,置戰事于不顧,最終被曹操擒殺。
關于貂蟬,此章回僅交待她陪着呂布上了白門樓。呂布被捉身死後,貂蟬的去向就不了了之。于是,又留下她死于影的千古未解之謎。
5、死因之謎
據元雜劇《白門樓呂布被擒》的記述,呂布死後,貂蟬的結局也不好,還背上害死呂布的罵名後,亦被處死。
相傳貂蟬是被關羽斬殺的,這在《關公月下斬貂蟬》、《關大王月夜新貂蟬》中似乎可以印證。
一說是曹操擒殺呂布後,貂蟬也被活捉,曹操将貂蟬送給了關羽,但關羽不滿意,視之為紅顔禍水,便将其斬首。
一說是貂蟬被張飛俘獲,知二哥關羽喜歡貂蟬,便把貂蟬押送到關羽處,關羽正夜讀《春秋》,對貂蟬還是很敬重。誰知,偏偏青龍偃刀剛好倒下,以為是貂蟬的影子而誤殺。
一代絕色美女,就這樣,在生不詳,死也離奇中落幕。于是,民間就有了貂婵生于露、死于影的說法。
不過,在《三國志.關羽》中,則有另外一種說法:關羽并沒有斬殺貂蟬,而是将她送回了木耳村(今天的木芝村),貂蟬至此未再嫁,在那裡虔誠向佛,素食終老。據說此地還留存有貂蟬墓及紀念殿堂,後殿還塑着關公像。
也有說貂蟬見呂布殒命後,心灰意冷,不願再成為犧牲品,便獨自去往一個清甯的尼姑庵出家,從此青燈古佛,誦經終老。這是元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記》中的說法,這部劇的原始資料即出自她的回憶錄。
還有一說是,馬中赤兔,人中呂布的三國第一好漢呂布遇害後,臨死前曾悄悄安排一個叫路斌的心腹,将貂蟬護送回老家,後來兩人隐姓埋名,以夫妻相稱生活,幸福終老。
無論何種傳說,生是謎,死也是謎的美女貂蟬,虛構也好,曆史性凸現也罷,已如雲煙而去。
不過,貂蟬的美及她的感恩、對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業已成為精氣神的化身,靈動而又鮮活,生生不息地感召着人們與時俱進地前行,讓人感懷,是為記。
作者:李大奎,七O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貴州省——黔南六大未解之謎
世間之大,無所不能,無奇不有,細到生活瑣事,大到萬事萬物。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裡,正醞釀着一場令人發指的未解之謎,等待的卻是人類揭開它神奇的面紗!
黔南是唯一的水族自治縣。早在1995年《中國旅遊報》大幅刊登尋求“解密,黔南六大迷”,直到今天,黔南這六大謎依舊吸引着很多人前往去探個究竟——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姑魯坡腳姑挂村有一處奇特的地質景觀——“産蛋崖”,每隔數十年就會掉落出一些與恐龍蛋外形相似的“石蛋”,當地百姓稱為“石頭下蛋”。“産蛋崖”長20多米、高6米,表面極不平整,近百枚“石蛋”錯落有緻地鑲嵌在陡崖上,直徑約30—60厘米,最重的達300餘公斤。關于“産蛋崖”的成因至今尚無定論。一顆顆的“石蛋”在相對凹進去的崖壁上安靜地孕育着,有的剛剛露頭,有的已經生出了一半,有的已經發育成熟,眼看就要與山體分離。
山崖“産”下的石蛋為圓形或扁圓形,直徑一般為30至50厘米,呈青赤色,質地堅硬,比重大且不風化,石蛋上有類似樹木年輪的圓形紋路。緊靠産蛋崖而居的姑魯寨,是三都縣一個典型的水族村寨,自從一千年前水族的一支遷入至今,這個村寨已曆經了千年的風雨。據當地的水族老人介紹,山崖上的“石蛋”每隔30年左右就會脫落一次,過去村民們覺得“石蛋”代表吉祥,都紛紛把它們抱回家珍藏。據不完全統計,村民保存的“石蛋”已有百餘枚,目前顯露尚未落地的仍有60餘枚。
在黔南北部烏江兩岸的甕安、福泉,流傳着一首千年古歌:“石筍對石鵝,腳踏烏江河,誰人識得破,金銀用馬馱。”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猜測、尋覓那“金銀馬馱”的藏寶之地,破解千年古歌玄妙的預言。終于,在20世紀90年代,“阿裡巴巴的寶藏”被打開了,千年古歌的預言終于被“猜破”:在“腳踏烏江河”的“石筍石鵝”一帶,發現了儲量驚人、已探明儲量為7.8億噸,投産後可年産礦石750萬噸,是我國三大磷礦之一,目前國家已投入巨資建起了甕福大磷礦,它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磷礦之都。在沒有先進的探測儀器的遠古時代,這首神奇的千年古歌為什麼能預言今天的甕福磷礦?預言家是誰?
“冷熱洞”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都江鎮怎雷村,據介紹,幾年前,當地村民在一座山上發現了這個入口平坦、其内狹窄的喀斯特溶洞,該洞看似與平常的山洞無任何區别,但洞中溫差極大,人在洞中行走,上身如處盛夏時節,而下身卻如處冰窟。1995年,香港翡翠電視台聞訊到“冷熱洞”拍攝專題片。攝制組人員為了親身感受,特地上身赤裸,下穿棉褲,進洞實驗。當兩位健壯的男人從洞裡出來時,隻見他們上身冒汗,而小腿不停地抖動。1996年元旦電視片在香港播出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有專家認為岩洞中的地面是一個大吸熱體,由于山洞空間氣流的流動,貼近地面的溫度就很低,而距離地面越遠溫度也就越高。一些地質學家則認為,洞中地表岩石與洞頂岩石結構截然相反,地面岩石是一種奇特的“冰石”,而洞頂岩石卻具有釋熱功能,因而形成了這種溫度反差。但為什麼兩種不同構造的岩石會如此巧合地聚集在同一洞中呢?人們還曾推測:億萬年前由于地殼運動的急劇變化,在這裡發生了極大的異變而生成了這個奇特的冷熱洞。但到目前為止,“冷熱洞”之秘仍未得到一個有力的科學論斷。
在拉攬鄉一帶的大山中,生長着一種奇異的草本植物,這種植物枝莖纖細,呈嫩綠色,看似一般植物無異,但令人稱絕的是,這種草會在歌聲中展枝抖葉翩然起舞。更為奇妙的是,“風流草”隻聽得懂水族青年唱的情歌,當歌者唱到高潮時,“風流草”會“激動”得全身葉片跳動起舞,顫栗不已,仿佛沉醉于情歌中的癡情少女。歌聲過後,葉片才又慢慢地舒展開來,恢複原狀。如果你對着“風流草”大唱流行歌曲或其他歌曲,任你喊破喉嚨,“風流草”也不為所動,隻有在纏綿悱恻的情歌聲中,風流草才會動情起舞。
1991年,“風流草”到北京頤和園,上海,廣州等地進行了展出,看過“風流草”表演的各行專家提出過不同的觀點,香港中醫師李寶漢分析說,“風流草”像人一樣善解風情,能夠識别情趣,是一種生命智能植物。而有的植物學家則認為,“風流草”的枝葉中含有一種能夠感受音頻的物質,情歌旋律優美,“風流草”正好能感受情歌的音頻,當它接收到這種信号後,就能産生共鳴和振動。然而,究竟“風流草”為什麼會随着情歌翩翩起舞,至今仍無定論。
在荔波縣的一個叫多摩的瑤族村。據考證,瑤族的族源與秦漢時期的“長沙、武陵蠻”有密切關系。這裡的瑤族為白褲瑤,村民們依然保留着原始而古老的生活和耕作方式。在一片小樹林裡,村寨的墓地中伫立着一根根各式的瑤族人膜拜的圖騰柱,柱身雕刻着原始古樸的花紋,中部紮着一對牛角,柱頂是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鳥。鄉長介紹說每當瑤族人安葬了先人之後,便要以隆重的方式殺牛祭祖,把牛角安放于柱上。這種瑤族人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圖騰崇拜竟和萬裡之外的美洲印第安部落的圖騰柱極為相似。“圖騰”一詞,為北美印第安阿爾衮琴部落奧吉布瓦方言,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其它民族也有與“圖騰”意義相同的名稱。
黔南州的獨山縣之所以引人注目,無疑和“天外來客”相聯系。獨山縣上空經常發現不明飛行物,幾乎每年都要發現一兩次,出現頻率之高十分罕見。為什麼天外來客會頻繁出現在獨山呢?據說在中國,這裡是飛碟光顧最多的地方。獨山是以其境内的一座孤伶伶的山而命名的。1988年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獨山縣高三學生潘文海等4位少年在該縣上空看到一個斜飛并向四周射出光束的物體,光束呈橙紅色,底部有火花似的紅點。
令人震驚的是兩年後,獨山雲頂林場一片森林突然向同一方向傾斜折斷。這一奇特現象被一些人認定為是“天外來客”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迹,至今可見。是否還記得?1994年夏天,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飛機途經黔南上空發現被一空中“怪車”跟蹤,瞬間飛機無線通訊與地面失去聯系,機長迅速打開飛機防碰裝置,随後跟蹤飛機的光盤便消失在獨山上空,飛機也恢複了正常運行狀态。這樣的記載還有許多,為什麼天外來客會頻繁出現在獨山呢?有人認為獨山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唯一着陸基地,還有人認為獨山的大地磁場與外星人有某種神秘的關系。
神秘的奧妙,無法考證的未解之謎,待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