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玉堂清玩銅香爐求鑒定真僞
玉堂清玩銅爐,真正的特征包括制作工藝精湛,爐體線條流暢,形制莊重,銅材精良,胎體厚重,壓手感明顯。爐腹飽滿突出,外皮古色古雅,包漿潤澤自然。而假的玉堂清玩銅爐,制作工藝往往粗糙,線條生硬,形制不符,銅材質量較差,胎體輕薄,壓手感不明顯。爐腹不飽滿,外皮缺乏古色古雅,包漿不自然。
玉堂清玩有幾種落款
玉堂清玩有6種落款。
1、雲石是玉堂清玩拿手的技藝,落款以雲字為主,表現出雅緻的玉器色澤。
2、金剛字為主,表現出玉器的堅固,結實的質感。
3、以虎字為主,表現出玉器的雄壯,神秘的氣質。
4、以蝶字為主,表現出玉器的靈動,優雅的氣質。
5、以錦鯉字為主,表現出玉器的祥和,吉祥的氣息。
6、以藏青字為主,表現出玉器的深邃,典雅的質感。
玉堂清玩怎樣識别真假
玉堂清玩有藏經紙色、褐色、栗殼色三種皮色,經過長時間氧化後可形成栗紅色的氧化層。由于化學穩定性極高,玉堂清玩不會出現銅鏽,表面經過反複蒸熏依舊能光潔如新。進行加熱試驗還能發現,玉堂清玩能夠産生色變現象。
玉堂清玩識别真假的方法
玉堂清玩有三種流金,分别是藏經紙色、褐色、栗殼色,皮色是玉堂清玩的關鍵,皮色不對其他特征都不用看了。經過長時間氧化,玉堂清玩的表面會形成栗紅色的氧化層,這是辨别其真假的基本色調。
由于高含金量,玉堂清玩的化學穩定性極高,真貨是沒有銅鏽的,并且由于真貨表皮經過多次反複蒸熏,表面形成了獨特的保護層,使其永遠光潔如新,不會有包漿皮殼的現象。
多變也是玉堂清玩不可缺少的特征,進行加熱試驗,沒有産生色變現象的基本上屬于仿制品。進一步在燈光下觀看,仿制品缺乏多種光線多種色彩的變化,太陽光下觀看對光線的反應也及其不敏感。
玉堂清玩是什麼意思
玉堂清玩是指一種鑒賞價值較高的器物或藝術品。這些器物或藝術品多為瓷器、玉器、木雕、石雕、字畫等,又以瓷器和玉器為主。這種玩物通常是收藏家們為了收藏的滿足感,因此也被稱為“收藏品”。
玉堂清玩是一種文化形态的體現。玉堂清玩是一種反映中國傳統美學理念的藝術形式,其所體現出的文化内涵、精神追求、審美趣味、人文關懷都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價值。
玉堂清玩是一種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方式。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玉堂清玩通過多種渠道,如展覽、鑒賞、教育、文化交流等,推廣和傳播中國傳統美學,以此保持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宣德爐上的“玉堂清玩”款
玉堂清玩款被認為是明相嚴嵩之子嚴東樓的字号。據稱,嚴東樓雖不自行鑄爐,卻酷愛搜集佳品,并在其上刻寫“玉堂清玩”四字。這些爐具被世人認為是嚴家的收藏。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一書中提到,嚴東樓可能将無款的宣德爐标記為自己的款識,但關于此事的記載并不确鑿。趙的書被視為民國時期古董文化的經典之作,因此玉堂清玩款也被認為是宣德爐的一個著名标志。帶有此款的爐子在當時極為珍貴,被普遍認為是宣德爐的一種,盡管它們并非真正的宣德爐。
玉堂這個名稱的曆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時期,當時玉被用于禮器,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裝飾。戰國時期,宋玉在《風賦》中提到了“玉堂”,這是該詞首次出現在文獻中。到了唐代,翰林院的别稱即是玉堂。到了宋代,翰林院也被稱為玉堂。到了明代永樂和宣德年間,玉堂這一詞彙在詩文和瓷器的落款中廣泛使用。因此,玉堂并非指特定個人的齋室,而是文房、廳堂的普遍稱謂。
沖耳爐是宣德爐中最經典的造型之一,明清時期廣為制造。明代的沖耳爐通常厚重而弧線優雅,而清代的則更為飽滿且略顯高挑。一件17世紀的玉堂清玩款棗皮紅沖耳爐,其壁薄且弧度圓滿,雙耳橢圓,孔如蠶豆,腹部鼓沉,三足适中。此爐皮色深沉,色澤棗紅,經過特殊的礦物顔料燒煉着色,色澤曆久彌新,古拙而有韻味。這件爐子曾是孔氏家族所有,後贈予蔡氏家族,最終收錄于榮齋。
在文房使用中,若選擇玉堂清玩款爐具,則更傾向于選擇尺寸在10厘米左右的,以便更适合文人雅士的書房陳設。在《自珍集》中,雖有天雞耳爐也刻有玉堂清玩款,但其爐形并不理想,若作為收藏品種或許可以接受,但作為文房用品則顯得有些俗氣,不如其他經典款式的戟耳爐或蚰龍耳爐。
總結來說,早期的玉堂清玩款爐具,尤其是17世紀前的作品,因其優質的銅料和精美的工藝而備受推崇。後來的爐具,尤其是清代中後期的作品,質量則有所下降,不太适合作為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