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文言文如何形容一個人吝啬
1.形容人吝啬的經典古文
《吝啬老人》漢世有人,年老無子。
家富,性儉啬,惡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營理産業,聚斂無厭,而不敢自用。
或人從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錢十,自堂而出,随步辄減。比至于外,才馀半在,閉目以授乞者。
尋複囑雲:“我傾家贍君,慎勿他說,複相效而來。”老人俄死,田宅沒官,貨财充于内帑矣。
譯文:漢朝的時候有個老頭,沒有兒子。家裡非常有錢,但是他非常儉樸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簡單節省。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快到半夜才睡覺,細心經營自己的産業,積攢錢财從不滿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費。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辭不了時,便到屋裡取十文錢,然後往外走,邊走邊減少準備送人的錢的數目,等到走出門去,隻剩下一半了。
他心疼地閉着眼睛将錢交給乞丐。反複叮囑說:“我将家裡的錢都拿來給了你,你千萬不要對别人說。
以至乞丐們仿效着都來向我要錢。”老頭不久便死了。
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沒收,錢則上繳了國庫。
2.形容人“吝啬”的經典古文有哪些《吝啬老人》
漢世有人,年老無子。家富,性儉啬,惡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營理産業,聚斂無厭,而不敢自用。或人從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錢十,自堂而出,随步辄減。比至于外,才馀半在,閉目以授乞者。尋複囑雲:“我傾家贍君,慎勿他說,複相效而來。”老人俄死,田宅沒官,貨财充于内帑矣。
《吝啬老人》一文出自《笑林》,譯文是:漢朝的時候有個老頭,沒有兒子。家裡非常有錢,但是他非常儉樸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簡單節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快到半夜才睡覺,細心經營自己的産業,積攢錢财從不滿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費。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辭不了時,便到屋裡取十文錢,然後往外走,邊走邊減少準備送人的錢的數目,等到走出門去,隻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閉着眼睛将錢交給乞丐。反複叮囑說:“我将家裡的錢都拿來給了你,你千萬不要對别人說。以至乞丐們仿效着都來向我要錢。”老頭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沒收,錢則上繳了國庫。
3.用文言文形容一個人的無知虛僞、自大自以為是的有哪幾句一、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1、讀音:qiáng shàng lú wěi,tóu zhòng jiǎo qīng gēn dǐ qiǎn。shān jiān zhú sǔn,zuǐ jiān pí hòu fù zhōng kōng。
2、含義:長在牆上的蘆葦怎麼能夠長久存活呢?山間竹筍别看嘴尖皮厚,其實中空,又有什麼值得自傲的呢?
3、賞析:比喻的手法,前一句把那些學習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為蘆葦,隻會随風搖擺,四處附和,後一句把那些倚老賣老,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比喻為竹筍,空有其表,華而不實。
4、出處:當年解缙是神童,年紀不大,名聲可是不小。某次遇到一位高官,老先生十分不服氣想你小小年紀名聲這麼大,到底能有多大的能為,于是故意刁難他,出了這個上聯,表面上是描述蘆葦的生長狀态,實際上借雙關來教訓解缙,小小年紀不要太輕狂,須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想那解缙可不是省油的燈,立馬就對了下聯,意思說别看你胡子一把的年紀,也沒什麼真本事,把老先生噎住了。
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1、讀音: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2、含義:外面像金像玉,裡面卻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裡破敗。虛有華美的外表,實質卻一團糟。"敗絮",破舊的棉絮。
3、出處:出自明朝大臣劉基明《賣柑者言》:“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三、鄙俚淺陋,鄙于不屑。
1、讀音:bǐ lǐ qiǎn lòu,bǐ yú bú xiè。
2、含義:鄙俚:粗俗;淺陋:見聞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談粗俗淺薄。
3、出處:出自王傥《唐語林政事上》卷一:“上詢其政事,光不知文字,對皆鄙俚。”
擴展資料:
自以為是
1、讀音:zì yǐ wéi shì
2、含義:為:認為;是:對。總以為自己是對的。認為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見,形容主觀,不虛心。亦作“自以為然”。
第一種:自己覺得别人也會與自己想的一樣,其實别人和你想得根本就不一樣,主觀臆斷。
第二種:自己認為自己很了不起。
3、出處:凡鬥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已誠是也,人誠非也,則是已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與小人相賊害也,下以忘其身,内以忘其親,上以忘其君,豈不過甚矣哉!是人也,所謂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4、譯文:大凡愛争鬥的人,一定認為自己是正确的,而對方是不正确的。如果自己的确是正确的,對方的确是錯誤的,那麼自己就是君子,對方就是小人了。
憑着君子的德行去跟小人互相傷害,而不考慮自己的名譽,也不考慮親友們所受的傷害,更不考慮國君,這不是太過分了嗎?這種人就像人們說的是在用狐父的戈去刺牛糞一樣不值得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自以為是
4.怎麼用文言文形容一個人是“陰險的小人”惱之厭之棄之,而其不自知。
【解釋】是指對某人或物煩惱、讨厭,想抛棄他(它),離他(它)遠遠的,但他(它)自己卻不知道。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解釋】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陰險狡詐【yīn xiǎn jiǎo zhà】
解釋:表面和善,暗地不懷好意的;陰險狡猾,詭計多端;
“才掌兵柄,便爾驕縱,此輩惑小人”【cái zhǎng bīng quán,biàněr jiāo zòng cǐ bèi yíng huò xiǎo rén】
翻譯:他才掌握了兵權,就這樣的驕傲放縱,這一等人是智慧迷惑,不學無術的自私自利的小人。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jun zǐ héér bú tóng,xiǎo rén tóngér bú hé】
翻譯:君子與人交往融合但不如膠似漆,小人之間看上去如膠似漆但内心勾心鬥角
不惡小人,禮待君子【búè xiǎo rén,lǐ dài jun1 zǐ】
翻譯:對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對他們抱嚴厲的态度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在内心不憎恨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在于對他們真正有禮。
5.用文言文形容一個人很厲害怎麼寫1.原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分一鬥。
翻譯:天下的人才數量不過一石,曹子建一個人占了八鬥,我分得一鬥,從古至今其他人分一鬥。
意思:形容人才華橫溢,特别是文學方面特别厲害。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
例句:鄭兄果然是才高八鬥,刹那間想出來這麼多辦法。
2.原文: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邺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翻譯:像睢園竹林的聚會,這裡善飲的人,酒量超過彭澤縣令陶淵明。像邺水贊詠蓮花,這裡詩人的文采,勝過臨川内史謝靈運。
意思:前句形容人酒量豪放,後句形容人富有文采。
出處:《滕王閣序》
例句:我還真是小看了你的酒量,沒想到你也是氣淩彭澤之樽的人呢。
3.原文:勸君不用镌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翻譯:你用不着帶着銘刻功勞的石頭,路上的行人全都是你的口碑。
意思:誇獎對方功勞大,口碑好。
出處:《五燈會元》
例句:田局長,你也是有口皆碑的人物了,犯不着這麼鋪張浪費吧。
4.原句:出于其類,拔乎其萃
翻譯:在同類人中表現突出,比聚集在一起的人更高一籌。
意思:誇獎對方某方面十分傑出,非同尋常。
出處:《孟子》
例句:你看看人家小明小紅,哪個不是出類拔萃的人物?
5.原文:經天緯地之才,氣吞山河之志
翻譯:擁有洞悉管理天下的才能,胸懷吞沒山河的豪氣。
意思:形容一個人才華卓越,志向遠大。
例句:聽說江天玩放棄創業了,開始還自吹自擂說有氣吞山河的志向呢,真是滑稽。
諷刺别人的成語
☆詞目
無恥之尤
☆拼音
wú chǐ zhī yóu
☆解釋
尤:突出的。最無恥的。形容無恥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使用示例
至于替魏忠賢建立生祠,更被人們認為是“~”(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詞目
恬不知恥
☆拼音
tián bù zhī chǐ
☆解釋
做了壞事滿不再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成語出處
唐·馮贽《雲仙雜記》卷八:“倪芳飲後,必有狂怪,恬然不恥。”宋·呂祖謙《左氏博議·衛禮至為銘》:“衛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于銘,以章示後。”
☆使用示例
“打這個~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聲,還是震動了台上的胡博士。(楊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詞目
卑躬屈膝
☆拼音
bēi gōng qū xī
☆解釋
卑躬:低頭彎腰;屈膝:下跪。形容沒有骨氣,低聲下氣地讨好奉承。
☆成語出處
宋·魏了翁《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後,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
☆使用示例
不管有多大困難也不能向朝廷~,用變節投降的辦法,苟安一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詞目
寡廉鮮恥
☆拼音
guǎ lián xiǎn chǐ
☆解釋
寡、鮮:少。舊指不廉潔,不知恥。現指不知羞恥。
☆成語出處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
☆使用示例
隻為自己貪财克剝,~。(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詞目
聲名狼藉
☆拼音
shēng míng láng jí
☆解釋
聲名:名譽;狼藉:雜亂不堪。名聲敗壞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史記·蒙恬列傳》:“言其惡聲狼藉,布于諸國。”
☆使用示例
因汪太史平日~,最不見重于官場,日前新督帥參劾劣紳十七名,實以汪某居首。(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三十三回)
☆詞目
臭名昭著
☆拼音
chòu míng zhāo zhù
☆解釋
壞名聲人人都知道。
☆詞目
臭名遠揚
☆拼音
chòu míng yuǎn yáng
☆解釋
名:名聲;揚:傳播。壞名聲傳得很遠。
☆使用示例
希特勒是一個~的戰争罪犯。
☆詞目
遺臭萬年
☆拼音
yí chòu wàn nián
☆解釋
遺臭:死後留下的惡名。死後惡名一直流傳,永遠被人唾罵。
☆成語出處
《晉書·桓溫傳》:“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複遺臭萬載耶?”
☆使用示例
賣國投敵的小醜們,沒有一個不是~的。
☆詞目
狗彘不若
☆拼音
gǒu zhì bù ruò
☆解釋
彘:豬。連豬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連豬狗都不如的程度。
☆成語出處
《荀子·榮辱》:“人也,憂忘其身,内忘其親,上忘其君,則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使用示例
你這~的萬惡敗類。(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
中國四大吝啬鬼介紹
中國最有名的四大吝啬鬼:李梅亭--出自《圍城》、盧至--出自《一文錢》、監河侯--出自《莊子》、嚴監生--出自《儒林外史》。
李梅亭--披着洋裝的牛氓
人物形象出自錢鐘書的《圍城》:
帶着一箱藥卻不肯給同行生病的孫小姐一包仁丹治病;滿口仁義道德卻半路上泡妓女,在鎮上嫖土娼;自己愛打牌卻禁止别人打牌;假裝錢财充公卻私攢買煙買山薯……
盧至--佛教愚民工具
人物形象出自徐複祚的《一文錢》:
有個大财主名叫盧至,有次出遠門,在路上揀到一文錢,非常高興。這人非常節儉,舍不得吃,舍不得喝,餓着肚子趕路,樣子非常狼狽。一群在路邊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乞丐看到盧至,就笑話他。這嚴重傷害了一個财主的自尊心,一咬牙,大财主盧至決定花掉這一文錢,就買了幾塊芝麻糖,躲在山頂吃。盧至剛吃幾口,就來了個化緣的和尚,那和尚向盧至讨要一塊芝麻糖,可盧至不肯給。後來那化緣和尚拿出酒壺,請盧至喝酒,盧至高高興興的喝酒,一不小心就喝醉了。這和尚就脫下盧至的衣衫,化裝成盧至的樣子,跑到盧至家中,把盧至的家财一部分捐給寺廟,其它的都散給附近的村民。盧至回到家中,看到這麼一副慘景,隻好向佛祖求助,佛祖就點化他,做人不能吝啬。最後,盧至跟他的妻子一同成佛,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監河侯--奸詐的朋友
人物形象出自《莊子》:
莊子家裡沒米吃了,隻好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說:“行啊。等今年全縣的稅收上來,我就借你三百兩金子。”莊子很不高興,說:“我到這裡來的時候,在路上聽見有聲音喊我,我回頭一看,是路中央有個窪,集了一些雨水,裡面有一條鯉魚。鯉魚對我說:我是東海龍王手下,不小心掉到這裡,能不能拿一桶水來救我。我說:行啊,等我去遊說吳越兩國的國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來迎接你。鲫魚不高興地改變臉色說:我失去水,就沒有容身的處所,我得到一桶水就可活命,你竟這樣說,還不如早點到幹魚市場去找我!”
嚴監生--真正的吝啬鬼
這是《儒林外史》中的經典形象:
晚間擠了一屋子人,桌上點着一盞燈。嚴監生喉着搖頭,那手隻是指着不動。趙氏分開衆人,走上前道:“爺,隻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燈盞裡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衆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