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祠通寶是哪個朝代的(元祠通寶簡介)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司馬遷是哪個朝代的人
  2. 元踴祠寶是哪個朝代的值多少錢我怎麼差不出來
  3. 元祠通寶是哪個朝代
  4. 元踴祠寶和元祐通寶是同一款銅錢嗎
  5. 元祠通寶詳細解釋

司馬遷是哪個朝代的人

司馬遷是西漢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

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曆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元踴祠寶是哪個朝代的值多少錢我怎麼差不出來

元踴祠寶是北宋哲宗元佑(公元1086年~公元1093年)年間鑄造。不同的面值價格也不一樣

錢文篆書,行書成對。由司馬光,蘇轼手書。有小平,折二,折三銅鐵錢。元_通寶價格元_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0.3元元_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3元元_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元_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8元元_通寶行書小平合背 180元元_通寶行書小平背陝 25000元元_通寶篆書小平背陝 25000元元_通寶行書折二光背 0.8元元_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0.8元元_通寶行書折五鐵範銅 1800元元_通寶篆書折五鐵範銅 1800元元_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4500元

拓展資料:

中國古代錢币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多姿多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幾千年來中國的貨币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創造出自成體系、光彩奪目、獨具特色的東方貨币文化。錢币既是商品交換的手段,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藝術品,也是各國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狀況的反映。

此錢币是北宋哲宗元佑(公元1086年~公元1093年)年間鑄造。錢文篆書,行書成對。由司馬光,蘇轼手書。有小平,折二,折三銅鐵錢。正面是元踴祠寶四字,背面是光面,沒有任何字體和圖文,錢币稍有磨損,但字迹清晰、規整。衆所周知,錢币作為國家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承載着曆史的興衰,還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鑒賞價值。

一方面,錢币本身就是由真金白銀等貴重金屬制造而成的,其身價注定不凡;另一方面,錢币見證着千年王朝的變遷,最早的金屬貨币與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能工巧匠的設計,再加上清秀有勁的文字,使得這種不可再生資源變得更加耐人尋味。宋代錢币,是中國曆史上錢币鑄造、發展的高峰,品種繁多,工藝精緻,錢文瑰麗,形制完美,曆來多有贊譽。元踴祠寶在中國貨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加上存世量不多且不可再生,具有深厚曆史價值和收藏投資價值。

元祠通寶是哪個朝代

北宋。發行時間公元1086年到1093年。

注:元祠通寶為錯誤寫法,應為元_通寶,曆史上沒有元祠通寶。

相關介紹:

元_通寶為北宋哲宗趙煦元_年間鑄行,篆書、行書對錢形制元_通寶行、篆書雙體錢币,1995年5月出土于山東省濟南市小清河北部地區。錢徑24mm,穿徑6mm,廓厚1mm,重3.6克,小平,銅質,光背,旋讀。

擴展資料

相關背景:

元_(1086年—1094年)是宋哲宗趙煦的第一個年号。北宋使用這個年号共九年。由于元_年間是由反對新政的舊黨當政,因此後來的黨争中,”元_“一詞又被用來指稱舊黨及其成員。

元_通寶行、篆書雙體錢币,最為特别之處,就是錢币錢文:“元_”為行書,“通寶”為篆書,不見著錄和譜載,應為珍稀版别,似為試鑄,是宋哲宗元_通寶錢币的重要出土和發現,可補宋錢譜缺。

宋代錢币,是中國曆史上錢币鑄造、發展的高峰,品種繁多,工藝精緻,錢文瑰麗,形制完美,曆來多有贊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元_通寶

元踴祠寶和元祐通寶是同一款銅錢嗎

元祐通寶價格

元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0.3元

元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3元

元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

元祐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8元

元祐通寶行書小平合背 180元

元祐通寶行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祐通寶篆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祐通寶行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祐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祐通寶行書折五鐵範銅 1800元

元祐通寶篆書折五鐵範銅 1800元

元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元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4500

北宋哲宗元佑(公元1086年~公元1093年)年間鑄造。錢文篆書,行書成對。由司馬光,蘇轼手書。有小平,折二,折三銅鐵錢。

元踴興寶,元踴祠寶,曆代沒有見過兩種币。

好像是同一種

元祠通寶詳細解釋

解釋元祠通寶為錯誤寫法,應為元祐通寶,曆史上沒有元祠通寶。

元祐(1086年—1094年)是宋哲宗趙煦的第一個年号。北宋使用這個年号共九年。由于元祐年間是由反對新政的舊黨當政,因此後來的黨争中,”元祐“一詞又被用來指稱舊黨及其成員。

元祐通寶行、篆書雙體錢币,最為特别之處,就是錢币錢文:“元祐”為行書,“通寶”為篆書,不見著錄和譜載,應為珍稀版别,似為試鑄,是宋哲宗元祐通寶錢币的重要出土和發現,可補宋錢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