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狀元及第是什麼意思 狀元及第解釋
1、“狀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一年一度廷試,萬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間狀元郎”之譽。舊時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為元。鄉試第一為解元,會試第一為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及第,科舉考試列榜有甲乙次第,凡考中狀元,都稱狀元及第。
2、“狀元”制度于唐代。《明史·選舉志》雲:“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三元及第”為“解元”、“會元”、“狀元”連考連中之謂。“金榜題名時”,為舊時儒生所求。一旦,“狀元及第”,“騎馬遊街三日”,好不威風。民間對此,并不人皆幻想。然紅袍白馬倒也喜氣洋洋,故以“狀元騎馬”祝吉。
科舉中的狀元,及第,進士,鼎甲分别是什麼意思
1、狀元: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曆史上獲狀元稱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大約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号的。
2、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裡“披宮錦”即指中進士。《祭妹文》:“大概說是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雲爾。”“登科”是及第的别稱,也就是考中進士。3、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貢士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據統計,在我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至少是98749人。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範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轼等。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4、會元: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5、解元: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6、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曆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歐陽修《賣油翁》中提到的“陳康肅公堯咨”,陳堯咨與其兄陳堯叟都曾考中狀元,而陳堯叟則是連中三元。
7、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稱鼎元。
8、貢士:參加會議而被錄取的稱貢士。9、舉人: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儒林外史》第三回寫範進中舉後,張鄉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範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範得了消息,高興得發了瘋。說明古代中舉後便可升官發财。
10、生員:即秀才,參見“童生試”條。通過院試(童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如王安石《傷仲永》“傳一鄉秀才觀之”。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阿Q正傳》中稱趙少爺“茂才公”,表示諷刺。八股文: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定的一種文體,也叫時文、制義、制藝、時藝、四書文、八比文。這種文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規定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句數、句型也都有嚴格的限定。“破題”規定兩句,說破題目意義:“承題”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題”加以說明;“起講”概括全文,是議論的開始;“入手”引入文章主體;從“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為重心。在正式議論的這四個段落中,每段都有兩股相互排比對偶的文字,共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題目,出自《四書》、《五經》,八股文的内容,不許超出《四書》、《五經》範圍,要模拟聖賢的口氣,傳達聖賢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發揮。無論是内容還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縛思想、摧殘人才的作用。
狀元及第什麼意思
狀元及第是指科舉考試中取得最高成績,獲得狀元稱号的一種榮譽。
具體解釋如下:
在古代中國,科舉制度是一種選拔官員的考試制度。參加科舉考試的士人經過層層選拔,最終由皇帝親自殿試,确定名次。狀元及第就是在這些考試中脫穎而出,以優異的成績名列第一的考生。這一稱号象征着極高的榮譽和成就。
“狀元”一詞中的“狀”指的是描述、陳述,“元”則是首位、第一的意思。在古代,考生參加科舉考試需要通過層層選拔,最終由皇帝親自審閱試卷并确定名次。獲得狀元稱号的考生,不僅文章寫得出色,還需品行兼優。這一榮譽是對考生才學和品德的雙重肯定。
“及第”則是指科舉考試成功,獲得官職。在古代,及第意味着通過了所有考試,獲得了朝廷的認可,可以正式進入官場。因此,“狀元及第”不僅是榮譽的稱号,更是對考生才學、努力及命運的肯定,是科舉時代的頂尖成就。
總的來說,狀元及第是科舉時代對優秀考生的最高贊譽,象征着才學與品行的雙重卓越,是古人為實現自身抱負與理想而努力的最高榮譽。這一稱号不僅代表了考生的成就,也體現了古代中國社會的價值觀和文化精神。
狀元及第中的及第是什麼意思
◎及第 jídì
[pass an imperial examination]指科舉考試考中,特指考中進士,明清兩代隻用于殿試前三名。
舊稱科舉中試為「及第」。
新唐書.卷四十四.選舉志上:「凡秀才,試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第為及第。」
元.關漢卿.窦娥冤.第四折:「老夫自到京師,一舉及第,官拜參知政事。」
拓展資料:
狀元及第是漢族傳統寓意紋樣。明清時期,"狀元及第"象征功名和高官厚祿。紋飾主要以三個孩童組成,中間大孩高舉冠盔,表示得中狀元,旁二孩手持如意、喜報以示慶賀。
"狀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一年一度廷試,萬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間狀元郎"之譽。舊時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為元。鄉試第一為解元,會試第一為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及第,科舉考試列榜有甲乙次第,凡考中狀元,都稱狀元及第。
"狀元"制度于唐代。《明史·選舉志》雲:"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三元及第"為"解元"、"會元"、"狀元"連考連中之謂。"金榜題名時",為舊時儒生所求。一旦,"狀元及第","騎馬遊街三日",好不威風。民間對此,并不人皆幻想。然紅袍白馬倒也喜氣洋洋,故以"狀元騎馬"祝吉。
狀元及第是什麼意思(狀元及第是什麼意思那榜眼是什麼)
1、金榜題名狀元及第是什麼意思。
2、古代狀元及第是什麼意思。
3、一品當朝狀元及第是什麼意思。
4、狀元及第是什麼意思?。
1.“狀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
2.一年一度廷試,萬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間狀元郎”之譽。
3.舊時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為元。
4.鄉試第一為解元,會試第一為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5.及第,科舉考試列榜有甲乙次第,凡考中狀元,都稱狀元及第。
6.“狀元”制度于唐代。
7.《明史·選舉志》雲:“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
8.”“三元及第”為“解元”、“會元”、“狀元”連考連中之謂。
9.“金榜題名時”,為舊時儒生所求。
10.一旦,“狀元及第”,“騎馬遊街三日”,好不威風。
11.民間對此,并不人皆幻想。
12.然紅袍白馬倒也喜氣洋洋,故以“狀元騎馬”祝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