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中國有哪些名勝古迹
中國有許多名勝古迹用英語說法: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China.
1、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near the city.這座城市附近有許多有意思的地方。
2、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which attract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every year.這裡有許多名勝,每年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遊客。
3、B: What a pity! Given more time, you could visit more places of interest. How about the food there? B:真可惜!如果有更多的時間,你就可以參觀更多的名勝。那裡的食物怎麼樣?
4、The country is home to many famous places of interest, like the River Seine as well as the Eiffel Tower.這個國家有許多名勝,如塞納河和埃菲爾鐵塔。
5、Today, along the Silk Road there'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such as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in Xi'an and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如今,絲綢之路沿線有許多名勝古迹,如西安兵馬俑和敦煌莫高窟。
6、we will visit some famous universities, experience the culture and customs, and tour places of interest there.我們将會參觀一些著名大學,體驗文化和風俗,去那裡的名勝古迹觀光。
7、Shanghai, nanjing, wuxi and Hangzhou are all places of great interest in china.上海、南京、無錫和杭州都是中國的名勝。
8、How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China have you been to?你到過多少個中國的名勝。
三大中國名勝古迹三大中國名勝古迹有哪些
1、承德避暑山莊。承德避暑山莊建造于十八世紀初,是由古代的皇家宮室與皇家園林建造而成的。其曆史悠久,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時期,每年大約有半年的時間都要在承德度過,其曆史悠久,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象征,也是一部研究十八世紀中國曆史的教科書和珍貴曆史文化遺産的博物館。前朝的正殿是詹泊敬誠殿,全部都是用楠木做的。清代皇帝在山莊的時候,重大典禮都在此舉行。後殿主要有煙波緻爽殿和雲山勝地樓組成。煙波緻爽殿是皇帝的寝宮,正中間設寶座;西暖閣是皇帝的卧室,床後有一個暗道;東暖閣是皇帝與大臣們議論國事的地方。雲山勝地樓是帝後觀賞湖光山色的地方,美麗極了!如此美麗又文化豐富的地方,不去實在可惜!
2、北京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差不多有一千五百多個籃球場那麼大。故宮的城牆上有四個門,南邊有午門,北邊有神武門,東邊有東華門,西邊有西華門。其中有三大宮殿,分别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是故宮三大殿之首,建在五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殿高36米,寬63米,面積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兩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龍寶座,寶座背後是高雅的屏風。清明兩代皇帝即位、誕辰以及春節、冬至等慶典均在此舉行。中和殿是一座單檐攢尖頂的方形殿。走廊列柱20根,黃琉璃瓦四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前,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閣、禮部及侍衛等朝拜。每逢各種大禮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保和殿在清朝每年的除夕和元宵,皇帝在些宴請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間,把三年一次的殿試由太和殿移到此處舉行。北京故宮風景宜人,曆史悠久,是必去的中國名勝古迹之一
3、山東曲阜三孔。這是中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故鄉。這裡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曆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而吸引着遊客,今年我就去貴寶地暢遊了一番。其中孔廟的奎文閣是值得一看的地址,它是我國四大名閣之一。它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黃瓦歇山頂,三重飛檐,四層鬥。内部兩層,中夾暗層,層疊式構架,底層木柱上施鬥,上再立上層木柱。奎文閣結構合理,固堅異常,自公元1504年重修以來,經受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和多次地震的搖撼,雖然康熙年間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一”,而奎文閣堅固的旁證仍然無恙,巋然屹立,不愧為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一。奎文閣前有兩座禦碑亭,亭内外共有四幢明代禦碑。每幢高6米多,寬2米多,碑下的龜趺高1米多。碑額精雕盤龍,繞日盤旋栩栩如生,碑文内容多是尊崇孔子。
北京十大名勝古迹有哪些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在中國最後三個封建王朝成為世界最宏偉的都市,被譽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單項工程”。時至今日,盡管北京的古都景觀在城市改造中受到一定的破壞,但仍為全國文物古建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城市,以規模宏大的皇家建築聞名于世,這些建築金碧輝煌,等級森嚴,是北京古建築的一大特色,下面是我心目中的北京十大标志性古建築。
一:天安門
誰也無法否認天安門的特殊地位,它已不僅僅是一個建築,而是代表着至高無上的權力,這種權利從數百年前延續至今,作為皇城正門,在封建時代,天安門是皇帝頒诏的場所,皇帝的神聖權威通過天安門向天下播揚;作為世界最大的馬克思主義講台和新文化運動的見證者,天安門又成為新中國的标志。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曆史,原稱承天門,初建時僅為三層樓式木牌坊,成化年間重修,始建城樓,清順治八年重建為今天的寬九楹深五楹重檐歇山頂城樓樣式,城樓長60餘米,高34.7米,由城台和城樓兩部分組成,城樓為重檐歇山殿頂,上覆黃琉璃瓦,60根巨柱高聳,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着傳統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城台下有券門五阙,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上,過去隻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天安門前的雄偉的石獅和精美的華表都是明永樂年間的古物,白色的石獅和華表與紅色的天安門城樓構成鮮明的色彩對比,組成了完美和諧的建築整體。
二:紫禁城建築群
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與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俄羅斯的克裡姆林宮、美國的白宮并稱“世界五大宮”。紫禁城占地72萬平方米,共有宮殿近9000間,被譽為“殿宇之海”,宮殿建築面積16.3萬平方米,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距今有近六百年曆史,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共居住過24位皇帝(明朝14位清朝10位),這些宮殿是沿着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衆多國内外建築學家認為紫禁城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人類曆史上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
紫禁城的主體建築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殿高28米,東西長63米,南北寬35米,建在8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大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禦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禦座設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雄偉壯麗的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中華第一殿”。
三:天壇祈年殿
天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與紫禁城同時修建而成,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它是一座三重檐攢尖頂圓形大殿,采用青藍色琉璃瓦,表示天空的顔色。大殿通高38米,按照“敬天禮神”的“天數”而建,殿頂周長三十丈,表示一個月有三十天;大殿中部四根通天柱象征一年的四季;中層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的十二個月;外層十二根檐柱,象征一日的十二個時辰;中外層共二十四柱,象征一年的二十四節令;三層相加共二十八柱,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加上頂部的八根童子柱,共三十六柱,象征三十六天罡;大殿的鎏金寶頂有一根雷公柱,是“一統天下”的象征。
祈年殿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築,是中國古典木制建築的巅峰作品,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世界建築之林中擁有很高的地位。
四:正陽門城樓
北京城以其城門的巍峨雄偉聞名于世界古城之林,擁有“外七内九皇城四”諸多的雄偉城門,在北京的衆多城門中當然以天安門最具知名度,其次即為正陽門,即人們俗稱的“大前門”,為京師内城九門的正南門,封建時代隻有皇帝才可由此出入,是北京舊城的最高建築,取“聖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之意。是北京内城九門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城樓和箭樓。
正陽門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規模和建築工藝都是京師九門之首,由城樓、箭樓、甕城等組成,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中國典型的城防建築,是城門中最雄偉的一座。城樓面闊七間,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頂,上鋪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朱紅梁木上飾金花彩雲,三重檐重樓閣,通高42米,進深24米,正陽門的建築形制及結構,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風格,展示了中國古代人民的創造力,具有極高的科學、藝術、文物價值。
五:景山萬春亭
景山坐落于北京紫禁城北門外,是聞名中外的北京城中軸線的中心。這座經曆三個朝代,一直為帝王妃嫔禦園的景山公園,總占地面積為23萬多平方米。園内四季凝翠,翠綠成蔭,蒼松翠柏,古樹參天,萬餘株形态各異的樹木中約有近千株樹齡百年以上,是北京曆史最悠久的皇家禦園之一,如今則列入北京市十大公園。
景山中峰頂上的萬春亭為北京城中軸線的最高點,是全城唯一可以俯瞰紫禁城全貌的地方,它建于清乾隆十六年,亭高17.4米,三重檐四角攢尖頂,黃琉璃瓦綠剪邊,外20内12的雙重方柱撐起三層穹頂,磐磐方基,氣勢雄偉,造型優雅,巍峨雄健,是我國的古典建築瑰寶。
六:鐘鼓樓
鐘鼓樓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最北端,封建時代是北京的報時中心,所謂“暮鼓晨鐘”即是指此,始建之年可上推到元代,今天的鐘鼓樓始建于明永樂年間,後多次修繕,鐘樓于乾隆十年重建,改成了今天的全磚石結構。
鐘樓為單體磚石結構,黑琉璃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通高47.95米,樓體高33米,檐下為訪木單昂單翹五踩鬥拱,底座四面各有一座拱券式大門,樓中央的八角木架上懸挂着建于明永樂年間的重約63噸的全國最重的大鐘(比馳名中外的“永樂大鐘”還重10餘噸)。
鼓樓為單體木結構,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通高46.7米,面寬34米,進深22.4米,單昂單翹五踩鬥拱,梁枋繪有旋子彩畫,朱紅色樓體,内置大鼓。
鐘鼓樓這對雄偉建築相距約100米,一灰一紅,協調典雅,雄據于傳統中軸線的最北端。
七:雍和宮建築群
雍和宮位于北京内城的東北角,是北京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喇嘛寺院,整座寺院南北長400米左右,占地約6.64萬平方米,因曾經是雍正皇帝即位前的府邸,乾隆曾把雍正的靈寝停在雍和宮内,因此把主要建築全換為了黃琉璃瓦,整座寺院既有古刹莊嚴肅穆的氣氛,又有皇家建築金碧輝煌的華麗。殿宇雄偉,樓閣巍峨。
雍和宮具有将漢、滿、蒙、藏等各族建築藝術融為一體的獨特建築風格,整座寺廟坐北朝南,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五進殿堂自南向北逐漸升高,而又層層封閉,密集緊湊,前面的牌坊、草坪與後面的殿堂、回廊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布局和諧壯觀,是一組富麗堂皇、錯落有緻的古建築群。它既是一座包羅萬象的藝術寶庫,又是一座奧妙神秘的宗教聖殿,在全國乃至世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八:德勝門箭樓
德勝門是明清京師九門之一,與安定門遙相并列成為舊都北城的重要門戶,德勝門命名于明洪武元年,至今已有六百三十多年曆史,是明開國大将徐達攻破大都,為了加強防禦所築,箭樓始建于明正統四年,如今德勝門城樓、甕城都已不再,隻有箭樓保留了下來,矗立在車流滾滾的二環路旁。給現代化的環路增添了幾許古典的氣息。
曆史上,德勝門是專門走兵車的門,取旗開得勝之意
德勝門箭樓坐南向北,前樓後廈,建在12.6米高的城台上面,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鋪頂,綠琉璃瓦剪邊,面闊七間,進深二間,抱廈五間,内分四層,牆體東、西、北三面上下設四排箭窗,共82孔,城台上沿築有雉堞和女兒牆,整座建築灰牆綠瓦,巍峨壯觀,剛勁古樸,是十分典型的古代城防建築。
九:北海白塔
北海是世界上建園最早的皇家園林,始建于遼代,曆朝曆代均有擴建,後逐漸形成“一池三仙山”的格局,碧波蕩漾,樓宇錯落,花樹紛呈,是數個朝代風景名勝荟萃之地,是我國最精美的皇家園林之一。
位于北海瓊華島山頂的白塔始建于清順治八年,是一座潔白色的藏式佛塔,高35.9米,呈寶瓶狀,由塔基、塔身和寶頂三部分組成,塔基為磚石須彌座,塔身為磚、石、木結構,上有306個通風口,塔身南面有時輪金剛門,塔肚最大直徑14米,镏金寶頂分為天盤、地盤、日月火焰三層,地盤周圍挂有銅鈴,寶頂下有銅鑄華蓋,塔内有一根通高九丈的通天柱,柱頂金盒内有兩個高僧的舍利子。整座白塔莊嚴巍峨,神聖純潔,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築之一。
十:盧溝橋
盧溝橋位于北京豐台區宛平城西,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曆史,橋長266米多,寬8米,宛如一道長虹,橫跨兩岸,11個拱券洞門,每個橋墩前的分水尖都像一柄利劍,指向河水,叫做“斬龍劍”,橋東西兩端有四根高4.65米的精美華表,橋身兩側有1.4米高的望柱281根,橋上共有石獅485個,形态各異,橋西端有兩隻石制大象,造型生動。
橋東端碑亭中立有乾隆禦筆的“盧溝曉月”碑,橋西端立有康熙親題的詠永定河詩石碑,整座石橋美麗大方,是罕見的建築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