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規矩》其實不講規矩
——評高和小說《規矩》
與高和相識已久,老說送書給我,老說老不送。一點辦法都沒事,一點脾氣都沒有。隻好自已花27元上網買。人家很守信用,第二天就送來了。我這才知道還是錢好。
好久沒看紙質的書,翻開《規矩》,一口氣讀完。
主人公的名字好奇怪,叫什麼餘二多,人稱餘二。那個區更奇怪,叫什麼城關區。全國那個副省級城市叫城關區。太土了。我問高和為什麼起這麼土的地名,人名。回,土就是雅,雅就是土。高明。
《規矩》的故事脈絡簡單且清晰。一座東海沿海的副省級濱海城市的主城區的一個區長,因為有點“二”,加上機緣巧合,兩次遇到貴人,從區長升到市長的經曆。
小說的絕大部分,描述了徐二多雖然有的時候有點二,但官場上的規矩還是遵守的,當然沒有達到循規蹈矩的地步。所以他才能夠遇到貴人時既有規矩又稍稍越雷池一步。得到貴人的賞識,關鍵時候貴人拉了好幾把。小說的後小部分徐二多大膽沖破規矩,卻意外地大獲成功,原本隻有副市長的命最終當上了市長。從一個副廳級幹部迅速上升到副省級。這種情況,在戰争年代,屢見不鮮。但在六十多年和平時光機的打磨下,規矩越來越嚴的當代官場,機率不是沒有,但十分希罕。為了使希罕成為現實,小說隻好再次動用了貴人。
将非常态的情景作為小說的光明的結尾,可能是作者對當代官場的規矩想作進一步的挖掘又不想挖得太深的無奈吧。
其實,高和的《接待處處長》,《中國式飯局》等所謂官場小說對官場規矩都有一定的挖掘,《規矩》直接将官場規矩作為書名,作者的意圖一目了然。就是想專門就當代官場中大夥心照不宣默契遵守的與上司與同僚與下屬包括與司機與保安等等共同約定的規矩通過徐二多這個人物展示給讀者。通笕全書,作者的意圖應該是達到了。
官場規矩,早已有之。可以說,隻要有官,就有官場。有官場,就有規矩。規矩分為明規矩和暗規矩。吳思将暗規矩稱之為潛規則。十幾年前,《潛規則》流傳盛廣,成為官場上的必讀之書。書中對于潛規則的定義、特征,潛規則陰影下皇帝、官員不同處境與抉擇,潛規則盛行的社會土壤,以及潛規則何時會萎縮,均有論述。吳思說,“在仔細揣摩了一些曆史人物和事件之後,我發現支配這個(官僚)集團行為的東西,經常與他們宣稱遵循的那些原則相去甚遠。例如仁義道德,忠君愛民,清正廉明等等。真正支配這個集團行為的東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現實的利害計算。這種利害計算的結果和趨利避害的抉擇,這種結果和抉擇的反複出現和長期穩定性,分明構成了一套潛在的規矩,形成了許多本集團内部和各集團之間在打交道的時候長期遵循的潛規則。這是一些未必成文卻很有約束力的規矩。我找不到合适的名詞,姑且稱之為潛規則。”
潛規則現象産生、盛行于我國的封建社會,但在當今的官場不僅沒有消逝,有的還與時俱進,發揚光大。所以,前幾年才有大量的描寫官場潛規則的小說層出不窮,高和、王躍文、閻真是其中的皎皎者。在于他們對官場潛規則的挖掘較其他作者要深刻得多。
回到《規矩》,最成功的在于對徐二多這個典型人物在特定境況下的生動而準确的刻畫。作者曾浸淫官場多年,将自已對官員的期望寄托在了徐二多身上。小說中徐二多想做事也有能力做事也做成了一些事,受到下屬乃至普通百姓的擁戴。但作者深知僅僅如此,那就不是小說了,而是優秀幹部的先進事迹報告。所以,徐二多身上有不少的小奸小詐。如也喜歡沾花惹草,與一個院子長大的花蝴蝶纏綿不體,險些釀成視頻門。頗有俠義之氣,與朋友稱兄道弟,對下屬敢于擔當。懂得與人為善,但當他人不按規矩出牌時,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也不是大公無私的主,多占公房,公款吃喝,公車私用等每個有一定權力官員都可享受的福利照單全收,因為他深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道理。這些小奸小詐使徐二多顯得真實且可愛,就像柯震東偶吸大麻擁有更多的粉絲。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此理共通。
讀之親切的還在于書中的人物就生活在你的身邊或就是你自已一些思維或行為的映射,書中發生事是你曾經經曆或正在發生的。當下永遠是作者的創作源泉,現實主義小說滿足了特定社會條件下讀者的審美心理,從而受到歡迎。
講規矩講原則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一、對自己寄予厚望有時候别人會懷疑我麼的價值,所謂“三人言而成虎”,久而久之,連我們都會對自己的重要性産生懷疑。千萬别讓别人的否定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否則一輩子都無法擡起頭來的。
思想改變,行為就會改變。二、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古人雲:“禦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隻要自己能夠不斷自省,就可以在各種環境裡都自持而不虛。三、失去誠信最可怕1。
孔子:“民無信不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2。要想建立好聲譽,獲得别人好感,必須看重諾言的價值。一旦失信,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你的人品,也可能是一筆巨大的财富。3。狼來了不可怕,失去誠信最可怕。
四、做一個講規則的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是以原則為綱的,做人有做人的原則,做事有做事的原則,不遵守原則,不按規矩辦事,必然導緻整個社會系統功能紊亂,社會也就不成其為社會了。
五、培養實力要靠學習1。氣球可以飛上天,跟它的顔色沒有關系,要緊的是它弟子裡有一口氣。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态度決定一切1。叔本華:“事物的本身并不影響人,人們隻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2。對事物的看法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有消極與積極之分,而且每個人都必定要為自己的看法承擔最後的結果。七、把自己适當看高一點1。一個人若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别人怎麼會看得起他呢?所以,與其把自己看低,不如把自己看高,但看高不是自高自大。
2。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辦成的,沒有什麼結果是不能改變的,隻要對自己有信心,事情往往就成功了一半。前進的道路上,有時差的就是那自信的一步,前進一步便是不一樣的人生。
八、别答應你無法兌現的事1。守信或不守信,都是一種習慣。要糾正一種壞習慣比較難,要放棄一種好習慣卻很容易,隻需一次又一次遷就自己,好習慣就變成了壞習慣。當你想堅持一種好習慣時,重要的不是别人能不能原諒你,而是你能不能原諒自己。
2。老子:“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3。盡可能不做需要别人諒解的事。
規矩的意思是什麼
規矩的意思是:畫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比喻一定的标準、法則或習慣;(行為)端正老實,合乎标準或常理。
拼音:guī ju
引證釋義: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這小花廳原是昔日一個談機密話的地方……敬德公,這位起家立業的祖先,創下了一條規矩:體己的親友們都照例請到此地來坐候。”
近義詞:準則、法則、法規、原則。
擴展資料:
近義詞
一、法則 [ fǎ zé ]
1、規律。
2、法規。
3、模範;榜樣。
引證釋義:巴金《夢與醉·生》:“這個法則是‘互助’,是‘團結’。人類靠了這個才能夠不為大自然的力量所摧毀,反而把它征服,才建立了今日的文明。”
二、法規 [ fǎ guī ]
法律效力低于憲法和法律的一種法的形式。在中國指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一般用條例、規定、規則、辦法等稱謂。
柯岩《奇異的書簡·船長》:“他重新挺起了胸,點燃了深夜的燈,通宵達旦地啃起了《海上保險》、《國際海商法》、《海上救助》和各種國際航運法規,各國港口資料來了。”
講規矩講原則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
我們隻能說講規矩,講原則的人,一般情況下都是一些比較堅持原則,比較理性,或者說比較固執,有道德底線的人,他們往往比較正直坦誠,從來不會拐彎抹角,這樣的人往往容易得罪人,而不講規矩,不講原則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劍鋒石頭的人,八面玲珑的人,他們隻想着幫人忙,不管幫的人的忙對不對?好不好?對他也有沒有壞處?他們不考慮那麼多,他們考慮的就是面子,不考慮原則,就是這樣的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