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二郎神的故事有哪些(二郎神的經典故事有哪些20字)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二郎神的故事梗概是怎樣的
  2. 在《西遊記》中二郎神有什麼故事
  3. 二郎神的身世本領及相關故事
  4. 二郎神的神話故事50字兩篇
  5. 二郎神的故事

二郎神的故事梗概是怎樣的

梗概:

觀音舉薦二郎神征剿悟空。二郎神本領高強,與悟空大戰三百回合未分勝負。于是二人開始比試變化的本領,悟空多次變化都被二郎神識破。太上老君趁悟空不備,用金剛琢将悟空打暈,梅山六兄弟一擁而上,這才将悟空擒獲。

擴展資料

二郎神是中國古代民間信仰中的一個重要神祗,在漫長的曆史源流演變中,産生了不同的二郎神,國家祭祀的李冰次子李二郎、道教正統的趙昱趙二郎與及民間傳說楊戬楊二郎。

二郎神是三隻眼,而且中間的眼睛是立着的,功能:天眼,就像上天的眼睛一般,邪惡無法可逃。三隻眼是這位神祗較為明顯的外觀特征之一。神州各地的二郎廟裡,神像都有天眼是最顯著标志之一。關于第三隻眼,來源于古蜀王蠶叢。

它是古蜀文化孕育的結果。第三隻眼形成的條件是古蜀“崇目”的信仰。《灌江備考》記載道:“二郎為蠶叢之後,故額上有一縱目。”

二郎神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子,思凡下界,與凡間一個姓楊的男人成婚,生下了二郎神。玉帝依天條将二郎神母親壓在桃山底下思過。楊二郎長大後“斧劈桃山”,救出母親。彈打鳳凰、力誅八怪、梅山結義的故事詳細經過已經失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二郎神

在《西遊記》中二郎神有什麼故事

二郎神,道教俗神,天庭大将,玉帝的外甥,變化無窮,神通廣大,肉身成聖;早年劈桃山救母,視天界兵将如無物受封清源妙道真君;又助武王伐纣,再封昭惠顯聖仁佑王。王母甚為疼愛,但因與舅舅玉帝不和,故不願住在天界,而在下界受人間香火,率領梅山七怪七位結義兄弟和麾下1200草頭神駐紮灌江口,與玉帝立約\“聽調不聽宣\”意思是:我服從你調譴我去打仗除妖的軍令,要是以君主或者舅舅的身份叫我和你見面,那就免開尊口。剛直公正,顯聖護民,凡人間生靈危難,呼其尊号必往救

二郎神的身世本領及相關故事

二郎神,是民間信仰和道教的神隻人物。民間多認為他是一位與水利、農耕、防止水災有關的神,甚至是水神,清以前曾被奉為戲神,還被奉為獵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

由于封神演義的影響,二郎神通常叫作楊戬,他力大無窮,變幻莫測,能有七十二變(八九玄功)。他的武器是三尖兩刃槍,武功絕倫,座下有神獸哮天犬,額間有第三隻神眼。

二郎神是中國神話傳說中一個重要人物。人神混血,力大無窮,法術無邊,撒豆成兵,通曉七十二般變化,額頂生神眼(不知是死光發射器還是與照妖鏡一個功能)手持二萬五千二百斤的三尖兩刃戟〔三尖兩刃槍〕(僅次于韋馱尊天菩薩的降魔杵八萬四千斤)為女娲補天的五彩石煉成,兼有召喚獸哮天神犬。師傅為名門昆侖派十二上仙之一玉鼎真人。

楊戬血統高貴,身世坎坷,是玉帝的親外甥,曾經力抗天神劈山救母,也曾出手阻撓其外甥沉香救母,楊戬也是我國神話中第一得力之戰神,作為玉帝的外甥,他與玉帝的關系并不好,“聽調不聽宣”便是極度的個性的表現。

首先,楊戬的出生便是一次出軌的産物,傳說他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妹,因為羨慕人間恩愛生活偷偷下凡來到人間,結識了一位姓楊的書生名楊君,并與之結為秦晉之好。還生了兒子,就是楊戬。

擴展資料

《二郎寶卷》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曆史:二郎神的父親楊天佑是上天“金童臨凡”,為确州城内書生。母親雲華仙女戀舊情下凡與楊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因違犯天條,為花果山孫行者所困,被壓于太山之下。後來,二郎神得到天上鬥牛宮西王母的指點,“擔山趕太陽”,劈山救出母親雲華仙女,反而用太山壓住孫行者。

二郎神的神話故事50字兩篇

劈山救母:按照《西遊記》裡的說法:二郎神的媽媽是玉帝的妹子,思凡嫁給了凡間一個姓楊的男人,他們的兒子被喚作“二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二郎神”。玉帝因為妹妹嫁給凡人,龍顔震怒,就把自己的親妹妹壓在

桃山底下。後來二郎神(玉帝的外甥)“斧劈桃山”,這才救出母親。

二郎擔山

楊戬救出母親後,玉帝非常氣憤,派出10個太陽想曬死他們,母親被曬死後,二郎神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個擒住卻無處放,便分别掀起兩座大山,将捉住的太陽壓住,再看天上亂竄的七個日頭,便抄起一根扁擔擔了七座大山繼續追趕太陽,這就是“二郎擔山”的傳說。

二郎神的故事

楊二郎為仙凡之子。

二郎神俗稱楊二郎,是仙凡之子,故事見載于明朝《二郎寶卷》。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二郎劈山救母”故事中,二郎神是玉帝三女三公主(或為玉帝之妹)與下界楊天佑婚配而生的獨生子。

在明朝初年的移民政策背景下,二郎信仰傳播到了西北,由古蜀氐羌文化而衍生的楊二郎信仰受到氐羌舊地各族的偏愛,更憑借神魔小說的力量,成為明清以來人們最熟悉的“二郎神”。

《西遊記》第六回稱他是“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封神演義》定其名為楊戬,是玉鼎真人的徒弟。遠在北宋初期,“楊二郎”之說就已在民間流傳,如《通幽錄》即有盧顼之舅在塔上“與楊二郎雙陸”等語,并謂楊二郎為神人,“出入如風如雨,在虛中”。

四川是羌氐族舊地,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中國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額為天”的習俗,即用刀在額上刻上痕迹,然後在傷口塗上墨,使長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迹,看上去像一個豎起來的眼睛,即所謂“天眼”,這就是二郎神有三隻眼的來曆。

東漢以還,氐人由今隴南擴散到川北、西康,這一帶不僅二郎神的廟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唐以後,氐人逐漸融合于漢族和藏族,氐族的三目祖先神也随之成了道教神系中的成員,成為民間信仰廣泛崇拜的二郎神。甘藏地區的青衣神,也是三隻眼,恐怕很多與氐藏融合有關。

究其來曆還有另一條可供追尋的線索,山西平定治西鎮存有南宋開禧三年的《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其碑文說:“夫昭惠靈顯王者,爰自蜀川,乃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象帝即天帝,二郎神為天帝後裔,民間玉帝被視為老天爺(天公、天帝),二郎神是玉帝(天帝)之甥(或為外孫),敕封昭惠靈顯王,概出自宋朝時期流傳的說法。

二郎神的民俗遺留

中國民間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響相當廣泛的一例。自古以來,俗信多以四川灌口為二郎崇祀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東岸的二王廟,與此對應,四川民間對二郎神崇拜也最興盛,凡驅傩逐疫、降妖鎮宅、整治水患、節令賽會等各種傳統民俗行為,莫不搬請二郎。

有關二郎的大量傳說,被編入多種戲劇,甚至影響至地名、山名。如重慶市榮昌區二郎關、重慶萬盛二郎山公園、陝西綏德二郎山、陝西省神木二郎山、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二郎山風景區、陝西省延安市安塞縣二郎山、甘肅岷縣二郎山等。

以上内容參考百度百科-二郎神