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西晉的八王之亂,最後是如何被平息的
西晉的八王之亂,是晉王朝内部親族的自相殘殺,八王之亂讓整個中原出于極度空虛的狀态,直接導緻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趁機入侵,造成了“五胡亂華”的局面,中原漢族幾乎被滅絕。
由此而引出問題,引起五胡亂華的八王之亂是怎麼回事呢?
八王之亂的背景
八王之亂的禍根其實在西晉開過之初就已經埋下了。晉武帝司馬炎的皇帝寶座是依靠曹魏的“禅讓”得來。而導緻曹魏能夠禅讓與司馬家,主要歸功于士族的支持,因此可以說,士族是西晉王朝的統治基礎,所以在建國初期司馬炎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證士族的特權,其中九品中正制就是用戶維護和鞏固士族的政治特權。
作為曹魏時期的司馬家一樣是屬于士族階級,司馬炎深刻認識到,一旦士族做大不可收拾,必将危及自己的統治。司馬炎認為,曹魏短暫的統治的根本原因就是讓士族不斷做大而有沒有有效抑制的工具。因此而導緻了曹魏的滅亡。于是開國之初司馬炎就大肆封分同宗子弟為王,用以制衡士族。晉武帝司馬炎總共封了二十七個王,之後不斷的将這些王的權力擴大,他們可以培養軍隊、任命封國之内的百官、收取租稅等等,已然讓這些封國成為了國中之國。這也為将來内亂埋下極大的隐患。
八王之亂的起因
晉武帝司馬炎,是一個極具有統治者風範的國君。但是在選擇繼任者上不知是哪根筋搭錯了,選擇一個白癡兒子司馬衷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司馬衷天生愚鈍,可以說是一個白癡,生活尚且不能自理,司馬炎卻将國之重器交付于他。
司馬炎是一個聰敏之人為什麼會将皇位傳給一個白癡呢?其實司馬炎并不是相傳位于司馬衷,而是司馬炎很疼愛司馬衷的兒子,聰敏有人君風範。司馬炎其實想傳位于這個孫子,司馬衷隻是過渡一下。
司馬炎也知道司馬衷并非守器之才,委托外戚楊駿、宗室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政。于是内亂由此開始。
八王之亂的過程
楊駿排擠走了司馬亮,獨自專權把持朝政。這引起了皇後賈南風的不滿,賈南風權力欲望極重,但自己又被楊駿壓的毫無權利。因此賈南風籌劃奪權,意圖誅殺楊駿。因此賈南風聯絡晉武帝之子司馬玮入京,誅殺了楊駿。
楊駿被殺,司馬亮重新輔政共同輔政的還有衛瓘,司馬亮重新掌握朝政,一心想取得權利的皇後賈南風還是竹籃打水。因此,賈南風再一次密謀,聯絡司馬玮将司馬亮和衛瓘。事後,賈南風又用計将司馬玮殺死。
楊駿被殺,司馬亮重新輔政共同輔政的還有衛瓘,司馬亮重新掌握朝政,一心想取得權利的皇後賈南風還是竹籃打水。因此,賈南風再一次密謀,聯絡司馬玮将司馬亮和衛瓘。事後,賈南風又用計将司馬玮殺死。
從此,皇後賈南風開始了它長達八年的掌權。賈南風為了能夠繼續長久的把持朝政,想以後能夠當上太後。但是苦于自己沒有兒子,太子又不是自己親生。此時賈南風心生毒計将太子司馬遹。
之後趙王司馬倫和孫秀等人僞造诏書,以殺太子的罪名将賈南風及其黨羽收捕。司馬倫孫秀開始掌握朝政權侵朝野,之後司馬倫軟禁司馬衷,自立為帝。
但司馬囧也不是什麼好鳥,不久司馬颙和司馬乂殺死了司馬囧,司馬乂當政總攬朝政,司馬颙很是不爽,密謀暗殺司馬乂。之後聯合司馬越弄死了司馬乂。之後司馬穎當政,司馬越又不爽,司馬穎又殺了司馬繇和發配司馬越到東海。之後司馬越的親弟弟聯合烏丸、羯朱等勢力共同攻擊司馬穎,司馬穎戰敗。
之後司馬家族就這樣在不斷的内耗中,導緻中原空虛。
八王之亂的結果
國力内耗嚴重,司馬家族在奪權後期聯合外族奪權,中原地區民生凋敝,生靈塗炭。終于引發了五胡亂華的慘劇。
八王之亂是什麼回事
八王之亂是發生在西晉的一場皇族之間的争鬥,8個皇子為了争奪中央政權,從而引起的内亂。八王之亂的起因是因為當時的皇後賈南風,她幹預政權所造成的。
八王之亂行共曆時16年,八王之亂中的八王分别是,司馬亮、司馬玮、司馬倫、司馬冏、司馬乂、司馬穎、司馬颙、司馬越。參與這場皇族之間争鬥的皇子不僅僅8個,為什麼叫八王之亂呢?是因為他們8個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八王之亂可謂是中國曆史上最混亂的一次皇族之間的内亂,這次内亂使當時社會的經濟體制嚴重的遭到了破壞,從而導緻了西晉王朝的亡國,以及将近了300多年的動亂,因為八王之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了五胡亂華的時期。
緻使發生八王之亂最大的原因,便是當初的皇帝司馬炎在安排後來的繼任者上,産生了重大的失誤,司馬炎在立皇太子和選太子妃的問題上,發生了極其嚴重的失誤,于是便造成了賈南風的幹政弄權,直接引發了八王之亂的發生。
賈南風此人,她是開國元老的女兒,她相貌十分醜陋,并且十分兇殘,具有很高的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殘忍,因為後來賈南風得到了專權,她開始推行了女性專制主義統治政策,這個政策是八王之亂直接導火索。
八王之亂造成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在這16年間,其中戰亂頻繁,後來朝廷已經無法的掌握全國,因為戰亂的影響,受戰亂的地區越來越多,除了個個諸王之間的戰争外,還有氐人齊萬年的變亂,而南方便發生了很多起起義事件。
這16年的戰事對平民百姓造成的危害更大,全國有很多地區面臨着嚴重的破壞,以及饑荒,因為連續16年每年都有頻繁的戰亂發生,死傷無數瘟疫開始蔓延,于是便有人迫不得已的離開家鄉,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
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是怎麼回事
八王之亂
晉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晉皇室諸王争奪中央朝權的作戰。其代表人物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史稱“八王之亂”。
西晉初建,晉武帝司馬炎以曹魏亡國之鑒而大封同姓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此時同姓諸王的勢力已發展到出則總督一方軍政、入則控制中央朝權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後族楊氏與惠帝後族賈氏為争權沖突激烈,皇後賈南風聯合司馬玮、司馬亮發禁軍圍殺太尉楊駿,廢楊太後,以司馬亮輔政。旋即,賈後矯诏先使司馬玮率京城洛陽各軍攻殺司馬亮,又借擅殺大臣之罪處死司馬玮,進而獨攬大權。永康元年(300年),禁軍将領司馬倫舉兵殺賈後,廢惠帝自立。至此,宮廷政變轉為皇族争奪朝權,演成“八王之亂”。次年,司馬冏、司馬穎和司馬颙等共同起兵讨伐司馬倫,聯軍數十萬向洛陽進攻,司馬倫戰敗被殺,惠帝複位,由司馬同專權輔政。永甯二年(302年)骠騎将軍司馬乂與司馬颙等裡應外合攻殺司馬冏,司馬乂掌握朝權。太安二年(303年),司馬颙與司馬穎不滿司馬乂專權,借口其“論功不平”,聯軍進攻洛陽。司馬颙任張方為都督,率精兵7萬東進;司馬穎也發兵20餘萬南下;司馬乂麾下也不下數萬人。交戰各方兵力約在30萬人以上,号稱百萬,為“八王之亂”以來軍隊集結最多的一次。雙方大戰數月相持不下。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馬越發動兵變殺司馬乂,迎司馬穎進占洛陽,控制朝政。是年七月,司馬越等挾惠帝進攻司馬穎,兵敗東逃。司馬颙乘機出兵攻占洛陽,迫惠帝與司馬穎遷都長安,獨專朝政。永興二年(305年),司馬越再度起兵,西攻長安,司馬颙戰敗。次年六月,司馬越迎晉惠帝還洛陽,不久,司馬颙與司馬穎相繼被殺。十一月,司馬越毒死惠帝,立晉懷帝司馬熾,至此,這場持續16年的西晉“八王之亂”結束。
點評:八王之亂,嚴重破壞社會經濟,導緻北方各少數民族大規模内遷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西晉時期發生的八王之亂是怎麼回事最後是如何被平息的
可是在野心極速膨脹的賈南風眼裡,是不需要輔政大臣這一職位的,于是僅僅三個月後,賈南風再次以皇帝命令,下令楚王司馬玮誅殺司馬亮、衛瓘,雖然當時司馬亮有足夠的力量抵禦司馬玮的軍隊,但他卻過于愚忠,不願和司馬玮兵戎相見,最後被亂軍砍殺而死。
元康元年(291年),楊駿被殺之後入朝出任太宰,聯合太保衛瓘一同執掌朝政,終為楚王司馬玮所殺,不久後,司馬玮被殺,朝廷下诏為司馬亮平反,賜谥文成。
晉武帝大封司馬宗室子弟為王,同時賦予宗室王在封國内有自置軍隊、允許宗室王出鎮和參政。殊不知晉武帝此舉是拔虎齒肥豹志,宗室王勢力過度膨脹,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這下可讓其他的諸侯王找到了口實,齊王司馬囧(司馬炎弟弟司馬攸之子)首先舉起讨伐大旗,河間王司馬颙(司馬懿弟弟司馬孚的孫子)、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炎第十六子)也起兵響應,聯合讨伐司馬倫,司馬倫自然不敵,很快便兵敗被殺,司馬衷恢複帝位,大權落到司馬囧手裡。
司馬玮是司馬炎的第五子,司馬衷的同父異母弟弟。在西晉建立後,他一開始被封為始平王,後被改封為楚王。在司馬亮和衛瓘主政期間,他們讓司馬玮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司馬玮由此懷恨在心。後來,司馬玮率部下起兵,僞造诏書準備除掉司馬亮等人,最後兵敗被殺。
八王之亂看着很亂,其實隻要找到一個主線就很容易理清,就是永遠争奪最大的權利,哪怕是前一刻還在并肩戰鬥,下一刻就會因權利分配不公而刀兵相向。
那些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施仁政,那是說給老百姓聽的,别當真,他們自己是不會信的。
他們找的是自己如何能得到天下,前朝是如何失天下的,有道無道那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