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安祿山怎麼死的 安祿山是怎麼死的
安祿山是被他的兒子安慶緒和大臣嚴莊一起設計殺死的。安祿山當上皇帝後眼瞎患疽,經常打人,親信嚴莊和宦官李豬兒挨打最多。安祿山寵段氏及她生的慶恩,常想以慶恩代長子慶緒。安慶緒怕被廢,嚴莊怕宮中事變于己不利,李豬兒怕挨揍。至德二載正月五日夜,由嚴莊與安慶緒在帳外站崗放哨,李豬兒操刀入室,刺殺了安祿山。
安祿山出身西域康國,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軍安波注之兄安延偃,從此改為安姓,精通九蕃語言。
開元初年,逃離突厥,成為幽州(範陽)都督張守珪的部将和義子。骁勇善戰,屢建功勳,遷平盧軍兵馬使、營州都督。天寶年間,安祿山經義父張守珪舉薦,受唐朝當局信任,從此平步青雲,兼任平盧、範陽(幽州)和河東三鎮節度使,受封東平郡王,鎮撫東北地區。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以誅殺宰相楊國忠為名,悍然發動安史之亂。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兩京。建立僞燕政權,年号聖武。晚年失明,寵愛幼子,引發晉王安慶緒不滿。
至德二年(757年),安祿山為嫡次子安慶緒指使宦官李豬兒所害,谥号為剌。
安祿山怎麼死的 安祿山之死的真相
1、安祿山最後被兒子安慶緒設計殺害,安祿山出生在突厥,長大以後從軍,因為長袖善舞逐漸高升,還得到了唐玄宗的寵幸。安祿山為了讨好唐玄宗,不惜認了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為母親。
2、安祿山憑借唐玄宗的寵幸,成為了河東節度使,然後在地方上招兵買馬開始謀反。他治軍嚴明,手下都是以死相拼的将士,很快就将唐朝的軍隊打敗,逼得唐玄宗逃出長安。然後他僭越稱帝,國号大燕。
3、安祿山身體肥胖,身上長有瘡疖,後來逐漸感染到他的眼睛上,導緻他的視力漸漸模糊,到了後期完全失明。安祿山身體狀況欠佳,他的兒子們就開始觊觎他的皇位。
4、兒子安慶緒看出安祿山并不重視自己,心中怨憤,就聯系了大臣嚴莊伺機殺掉安祿山。兩人威逼利誘安祿山身邊伺候他穿衣的太監李豬兒,讓他在伺候安祿山穿衣的時候行刺,安慶緒就守在門外伺機而動。
安祿山怎麼死的 安祿山如何死的
安祿山是被他的兒子安慶緒和大臣嚴莊一起設計殺死的,殺死他的人正是在他身邊服侍的人李豬兒,主要原因是晚年的安祿山比較寵愛自己的小兒子,而且常年脾氣暴躁,對身邊的大臣和侍從非打即罵,他的大兒子害怕自己被廢,所以,和嚴莊、李豬兒殺死了安祿山。
安祿山是唐朝曆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他不但發動了“安史之亂”,導緻唐朝的衰敗,同時還自己稱帝,建立了大燕政權,但是自從安祿山稱帝以來,他變得越來越胖,同時因為患有眼疾,視力越來越差,到最後甚至雙目失明了。身體的各種疾病,導緻安祿山的性格變得格外暴躁,對左右侍從稍不如意,非打即罵,稍有過失,就會被處死。他的主謀大臣嚴莊雖受重視,但是也時常受到他的毒打。而李豬兒是安祿山的近侍,每天服侍左右,所以,挨打也最多,為此,李豬兒對安祿山是有很大的怨氣的。
導緻安祿山被殺死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過于寵愛自己的小兒子,大兒子安慶緒受到冷落,他時常害怕自己被廢。所以,安慶緒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夥同大臣嚴莊,以及經常挨打的李豬兒三人一起,合計殺害了安祿山。但是真正殺害安祿山的是李豬兒,嚴莊、安慶緒持刀站在帳外,李豬兒手持大刀進入帳内,對準躺在床上的安祿山腹部勐砍一刀,安祿山死于非命。随後嚴莊對外宣布安祿山病危,由安慶緒即位。
第二天清晨,洛陽宮中鐘鼓齊鳴,文武百官齊集後,嚴莊高聲宣讀“聖旨”立安慶緒為太子。過了幾天,又宣讀安祿山退位“诏書”,安慶緒即位為帝,尊安祿山為太上陛下。這樣,死了好幾天的安祿山又當了幾天的太上陛下,才被宣布離世歸天。
想知道安祿山是誰殺死的
安祿山是李豬兒殺死的。
至德二載正月初一,安祿山接受臣子們朝拜,瘡痛發作就中途結束了。他由于病痛更加暴躁煩亂,動辄使用刑罰,連身為謀主的大臣嚴莊也遭鞭棍抽打,嚴莊于是日夜伺機幹掉安祿山。他讓安慶緒站在門外,自己握着刀帶着閹人李豬兒一起走進安祿山的營帳,李豬兒揮起大刀砍安祿山的腹部。
安祿山雙目失明,床頭經常挂着一把刀,等他發覺刺客時已經難得起身,床頭上的刀又拿不到手,隻是搖着帳幔大喊道:“這人是我的家賊呀!”喊罷就斷氣了。于是在床下挖了一個好幾尺深的洞穴,用毛毯包着安祿山的屍體埋了。
殺死安祿山的李豬兒的介紹:
當初,李豬兒離開契丹部落,十幾歲開始伺候安祿山,很聰明。安祿山用刀把他的生殖器全部割掉,鮮血流了好幾升,昏死過去,安祿山用火灰敷住他的傷口,過了整整一天才蘇醒過來。李豬兒由于成了閹人,安祿山很寵愛他,最受信任和重用。
安祿山肚子大,每次穿衣系帶,需要三四個人幫忙,兩個人擡起肚子,李豬兒用頭頂住,才拿來裙褲腰帶穿系上。唐玄宗寵信安祿山,賜他到華清宮溫泉洗澡,都允許李豬兒等人進去幫忙脫穿衣服。然而最終殺死他的,正是這個李豬兒。
安祿山是怎麼死的
一、安祿山是被手下李豬兒刺死的。
《舊唐書》記載:“立慶緒于戶外,莊持刀領豎李豬兒同入祿山帳内,豬兒以大刀斫其腹”。
二、人物簡介:
安祿山(703年—757年),營州(今遼甯朝陽)人,本姓康,名軋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個突厥巫婆。相傳,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禱紮荦山(突厥尊紮荦山為戰鬥之神),遂于長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應生子,故名紮荦山。
其父死得早,他從小随母在突厥部族生活。後其母改嫁于突厥将軍安波注之兄延偃。開元初年,其族破落離散,他與将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注子思順、文貞一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安祿山是唐代藩鎮割據勢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權,年号聖武。
三、曆史評價:
張九齡:亂幽州者,必此胡也。
李德裕:祿山,夷狄之谲詐者也,非将門英豪,草萊奇傑,其戰鬥之氣,擊刺之才,去關張遠矣。
姚汝能:安、史二兇羯,相繼亂于範陽,安祿山以天寶十四載乙未十一月犯順,史思明男朝義至寶應元年壬寅十二月為李懷仙所殺,二胡共擾中原凡八年,幽、燕始平。
《舊唐書》:天地否閉,反逆亂常。祿山犯阙,朱泚稱皇。賊巢陵突,群豎披攘。征其所以,存乎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